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達磨二入四行觀(六)
「有身皆苦,誰得而安?了達此處,故捨諸有,止想無求。」
色身的存在,就本質上而言,即是一種苦,是經由現在的父母,以及過去的業緣和合,所招感而成的幻有。「有」就是欲有、業有,也就是有情感、有想、有念;三界諸有是由貪欲、瞋恚、癡愛心所形成的,有這些煩惱,就有了色身,此即是業報身。因是業報所生,於是會冷、會餓,必須要吃、住、穿,也會老、病、死,這就是一種定業。業果成熟了,即必須承受,故云:「有身皆苦,誰得而安!」
要如何才能轉化此種定業?就必須從無所求做起;因無所求而心得正念、正定,契證三昧,如此,心即成為金剛三昧心,色身即成為金剛身,便能轉定業,離開一切煩惱、苦厄。
無念、無所求的心境,就是「止想無求」。止想即是定,無所求的這一念清淨心即是慧;定慧不二這一念心,就能夠離苦得樂,就能契入清淨法身。
無所求是佛法中最高的境界。初學佛的人一定是有所求,應該求什麼呢?求善法、求正法。要從因上去求,不要從果上去求,這不但不會遭致罪過,反而還有功德。雖然有功德,最後仍要回歸無所求。
人其實是卑微渺小的,不論這一生的名利、權勢有多高,最後還是黃土一坏。如果一個人能心無所求,他的心就能安定下來,身心也能得到清淨與自在。
宋太祖時,有一位陳搏仙人。宋太祖取得天下後,希望自己能萬壽無疆,於是向陳搏仙人尋求長生不老的仙丹妙藥。太祖百般優待仙人,以上等的衣服飲食來供養仙人。有一天,太祖送了許多美女到仙人住的地方,仙人看到美女來了,留下一首詩之後便溜之大吉。詩上寫著:「雪為肌膚玉為腮,多謝君王送得來;處士不修巫峽夢,有煩神女下陽臺。」
一般人求名、求利、求飲食和欲愛,佛法卻視財、色、名、食、睡為地獄五條根。不但佛法如此,修仙的人對於五欲也要放下。每個人都能因為明白這個道理而清心寡欲,不但身體可以常保健康,事業也會一帆風順。如果能一步一步地放下自己心中的欲求,最後一定能找到真正安身立命之所在。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7fjk84j01ga01wm8pio195l/comments
達磨二入四行觀(六)
「有身皆苦,誰得而安?了達此處,故捨諸有,止想無求。」
色身的存在,就本質上而言,即是一種苦,是經由現在的父母,以及過去的業緣和合,所招感而成的幻有。「有」就是欲有、業有,也就是有情感、有想、有念;三界諸有是由貪欲、瞋恚、癡愛心所形成的,有這些煩惱,就有了色身,此即是業報身。因是業報所生,於是會冷、會餓,必須要吃、住、穿,也會老、病、死,這就是一種定業。業果成熟了,即必須承受,故云:「有身皆苦,誰得而安!」
要如何才能轉化此種定業?就必須從無所求做起;因無所求而心得正念、正定,契證三昧,如此,心即成為金剛三昧心,色身即成為金剛身,便能轉定業,離開一切煩惱、苦厄。
無念、無所求的心境,就是「止想無求」。止想即是定,無所求的這一念清淨心即是慧;定慧不二這一念心,就能夠離苦得樂,就能契入清淨法身。
無所求是佛法中最高的境界。初學佛的人一定是有所求,應該求什麼呢?求善法、求正法。要從因上去求,不要從果上去求,這不但不會遭致罪過,反而還有功德。雖然有功德,最後仍要回歸無所求。
人其實是卑微渺小的,不論這一生的名利、權勢有多高,最後還是黃土一坏。如果一個人能心無所求,他的心就能安定下來,身心也能得到清淨與自在。
宋太祖時,有一位陳搏仙人。宋太祖取得天下後,希望自己能萬壽無疆,於是向陳搏仙人尋求長生不老的仙丹妙藥。太祖百般優待仙人,以上等的衣服飲食來供養仙人。有一天,太祖送了許多美女到仙人住的地方,仙人看到美女來了,留下一首詩之後便溜之大吉。詩上寫著:「雪為肌膚玉為腮,多謝君王送得來;處士不修巫峽夢,有煩神女下陽臺。」
一般人求名、求利、求飲食和欲愛,佛法卻視財、色、名、食、睡為地獄五條根。不但佛法如此,修仙的人對於五欲也要放下。每個人都能因為明白這個道理而清心寡欲,不但身體可以常保健康,事業也會一帆風順。如果能一步一步地放下自己心中的欲求,最後一定能找到真正安身立命之所在。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7fjk84j01ga01wm8pio195l/comments
19 Listeners
1 Listeners
22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