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心世界

達摩二入四行觀 11


Listen Later

達磨二入四行觀(十ㄧ)

「脫解三空,不倚不著,但為去垢,稱化眾生而不取相。」
有些人剛開始修布施時,是為了去除慳貪,希望得到福報。一旦熏習的時間愈久,愈深入了解佛法後,便明白布施者、布施物及所布施的對象,都是緣起性空,不再執著布施的功德。如此,即是智慧增長,對修行的方針更加清楚明瞭。
所以修行需要智慧,沒有智慧,很難脫離我及我所的執著;我及我所的執著都是塵垢,由於這些塵垢,使得我們這念清淨心無法現前。
度化眾生也需要智慧,先要觀察眾生的根基,眾生屬於什麼根基,就用什麼法門度化。度化後,如果存有:「我度化了多少眾生!」、「這種功德非常大!」的心理,那就是「取相」,只要一取相,無相的功德,就成為有漏的福德。
真正的功德是無相的性淨之理,不論是此生、來世,生生世世都本自具足,而且廣大無有邊際。修行,度眾,能夠不取相,證悟性淨無為之理,才是有福德又有功德,也才是真功德!
「脫解三空,不倚不著,但為去垢,稱化眾生而不取相。此為自行,復能利他,亦能莊嚴菩提之道。」
修習布施能夠去除自己慳貪、瞋恚的習氣,並可蠲除業障;他人得到佛法及財物的布施,生活上有了助益,心理上又能去除煩惱。如此既能自利,又能利他的菩薩行,就是大乘法門,可莊嚴無上菩提之道。
發菩薩心、修菩薩行,是件很長遠的事情。從現在開始用功,到三覺圓滿、成就佛的智慧,就必須要有福德,如果福德不具足,修習的法門便無法成就。
有人一打坐就昏沉,或聽聞佛法時,無法理解經教的道理,想禮佛卻又感到疲倦、提不起精神,事、理皆不相應;這些現象都是因為過去福德不足所感召。假使希望累積福德資糧,就要將眾人之事、道場之事擺在第一,在眾生中修福、修慧,就能累積福德資糧,進而在修行上,理事相應、圓融無礙。但是若於修福德中產生執著,就著相了,有人相、我相,就無法莊嚴無上菩提之道。
「眾生歡喜,諸佛歡喜。」福德是由眾生身上修得,所以要關心、照顧眾生,修一切善法。此外,還要知道三輪體空的道理,了達諸法畢竟空寂,如此即為自利、利他之行,方能莊嚴無上菩提之道。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7fjk84j01ga01wm8pio195l/comments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禪心世界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More shows like 禪心世界

View all
法師不設限 by 釋小禪

法師不設限

19 Listeners

大慧報告 by DH

大慧報告

1 Listeners

股市隱者 by 隱者

股市隱者

22 Listeners

僧敲月下門 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僧敲月下門

0 Listeners

禪門修證旨要 by 見輝法師

禪門修證旨要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