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表意
复仇,是报复仇恨,是人情恩怨的野生裁判。
复仇作为叙事母题,在各民族各文化中都产生了经久不衰的经典故事。它可以在主流儒文化中被巧妙地编织至忠孝的道德叙事之中,同时也可以成为游侠怨女对庞大系统的绝望嘶吼。
法拉格论述道,复仇是一种反射的缓和动作,类似眼睛遇到危险时眼皮就会眯缝的不自觉的运动。可以说,复仇基于一种本能,也形成了一种根植于人类文化中的原始正义。
👫 误入词语深处
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373.9亿元,预计在2024年将超500亿。重生,赘婿逆袭,手撕渣男,怒扇“绿茶”……短剧靠着“无脑上头”的爽感,创造出流量与资本的狂欢,而驱动着这台流量猛兽的燃料,正是“复仇”叙事提供的动力——人们在虚拟世界里此起彼伏的耳光声中,仿佛找到了失落人生的“掌替”。
另一方面,血腥的报复在现实中恐怖上演。今年各地发生了若干起“无差别随机杀人案件”,凶手因对生活不满将屠刀对准行人。两极化的社会不断积压着怨恨与恶意,不断有人被社会辜负,怀揣着恨意生活的人,和索命的怨灵恶鬼一样会复仇伤人。
无处安放的恨意将去往何方?复仇是唯一途径吗?本期《词与误》,从竖屏分销短剧里的荒诞复仇聊起,我们聊到了回避复仇者的精神内耗、志怪小说里的冤魂女鬼和女性主义创作,也似乎在“复仇”中发现了存在——我恨,故我在。
04:00 短剧里,比“白月光”更受欢迎的是“耳光”
07:44 爱短剧和爱特朗普,原来是一回事
11:33 古典复仇叙事:是一种自我献祭,也注定是悲剧
18:57 为什么“打了三针科兴疫苗后”就爱看无脑短剧?
24:46 当代人的“弃仇”精神胜利法:不是不报,是在内耗
30:26 “弑父弑母”情结与断亲割席,也是对传统的复仇
34:46聊斋志异里的女鬼复仇,阴间女鬼追求的竟是阳间正义
41:17 父权制没有新鲜事儿,正史里复仇的女子被赞作“女阳物”
44:37 女性主义是一场深刻的旷日持久的复仇
49:53 日本女鬼:被嫌弃的贞子的一生,这盛世如你所怨
54:25 蓝底白字通告里的无差别杀人,叙事也是帮凶
60:00 是社会在稳定地供应着实施暴力的男性?
👍 本期推荐
博尔赫斯《埃玛·宗兹》(收录于小说集《阿莱夫》中)
王德威《乌托邦、恶托邦、异托邦——从鲁迅到刘慈欣》
张小虎《我国无差别杀人犯罪的现实状况与理论分析》
陈晓昀《明代女性复仇故事的文化史考察》
艾伦·约翰逊《性别打结》
🎵 本期音乐
OP:Twisted Nerve-Bernard Herrmann
ED:Long Long Ago (イギリス民謡)-告白Original Soundtrack
🎙️ 主播
和平(@和平Chinn)
梁水(@梁水Vikreykja)
🎧 收听渠道
小宇宙/Spotify/Apple Podcast/豆瓣播客
📧 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