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大杰目》,我是正经设计师周大杰,偶尔使用不正经的方式阐述一个正经的道理。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一段呢,叫定场前言。什么叫定场前言?就是过去啊,曲艺类的这些节目,比如说相声啊,评书啊,开场之前呢,都会说一段定场诗,这个定场诗的作用呢,是让大家集中注意力,然后做一些铺垫,然后顺便有的时候还介绍一下接下来的节目内容,起到一个定场的作用,所以叫定场诗。譬如有一首定场诗叫:“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道走中央,善乐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就是一首定场诗。当然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定场诗,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找一找背几首,在一些场合可以把它用一用,显得很厉害的样子。但是呢,我们这个不是诗,而是对我们以后的节目做一个基本的介绍和基本的定调,所以叫定场前言。
说说设计事,聊聊设计史,讲讲所见、所闻、所想。在这里可能会谈到职场见闻、艺术历史、设计观点、学习方法、经典案例,以及其他领域与设计相关的一些有趣关联。内容严肃,但表达随性;针砭时弊,但绝不激进;尊重事实,也表达观念。不跟随,不献媚,不迎合,不抱腿,不让生活磨灭我们的个性!时不时更新,欢迎订阅。
为何取名“大杰目”
大杰,就是周大杰,就是我。目就是眼睛,所见所闻所想,就是我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人物或者事物。大杰目,就是我的眼睛看到的世界。
我经常研究和考虑一些奇怪的事情,而我把这些事情讲给朋友、学生、助理他们听的时候,他们觉得有些很有意思,那么我就顺便把这些有意思的、有价值的想法挑出来讲一讲,最终成为一个节目,大杰目,一语双关,甚是巧妙。
为何要做“大杰目”这件事
从人的角度来说:
有些人能做不能写,这种人是文化程度低;
有些人能写不能说,这种人是心理素质差;
有些人能说不能做,这种人是装B没实力。
而我们碰巧做的还不错,写的也还行,说的也凑合,那么我们适合来做这样的事情。
从内容和表现形式来说:
早前设计界枯燥的、严肃的、硬性的教程相对比较多,而有趣的、轻松的、软性的内容相对比较少。后来随着订阅号等等一批自媒体的兴起,软性的内容也开始逐渐多了起来,但是表现形式上大多以图文为主,语音的表现形式以及视频的表现形式还是非常稀少的。因为图文的门槛比较低,是个人都能搞搞,好的也有烂的更多,最后搞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鱼龙混杂,导致大家看着很烦,越看越焦虑,以至于逐渐都没有耐心去看了。但语音和视频的门槛稍高一些,就可以过滤掉很多创作人,能够做成的留下来的,烂货率就会比较低,那么以这种形式来呈现出的内容就不会形成乌烟瘴气的焦虑局面,首先在表现形式上就可以和一些乌合之众区别开来。
从社会和心理的角度来说:
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像我们这种奋斗上升期的社会,大家的工作越来越忙,压力越来越大。而这些繁忙和压力的副作用,就是在一些可以完全自主掌控的事情上,在细节方面越来越懒。譬如越来越不喜欢做饭,而是订餐;越来越不喜欢用手洗衣服,而是用洗衣机;越来越不喜欢走路,而是坐车、打车和开车。
那么在信息获取上面也是越来越懒,最早的时候,人们是通过文字来获取信息和知识,从最早的中国的甲骨文、竹简,国外的羊皮书等等,到后来的早期的书刊报纸杂志,都是以文字为主,当然也有一些图文混编的,但是相对较少一些,主要还是以文字为主。
后来随着印刷术的进步,图文混编开始流行,这个时候图片的魅力才真正的展现到大家的眼前,大家就更喜欢这种有文字有图片、图文混编的形式。因为,图片可以对文字起到补充或互补的作用,这种方式更容易快捷、精准、轻松地获取信息。譬如我去形同山川、风景多么的美丽,如果我用文字形容得再好,也不及直接上一张图片来的直观和有效,我用一万个字来形同一个人的长相,也不及直接上一张照片来得更直观和有效和准确。
关键是图文形式,相对于纯文字来说,会让读者觉得轻松舒适。为什么?因为如果是纯文字,人在阅读文字的时候,他会先把每个单字识别出来,然后组成句子,在大脑当中经过理解,最终转化成信息和图像。这个过程中,大脑要不断的处理和转化信息,并且还要脑补出图像,就不会那么轻松。
而图片和文字的互补,就可以减少或省去大脑脑补画面的这个过程,人就会觉得更加轻松和舒适。
而我们的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又会比图文更加易于接受,更加轻松和舒适,更适合忙碌的人们在睡前听上一段,褪去一身的疲惫,缓解内心的焦虑,迎接明天的太阳。
最后送大家一首关于创业的定场诗,是我本人根据一些定场诗的格式和韵律做的一首定场诗,与大家共勉。
一人独饮秋凉,夜路行人匆忙。镜花水月纷过往,创业谨行慎想。心中不骄不躁,日月博览文章。不入浮华坐书房,方显才高志广!
皆说创业甚好,实难独善其身。十创九死得一生,浪尽寥寥数人。入此不归之路,我等不拔坚韧。众志齐心旗开胜,必当马到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