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俗人才需要“追悼会”
“俄而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其妻子环而泣之。子犁往问之,曰:‘叱!避!无怛(dá)化!’”刚才是他们四人,子祀、子舆、子犁、子来成了朋友。然后是子舆病,子祀去看他;这里子来有病,子犁又去看他。
“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子来病得只能大喘气,最后一口气似乎都接不上来了。“其妻子环而泣之”,“环”,表示很多人围着他,有妻子还有儿女,围着他在那儿哭。子犁去看子来,把他的老婆孩子训斥了一通:“叱!避!无怛化!”你们走开,走开,别在这儿影响造化的运行,不要去干扰造化的运行。现在佛教提倡的临终关怀,包括基督教里的临终关怀,最讨厌家里面亲人亡故那一刻,呼天号地,大哭大闹,这个最麻烦。临走的人,就要让他安安静静地走,千万别去办什么丧事。以前本光法师跟我们打招呼说,他死后千万别开什么追悼会。死对佛弟子来说,就是涅槃,就是寂灭,没必要搞追悼会什么的,追悼会是世间人、俗人才需要的。对于佛教徒和修道的人来说,不能用世间的语言来矮化出家高僧的示疾,应开追思法会,当喜事来办。
这个“化”字,在中国道家思想里面奇妙无穷,我们一定要好好感觉。我们平常举心动念是“化”,我们的新陈代谢也是“化”,我们的价值观念也在“化”。你感觉到你这个“化”没有?当然,就算你没有感觉,它也在“化”。有时候你感觉不到,熟视无睹;有时候感觉到了,就会突然大吃一惊,怎么变成这样了?
“倚其户与之语,曰:‘伟哉造化!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伟大的造化,你真是了不得啊。以前把你变成仁兄子来,现在又要把你子来放到哪里去呢?是升官吗?是发财吗?是东家为驴,西家为马吗?到底怎么样?说不清楚。造化下一步会把我们弄到哪里去?只能由造化自己决定。
“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人走了以后会怎么变?我们都不知道。但有一条是肯定的,如果不是一把火烧掉,那么就在棺材里面腐烂,老鼠可以吃,蚂蚁可以吃,很多细菌也在吃,以肉体为丰盛的大餐供养众生。造化会把子来变成什么呢?是鼠肝,还是虫臂?还是其他呢?化为万物都可以,也不用去斤斤计较了。佛源老和尚走的时候,也有人问老和尚:“您老以后走到哪里去啊?”“管它到哪里去,不管,到哪里都行。”你到哪里去,你还做得了主啊?有的人老是想自己做主,希望自己像活佛转世一样,写张条子,说会转世到什么地方,然后大家就去寻找下一世的活佛。
道家和禅宗是不管这些的。南泉老和尚示疾的时候,当家师去问他:“老和尚,您走了以后,我们到哪里去找您啊?”“找我干什么呢?东家为驴,西家为马。”沩山老和尚圆寂的时候,当家师也问他:“老和尚你会到哪里去?”“我跟你说吧,以后你看一看,这座山下会生一条牛出来,那牛背上有三个字,沩山僧。你说是沩山僧,它又是一条牛;你说是牛,它又是沩山僧。”到底是哪个?当家师猜不透其中的玄机。
当来就来,当走就走
子来尽管“喘喘然将死”,还有一口气了,看见老朋友来,精神也好一点,回光返照了,还给子犁说了一番大道理:“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彼近吾死而我不听,我则悍矣,彼何罪焉!”父母对于自己的子女,不管东西南北,子女都唯命是从。你对儿子要怎么样?他肯定是唯命是从啊。要他读书,他就读书;要他唱歌,他就唱歌;让他在校园里跑几百米,他就跑几百米;要他睡觉就睡觉,让他起床就起床,对不对啊?这个是唯命是从,小孩子会对父母唯命是从。但中学以后,有了逆反心理,就不一样了。进了大学以后,独立生活,更是志在四方,父母哪管得了?古代不一样,天地君亲师,父母的话必须唯命是从,叫你东就东,叫你西就西,叫你南就南,叫你北就北。那个是必须无条件服从的。
那么“阴阳于人”,阴阳也就是大道,对于我们人,“不翅于父母”,是比父母还崇高的。“彼近吾死而我不听,我则悍矣”,大道给我安排今天该死,我却不服从,认为自己凭什么要死,那也未免逆天了吧。不听大道的命令,能行吗?古往今来的皇上们,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多厉害,但是到了晚年,唯一的追求就是好道,要求长生不老之术,老是被方士们欺骗。那些骗子们,捉得住的就杀掉,捉不住也没办法。徐福跑到日本去,传说是日本的第一代天皇,秦始皇也拿他没办法。
“彼何罪焉!”造化有什么过错呢?造化要我生就生,造化要我死就死。造化现在要我死我不听,生的时候欢欢喜喜,死的时候就痛哭流涕,舍不得走,那不好。“我则悍矣,彼何罪焉!”与造化有什么关系呢?我这个肉体,我这个精神,与造化之间没有那么多的葛藤,没有这么多情愿不情愿的,当来就来,当走就走。
5
11 ratings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俗人才需要“追悼会”
“俄而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其妻子环而泣之。子犁往问之,曰:‘叱!避!无怛(dá)化!’”刚才是他们四人,子祀、子舆、子犁、子来成了朋友。然后是子舆病,子祀去看他;这里子来有病,子犁又去看他。
“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子来病得只能大喘气,最后一口气似乎都接不上来了。“其妻子环而泣之”,“环”,表示很多人围着他,有妻子还有儿女,围着他在那儿哭。子犁去看子来,把他的老婆孩子训斥了一通:“叱!避!无怛化!”你们走开,走开,别在这儿影响造化的运行,不要去干扰造化的运行。现在佛教提倡的临终关怀,包括基督教里的临终关怀,最讨厌家里面亲人亡故那一刻,呼天号地,大哭大闹,这个最麻烦。临走的人,就要让他安安静静地走,千万别去办什么丧事。以前本光法师跟我们打招呼说,他死后千万别开什么追悼会。死对佛弟子来说,就是涅槃,就是寂灭,没必要搞追悼会什么的,追悼会是世间人、俗人才需要的。对于佛教徒和修道的人来说,不能用世间的语言来矮化出家高僧的示疾,应开追思法会,当喜事来办。
这个“化”字,在中国道家思想里面奇妙无穷,我们一定要好好感觉。我们平常举心动念是“化”,我们的新陈代谢也是“化”,我们的价值观念也在“化”。你感觉到你这个“化”没有?当然,就算你没有感觉,它也在“化”。有时候你感觉不到,熟视无睹;有时候感觉到了,就会突然大吃一惊,怎么变成这样了?
“倚其户与之语,曰:‘伟哉造化!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伟大的造化,你真是了不得啊。以前把你变成仁兄子来,现在又要把你子来放到哪里去呢?是升官吗?是发财吗?是东家为驴,西家为马吗?到底怎么样?说不清楚。造化下一步会把我们弄到哪里去?只能由造化自己决定。
“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人走了以后会怎么变?我们都不知道。但有一条是肯定的,如果不是一把火烧掉,那么就在棺材里面腐烂,老鼠可以吃,蚂蚁可以吃,很多细菌也在吃,以肉体为丰盛的大餐供养众生。造化会把子来变成什么呢?是鼠肝,还是虫臂?还是其他呢?化为万物都可以,也不用去斤斤计较了。佛源老和尚走的时候,也有人问老和尚:“您老以后走到哪里去啊?”“管它到哪里去,不管,到哪里都行。”你到哪里去,你还做得了主啊?有的人老是想自己做主,希望自己像活佛转世一样,写张条子,说会转世到什么地方,然后大家就去寻找下一世的活佛。
道家和禅宗是不管这些的。南泉老和尚示疾的时候,当家师去问他:“老和尚,您走了以后,我们到哪里去找您啊?”“找我干什么呢?东家为驴,西家为马。”沩山老和尚圆寂的时候,当家师也问他:“老和尚你会到哪里去?”“我跟你说吧,以后你看一看,这座山下会生一条牛出来,那牛背上有三个字,沩山僧。你说是沩山僧,它又是一条牛;你说是牛,它又是沩山僧。”到底是哪个?当家师猜不透其中的玄机。
当来就来,当走就走
子来尽管“喘喘然将死”,还有一口气了,看见老朋友来,精神也好一点,回光返照了,还给子犁说了一番大道理:“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彼近吾死而我不听,我则悍矣,彼何罪焉!”父母对于自己的子女,不管东西南北,子女都唯命是从。你对儿子要怎么样?他肯定是唯命是从啊。要他读书,他就读书;要他唱歌,他就唱歌;让他在校园里跑几百米,他就跑几百米;要他睡觉就睡觉,让他起床就起床,对不对啊?这个是唯命是从,小孩子会对父母唯命是从。但中学以后,有了逆反心理,就不一样了。进了大学以后,独立生活,更是志在四方,父母哪管得了?古代不一样,天地君亲师,父母的话必须唯命是从,叫你东就东,叫你西就西,叫你南就南,叫你北就北。那个是必须无条件服从的。
那么“阴阳于人”,阴阳也就是大道,对于我们人,“不翅于父母”,是比父母还崇高的。“彼近吾死而我不听,我则悍矣”,大道给我安排今天该死,我却不服从,认为自己凭什么要死,那也未免逆天了吧。不听大道的命令,能行吗?古往今来的皇上们,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多厉害,但是到了晚年,唯一的追求就是好道,要求长生不老之术,老是被方士们欺骗。那些骗子们,捉得住的就杀掉,捉不住也没办法。徐福跑到日本去,传说是日本的第一代天皇,秦始皇也拿他没办法。
“彼何罪焉!”造化有什么过错呢?造化要我生就生,造化要我死就死。造化现在要我死我不听,生的时候欢欢喜喜,死的时候就痛哭流涕,舍不得走,那不好。“我则悍矣,彼何罪焉!”与造化有什么关系呢?我这个肉体,我这个精神,与造化之间没有那么多的葛藤,没有这么多情愿不情愿的,当来就来,当走就走。
97 Listeners
1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