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作家向陽老師和我主持的《寫作這條路》播出的最後一集,本節目從去年元旦開播以來,到今天整整兩年,每周播出1集,總共已經播出104集,每集由向陽老師介紹一位台灣作家,因此也就介紹了104位作家。這些作家有些是已經過世的日治時期作家,有些是目前創作力仍然很強的作家,向陽老師以他的學養,每周為央廣的聽眾們帶來一位作家的故事,串聯起來,也讓我們從不同時代、不同作家的故事中了解了台灣文學的發展和面貌。
在屢次的要求向陽老師介紹他個人的作品,總是笑笑一語帶過,在《寫作這條路》第105集終於等到壓軸了,所以我們一起進入向陽老師的《寫作這條路》,老師從小學三年級後,大量閱讀店內販售的書籍,提早開啟了閱讀與接觸文學的視窗。13歲就決定了寫作這條路的,有趣的是,當時因為接觸屈原的《離騷》無法讀懂,在生氣之下,決定要當一個詩人,寫一本讓未來的孩子也讀不懂得詩集而開始的,就這樣發願要用一生成就詩人之夢。
向陽老師在大三那年(1975),開始用較嚴肅的心情面對我的文學夢。主要是寫詩,同時也思考自己的創作特色,要定位在哪裡?要如何和當代的詩人做區別。最後決定了兩種主題。一是違逆當時現代主義反格律、反韻律主流的「十行詩」,另一則是違逆當時國語運動不准說、寫方言的「方言詩」(台語詩)書寫。老師的特色之一是「十行詩」來自少年時迷戀《離騷》的印記,從閱讀中國古典詩詞經驗中建立的素樸詩學,在當年現代主義的主流之外,實驗在形式上有所約束、在語言上錘鍊音韻的新的現代詩。老師的詩作,從1974年寫到1984年,前後十年,共得72首,最後統整為《十行集》,於1984年出版,標誌了老師與同年代詩人不一樣的特色。此書於2010年出版增訂新版,迄今仍販售中。
然而,向陽老師從1976年寫到1985年,合共36首,集為《土地的歌》出版,也標誌了我與同年代詩人相異的詩風。《土地的歌》後來絕版,於2002年改版為《向陽台語詩選》,列入「台語文學大系」重出。老師也紛別談到在創作之路上分成三個階段,《四季》是老師的詩探索的第二個階段,在1986年,以《四季》為名的詩集在台灣出版。這本詩集後來被翻譯成英文(陶忘機譯,全書)、日文(三木直大譯,部分)、瑞典文(馬悅然譯,單篇);2017年由有鹿文化公司重出新版,結合了老師的詩與台灣風土的嘗試是可行的。第三階段老師卸下報社職位,唸政大博士班之後成為大學教授,這樣的轉折使老師詩作銳減,直到2005年才出版了新的詩集《亂》,算是第三個階段的代表作。老師也在節目中朗誦知名的台語詩〈阿爹的飯包〉以及〈咬舌詩〉,向陽老師的確是為全方有才華的詩人,特別的是老師的詩常被作曲家譜成曲子,也因此得過幾次傳藝金曲獎最佳作詞獎,因為老師的詩,多半流動著語言的韻律,另外,音韻的錘鍊、調節與掌握,也是向陽老詩寫詩一貫的自我要求。
作家向陽老師和我主持的《寫作這條路》播出的最後一集,本節目從去年元旦開播以來,到今天整整兩年,每周播出1集,總共已經播出104集,每集由向陽老師介紹一位台灣作家,因此也就介紹了104位作家。這些作家有些是已經過世的日治時期作家,有些是目前創作力仍然很強的作家,向陽老師以他的學養,每周為央廣的聽眾們帶來一位作家的故事,串聯起來,也讓我們從不同時代、不同作家的故事中了解了台灣文學的發展和面貌。
在屢次的要求向陽老師介紹他個人的作品,總是笑笑一語帶過,在《寫作這條路》第105集終於等到壓軸了,所以我們一起進入向陽老師的《寫作這條路》,老師從小學三年級後,大量閱讀店內販售的書籍,提早開啟了閱讀與接觸文學的視窗。13歲就決定了寫作這條路的,有趣的是,當時因為接觸屈原的《離騷》無法讀懂,在生氣之下,決定要當一個詩人,寫一本讓未來的孩子也讀不懂得詩集而開始的,就這樣發願要用一生成就詩人之夢。
向陽老師在大三那年(1975),開始用較嚴肅的心情面對我的文學夢。主要是寫詩,同時也思考自己的創作特色,要定位在哪裡?要如何和當代的詩人做區別。最後決定了兩種主題。一是違逆當時現代主義反格律、反韻律主流的「十行詩」,另一則是違逆當時國語運動不准說、寫方言的「方言詩」(台語詩)書寫。老師的特色之一是「十行詩」來自少年時迷戀《離騷》的印記,從閱讀中國古典詩詞經驗中建立的素樸詩學,在當年現代主義的主流之外,實驗在形式上有所約束、在語言上錘鍊音韻的新的現代詩。老師的詩作,從1974年寫到1984年,前後十年,共得72首,最後統整為《十行集》,於1984年出版,標誌了老師與同年代詩人不一樣的特色。此書於2010年出版增訂新版,迄今仍販售中。
然而,向陽老師從1976年寫到1985年,合共36首,集為《土地的歌》出版,也標誌了我與同年代詩人相異的詩風。《土地的歌》後來絕版,於2002年改版為《向陽台語詩選》,列入「台語文學大系」重出。老師也紛別談到在創作之路上分成三個階段,《四季》是老師的詩探索的第二個階段,在1986年,以《四季》為名的詩集在台灣出版。這本詩集後來被翻譯成英文(陶忘機譯,全書)、日文(三木直大譯,部分)、瑞典文(馬悅然譯,單篇);2017年由有鹿文化公司重出新版,結合了老師的詩與台灣風土的嘗試是可行的。第三階段老師卸下報社職位,唸政大博士班之後成為大學教授,這樣的轉折使老師詩作銳減,直到2005年才出版了新的詩集《亂》,算是第三個階段的代表作。老師也在節目中朗誦知名的台語詩〈阿爹的飯包〉以及〈咬舌詩〉,向陽老師的確是為全方有才華的詩人,特別的是老師的詩常被作曲家譜成曲子,也因此得過幾次傳藝金曲獎最佳作詞獎,因為老師的詩,多半流動著語言的韻律,另外,音韻的錘鍊、調節與掌握,也是向陽老詩寫詩一貫的自我要求。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