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都来奉献”——2023年6月25日主日讲章/晓峰牧师


Listen Later

https://t5.shwchurch.org/wp-content/uploads/2023/06/8d8e2a2b6ab56e4030b5b194ac3f4922.mp3

 

经文:【民7:1】  摩西立完了帐幕,就把帐幕用膏抹了,使它成圣,又把其中的器具和坛,并坛上的器具,都抹了,使它成圣。【民7:2】  当天,以色列的众首领,就是各族的族长,都来奉献。他们是各支派的首领,管理那些被数的人。【民7:3】  他们把自己的供物送到耶和华面前,就是六辆篷子车和十二只公牛。每两个首领奉献一辆车,每首领奉献一只牛。他们把这些都奉到帐幕前。【民7:4】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民7:5】  你要收下这些,好作会幕的使用,都要照利未人所办的事交给他们。【民7:6】  于是摩西收了车和牛,交给利未人,【民7:7】  把两辆车,四只牛,照革顺子孙所办的事交给他们,【民7:8】  又把四辆车,八只牛,照米拉利子孙所办的事交给他们。他们都在祭司亚伦的儿子以他玛手下。【民7:9】  但车与牛都没有交给哥辖子孙。因为他们办的是圣所的事,在肩头上抬圣物。

【民7:10】 用膏抹坛的日子,首领都来行奉献坛的礼,众首领就在坛前献供物。【民7:11】 耶和华对摩西说,众首领为行奉献坛的礼,要每天一个首领来献供物。

【民7:12】 头一日献供物的是犹大支派的亚米拿达的儿子拿顺。【民7:13】 他的供物是,一个银盘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个银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圣所的平,也都盛满了调油的细面作素祭。【民7:14】 一个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满了香。【民7:15】 一只公牛犊,一只公绵羊,一只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民7:16】 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民7:17】 两只公牛,五只公绵羊,五只公山羊,五只一岁的公羊羔作平安祭。这是亚米拿达儿子拿顺的供物。

【民7:18】 第二日来献的是以萨迦子孙的首领,苏押的儿子拿坦业。【民7:19】 他献为供物的是,一个银盘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个银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圣所的平,也都盛满了调油的细面作素祭。【民7:20】 一个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满了香。【民7:21】 一只公牛犊,一只公绵羊,一只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民7:22】 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

【民7:23】 两只公牛,五只公绵羊,五只公山羊,五只一岁的公羊羔作平安祭。这是苏押儿子拿坦业的供物。

【民7:24】 第三日来献的是西布伦子孙的首领,希伦的儿子以利押。【民7:25】 他的供物是,一个银盘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个银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圣所的平,也都盛满了调油的细面作素祭。【民7:26】 一个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满了香。【民7:27】 一只公牛犊,一只公绵羊,一只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民7:28】 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民7:29】 两只公牛,五只公绵羊,五只公山羊,五只一岁的公羊羔作平安祭。这是希伦儿子以利押的供物。

【民7:30】 第四日来献的是流便子孙的首领,示丢珥的儿子以利蓿。【民7:31】 他的供物是,一个银盘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个银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圣所的平,也都盛满了调油的细面作素祭。【民7:32】 一个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满了香。【民7:33】 一只公牛犊,一只公绵羊,一只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民7:34】 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民7:35】 两只公牛,五只公绵羊,五只公山羊,五只一岁的公羊羔作平安祭。这是示丢珥的儿子以利蓿的供物。

【民7:36】 第五日来献的是西缅子孙的首领,苏利沙代的儿子示路蔑。【民7:37】 他的供物是,一个银盘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个银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圣所的平,也都盛满了调油的细面作素祭。【民7:38】 一个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满了香。【民7:39】 一只公牛犊,一只公绵羊,一只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民7:40】 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

【民7:41】 两只公牛,五只公绵羊,五只公山羊,五只一岁的公羊羔作平安祭。这是苏利沙代儿子示路蔑的供物。

【民7:42】 第六日来献的是迦得子孙的首领,丢珥的儿子以利雅萨。【民7:43】 他的供物是,一个银盘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个银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圣所的平,也都盛满了调油的细面作素祭。【民7:44】 一个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满了香。【民7:45】 一只公牛犊,一只公绵羊,一只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民7:46】 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民7:47】 两只公牛,五只公绵羊,五只公山羊,五只一岁的公羊羔作平安祭。这是丢珥的儿子以利雅萨的供物。

【民7:48】 第七日来献的是以法莲子孙的首领,亚米忽的儿子以利沙玛。【民7:49】 他的供物是,一个银盘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个银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圣所的平,也都盛满了调油的细面作素祭。【民7:50】 一个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满了香。【民7:51】 一只公牛犊,一只公绵羊,一只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民7:52】 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民7:53】 两只公牛,五只公绵羊,五只公山羊,五只一岁的公羊羔作平安祭。这是亚米忽儿子以利沙玛的供物。

【民7:54】 第八日来献的是玛拿西子孙的首领,比大蓿的儿子迦玛列。【民7:55】 他的供物是,一个银盘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个银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圣所的平,也都盛满了调油的细面作素祭。【民7:56】 一个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满了香。【民7:57】 一只公牛犊,一只公绵羊,一只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民7:58】 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民7:59】 两只公牛,五只公绵羊,五只公山羊,五只一岁的公羊羔作平安祭。这是比大蓿儿子迦玛列的供物。

【民7:60】 第九日来献的是便雅悯子孙的首领,基多尼的儿子亚比但。【民7:61】 他的供物是,一个银盘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个银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圣所的平,也都盛满了调油的细面作素祭。【民7:62】 一个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满了香。【民7:63】 一只公牛犊,一只公绵羊,一只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民7:64】 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民7:65】 两只公牛,五只公绵羊,五只公山羊,五只一岁的公羊羔作平安祭。这是基多尼儿子亚比但的供物。

【民7:66】 第十日来献的是但子孙的首领,亚米沙代的儿子亚希以谢。【民7:67】 他的供物是,一个银盘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个银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圣所的平,也都盛满了调油的细面作素祭。【民7:68】 一个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满了香。【民7:69】 一只公牛犊,一只公绵羊,一只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民7:70】 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民7:71】 两只公牛,五只公绵羊,五只公山羊,五只一岁的公羊羔作平安祭。这是亚米沙代儿子亚希以谢的供物。

【民7:72】 第十一日来献的是亚设子孙的首领,俄兰的儿子帕结。【民7:73】 他的供物是,一个银盘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个银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圣所的平,也都盛满了调油的细面作素祭。【民7:74】 一个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满了香。【民7:75】 一只公牛犊,一只公绵羊,一只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民7:76】 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民7:77】 两只公牛,五只公绵羊,五只公山羊,五只一岁的公羊羔作平安祭。这是俄兰儿子帕结的供物。

【民7:78】 第十二日来献的是拿弗他利子孙的首领,以南儿子亚希拉。【民7:79】 他的供物是,一个银盘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个银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圣所的平,也都盛满了调油的细面作素祭。【民7:80】 一个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满了香。【民7:81】 一只公牛犊,一只公绵羊,一只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民7:82】 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民7:83】 两只公牛,五只公绵羊,五只公山羊,五只一岁的公羊羔作平安祭。这是以南儿子亚希拉的供物。

【民7:84】 用膏抹坛的日子,以色列的众首领为行献坛之礼所献的是,银盘子十二个,银碗十二个,金盂十二个。【民7:85】 每盘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每碗重七十舍客勒。一切器皿的银子,按圣所的平,共有二千四百舍客勒。【民7:86】 十二个金盂盛满了香,按圣所的平,每盂重十舍客勒,所有的金子共一百二十舍客勒。【民7:87】 作燔祭的,共有公牛十二只,公羊十二只,一岁的公羊羔十二只,并同献的素祭作赎罪祭的公山羊十二只。【民7:88】 作平安祭的,共有公牛二十四只,公绵羊六十只,公山羊六十只,一岁的公羊羔六十只。这就是用膏抹坛之后,为行奉献坛之礼所献的。

【民7:89】 摩西进会幕要与耶和华说话的时候,听见法柜的施恩座以上,二基路伯中间有与他说话的声音,就是耶和华与他说话。

 

在数点人数、安排各营位置,以及数点利未人、说明其特殊职责之后,第七章就记录了十二支派的族长在会幕前献礼物的仪式。

这是旧约圣经中篇幅仅次于诗篇一一九篇的一章经文,这一章的主题词就是奉献,这也是会幕立起之后以色列全会众为祭坛和圣所举行的奉献礼。其实,七章记录了两个礼仪,第一个是摩西膏抹会幕分别为圣的礼仪,这是特别表达神藉着会幕的神圣临在,会幕作为神临在的象征,提醒以色列人耶和华是以色列人的神,是他们的王。第二个才是众支派献礼物的奉献礼,表达对上帝王权的承认、顺服和感恩。我们会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享这一章的内容,一,会幕的膏抹(1-9节),二,众支派献供物(10-88节),三神对摩西讲话(89节)。

帐幕分别为圣

会幕是上帝同在的象征,以色列人在这里寻求神。因此会幕在以色列人的旷野生活和以后进入迦南地之后的生活中就处于一个核心地位。

“摩西立完了帐幕”

所以,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造会幕。他们用三个月的时间从埃及离开来到西奈山(出十九1),在西奈山下领受律法用九个月的时间建造会幕,在出埃及之后第二年的一月一日这一天把会幕立起(出四十17)。

我们看到,民数记的写作次序不是严格按照时间先后,而是照着神学主题的需要。实际上,十二支派献礼物是与会幕立起同一天进行的,当天摩西把会幕膏抹之后,立刻就开始了十二支派献礼物的礼仪,一天一个支派,从一月一日一直持续到一月十二日。这期间还有膏立祭司的礼仪(一月八日)。而数点人数则是会幕立起一个月之后,从二月一日才开始的事,二月二十日耶和华的军队拔营出发,初次前行。

但民数记的写作顺序给人感觉好像一到十章的内容,都是发生在二月份这二十天之内的事情。这是要特意表达,一到十章的内容,都是耶和华军队离开西奈山前往应许之地出征前所做的准备。虽然从时间顺序来看,一到六章主要是发生在二月份的事情,七到九章是发生在一月份的事情。其实,可以把七到九章的内容看为是一个插入,插入在一到六章和十章之间;一到六章是出发前在人数和营地等方面的准备,让人觉得以色列人马上就要进入第十章的出发阶段了。但第七章好像是把出发的节奏给停顿了一下,在出发前还有一些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交代和说明一下。那就是,人数和营地安排并非是可以出发争战的主要因素,真正以色列人能出去争战的准备和倚靠,是七到九章所记录的更早之时众支派和利未人在会幕里耶和华面前的奉献回应。以色列人出去争战的核心是会幕所象征的神的同在,和他们对上帝的敬畏和顺服,而非是六十万能拿刀上阵的战士和排兵布阵的队列。这个记录次序的安排就是为了强调和提醒以色列人这一点,“耶和华使人得胜,不在乎人多人少”(撒上十四6)。有神的同在,神的子民才能跳出墙垣,冲入敌军。

“把帐幕用膏抹了,使它成圣”

会幕立起之后,摩西就行了膏抹礼。“摩西用膏油抹帐幕和其中所有的,使它成圣。又用膏油在坛上弹了七次,又抹了坛和坛的一切器皿,并洗濯盆和盆座,使它成圣”(利八10-11)。对会幕中一切器具的膏抹是分别为圣的象征,表示这些物件已经不再是普通世俗的用途,而是专门被上帝使用的神圣之物了。不是膏抹本身令这些器具发生了什么本质上的变化,而是膏抹的动作让人知道,这个物品的用途发生了变化。这些物品专门用于服事和敬拜上帝,因此就具有了神圣性。神要藉着这些被膏抹之物与以色列人同在,藉着这些与以色列人说话。// 通常旧约的膏抹都是膏抹人,比如先知、祭司和君王职分被授予的时候有膏抹礼,表明神给了这人有特别的职分,有圣灵特别的能力和带领在这人身上。唯一膏抹物品的就是这里,神藉着摩西对会幕的膏抹。

这里的膏抹是用油来膏抹。因为圣经中油多是象征圣灵。表明这个对象被神赋予了特殊用途和功能,也有神特别的恩典赐下。// 也有人说是用血膏抹,但圣经从来没有把膏抹这个词和血联系在一起用,一般提到血的时候可以用洒,或者涂抹,而从未用膏抹。膏抹这个词语更多侧重在自上而下的恩典,是神自己将这些物品从世界中给分别了出来。这些物品原本是被人用于日常生活的用途,现在上帝以能力和话语将这些物品分别出来用于神自己指定的用途,因此是神把这些俗物给分别为圣了。并非是说这些物品原本是污秽的,现在需要血来洁净,然后才能被神使用。

“他们把自己的供物送到耶和华面前”

会幕膏抹礼行完,以色列各支派的首领立刻就带着供物来奉献。供物是指任何献在上帝面前的物品,无论出于什么考虑,只要是奉献在上帝面前的都可以称为供物,(供物这个词在新约福音书中被音译为“各耳板”(可七11))。包括一切祭物,燔祭、赎罪祭、平安祭,各种举祭和摇祭,素面、雏鸽和牛羊,也包括各种器皿、用具,等等。// 膏抹与奉献的不同在于,前者是神主动的特别工作,后者是人对上帝所显明出来的恩典的回应。

以色列十二个支派的首领所献的礼物“就是六辆篷子车和十二只公牛。每两个首领奉献一辆车,每首领奉献一只牛”。会幕立起之后以色列众首领的献礼,其实是看见了利未人在会幕服事中有搬运的实际需要才来有针对性的奉献。神喜悦这样的奉献。耶和华神不但告诉摩西要收下,还告诉摩西该怎样来分配使用,“你要收下这些,好作会幕的使用,都要照利未人所办的事交给他们”。前面已经提到过,被神指派管理会幕的利未支派有三个家族,革顺,哥辖和米拉利。其中,哥辖家族中亚伦家担任祭司的职分;哥辖家族其余的利未人负责管理圣所里一切被遮盖起来的器具;革顺家主要管理会幕中的一切罩棚、门帘、帏子和绳子;米拉利家主要管理会幕中的一切板、栓、柱子、带卯的座和橛子等。摩西就给革顺家分得两辆车四头牛;米拉利家分得四辆车八头牛,因为革顺家负责会幕中质地柔软的织物,两辆车就够了;米拉利家负责会幕所有的硬件支撑,得需要四辆车才行。哥辖家不用车,因为他们负责的是会幕中圣所里的特别物品,上帝要求这些物品包裹好之后必须用肩头来抬的。// 比如约柜,要用杠穿在环内来抬(出三十七1-5),不能用牛车来运送。后来大卫在把约柜运进耶路撒冷时,就用牛车来运,乌撒看到约柜倾斜了就伸手扶了一下,就被击杀了。后面大卫再次运约柜进入耶路撒冷的时候,应该是重新查考了律法书,照着神晓谕摩西的规范来抬着约柜进入圣城的。服事神既需要人的热心,又需要照着神的意思。

我们看到,虽然以色列众支派被利未人从会幕给隔开了,他们不能像利未人一样直接参与会幕的服事,但是他们在上帝面前有奉献的心,也留意到了利未人的服事需要,他们立刻就照着所看见的需要和心里圣灵的感动到神面前来奉献,神就使用他们的奉献来帮助利未人更好地完成搬运会幕的工作。这样,以色列人其实也就在利未人的服事上有份了,藉着他们所奉献的物品,以色列人就参与了利未人在会幕的服事。

我们今天同样,在神面前每个人有自己独有的恩赐和位分,神给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服事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彼此之间就是毫无关联的,反而,我们可以藉着对不同服事有看见,或者提建议,或者代祷,或者奉献钱财和各样物品所需,不但能帮助直接承担此项服事责任的肢体更好地完成神的托付,还能让自己也被神使用,参与了神在这项服事中的工作。比如,不是所有人都有去远方宣教的信心,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代祷、探望和经济资助等方式来支持宣教士,也在宣教的事工上有份。比如儿童主日学,有弟兄姊妹没有这样每周固定时间的投入,但是对这项服事想要有所支持,就可以给孩子们买一些食物,或者给老师和课程有其他所需的奉献帮助等。对某项事工有负担,想支持,却没有相应的恩赐和时间,依然可以以奉献等各种方式来参与和支持。这不但是我们服事疆界的扩展,(我们可以直接投入参与在一个团队中来服事,也可以以其他奉献支持的方式来间接参与其他事工);而且,藉此可以让我们更加合一,成为一体,就像保罗在新约论到教会建造的时候所说的“全身都靠他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弗四16)。// 我们可能还留意到了,这次以色列众支派的奉献是一同来奉献,他们是作为一个整体,甚至可以称为是合作奉献,两个首领一同奉献一辆车。

十二支派照次序来献礼物

会幕设立“当天,以色列的众首领,就是各族的族长,都来奉献”,然后“用膏抹坛的日子,首领都来行奉献坛的礼,众首领就在坛前献供物”。针对搬运需要献完礼物之后,就是正式行奉献坛的礼。

奉献坛的礼

旧约圣经一共记载了三次奉献礼,一次就是这里,行奉献坛的礼,第二次是所罗门在建殿之后行奉献圣殿的礼,第三次是尼希米在建造城墙之后行奉献城墙的礼(尼十二27)。奉献礼的含义就是一个人在面对上帝在我们中间所做成的大事,所施的恩典,藉着我们手所赐下的祝福,我们该如何来看待,如何来回应。会幕不是以色列人为上帝建造了一个比天上的宝座还要荣耀辉煌的居所,上帝看了大为欢喜,立刻乔迁到新居中来了。不是以色列人在为上帝建造居所,而是上帝为了赐福帮助他们,为了能在他们中间居住,主动告诉他们该怎么作才是合宜的,神才会与他们同在。// 所罗门在献殿的时候所作的祷告非常合宜的表达了这一点“神果真住在地上吗?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何况我所建的这殿呢?”(王上八27)。尼希米在建城墙的时候也说“你,惟独你是耶和华。你造了天和天上的天,并天上的万象,地和地上的万物,海和海中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你所保存的,天军也都敬拜你”(尼九6)。因此在献城墙“那日,众人献大祭而欢乐。因为神使他们大大欢乐,连妇女带孩童也都欢乐,甚至耶路撒冷中的欢声听到远处。当日,派人管理库房,将举祭,初熟之物,和所取的十分之一,就是按各城田地,照律法所定归给祭司和利未人的分,都收在里头。犹大人因祭司和利未人供职,就欢乐了。”(尼十二43)。

所以,以色列十二个支派在坛前所行的奉献礼,不是他们把这坛和会幕奉献给神,而是他们把自己奉献给神。会幕从建造样式的启示到实际落成,都是神的工作,并藉着摩西对会幕的膏抹就宣告了,神已经为自己与百姓之间的互动准备好了一切。现在到了百姓能否或者是否愿意来亲近神的时候了。十二支派的奉献礼,就表示他们在上帝面前的自洁、感恩和奉献,表示他们愿意凡事都来寻求和顺服神的心意。表示他们承认并尊神为他们生活和生命的中心。单单会幕设立和膏抹,并不能保证神与以色列人的同在,惟有他们愿意奉献自己之后,这坛他们才能靠近,神才会与他们同在,他们才能在云柱火柱的引导下在旷野里行进。

所献供物的含义

具体的奉献礼仪就是每天一个支派,一直持续十二天。十二支派照着次序,先是犹大支派,然后是以萨迦支派、西布伦支派、流便支派、西缅支派、迦得支派、以法莲支派、玛拿西支派、便雅悯支派、但支派、亚设支派,最后是拿弗他利支派。(这个次序就是他们后来安营的次序)。十二支派的首领名字分别为拿顺,拿坦业,以利押,以利蓿,示路蔑,以利雅萨,以利沙玛,迦玛列,亚比但,亚希以谢,帕结,亚希拉。

每一个支派所献的供物可以分为三类,器具,素祭和祭牲。器具有三个,一个重130舍客勒(约1.4公斤)的银盘,一个重70舍客勒(约840克)的银碗,一个重10舍客勒(约120克)的金盂,(可能这就是一个较大一点的勺子)。作为素祭调油的细面(筛过的小麦面)装在银盘和银碗当中,香装在金盂当中。祭牲分为燔祭,赎罪祭和平安祭,(这是主要关乎单纯与神之间关系的献祭);燔祭为1只公牛犊,1只公绵羊,1只一岁的公羊羔;赎罪祭为1只公山羊羔;平安祭为2只公牛,5只公绵羊,5只公山羊,5只一岁的公羊羔。每一个支派准备的祭牲有十七只。

首先,器具用金银为材质,所表达的就是把最好的献给神。可不可以用一个陶土的罐子装着调油的细面拿过来呢?或者就用一块布包着细面拿来呢?从献祭和使用的角度来说,未尝不可。但是,若是以色列人自己在家所用的是瓷器和金属器皿,却用凑合的次等方式来作为盛装祭物的器具,这就表明了其内心对上帝的感恩和敬畏并不完全。任何礼仪层面的设计都是为了表达内在的属灵意义,礼仪的教导功能就在于此。所以,金银器具不但可以在会幕中使用,更是表达了以色列人全心奉献的心志。// 今天是一个忽视和缺乏礼仪的时代,人们很多时候太过于实用化了。甚至,人们刻意去礼仪化中的神圣意义。其实,上帝是实质表象都要,内心行为都要,内容礼仪都要。

素祭所表明的是对祭司的支持。素祭是祭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这里把素祭放在前面来记录,是在提醒以色列人要顾念和支持祭司的侍奉和生活所需。“若有人献素祭为供物给耶和华,要用细面浇上油,加上乳香,带到亚伦子孙作祭司的那里,祭司就要从细面中取出一把来,并取些油和所有的乳香,然后要把所取的这些作为纪念,烧在坛上,是献与耶和华为馨香的火祭。素祭所剩的要归给亚伦和他的子孙,这是献与耶和华的火祭中为至圣的”(利二1-3)。

燔祭表示完全奉献给神,赎罪祭为自己的罪得赦免来献祭得洁净,平安祭是表达对上帝的感恩。奉献礼的基调是感恩和欢喜快乐。因为神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了,也因为神悦纳人的奉献。

因此,从前面众首领在会幕设立之后献牛车,和这里奉献坛的礼仪中所献的各种供物,就可以看见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奉献非常清晰地表明了,他们对于神所设立的祭司制度的尊重和支持,他们乐意以献祭的方式来敬拜神,也同时供应祭司的所需。可以说,会幕的正常运转和以色列人的奉献感恩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会幕本就是为了会众而设立的,藉着会幕的运转来祝福以色列全会众。祭司是为会众,利未人也是为了会众。这会幕不是属于祭司的,也不是属于利未人的,神只不过是特别把祭司和利未人分别出来,好藉着他们在会幕中的服事,帮助全体以色列人来敬拜神,蒙神更多的恩惠和赐福。// 就像保罗在新约所说的“凡事都是为你们,好叫恩惠因人多越发加增,感谢格外显多,以致荣耀归与神”(林后四15),又说“所以无论谁,都不可拿人夸口。因为万有全是你们的。或保罗,或亚波罗,或矶法,或世界,或生,或死,或现今的事,或将来的事,全是你们的。并且你们是属基督的。基督又是属神的”(林前三21-23)。

多次重复的含义

我们留意到这一章有一个很特别的记叙方式,就是将以色列十二支派每天所献的礼物都记录了一遍,而每天除了献祭的支派不同之外,他们所献的供物都一模一样,没有任何不同。我们可能会想,为何不是十二支派在一天内一同献上供物呢?为何要重复十二天,也记录十二遍呢?

首先,重复就表示重要,重要到不能省略,必须每一次都要呈现,重要到每一次的重复都值得来观摩和思想。这可能是圣经里重复次数最多的一个礼仪了,也表明这个奉献礼的隆重程度。表明每一个支派在上帝面前对于把自己奉献给神的看重。这个奉献礼表达了每一个支派对上帝的敬畏和庄重程度,必须他们单独面对上帝来表达。其实每支派的首领在这里象征了本支派以色列人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要在上帝面前把自己奉献给神。

十二个支派每天所献的供物都一样,表示每一个支派(其实也是每一个人)在神面前奉献的要求是一模一样的,每一个人在神面前的责任没有任何分别,可能会在先后次序上有差别,但是实质没有什么不同。不会出现,上帝对这个人要求的多些,对另一个人要求的少些。对保罗说,你要全部奉献来跟随我,对彼得说,你差不多就行了。圣经的原则,从来都是,神要全部,所有,一切。神要毫无保留的爱和奉献。你把从上帝所领受的,完全交给神照着神的心意来使用,这就是奉献。// 所以,只存在上帝给的不同,不存在上帝要的不同。不必说,主你为何给了他五千两银子,只给了我两千两。主说,不跟你要五千两,你也不要想着给你五千两你只奉献两千两,只要你把赐给你的两千两银子都完全奉献出来就可以了。

重复十二次,也表示神看重每一个支派,神不会厚此薄彼。虽然在次序上犹大支派排在第一个,拿弗他利支派排在最后。但是,在神眼中都同样看重,在奉献上,没有哪个支派更特殊。的确有次序上的不同,有人在前,有人在后,有分工的不同,有位置的不同。我们可以在恩赐和位分上有不同,有人蒙神赐予了治理的恩赐,有人被赐予了探望的恩赐,有人有教导的恩赐,有人在教会全职,有人在公司上班,有人全职在家操劳家务,等等。但是,无论在哪个职分上,在什么工作上,上帝所要求的“尽心、尽力、尽意,爱耶和华你的神”(申六5),这一点是没有区别的。因此任何人甘心乐意和尽心竭力的奉献神都悦纳和关注。所以,神不会厌烦,反而喜欢这种“重复”,神不会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一样的奉献因此就会审美疲劳,前面奉献的时候还关注,越往后越不那么关注了,神从来不是笼统地,打包的方式来看待一个人在群体中的委身和奉献。实际上神看重每一个支派,神关注任何的人奉献,留意每一个来到祂面前奉献的人。所以,这里其实是刻意重复记录。而不是一种综合性的写作手法,比如“上来献礼物的都有…等十二个支派,他们每天所献的都一样,有以下物品…”。这样记叙非常简洁明了,但圣灵感动摩西却不用这样的方式。// 就像洗礼一样,一百人受洗,牧师会重复问一百次,不会只问一次,然后让所有人都一同齐声回答;施洗也是一个一个地施洗,而不是用喷水枪在一群人身上喷洒过,然后说都算是受洗了。

这里的每一天一个支派按照次序前来奉献,也告诉我们在上帝面前的服事和奉献是不能停止的,每一天我们都当在神面前尽心竭力照着起初认识基督把自己奉献给神的那个时刻来一直持续地追求和服事,每一天都要把自己奉献给神,更深地奉献给主。

神在会幕中与摩西说话

本章最后一节经文似乎也可以放在下一章,但实际上放在七章结尾是合适的。因为,这一节经文就是上帝对前面十二支派献礼物的一个回应。神在法柜的施恩座上二基路伯中间来对摩西说话,就是神悦纳众支派所献礼物的明证。神说话,就是整个奉献礼的高峰。// 这是上帝第一次在会幕中的施恩座上向摩西来讲话。就像是一台设备第一次通电,开始了正常运行。这应当看为是会幕至圣所的第一次正式启用。在会幕刚刚立起的时候,“当时,云彩遮盖会幕,耶和华的荣光就充满了帐幕。摩西不能进会幕,因为云彩停在其上,并且耶和华的荣光充满了帐幕”(出四十34-35),那时摩西不能进去。当年所罗门圣殿建成之后,把约柜运来放在至圣所里,成功之后,“祭司从圣所出来的时候,有云充满耶和华的殿。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职,因为耶和华的荣光充满了殿”(王上八10-11)。等到十二个支派都献完了礼物之后,摩西就进入会幕中聆听神的话语。这也是在建造会幕之前已经跟摩西说过的话语的应验“我要在那里与你相会,又要从法柜施恩座上二基路伯中间,和你说我所要吩咐你传给以色列人的一切事”(出二十五22)。

施恩座

施恩座位于至圣所内约柜的顶上,有二基路伯在两端,二基路伯是用精金所锤出来的两个天使的形象。“要用精金作施恩座(施恩或作蔽罪下同),长二肘半,宽一肘半。要用金子锤出两个基路伯来,安在施恩座的两头。这头作一个基路伯,那头作一个基路伯,二基路伯要接连一块,在施恩座的两头。二基路伯要高张翅膀,遮掩施恩座。基路伯要脸对脸,朝着施恩座。要将施恩座安在柜的上边,又将我所要赐给你的法版放在柜里”(出二十五17-21)。

施恩座也被称为赎罪的遮盖,以色列人每年在赎罪日那一天大祭司可以带着祭牲的血进到至圣所,在施恩座上洒血为以色列人赎罪。这是至圣所中最为荣耀和圣洁的所在,上帝就是临在施恩座上与以色列人说话。施恩座象征了新约的耶稣基督。我们因为耶稣基督的宝血,就可以到父神面前来,就像希伯来书所说“这些罪过既已赦免,就不用再为罪献祭了。弟兄们,我们既因耶稣的血,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是借着他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从幔子经过,这幔子就是他的身体”(来十18-20),“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四16)。

在新约,基督就是祭坛,就是会幕,就是圣所和至圣所,就是施恩座,祂是被神的灵所膏抹,完全归于神的,藉着祂把自己献上,“那头一层帐幕作现今的一个表样,所献的礼物和祭物,就着良心说,都不能叫礼拜的人得以完全。这些事连那饮食和诸般洗濯的规矩,都不过是属肉体的条例,命定到振兴的时候为止。但现在基督已经来到,作了将来美事的大祭司,经过那更大更全备的帐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属乎这世界的。并且不用山羊和牛犊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来九9-12),“因为他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来十14)。这样,我们也当在基督里,把自己无瑕疵地献给神。每一次奉基督之名的祷告就是我们把自己奉献给神的心志表达,因为惟有属基督的才能来觐见神。既然基督已经做成了可以让我们脱离罪和死的拯救恩典,我们就当靠着圣灵的能力把自己完全献给基督。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听见神在施恩座上向我们说话的声音。

神的同在就是最大的恩典

这里对摩西讲话的声音跟当年在西奈山上有声音对摩西讲话是一样的,当年在西奈山上对摩西讲话的耶和华神,此后就开始在会幕施恩座上对以色列人讲话了。西奈山有空间的限制性,但是会幕却是可以移动的,无论以色列人去往哪里,只要会幕在,神就可以对祂的百姓讲话。以色列人可以藉着会幕,在任何地方与神相见。

对于以色列人来说他们经历了太多上帝的恩典,他们在出埃及以及旷野中经历了许多神迹奇事,但是最大的恩典却是神在西奈山降临,向他们说话。神在他们中间,这就是最大的恩典。所以,神为了能持续地在他们中间,就藉着摩西赐下律法和建造会幕,并有应许要藉着会幕显出与以色列人的同在,并要在施恩座上向他们说话。人能听见上帝说话的声音,是极大的恩典和特权。

神是藉着人心对祂话语的顺服来显出能力和赐福的

神在以色列人中的王权是藉着祂的话语和所设立的职分来进行的。所以,以色列人若是听从神的话,神的同在和祝福就临在,他们就凡事顺利亨通。如果以色列人不听从神的话,神的同在和能力就不在他们当中,他们就会遭遇祸患和失败。这里的听从,当然是从内心的听从。否则信仰就成为一种程式化的宗教,这不是敬拜神,而是利用神。“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约四23)。

但后来以色列人却把上帝的话语给表面化和单纯礼仪化了,他们以为只要在礼仪上我没有触犯律法,神就应当祝福我。但神却洞察人心,祂曾藉先知说“这百姓亲近我,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他们敬畏我,不过是领受人的吩咐”(赛二十九13),撒母耳也说“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上十五22)。主耶稣在新约也曾批评法利赛人“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这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太二十三23)。

这就是以赛亚书所说的“看哪,我的仆人,我所扶持,所拣选,心里所喜悦的,我已将我的灵赐给他,他必将公理传给外邦。他不喧嚷,不扬声,也不使街上听见他的声音。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他凭真实将公理传开。他不灰心,也不丧胆,直到他在地上设立公理。海岛都等候他的训诲”(赛四十二1-4)。上帝在祂百姓中的统治,乃是藉着人心对上帝话语权能真实的敬畏和顺服来进行的,而非是单单外在行为。神要自己的百姓从心里甘心乐意地奉献和顺服祂的话语。

结语 

奉献vs成长

面对上帝所赐下的恩典,以奉献、感恩和顺服作为回应才是合宜的。这样才能有后续的祝福继续赐下来。持续地把自己奉献给神,才是持续不断经历上帝的秘诀。如果我们对上帝的经历减少了,对基督的爱减弱了,圣灵也不再感动我们了。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对上帝的奉献力度和心志在减弱。所有我们生命的软弱,基本上都是还有我们不愿意奉献给神的东西保留在我们里面。新约使徒保罗曾说我们是献在上帝祭坛前的活祭,旧约的祭都是死祭,是宰杀之后再献在上帝面前的。但新约的祭是活的燔祭,因为神所喜悦的是心甘情愿,甘心乐意地把自己完全献给神。但既然是活的,就有可能今天献上了,明天却从祭坛逃跑了。但神是用慈绳爱索拉着我们,跑远也远不到哪去,只是被牵拉回来的过程中会受很多苦。愿我们每日不断地把自己更深地奉献给主,我们里面不能为主舍弃的,不能为主忍耐的,还为自己保留却试图隐藏不让神光照的,都愿意放在神的面光中。惟有不断进深地把自己奉献出来,才能不断更多经历神的恩典和真实。

奉献vs服事

应用到今天的教会同样,一个人惟有把自己奉献给神,神才能使用他。奉献在服事之前。完全奉献的心志,是我们服事神的基础,也是我们追求与神更加亲近的根基。如果没有奉献的心志,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就是不正常的,可能是想要利用神,也可能是漫不经心的应付。就像新约所说的“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太六24)。

为基督的缘故愿意把自己交在神的手中,才能知道神对自己生命的带领和方向,才能知道神让你做什么,也才能得着神的同在和引导。特别是重要的职分,没有奉献的心志,就没有明确的呼召,就很难承担责任重大的职分。// 奉献一词的字根含义就是靠近,接近的意思。神的临在需要人对神的奉献来作为回应,就是人在与神交往的过程中,把自己交给神、愿意完全顺服祂。这其实跟我们信主的经历是一样的。当然是神主动寻找我们,但是我们在遇见神之后,认识了基督之后,第一件事,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完全奉献给祂。这就是我们对于神寻找我们,降临在我们生命当中的第一回应。

奉献vs恩典

十二支派到会幕来献礼物是对于上帝在以色列人中设立会幕的回应。因为会幕和祭司的设立是神给以色列人的格外的恩典,藉着会幕和利未人的服事,神与以色列人同在。会幕、祭坛、祭司的设立就是在说,神主动向以色列人施恩,愿意与以色列人同在,还让祭司和利未人成为全会众的帮助。特别是把十二支派献礼物的内容放在祭司为以色列人的祝福语后面,这种内容安排的次序就暗示了以色列人需要对神所赐的诸般祝福和恩典有合宜的回应。以色列人若是正确地回应了上帝的恩典,那么上帝就会赐下更多更大的恩典来。若是他们藐视神已经赐下的恩典,那么不但神不再赐下新的恩典,可能连之前所赐的恩典也会收回。这就是人们非常熟悉的旧约神学中“赐恩-感恩-赐恩…”的正向模式。// 在新约就是“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有夺去”(太十三12)。// 士师记的循环模式却是“赐恩-犯罪-管教-呼求-赐恩(士师兴起-平安)-犯罪-管教…”。

心志vs实际

如果说拿细耳人的奉献主要侧重在以礼仪的方式来表明把自己奉献给神的心志,那么这一章众支派在会幕的献礼则是以实际的财物来表达对神的感恩和奉献。就是说,这次众支派在会幕前的奉献和献祭是以实际的物品来表达自己的奉献心志。人对神的感恩和服事不是单纯一个心志的问题,也不是一个礼仪的问题,更是一个实际投入的问题。有些信仰会说心诚则灵,但基督信仰是身心灵的全然奉献。就像使徒约翰所说的“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神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呢?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约壹三17-18),在教会事工和各样服事上同样,不是一句简单的为你祷告就结束了,你还要照着你所看见的需要,和你本身所有的能力,在那些需要支持的神的工作上实际拿出金钱,付出精力体力和时间来参与和支持。这就是神在律法条例中所说的“谁也不可空手朝见我”(出二十三15)。神并不是缺钱,万有都是上帝的,我们一切所有的也都是上帝赐予的,何况神还能从无中创造出有来,能从石头中兴起亚伯拉罕的子孙;所以,不是神需要奉献,而是我们需要奉献给神,“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太六21)。实际财物等方面的奉献既是内在心志的表达,也是实际的属灵操练,才能经历神的真实,才能得着神的同在、能力、祝福和荣耀。

最后我以使徒保罗所说的一节劝勉经文作为我们今天证道的结束“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十二1-2)。

回应诗歌:《83 一切全献上》

The post “都来奉献”——2023年6月25日主日讲章/晓峰牧师 appeared first on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By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师、长老、传道

  • 5
  • 5
  • 5
  • 5
  • 5

5

11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View all
WSJ What’s News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What’s News

4,357 Listeners

不明白播客 by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不明白播客

1,115 Listeners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by Sally Shi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1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