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时艺见

洞察:艺术作品正在捕捉人们的喜怒哀乐


Listen Later


菲利普·比斯利(Philip Beesley)



从时代的角度看艺术,这里是磨时艺见。


当我们在参观一栋建筑或者一件艺术作品的时候,通能否准确分析感知创作者的意图和情感,成为不少人心中默认的任务。但是来自加拿大的菲利普·比斯利(Philip Beesley)却希望自己的艺术作品能够去了解参观者在想些什么,最好能变成参观者喜欢的样子。



菲利浦·比斯利团队作品:《星形细胞》(Astrocyte)



菲利普·比斯利是滑铁卢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欧洲研究生院数字设计建筑及城市规划教授,一直以来致力于城市建筑领域的研究。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让比斯利对于建筑设计也产生更多的设想,比如建筑结构和建筑物是否可以融入生活功能?能否超越现有建筑功能,以便与居住其中的人类进行更多的互动?



菲利浦·比斯利团队作品:《春龙条》(Spring Dragon Tail)



于是,比斯利和他的团队试图通过装置艺术作品来测试和传递这种理念的可行性。他们采用质地轻盈的纤维材料、嵌入式微处理器、嵌有化学系统的玻璃容器作为主要材料。首先,使用3D打印、激光切割的方式制作细小零件,结合AI特征,响应式音景和化学物质等不同技术元素将零件拼接成巨大的载体,然后在载体中嵌入可以追踪观众存在、感知观众情绪的信息处理系统、传感器与执行系统,以及嵌有化学系统的玻璃状容器。



菲利浦·比斯利团队作品:《水龙藻大地》(Hylozoic Ground)



如此一来,当参观者们穿梭在艺术装置中的时候,这些装置就可以通过感知人流密度和人们情绪的波动,发出不同程度的摆动、光亮或声音,与观众进行互动、反馈。



菲利浦·比斯利团队作品:《水龙藻土壤空间》(Hylozoic Soil Espacio)



目前,比斯利和他的团队设计的这些装置艺术尚属于雏形阶段,他还在开发一款集合3D与VR技术的App,旨在让大众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参与到这些项目中,并且希望在20年之内让互动装置更广泛地普及到大众生活中。他表示,过去的人们面对作品的时候,只能单方面接受设计者的意愿,甚至处于他们的支配之下,但是如今即将进入到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中。


磨时艺见,每晚9点,准时更新。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磨时艺见By 磨时艺术


More shows like 磨时艺见

View all
不开玩笑 Jokes Aside by 不开玩笑JokesAside

不开玩笑 Jokes Aside

99 Listeners

阿司每日读书分享 by 阿司为您读书

阿司每日读书分享

2 Listeners

三个火呛手 by 思宇_XgEd

三个火呛手

58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