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December 27, 2016虎狼之国虎狼之国 【释义】像饿虎贪狼一样的国家。比喻贪暴的侵略者。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楚国是南方的大国,时任左徒的屈原主张联合齐国,共同抗秦。可是楚怀王听信谗言,不相信他。 屈原被贬退之后,秦国想......more6minPlay
December 25, 2016明哲保身明哲保身【释义】原意为明事理的人,善于回避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以保全自己。后用以形容回避斗争,以图保持个人利益。【出处】春秋·佚名《诗·大雅·烝民》 仲山甫是周朝的大臣,他辅佐周宣王,立下很大功劳,当时,西方和南方的一些部族不断入侵西周,周宣王依靠仲山甫和尹吉甫等大臣率兵作战征伐,保卫了边疆的安全,并且扩大了疆土。 有一次,周宣王派仲山甫到齐地去筑城,加强边防,尹吉甫写了一首题为《烝民》的诗歌送给仲山甫,赞美、歌颂仲山甫的品德和才能。诗中说: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大意是:“贤明的仲山甫,深明事理,很有智慧,善于保全自己(明哲保身),日夜操劳,从不懈怠,兢兢业业效忠于宣王一人。”“明哲保身”作为成语,现在的意思已发生了变化。...more2minPlay
December 25, 2016明目张胆明目张胆【释义】形容坏人毫无顾忌,公开作恶。【出处】后晋·刘昫等《旧唐书·韦思谦传》 唐高宗时任监察御史的韦思谦,当他发现中书令褚遂良有贱价强买人家田地的不法行为时,就不管他官高势大,立即上书弹劾,因为证据确凿,朝廷不便公开庇护大臣,只得将褚遂良调出京城,降职为同州刺史。过了些时,褚遂良又被调回,恢复了中书令的官职。褚遂良便对韦思谦借故报复,把他贬出外省,去当一名县官。韦思谦对别人说:“我性格狂放粗率,被授予大权,遇事就要发作,遭祸害身理所应当。然而大丈夫身居刚正之位,必须‘明目张胆’,无所畏惧来报答国恩,终不能做碌碌无为的臣子来保全妻子儿女。” “明目张胆”在这里的意思是:眼明胆大,不畏强权,敢说敢干,并敢于同恶势力公开斗争。但后来演变成贬义词了。...more2minPlay
December 25, 2016咄咄怪事咄咄怪事【释义】形容那些出乎意料、无法理解的怪事。【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 殷浩在晋成帝时,曾任过征西将军庾亮的参军。晋康帝时,接受建武将军之封,任扬州刺史,后又任中军将军,统管扬州、徐州等五个州的军事,官职不可谓低。可是由于当时晋朝统治集团上层闹分裂,将领之间相互猜疑,加上北征后失利,最终还是被撒了职,并流放到信安(现浙江衢县),从此再未做过官。 虽说对于被贬黜一事,殷浩从未向人抱怨过,可人们总能看到,他老是伸出一个指头,对空划字。这引起了人们好奇心,有好事者悄悄跟在他后边,细细琢磨他划的字,时间长了,后来终于弄清楚,那是“咄咄怪事”四字。这时,人们方始明白,他对自己被撤职和流放,是深怀不满的。只不过,作为权力斗争中的牺牲品,他不能公开道出自己的冤屈,也无处倾诉这种冤屈,所以只能整天对空划字,以泄怨忿罢了。...more3minPlay
December 25, 2016咄咄逼人咄咄逼人【释义】咄咄:叹词,使人惊诧和感叹的声音。形容盛气凌人,令人十分难堪。【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 桓玄、殷仲堪、顾恺之等人,在一起海阔天空地交谈着。桓玄说:“我们现在做个游戏吧,每人咏一句诗表现‘了结’如何?” 顾恺之脱口而出:“火烧平原无遗燎。”(大火烧平原,灰烬都没了。) 桓玄摇头晃脑,接着说:“白布缠棺竖旒旐。”(白布缠棺材,飘起招魂幡。) 殷仲堪说:“投鱼深渊放飞鸟。”(投鱼归深渊,放鸟飞长空)。他吟完又说:“现在换个主题吧,表达‘危险’。” 话音刚落,桓玄双手比划着说:“矛头淅米剑头炊。”(脚踩矛尖淘米,蹲在剑头上烧饭。) 殷仲堪有意装出苍老的样子,慢吞吞地咏道:“百岁老翁攀枯枝。”(百岁老翁颤巍巍,手攀枯枝嘎嘎地响。) 顾恺之说:“井上辘轳卧婴儿。”(井上辘轳转,卧着婴儿。) 这时,殷仲堪部下的一个参军坐在旁边,吟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瞎子骑上瞎马,深夜驰近深渊。) 听了这句,仲堪大叫:“咄咄逼人啊!” 这是因为殷仲堪瞎了一只眼睛。...more3minPlay
December 25, 2016鸣鼓而攻鸣鼓而攻【释义】大张旗鼓声讨犯了罪过的人。【出处】春秋•孔丘弟子《论语•先进篇》 春秋时,鲁国大贵族之一的季氏,世代为卿,到季康子这一代,权高势大,已经和国君差不多了。 季康子倾向革新,首先着手改革田制,承认田地私有和个体农民的合法,试行按亩收税。季康子的家臣中,有个人叫冉求(字子有,也叫冉有),是孔子的学生,季康子故意叫冉求去见孔子,听听他对于改革田制的态度。 冉求一见孔子,就提出准备试行的新法条文,恭敬地向他请教。不料孔子气愤地说:“我不懂!”冉求再三恳请道:“您是我国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我们正等待着您的指示,您怎么不说话呢?”孔子过了好一会儿,才说了几句,大意是:“‘君子’的一切行为,总要顾到一个‘礼’字,我们历来的礼法,就是王法,怎么能改?别听你那姓季的东家,他还不是为了更多的搜刮,贪得无厌,不仁!如果他真想守法,不是早就有法了吗?为何还来问我?如果他根本不要什么法,想为所欲为,那就更不必来问我了!” 孔子的这番话,冉求却不爱听,他不但不劝阻季康子,而且更加积极地帮助季康子试行新的田赋制度,因此孔子大为生气,对其他的学生说:“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齐向他攻击吧!” 原文是:“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more3minPlay
December 25, 2016明哲保身成语是一种人们习用的定型词组或熟语,是语言中的璀璨明珠。每则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段典故。本书即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集大成者,共有近2000则典故。 若演播涉及版权问题,请有关老师联系我,谢谢。...more2minPlay
December 25, 2016明目张胆成语是一种人们习用的定型词组或熟语,是语言中的璀璨明珠。每则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段典故。本书即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集大成者,共有近2000则典故。 若演播涉及版权问题,请有关老师联系我,谢谢。...more2minPlay
December 25, 2016咄咄怪事成语是一种人们习用的定型词组或熟语,是语言中的璀璨明珠。每则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段典故。本书即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集大成者,共有近2000则典故。 若演播涉及版权问题,请有关老师联系我,谢谢。...more3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