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时艺见

洞察:数字技能为雕塑带来多少可能性?


Listen Later

菲利普·比斯利作品


 从时代的角度看艺术,这里是磨时艺见。


3D数字雕塑是一种运用模仿现实的手法,对存在或不存在的物体进行塑造的手法,这种极具现代感的技术也让艺术创作充满更多的可能性。如今,不少的雕塑家都开始运用这种方式进行创作,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其中的三位代表人物。

 

马丁阿克斯·亚当作品


凯斯·布朗(Keith Brown)是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艺术学院的雕塑和数字技术教授,他通过探索、实验和直觉的引导,一直在探索超越物理的界限,希望通过不受限于物理定律影响的方式,来创造几何形态。他认为,3D打印技术不但非常适合创作有意义的艺术作品和雕塑作品,也是目前唯一能够创作这类作品的技术。


菲利普·比斯利作品


而出生于波兰的艺术家马丁阿克斯·亚当(Martinakis Adam)同样致力于3D数字图像领域的工作,但是他将这种艺术视作一座桥梁,希望借此连接起精神与物质、存在与消逝、个体与宇宙。他创造了一系列超现实主义的3D雕塑,希望由此能对人类的状况进行视觉解读,从而呈现出超现实的描绘。


马丁阿克斯·亚当作品


来自于滑铁卢大学建筑学的教授菲利普·比斯利(Philip Beesley)则深受“万物有灵”的哲学观点影响,将雕塑视作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所以在其中融入化学、人工智能和人机交融的概念。他的作品特别关注数字制作方法和材料,并且涉及到纺织和自然等主题,甚至透露出了浪漫主义20世纪唯心论的现代主义特质。


菲利普·比斯利作品


作为一种新技术,3D技术与雕塑相结合不仅带来视觉上的刺激,也为艺术创作带来更多的新尝试。虽然这种结合如今还面对许多争议,但是却不可否认,它让许多艺术家开始思考新时代环境中艺术的变革



——————————————————————————————————


滑铁卢大学以研究为主的中等大小的公立大学,创建于1957年,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西南面的滑铁卢市,以学习与实习并重的合作教育而闻名。2011年到2013年,该校一直稳居加拿大综合性大学排名的第三位,其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科教学水平居世界前列。

 

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唯心论,又译作理念论,是哲学中与思想、心灵、语言及事物等彼此之间关系的讨论及看法。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

 

以上内容由磨时艺见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磨时艺见,每晚9点,准时更新!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磨时艺见By 磨时艺术


More shows like 磨时艺见

View all
不开玩笑 Jokes Aside by 不开玩笑JokesAside

不开玩笑 Jokes Aside

117 Listeners

阿司每日读书分享 by 阿司为您读书

阿司每日读书分享

2 Listeners

三个火呛手 by 思宇_XgEd

三个火呛手

59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