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成真90天|每天早上10分钟

D38/90天梦想成真【心灵】正念安静|善护念,心方安,一颗安静的心


Listen Later


90天梦想成真Day38【心灵】正念安静|善护念,心方安,一颗安静的心

各位亲爱的听友们,大家好,很高兴通过电波,用音频与大家在这里相遇了,这里是佳庆方舟,成就人人美丽梦想,让我们一起来启航吧。在心灵版块的上两章我们分别讲了情绪和快乐,今天我们开启学习正念安静的主题

有个故事是这样说的,一位父亲丢了块表,他抱怨着翻腾着四处寻找,可是半天也是找不到。等到他出去了,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找到了表。父亲问:怎么找到的?儿子说:我就安静的坐着,一会就能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我们越是焦躁的寻找,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只有平静下来,才能听到内心的声音。

正念大师乔·卡巴金(JonKabat-Zinn)是这样说的:当你不能全身心参与当下,如梦游般的生活。便与你努力的目标背道而驰,与健康、幸福、满足背道而驰。”

现今我们这个世界很嘈杂,环境很喧嚣,大多数人都在忙碌,停下来的人却很少。

你的日常是否充满了忙碌、压力、矛盾、思虑?

那些挥之不去的焦虑、愤怒、失眠、疼痛,无助,失意等等,它们是否正在侵蚀你的活力?

一旦停下忙碌,你是否会觉得空虚、麻木?

你的脑海中,也经常被散乱的念头打断吗?

如果你没有全身心参与到当下,那么你不仅将错失很多宝贵时光,更可能因为缺少觉察,而积累很多问题。比如,忽略自己的负面感受,那些恐惧、不安会积累下来,最终使感知变得迟钝。还可以就拿手机简单来说吧,现代的很多人离开它超过一刻钟,很多人就会浑身不自在。越来越浮躁、焦躁的负面情绪,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指数。

那如何才能停止这一恶性循环,这就要好好谈一下我们情绪的来源的物理载体-杏仁核,杏仁核位于大脑前颞叶背内侧部,形状像一颗杏仁,因此而得名。它是产生、识别和调节情绪的脑部组织。杏仁核是触发我们情感行为的核心,它控制着恐惧和焦虑等激烈情绪。我们会因为愤怒而捶胸顿足,会因为伤心而痛哭,都是与杏仁核密切相关。

科学家曾切除了一只猴子的杏仁核组织,结果是,它再看到毒蛇和人类都不再害怕,变成了无所畏惧的动物,杏仁核是非常怀旧的,它常常会把过去槽糕的记忆和当下的现实状况匹配起来。有人会因为琐事而大发脾气,有人只要开车就会爆发“路怒症”,一见到相似的场面就大发雷霆,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生气。这就是因为之前封存的糟糕记忆被杏仁核唤醒了。

虽然关于杏仁核的运作机制还有很多未解之谜, 我们人类当然不能切除杏仁核而变成无所畏惧,,但是学会在情绪爆发时自我调节一定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那就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办法——正念练习可以做的到。


卡巴金在《正念·此刻是一枝花》中解读道:“正念意味着以一种独特的方式集中注意力:有意识地、不予评判地专注当下。这种专注使我们对当下的现实更自觉、更清明、更接纳”。


具体来说,可从两个核心要素理解正念:对当下的觉察和不评判地接纳。


首先关注的是专注和觉察。在练习中,思维的游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总希望控制念头,控制不住便不自觉地责怪自己,沮丧地认为自己是个失败的练习者。然而,事实却是,正是觉察到思维的游移,不断把注意引导回特定关注点的过程,才是正念的精髓所在。以此来培养持久的注意力,才不会轻易被思维、想法带走。


正念练习不仅可训练注意力和有助于情绪调节,还能培养对体验保持开放和接纳的态度。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说,“不带评判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不评判是件很困难的事,生活中我们习惯给他人或自己贴标签,用喜恶来划分事物。

正念练习是培育我们对身心现象的全然接纳,当评判念头出现时,觉察并提醒自己用更宽广的视角和中立态度如实面对。接纳并不意味着佛系的顺从、隐忍或停止成长,而是一种不逃避的态度,不是行为的被动屈服。接纳意味着面对事物本来的面貌,不受评判、害怕、欲望所影响,才能发现和采取更合适的行动。

《大学》里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朱熹是这样注解的:“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而安。”按朱熹的解释,知止,就是知其所止,就是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有定,就是树立坚定的志向。知至善的目标,立坚定的志向,就可以静(心不妄动);静心不妄动,则所处而安,不为外界影响所动了。

正念的行动四步骤就是:开放的觉察导向于全然接受,全然接受导向于停止冲突,停止冲突导向于弄清楚目标和愿景,而这又导向于我们接下来有技巧的行动。

当你能获得止的能力,停下来的能力,觉察的能力的时候,并不是意味着你不去做,并不是意味着你不去想,而是停下来过滤掉那些情绪和惯性,我们才能更有效的行动。所以要操持开放的觉知,

爱默生说过一句话:人生不就是个人视野的角度,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呢?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地放大我们的视野,我们就会变得和别人不一样?而怎么样才能放大我们视野呢,我们通过下面

印度的一则寓言故事:有一种把黏黏的柏油铺在地上的捕猴陷阱,当猴子一脚踩上去,第一只脚就被黏住了。它一般的第一反应呢,就是为了想要尽快地脱身,所以就用一只手去拉第一只脚,结果你发现,手也进去了,然后手也在里拼命的挣扎,然后身子最后也被黏进去了

我们原来的视野也像这只猴子,不能总在同样一块胶着难解的方寸之间来回打转。而是应该先停下来,观察,觉知而等待机会,可以找到就近的树枝相反的方向拉出来,或者寻求身边的人来帮忙。

而如果你要同那个柏油做战,那你就会搞到自已一身柏油而最终出不来。 停下来,觉知,就是正念带给我们的方法



#祝愿所有的听友们都能在方寸之间,给自已内心和世界都降噪,让你的心灵重归正念。而心一旦打开了,喜乐和平安就将充满着你。

明天我们会一起学习90天梦想成真Day39【心灵】消除压力|每日只用10分钟,让压力退散去   期待每一天早上与大家的美丽相遇。90天将实现你人生的蜕变!90天给你的生命一个奇迹!今天,我们也给大家准备了互动的课堂和学习交流,今天随堂练习是:最基础的正念练习——正念呼吸。欢迎大家踊跃留言在评论区写下你的收获?欢迎报名入群,群号参看文字版前端: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音频,请分享 转发给你最想关心的人,爱他就成就他美丽的梦想!谢谢你们!

【随堂练习】 最基础的正念练习——正念呼吸。

1.找个安静的地方,背部和脊柱保持正直,保持舒服的姿势,慢慢闭上眼睛。

2.把注意力放在腹部变化的感觉上,每次吸气,感觉小腹的鼓起;每次呼气,感觉小腹的收缩,注意呼吸之间的小停顿。

3.不必控制呼气,让呼气自然地进行,集中注意力去体验。

4.当你发现自己走神了,简单了解下自己的意识去了哪里,温和而坚定地回到对小腹变化和正在进行的呼吸的感觉上来。

5.持续练习10分钟,或更长时间,不时提醒自己,关注此刻正在体验的。尽可能把呼吸当作“此时此刻”的锚点。当你准备好时,可以睁开眼睛,并把这种专注和觉察带到生活中。

【建议书籍】  

金 句 精 选

1:正念大师乔·卡巴金(JonKabat-Zinn)是这样说的:当你不能全身心参与当下,如梦游般的生活。便与你努力的目标背道而驰,与健康、幸福、满足背道而驰。”

2:“正念意味着以一种独特的方式集中注意力:有意识地、不予评判地专注当下。这种专注使我们对当下的现实更自觉、更清明、更接纳”

3:不带评判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4:大学》里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5:人生不就是个人视野的角度,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呢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梦想成真90天|每天早上10分钟By 佳庆方舟


More shows like 梦想成真90天|每天早上10分钟

View all
思文,败类 by 思文败类

思文,败类

155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