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今天我们要来思想的经文是民数记第21章。这一章记载了以色列的三场胜利,他们相继打败了亚拉得王、亚摩利王和巴珊王。而这三场战役就发生在约旦河东,过了约旦河就是应许之地。所以这三次争战可以视为神在以色列人进迦南前对他们的考验,而三次胜利也坚固了他们继续前进的信心。但是在这一章同时又记载了以色列的一次失败,而这次失败不是败给了敌人,而是再次败在抱怨、不服、悖逆神的罪上。而这又说明什么呢?
「祷告」
一、21章的分段和问题
民数记21章的段落非常清晰:1~3节是以色列打败亚拉得王;4~9节是以色列再次得罪神,最后藉仰望铜蛇得救的事件;10~20节记载以色列从何珥山直到摩押谷的行程;最后是21~35节以色列打败亚摩利王和巴珊王。
根据这一章的经文,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两个对比:一是对比以色列面对以东选择绕路和面对亚摩利选择争战;二是对比以色列打了三次胜仗但又因发怨言而失败。除了这两个对比,我还要分享两个问题:一是27~30节关于摩押的诗歌;最后就是关于神命令以色列对敌人尽行毁灭的问题。
二、对比以色列的两次不同选择
4节记载【他们从何珥山起行,往红海那条路走,要绕过以东地。】为什么以色列人要绕过以东呢?在前面的20章详细的记载了以色列和以东交涉的过程,20:14~20节相当长的篇幅记载了以色列使者和以东王的对话。从中可以看出以色列的表现是态度谦卑,反复恳求,而且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是以东王却根本不为所动,态度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埃及法老,可以说极其蛮横无理。但是以色列却选择绕道而行,不肯和以东发生冲突。
而21章只有22节记载了以色列使者对亚摩利王说的话,【“求你容我们从你的地经过;我们不偏入田间和葡萄园,也不喝井里的水,只走大道(原文是王道),直到过了你的境界。”】这段话几乎是逐字照搬前面以色列对以东王说过的话,但是简单的多。虽然以色列提出的请求是合理的,但是远不如前面对以东的态度那么诚恳谦卑。亚摩利王的反应是不能信任以色列,于是就招聚国民要和以色列争战。而亚摩利王的反应其实和以东王的反应是一模一样的,完全不比以东王更无理,甚至有情可原。因为亚摩利人和以色列本来就没什么交情,而且创世记和出埃及记中都记载了神明确命令以色列要攻击的敌人之一就是亚摩利人,所以亚摩利人不能信任以色列是可以理解的。
而这一次,面对亚摩利王的拒绝以色列却选择了应战,而不是再次绕路。如果单从这两段记载看,显然以东更无理,更可恨,而亚摩利更可以理解,但是以色列的选择却相反,是放过了更可恨的却攻击了不那么可恨的。
为什么以色列如此选择呢?从合理性的角度来说,可能面对以东的时候以色列还没有预备好,所以以东虽然无礼但是以色列暂时隐忍是智慧的选择;也可能是以色列顾念和以东的亲戚关系,他虽然不仁但是我却不能不义。而亚摩利呢?本来就是神要审判的,所以给你机会你不要,那么当然就消灭你没商量了。
可以说这些解释都有一定合理性,但是没有一个解释是绝对的。因为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说,以东不顾念亲情而且是在以色列最艰难的时候拒绝援手,那么和他恩断义绝也是合理的;而亚摩利虽然是神命定要审判的,但是以色列已经向他们示好,那么再宽容他们一点儿,再给他们一次悔改的机会有什么不可以呢?至于实力对比,以东和亚摩利相比,难说哪个更难对付。所以,这些解释虽然合理却不绝对,并不是最终以色列如此选择的原因。
那么以色列最终如此选择的原因是什么呢?根本原因是在于神对以色列特别的指示,也就是【你吩咐百姓说:你们弟兄以扫的子孙住在西珥,你们要经过他们的境界。他们必惧怕你们,所以你们要分外谨慎。不可与他们争战;他们的地,连脚掌可踏之处,我都不给你们,因我已将西珥山赐给以扫为业。(申2:4-5)】这就是神藉摩西显明的他的特殊的带领。就合理性而言其实绕道或者争战都可以,但就神的特别指示而言这是唯一的选择。所以,作为属灵的带领人,摩西除了要运用人的一切智慧聪明,更有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在祷告中寻求神的心意和带领。这也是圣经一再向我们显明的摩西的重要职责。
而在这一章中以色列人所犯的严重罪行,其实也是之前他们多次犯过的罪,就是不顺服上帝的带领。抱怨的背后是他们只想要上帝给的好处却不想顺服上帝给的命令。因此,以色列人这次的犯罪提醒我们,在寻求神的旨意时要首先洁净我们的内心,如果一个人把必须多得好处少吃苦当成判断神心意的唯一标准,那么这样的人其实所拜的不是真神,而是自己的肚腹。而以色列两次不同的选择也说明,寻求神的心意时除了知道圣经的原则,还要祷告获得神的指示。这指示可能是藉着神亲自说话,也可能是藉着某种特别的感动,或者藉着祷告者内心的平安。
在这两次选择上,相信摩西都有向神祷告并且得着了神的指示。当然寻求神的特别指示的前提是所有可能的选择都不违背神明确的旨意,例如:面对以东或者亚摩利,无论打仗还是绕路都不违背圣经的原则,这种情况下就要看上帝特别的带领如何了。
对基督徒来说,寻求神的心意要避免两种极端:一是只做分析而不祷告,这样的信仰慢慢就会走向纯粹的理性主义,失去和神活泼的关系,只剩下冰冷的教条。而另一个极端是,完全不顾圣经的原则,纯粹在特别的感觉和超自然经验中寻求神的心意。下一章我们要讲到那个著名的坏先知,就是巴兰。他就是一个对神没有真敬畏,是带着强烈的私意去祷告的例子。他因为贪财甚至把得罪神的事也当成可选项,最后神就任凭他瞎眼以致走向灭亡。所以,基督徒能不能行贿啊?能不能随意离婚啊?这些事你要想先搞清楚圣经原则再祷告,否则把明显错误的选项放在祷告中也难明白神的心意,甚至误导自己走向神的对立面,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了。
三、对比以色列的得胜和失败
接下来我们再看这一章的第二个对比,就是以色列的胜利和失败。这一段记载以色列的失败很特别,特别之处就在于:第一,这次失败记录在三次胜利之间,似乎和整体氛围很不协调,明明三战三捷是欢欣鼓舞的时刻,为什么要在当中记这么一段,给明明应该欢乐的气氛投下阴影呢?其次,这次的失败是发生在新一代以色列人身上,但是他们犯的罪和背后的原因却和他们的父辈没有任何区别。【5(他们)就怨讟 神和摩西说:“你们为什么把我们从埃及领出来、使我们死在旷野呢?这里没有粮,没有水,我们的心厌恶这淡薄的食物。”】这和11章记载他们的父辈抱怨吃腻了吗哪想要吃肉如出一辙。
其实,与其说这里把失败插在胜利中是一种不协调,不如说这样才更显出人的得胜是多么不可靠;并且新一代以色列人仍然难免重蹈老一代的覆辙更证明人性的软弱,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人能靠自己永远得胜,或者想靠自己在神面前站立得住。
所以,人类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人靠什么可以得救呢?而这一段不仅是再一次显明人的软弱失败,更是预表了上帝设立的拯救方式,就是仰望一位罪的代赎者。所有人的罪都要归在他的身上,因他代替罪人,罪人就可以得救。这一位代赎者不是牛羊,也不是铜蛇,而是铜蛇所预表的基督。正如主耶稣自己亲自证实说【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约3:14-15)】
而人在得救的事上需要做什么呢?不用其他的行为和任何功德,只要仰望那一位代替者。而仰望就行为而言完全微不足道,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根本称不上功德,但是仰望却代表怀着信心,唯有藉着信心才能得救,也只要藉着信心就能得救。这就是“举铜蛇,望铜蛇”这一安排的实质,就是因信称义的完美体现。
所以这一段失败和拯救的记录实在很关键,它不仅是对以色列的提醒,更是对全人类的提醒。提醒人们应当彻底放弃对人自己,无论是对老一代,还是对新一代的幻想。罪性强大,无人能靠功德或者修炼消除,也无论胜利的鼓舞或者失败的刺激,都不能使人持续活在圣洁中。人的出路只在基督的拯救,神的救法唯有基督的代赎。而这恩典的获得只要以信领受,这就是福音。
四、关于摩押的诗歌
接下来我们再看27~30节关于亚摩利人战胜摩押人的诗歌。为什么在这一章中用这么长的篇幅称赞亚摩利呢?其实目的有两个:第一是变相的赞美神。因为这首诗歌说明亚摩利人很厉害,但是如今却被以色列打败了,说明以色列更厉害。而以色列得胜的原因乃在于神,所以这首诗歌相当于变相的赞美神的大能。
此外,这首诗歌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证明以色列攻打的是亚摩利人,而不是摩押人。虽然这块土地原来属于摩押,但是已经被亚摩利彻底征服了,所以和以色列对阵的不是摩押人,而是亚摩利人。为什么圣经要特别说明这一点呢?因为【耶和华吩咐我说:‘不可扰害摩押人,也不可与他们争战。他们的地,我不赐给你为业,因我已将亚珥赐给罗得的子孙为业。’(申2:9)】这就好像刚才我们引用的神关于以东人的吩咐。所以,强调以色列攻打的不是摩押而是亚摩利,就说明以色列在这件事上顺服了神,所以亚摩利虽然比摩押更强盛但仍不是以色列的对手,因为得胜在于耶和华,得胜在于顺服耶和华。
五、关于对敌人尽行毁灭的问题
最后,我们再来思想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也是很多人质疑我们信仰的问题。就是上帝吩咐以色列人把敌人的城邑尽行毁灭,把敌对的国民全部消灭,一个不留。这是否太残忍了?这样的神能说是善的吗?最近正好发生了以色列和哈马斯的冲突,而哈马斯这次被世界舆论普遍且严厉的谴责,那么上帝对以色列人的吩咐是不是和哈马斯的做法很像呢?甚至更绝呢?
对这个问题我想从三个方面来回应:
第一,从公平的角度看
其实,在战争中不伤害平民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道德标准,例如:二战中美军对日本东京、大阪等城市的轰炸就不是只针对军事设施,也针对密集的居民区,更别说在广岛和长崎使用原子弹了。即使是今天,我们假设俄罗斯对美国使用原子弹,并且是投在了纽约或者芝加哥,那么我们觉得美国会不会同样回击俄罗斯呢?所以是否残酷,是否应当受到谴责,不在于我们的感觉,而在于是否真的过度和明显不对等。
而在旧约时代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就是普遍的赶尽杀绝,神对以色列的吩咐其实并不比其他国家的做法更过分,甚至比当时普遍的做法更文明。例如:不杀人献祭,虽然被基遍人欺骗但是仍然守约放过他们。因此,我们按着今天具体的规则衡量古代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其实今天的做法在原理上不见得和古人相差很多。
第二,旧约的做法并不都代表神的本性和永恒的旨意
例如:旧约存在的一夫多妻,休妻,奴隶制等等,今天这些做法或者制度已经改变,我们能说神改变了吗?其实这些做法的存在并不代表神的本意,正如主耶稣论到休妻时说【“摩西因为你们的心硬,所以许你们休妻,但起初并不是这样。(太19:8)】同样道理,神在旧约时代根据当时的处境和以色列人有限的理解力所制定的战争规则不等于今天仍然适用,更不代表神的本性。
第三,从罪的影响和上帝的审判看
当我们看战争中的死亡,甚至妇女儿童也不能幸免时感到残酷。那么,我们看到地震、洪水、海啸等等灾难更是造成无差别的死亡,是否也觉得残酷呢?而无论是战争,还是地震、洪水,真的是上帝制造的吗?真的该怪上帝吗?其实圣经对这个问题解释的很清楚,神所创造的世界本来没有这一切可怕的事,但因为人犯罪才使这世界充满了不幸和苦难。即使我们不用神学来解释,就是单凭观察也不难看出几乎所有不幸背后都有人类罪恶的影子,贪婪、自私、谎言、压迫、剥削。所以人实在没理由谴责上帝没有怜悯,反而应当好好反思自己是否也是罪恶的一份子,也是这个世界存在不幸的原因之一。
此外,战争和其他一切的灾难都可以说是末后审判的预演,我们设想当基督再来的时候,有什么法律可以保护人不被上帝追究吗?老人、妇女或者儿童,谁能豁免那一次的毁灭呢?如果说有的话,也不在于你是平民,或是妇女和儿童,而仅仅在于你是否认识基督并且接受他为你的救主。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作为一个基督徒,其实当我们看到战争或者其他一切恐怖的灾难时,不应只想到人道的问题,更应当想到审判的问题,不能只努力救助人脱离今世的苦难,更应努力帮助人逃避那将来更可怕的结局。所以基督徒应当是人道主义者,但更应当超越人道主义。因为人类的根本问题在于罪,而解决罪的方法不是靠人自以为有的善心和善行,而是单单藉着耶稣基督。唯有信靠基督,才能使人脱离那将来必有的审判。求主使我们敬畏他再来的那一日,并因这敬畏多多传扬那真正可以救人的福音。
「祷告」
The post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5
1111 ratings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今天我们要来思想的经文是民数记第21章。这一章记载了以色列的三场胜利,他们相继打败了亚拉得王、亚摩利王和巴珊王。而这三场战役就发生在约旦河东,过了约旦河就是应许之地。所以这三次争战可以视为神在以色列人进迦南前对他们的考验,而三次胜利也坚固了他们继续前进的信心。但是在这一章同时又记载了以色列的一次失败,而这次失败不是败给了敌人,而是再次败在抱怨、不服、悖逆神的罪上。而这又说明什么呢?
「祷告」
一、21章的分段和问题
民数记21章的段落非常清晰:1~3节是以色列打败亚拉得王;4~9节是以色列再次得罪神,最后藉仰望铜蛇得救的事件;10~20节记载以色列从何珥山直到摩押谷的行程;最后是21~35节以色列打败亚摩利王和巴珊王。
根据这一章的经文,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两个对比:一是对比以色列面对以东选择绕路和面对亚摩利选择争战;二是对比以色列打了三次胜仗但又因发怨言而失败。除了这两个对比,我还要分享两个问题:一是27~30节关于摩押的诗歌;最后就是关于神命令以色列对敌人尽行毁灭的问题。
二、对比以色列的两次不同选择
4节记载【他们从何珥山起行,往红海那条路走,要绕过以东地。】为什么以色列人要绕过以东呢?在前面的20章详细的记载了以色列和以东交涉的过程,20:14~20节相当长的篇幅记载了以色列使者和以东王的对话。从中可以看出以色列的表现是态度谦卑,反复恳求,而且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是以东王却根本不为所动,态度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埃及法老,可以说极其蛮横无理。但是以色列却选择绕道而行,不肯和以东发生冲突。
而21章只有22节记载了以色列使者对亚摩利王说的话,【“求你容我们从你的地经过;我们不偏入田间和葡萄园,也不喝井里的水,只走大道(原文是王道),直到过了你的境界。”】这段话几乎是逐字照搬前面以色列对以东王说过的话,但是简单的多。虽然以色列提出的请求是合理的,但是远不如前面对以东的态度那么诚恳谦卑。亚摩利王的反应是不能信任以色列,于是就招聚国民要和以色列争战。而亚摩利王的反应其实和以东王的反应是一模一样的,完全不比以东王更无理,甚至有情可原。因为亚摩利人和以色列本来就没什么交情,而且创世记和出埃及记中都记载了神明确命令以色列要攻击的敌人之一就是亚摩利人,所以亚摩利人不能信任以色列是可以理解的。
而这一次,面对亚摩利王的拒绝以色列却选择了应战,而不是再次绕路。如果单从这两段记载看,显然以东更无理,更可恨,而亚摩利更可以理解,但是以色列的选择却相反,是放过了更可恨的却攻击了不那么可恨的。
为什么以色列如此选择呢?从合理性的角度来说,可能面对以东的时候以色列还没有预备好,所以以东虽然无礼但是以色列暂时隐忍是智慧的选择;也可能是以色列顾念和以东的亲戚关系,他虽然不仁但是我却不能不义。而亚摩利呢?本来就是神要审判的,所以给你机会你不要,那么当然就消灭你没商量了。
可以说这些解释都有一定合理性,但是没有一个解释是绝对的。因为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说,以东不顾念亲情而且是在以色列最艰难的时候拒绝援手,那么和他恩断义绝也是合理的;而亚摩利虽然是神命定要审判的,但是以色列已经向他们示好,那么再宽容他们一点儿,再给他们一次悔改的机会有什么不可以呢?至于实力对比,以东和亚摩利相比,难说哪个更难对付。所以,这些解释虽然合理却不绝对,并不是最终以色列如此选择的原因。
那么以色列最终如此选择的原因是什么呢?根本原因是在于神对以色列特别的指示,也就是【你吩咐百姓说:你们弟兄以扫的子孙住在西珥,你们要经过他们的境界。他们必惧怕你们,所以你们要分外谨慎。不可与他们争战;他们的地,连脚掌可踏之处,我都不给你们,因我已将西珥山赐给以扫为业。(申2:4-5)】这就是神藉摩西显明的他的特殊的带领。就合理性而言其实绕道或者争战都可以,但就神的特别指示而言这是唯一的选择。所以,作为属灵的带领人,摩西除了要运用人的一切智慧聪明,更有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在祷告中寻求神的心意和带领。这也是圣经一再向我们显明的摩西的重要职责。
而在这一章中以色列人所犯的严重罪行,其实也是之前他们多次犯过的罪,就是不顺服上帝的带领。抱怨的背后是他们只想要上帝给的好处却不想顺服上帝给的命令。因此,以色列人这次的犯罪提醒我们,在寻求神的旨意时要首先洁净我们的内心,如果一个人把必须多得好处少吃苦当成判断神心意的唯一标准,那么这样的人其实所拜的不是真神,而是自己的肚腹。而以色列两次不同的选择也说明,寻求神的心意时除了知道圣经的原则,还要祷告获得神的指示。这指示可能是藉着神亲自说话,也可能是藉着某种特别的感动,或者藉着祷告者内心的平安。
在这两次选择上,相信摩西都有向神祷告并且得着了神的指示。当然寻求神的特别指示的前提是所有可能的选择都不违背神明确的旨意,例如:面对以东或者亚摩利,无论打仗还是绕路都不违背圣经的原则,这种情况下就要看上帝特别的带领如何了。
对基督徒来说,寻求神的心意要避免两种极端:一是只做分析而不祷告,这样的信仰慢慢就会走向纯粹的理性主义,失去和神活泼的关系,只剩下冰冷的教条。而另一个极端是,完全不顾圣经的原则,纯粹在特别的感觉和超自然经验中寻求神的心意。下一章我们要讲到那个著名的坏先知,就是巴兰。他就是一个对神没有真敬畏,是带着强烈的私意去祷告的例子。他因为贪财甚至把得罪神的事也当成可选项,最后神就任凭他瞎眼以致走向灭亡。所以,基督徒能不能行贿啊?能不能随意离婚啊?这些事你要想先搞清楚圣经原则再祷告,否则把明显错误的选项放在祷告中也难明白神的心意,甚至误导自己走向神的对立面,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了。
三、对比以色列的得胜和失败
接下来我们再看这一章的第二个对比,就是以色列的胜利和失败。这一段记载以色列的失败很特别,特别之处就在于:第一,这次失败记录在三次胜利之间,似乎和整体氛围很不协调,明明三战三捷是欢欣鼓舞的时刻,为什么要在当中记这么一段,给明明应该欢乐的气氛投下阴影呢?其次,这次的失败是发生在新一代以色列人身上,但是他们犯的罪和背后的原因却和他们的父辈没有任何区别。【5(他们)就怨讟 神和摩西说:“你们为什么把我们从埃及领出来、使我们死在旷野呢?这里没有粮,没有水,我们的心厌恶这淡薄的食物。”】这和11章记载他们的父辈抱怨吃腻了吗哪想要吃肉如出一辙。
其实,与其说这里把失败插在胜利中是一种不协调,不如说这样才更显出人的得胜是多么不可靠;并且新一代以色列人仍然难免重蹈老一代的覆辙更证明人性的软弱,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人能靠自己永远得胜,或者想靠自己在神面前站立得住。
所以,人类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人靠什么可以得救呢?而这一段不仅是再一次显明人的软弱失败,更是预表了上帝设立的拯救方式,就是仰望一位罪的代赎者。所有人的罪都要归在他的身上,因他代替罪人,罪人就可以得救。这一位代赎者不是牛羊,也不是铜蛇,而是铜蛇所预表的基督。正如主耶稣自己亲自证实说【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约3:14-15)】
而人在得救的事上需要做什么呢?不用其他的行为和任何功德,只要仰望那一位代替者。而仰望就行为而言完全微不足道,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根本称不上功德,但是仰望却代表怀着信心,唯有藉着信心才能得救,也只要藉着信心就能得救。这就是“举铜蛇,望铜蛇”这一安排的实质,就是因信称义的完美体现。
所以这一段失败和拯救的记录实在很关键,它不仅是对以色列的提醒,更是对全人类的提醒。提醒人们应当彻底放弃对人自己,无论是对老一代,还是对新一代的幻想。罪性强大,无人能靠功德或者修炼消除,也无论胜利的鼓舞或者失败的刺激,都不能使人持续活在圣洁中。人的出路只在基督的拯救,神的救法唯有基督的代赎。而这恩典的获得只要以信领受,这就是福音。
四、关于摩押的诗歌
接下来我们再看27~30节关于亚摩利人战胜摩押人的诗歌。为什么在这一章中用这么长的篇幅称赞亚摩利呢?其实目的有两个:第一是变相的赞美神。因为这首诗歌说明亚摩利人很厉害,但是如今却被以色列打败了,说明以色列更厉害。而以色列得胜的原因乃在于神,所以这首诗歌相当于变相的赞美神的大能。
此外,这首诗歌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证明以色列攻打的是亚摩利人,而不是摩押人。虽然这块土地原来属于摩押,但是已经被亚摩利彻底征服了,所以和以色列对阵的不是摩押人,而是亚摩利人。为什么圣经要特别说明这一点呢?因为【耶和华吩咐我说:‘不可扰害摩押人,也不可与他们争战。他们的地,我不赐给你为业,因我已将亚珥赐给罗得的子孙为业。’(申2:9)】这就好像刚才我们引用的神关于以东人的吩咐。所以,强调以色列攻打的不是摩押而是亚摩利,就说明以色列在这件事上顺服了神,所以亚摩利虽然比摩押更强盛但仍不是以色列的对手,因为得胜在于耶和华,得胜在于顺服耶和华。
五、关于对敌人尽行毁灭的问题
最后,我们再来思想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也是很多人质疑我们信仰的问题。就是上帝吩咐以色列人把敌人的城邑尽行毁灭,把敌对的国民全部消灭,一个不留。这是否太残忍了?这样的神能说是善的吗?最近正好发生了以色列和哈马斯的冲突,而哈马斯这次被世界舆论普遍且严厉的谴责,那么上帝对以色列人的吩咐是不是和哈马斯的做法很像呢?甚至更绝呢?
对这个问题我想从三个方面来回应:
第一,从公平的角度看
其实,在战争中不伤害平民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道德标准,例如:二战中美军对日本东京、大阪等城市的轰炸就不是只针对军事设施,也针对密集的居民区,更别说在广岛和长崎使用原子弹了。即使是今天,我们假设俄罗斯对美国使用原子弹,并且是投在了纽约或者芝加哥,那么我们觉得美国会不会同样回击俄罗斯呢?所以是否残酷,是否应当受到谴责,不在于我们的感觉,而在于是否真的过度和明显不对等。
而在旧约时代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就是普遍的赶尽杀绝,神对以色列的吩咐其实并不比其他国家的做法更过分,甚至比当时普遍的做法更文明。例如:不杀人献祭,虽然被基遍人欺骗但是仍然守约放过他们。因此,我们按着今天具体的规则衡量古代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其实今天的做法在原理上不见得和古人相差很多。
第二,旧约的做法并不都代表神的本性和永恒的旨意
例如:旧约存在的一夫多妻,休妻,奴隶制等等,今天这些做法或者制度已经改变,我们能说神改变了吗?其实这些做法的存在并不代表神的本意,正如主耶稣论到休妻时说【“摩西因为你们的心硬,所以许你们休妻,但起初并不是这样。(太19:8)】同样道理,神在旧约时代根据当时的处境和以色列人有限的理解力所制定的战争规则不等于今天仍然适用,更不代表神的本性。
第三,从罪的影响和上帝的审判看
当我们看战争中的死亡,甚至妇女儿童也不能幸免时感到残酷。那么,我们看到地震、洪水、海啸等等灾难更是造成无差别的死亡,是否也觉得残酷呢?而无论是战争,还是地震、洪水,真的是上帝制造的吗?真的该怪上帝吗?其实圣经对这个问题解释的很清楚,神所创造的世界本来没有这一切可怕的事,但因为人犯罪才使这世界充满了不幸和苦难。即使我们不用神学来解释,就是单凭观察也不难看出几乎所有不幸背后都有人类罪恶的影子,贪婪、自私、谎言、压迫、剥削。所以人实在没理由谴责上帝没有怜悯,反而应当好好反思自己是否也是罪恶的一份子,也是这个世界存在不幸的原因之一。
此外,战争和其他一切的灾难都可以说是末后审判的预演,我们设想当基督再来的时候,有什么法律可以保护人不被上帝追究吗?老人、妇女或者儿童,谁能豁免那一次的毁灭呢?如果说有的话,也不在于你是平民,或是妇女和儿童,而仅仅在于你是否认识基督并且接受他为你的救主。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作为一个基督徒,其实当我们看到战争或者其他一切恐怖的灾难时,不应只想到人道的问题,更应当想到审判的问题,不能只努力救助人脱离今世的苦难,更应努力帮助人逃避那将来更可怕的结局。所以基督徒应当是人道主义者,但更应当超越人道主义。因为人类的根本问题在于罪,而解决罪的方法不是靠人自以为有的善心和善行,而是单单藉着耶稣基督。唯有信靠基督,才能使人脱离那将来必有的审判。求主使我们敬畏他再来的那一日,并因这敬畏多多传扬那真正可以救人的福音。
「祷告」
The post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