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May 17, 2015建筑师说-建筑师就是个职业.建筑师说-建筑师就是个职业.文&``&段晓舟 五合国际 以前,每到五六月份,就会收到许多朋友发来的各种疑问。高三的会问要学什么专业?大一的会问要看什么书?大二的会问要不要去庐山培训?大三的要问是否应当去实习?大四的会咨询自己是否该考研?大五的则是咨询哪家公司有前途?而上了研的,都在研究那里有私活,要不就是自己的论文开题怎么办。 谈不上自己是一个过来人,只是觉得,无论是什么专业,无论是哪个年级,只要自己决定了,就算这个选择是错的,也先坚持一下,只有自己走过了,自己感受过的才是最真实的。别人告诉你该与不该,好与不好都是别人眼中的,而你自己才是最能给你答案的那个人。 说起来,近几年全国开设建筑学专业的院校实在是越来越多了。随着电视剧奋斗热播至今,建筑学一跃成为了热门专业。如同当年的计算机、当年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或者当年的生物工程,成为了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但是这些热门之后导致的是大学的扩招,扩招就带来大量毕业生的各种问题。很不幸,我们的市场出现了震荡,在这震荡之中,应届生的压力是史无前例的。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网站数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开设建筑学专业本科的院校,总共有约280所。按照每所院校每年招生建筑学专业70人,城乡规划专业40人,风景园林专业20人的平均标准。每年建筑学应届毕业生三万六千四百人。同样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网站数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能够授予建筑学专业工学或建筑学硕士学位单位共有约50所。按照每所院校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三个一级学科各招生30人。(毕竟许多院校并不会研究生招生50+)那么,全国每年升学的这三个专业的毕业生也就是7500人,我们假设其中有1500人是非应届毕业生考研,那么还剩下三万人要面临就业。假设每个用人单位应届生计划为10人,那么就需要3000家设计单位来深处橄榄枝。但是,由于去年设计行业市场极度不景气,许多设计单位都取消了校招的计划,在2015年,走进校园的设计单位越来越少,甲方也为数不多。在这里如果我们加上土木工程、水利、暖通、电器的这些技术专业上的毕业生,这十多万人到底能去哪? 那么,这么一大波建筑相关的应届生就走向了各行各业。有人说,这不还有自主创业么?没错,国家的确给予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也就在5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其中提出,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以保留学籍。没错,保留学籍。也就是说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还可以休学去创业。而这类休学去创业又能够得到学生家长多少的支持,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真正解决不了这大波应届生的就业问题。而这些人即将面临的就是两个字——待业。 那么既然如此,一切都是一样的,要么去创业、要么去工作、要么去考研,要么去待业。也许你会在其中发现任何一条道路都不适合你,没关系,你还有你自己的生活。 建筑师,只是一个职业,你还有很多的选择。...more6minPlay
May 17, 2015建筑师说-不只是房事建筑师说-不只是房事文\段晓舟 五合国际 近来,各种国家政策再现江湖,什么利率调整,什么经适房商品化。与此同时,而地产大佬万科万达也终于喜结连理,这一切迹象不得不让我们觉得,房地产的新婚开始了。 没错,许多人争相庆祝,进而开始各种“地产春天”的讨论。有的说,白银时代开启,中国房地产不会再次冷淡;有人说如今地产行业转型加速,会有全新的市场契机。当然,也有人说这是中国房地产的回光返照,昙花一现,不足为道。反正关于“地产春天”真可谓是众说纷纭。 房地产商疯狂修建住宅的时代早已过去,存量过大导致地产商在住宅产品上谨慎再三;而020导致电商的兴起,一下死击垮了实体商业,商业在地产商手里也不再是热门产品;随后是旅游地产、养老地产,这些只有大型地产商才会去尝试探索,而诸多地产公司则是望而却步。开发商到底能做什么?该做什么?怎么做?谁都不知道,正所谓路向何方? 随着所谓的“春天”到来,许多设计单位也停止了裁员,开始了自我资产评估整理,去评价自身的情况。甚至有些企业全专业扩张,这一时,有努力上市的,有憋着去收购对手的,也有想尽一切办法节省自身成本的。可谓是忙的热火朝天。由此可以想到,建筑英才、猎聘、智联这些建筑类的猎头们,着实是累了个够呛。而这些,貌似还只是开始,大院们在讨论大院的责任和使命;小院们在努力瘦身去脂肪;混血的设计院们,更是借助国外的爹妈,开始努力扩展境内外项目;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也开始调整中国区规模。一切看似混乱,却又警而有序,设计单位的2015就是这么任性。 而2015年毕业的建筑学学生们也就遇到了史上第一危机。to考研 or to工作已经不再是什么选择题了,对于应届生来说,工作不好找,考研有难度,那么转行和待业就会成为2015建筑学毕业生的主题了。在这里,晓舟可以正式的告诉各行业的朋友们,一大波上了五年本科,会画画,会做模型,能熬夜,能吃苦的建筑学应届毕业生即将向你们涌来。记住,是一大波。 那么,我们讨论讨论这“春天”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首先应当是机会。不得不说,乱世出英雄。而如今这波动的市场下计划,并且杀出一条新路的人不少,最终成功的都会成为英雄。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多数都以保守为主,冒进则是少数人的选择。那么英雄也就借此产生了。晓舟相信,在经历这段波动之后,春天里的设计行业,会出现一个个乱世英雄。许多优秀的设计单位将会在此期间涌现出来。无论是事务所还是工作室,亦或是设计院,都有机会在这设计大潮中引领风骚。 其次就是思考。面临乱世,我们需要学会思考。静下来想想,自身这些年的发展,是否过度膨胀,亦或是亟需扩张。无论是设计院还是事务所,在这阶段中都会面临思考。而在前不久BIAD的UFo工作室借由发布新书,在凤凰中心围绕“大院”开展了一场名为“透过UFo,重新思考中国设计机构未来将要面对的机遇和选择”的讨论。邵总、徐总等诸位老总、教授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在这个阶段之中,行业整体面临着思考,而不是盲目的扩张,亦或是收缩。 再次就是提高。当大家都在摩拳擦掌各种节约成本,提高自身效率的时候,如何提高自身技能,提高自己对市场、项目、环境等等等等的判断,则是我们在这一阶段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当我们不再提高,固步自封的时候,其实,你已经落后了。把我一切可以学习的资源,补充自己的不足,扩展自己的能力的多元,使得自身能够全完面对新常态,面对我们这个环境。 最后就是记录。可能很多人不会觉得记录这个事情有必要,但是晓舟觉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需要的不是自身能够改变什么,或者左右什么。而是时时刻刻告诉自己,你就出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而这则是最重要的。就像前一段一个万科工作的好朋友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晒出了这么一段话,我觉得特好。无论未来市场好与不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潮流,你身处其中,这才有意思。没错,这个潮流,你,我,他都身处其中,这才有意思。...more8minPlay
May 17, 2015建筑师说-从圆明新园说复刻建筑圆明新园引发的复刻建筑设计思考 从万园之园到影视基地文\段晓舟 惊闻圆明园在横国复刻,笔者首感惊奇,喜当代工匠巧夺天工;后察该国复刻影像,叹未能尽如人意只为泡影。 圆明园,万园之园,她的历史不是几句话所能说清的。如同小时候玩帝国时代,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时候就要建设奇观。秦有万里长城,汉有未央之宫,唐有麟德大殿,清有万园之园。如今,随着国家的和谐发展,物富民康,国家大剧院,鸟巢,央视大楼,中国馆都已经不足以成为当代奇观了。中国尊,将会堪比武皇明堂屹立东方。我们寻求奇观,因为奇观带来的是更大的民族自信与自豪。横店圆明新园鸟瞰 如今,文化旅游产业兴起,横店,如同一个穿越在历史之中的国度,横空出世。复刻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并使得经典出现在影视作品之中,出现在国人旅游的眼前。 但是,复刻经典,问题也就接踵而来。如何复刻?如何取舍?就成为了难上加难。思考再三,对此提出几点假设。一,复刻的是经典,必须依照经典 我们说,复制的必是经典的。但是既然复刻,那就要同原样做比较。许多影视剧拍摄场所经常惹出诸多笑话。如某电视剧中太和殿背后青山绵延一片,崇祯皇帝都找不到哪座山头是煤山上吊。如此的笑话,希望能够避免。我们既然复刻经典,那么必须对原物进行研究,既然不能CV了事,那么就要保证至少要形似。某影视城太和殿背后青山绵延一片 形似之后就是神似了。不得不说,横店是一个国度。他可以为任何一组建筑选择背景。背景是山?是水?亦或是大草原,这些还是设计者需要斟酌的。二,展示的是情愫,应当满足情愫 我们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拥有着自身的情感。尤其是经典建筑,历史符号,人类情感聚集一身。而这些的集合就是情愫。在复刻设计中让复刻品满足情愫,只有如此才能让经典再现。圆明新园鸟瞰 而游客在项目之中所希冀的,也不过是原景再现,体验参与到历史事件的环境中。影视工作者寻求的是高保真的场景与便捷的线路搭接。 如何让游客身临其境,演员置身其中。前者拥有非凡的感官体验,后者得以在环境中充分发挥演技。这就是情愫。三,依托的是商业,希望商业隐藏 所有影视城,更多的是依靠商业支撑。无论是宋城还是清明上河园,商业是项目氛围打造的核心。但是商业和环境之间的矛盾由此产生。 隐藏商业,使得商业自然而成。无论是业态还是流线,都应当满足项目所属场景的环境需求。避免商业的同质化,丰富商业的体验型业态。力求商业出现在游客必然需求的空间,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打造入口处明清商业街。某影视城商业,气氛过于浓厚 隐藏商业,并不是少做商业,而是将商业大隐隐于市。影视城里难免过多的古装摄影的这一业态。结合配房设置,既满足环境的需求,又满足游客的需要。与此同时也可为影视拍摄单位便捷的改造为演员更衣间。四,建造的是建筑,难免规范使然 最不愿意提及的就是规范。中国古代建筑经典的场景大多是没有规范可言的。(这里提及的规范,是指例如建筑防火规范一类的现代建筑规范。)如何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完成复刻的工作也就成为了难点。略失尺度的圆明新园内街,显得空旷如野 许多园林式场景更是难以在必要的防火间距下满足步移景异的要求。三米不够,六米过宽。这就使得大多复刻难以满足原样复刻的要求。而建筑中,由于复刻建筑的使用功能,更多按照展览建筑规范考量。但是其中的许多要求都会直接影响到复刻的内容。最终导致建筑尺度过大,或细节难以表现。宋城的商街,尺度明显过大 在这里,仍然是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对古建筑另行规范,或是对古建设立特殊规范。五,开挖的是土地,不可填湖堆山 这一点,是在看了圆明新园的航拍录像后,特意提及的。古代园林,无论是私家还是皇家,虽然耗资无数,但是也大多是因地制宜。开山挖山也大多要回填保持山体。 而圆明新园背后的山体,被开挖,炸开,如同是一道道永恒的伤疤,留在了那里,甚至成为了园区的背景。圆明新园背后开垦裸露的山体,如同疤痕一样成为了背景 虽然,我们复刻经典,但是过度破坏自然环境是坚决要避免的。这一点上更多的是选址的把握,以及设计的失误。在此也算是提出一个质疑。 最后回到经典,横国的复刻,无论有着多少不尽人意,但是至少让我们看到了万园之园的影子,让我们对比北京的大水法,痛定思痛,不忘国殇。而在这一点上,横国做到了。从清明上河园到圆明新园,横店带给了我们国民许许多多接触历史的机会无论是置身其中游览其内,还是端坐在家透过电视,我们看到了,现实中的清明上河图,看到了,英法联军烧毁的万园之园。 曾记得,英吉利和法兰西这两个强盗,在中国的国土上掠走了无数的珍宝,无数的生命。那是圆明园之殇,是北京之殇,是中国之殇。国有殇,后人则更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挽旧弓,射天狼。我只是一个人微言轻的年轻建筑师,这只是我想说的话,如果您有任何的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下面的联系方式联系到我,谢谢。注:以上图片均来源网络,若有侵犯,敬请同我联系。动力。您的支持就是我们努力的“建筑师说”的朋友们,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诚谢各位建筑师说微信号:voice_of_architect百度搜索"建筑师说"、“洲联集团”、“五合国际”QQ号:3256209659合作信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大街腾达大厦25层...more9minPlay
May 10, 2015建筑哲匠录-匠人钩沉—费麟-012015年4月25日,洲联集团五合国际为总建筑师费麟先生举办了八十岁生日寿宴,老中青三代建筑师齐聚北京金茂万丽酒店富盈阁,共同庆祝这一珍贵时刻。在寿宴上,我作为青年建筑师代表,同费总开展了一次跨越年代的对话,一切缘由费总的这本《匠人钩沉录》,即根据此书,录制了《建筑哲匠录·钩沉匠人—费麟》。...more15minPlay
May 10, 2015建筑哲匠录-匠人钩沉—费麟-022015年4月25日,洲联集团五合国际为总建筑师费麟先生举办了八十岁生日寿宴,老中青三代建筑师齐聚北京金茂万丽酒店富盈阁,共同庆祝这一珍贵时刻。在寿宴上,我作为青年建筑师代表,同费总开展了一次跨越年代的对话,一切缘由费总的这本《匠人钩沉录》,即根据此书,录制了《建筑哲匠录·钩沉匠人—费麟》。还请大家点击原文收听。...more15minPlay
March 22, 2015洲联说-01-中国园林的误用滥用·中国园林的误用滥用·文/洲联集团五合国际副总经理严涛 中国园林的滥用不仅存在于住宅,连城市公共建筑业存在这一现象。诸多城市的一些城市大道两侧的楼顶就非得搬弄一些亭台楼榭等园林元素。但事实上,不仅谈不上审美,更是有碍观瞻。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出国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及建筑精粹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在文化反思和中式园林建筑复兴的大潮中,我们认识水平的肤浅和心态的浮躁。而在具体的规划设计层面,则是由于我们地宏观城市背景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审美对象的断章取义。 中国园林及其代表的中华文化固然是我们历经数千年沉淀、积累并演进而成的优秀遗产。但在现代都市中,对中国园林的借鉴和引入必须慎之又慎。搞好了属于移花接木的成功,搞不好就成了弄巧成拙的失败。 中国园林符号的个性太强,而且自成体系,融建筑物、构筑物、园林小品、绿化植栽、水系山石为一体。无论亭台楼榭、轩馆亭廊在营造法式上都相对固定成熟。造园的重点在于各种景观元素的优化组合,而且中国园林的艺术魅力正在于所有构成元素形成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互为映衬,互为对景,缺一不可。而在大多数城市中,对中国园林的引用往往停留在片断植入的层面,孤立地抽取一些具象的亭台楼阁作为建筑符号,贴标签式地附加在现代建筑物上。过于注重局部,忽略了整体的效果。即使是其本身原汁原味,甚至原样照搬,也不会获得理想的结果。 中国园林同样需要其适合生存的土壤。从宏观城市背景来说,更适合存在于以低层建筑为主体的偏开阔城市环境中。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园林是不宜从高空俯瞰的。至少可以认为,只有在较低的观点,才能体味出其步移境异、曲径通幽、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空间景观魅力。而基于文化造园的精神内涵才能表达出理想化的诗情画意。这一点与西方园林大相径庭,西方园林几何对称,恢宏大气的构图与对称庄严的秩序感,反而只有在高处才可一览无余。此外,中国园林用高低错落的塔、台、亭、廊等元素所描绘的无际轮廓线。如果被湮没在都市的钢筋水泥丛林中,则意趣全无。我们可以看到,为了保护首都北京紫禁城、北海、中南海等黄价园林宫苑,政府在城市规划层面,出台了相当严苛的高度控制条件,以离故宫的距离远近,分别控制了新建建筑物的高度,以使保留下来的优秀建筑园林遗产与新建的现代化都市之间能和谐共处。由此看来,国内大多数城市显然不完全具备理想的中国园林生态土壤。 那么,既然我们在中国园林的传承和发扬过程中,遇到了来自设计层面如此巨大的阻力和很难克服的障碍,是否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呢?实际上,只要在设计思路上对宏观城市背景深入的分析研究,同时结合西方一些有益的造园方法,在当下的都市环境中,适当地引用一些中国园林还是可能的。 首先,对中国园林的借鉴,要以神似重于形似为基本原则。设计理念的核心是领会,参悟中国园林的造园精神,而非对具象符号的简单复制或移植。以亭为例,中国古亭雕梁画栋,巨檐翘角自然形象生动,美轮美奂。然而却与大多数现代建筑的简洁明快格格不入。英国园林在一定成都商则吸取了东方,特别是中国园林自然灵动的特点。加以本土化改造,融入了更多乡村休闲的韵味,与其本土的英国乡村城市、城镇街景、建筑更好地协调。其亭的造型更加简化,建造材料木石并用,达到神似的效果。同样传统中国园林中,对山石的审美追求“瘦”、“透”、“漏”的表现,而现代造园则更重视山石的朴素大方、圆润自然。再者中国园林中水往往是用来观赏的,或是作为山石草木和景观建筑的陪衬,而现代造园则更强调其可亲可近,其功能价值与观赏价值并重。而那些具象的建筑小品符号,只不过是营造这种诗意空间的有形界面而已。只要摆脱了具体形象的桎梏,那么西方的造园理论、现代的材料,工艺皆可为我所用,设计师的创作手段,中国园林的表现技巧才有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 其次,对中国园林的表现环境要有意识的甄别,也就是先寻找或营造起生存的土壤,对中国园林的借鉴,要与城市、街景及建筑物相协调,中国园林符号更适合尺度宜人的小街小巷,或者是城市中的街边公园、绿地,再就是小体量的特殊建筑。而不宜在繁华的商业街、交通大道、高楼林立的都市高层建筑群中。 中国园林,正如中式服装一样。正宗的中国园林,是华丽舒展,宽袍大袖的汉服,是真正传统的中式服装。但今天的人们很难以这样的服饰招摇过市,非要体现中国特色,就必须改良,这就形成了唐装。而唐装却是一种并非古已有之,而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服装改良的产物。所以中国园林的复兴以及再造,必须经过一个涅磐的过程,从“汉服时代”过渡到“唐装时代”。只有这样,中国园林才能有更大的机会与时俱进得以新生。...more12minPlay
December 30, 2014建筑师说-不得不说的大师-勒·柯布西耶听建筑每周三巨献,小舟与你聊大师,我们从柯布开始…… 随着2015年越来越近,听建筑全新改版,每周三,小舟与你聊大师。本期大师勒柯布西耶。 敬请关注听建筑微信公众平台...more28minPlay
November 22, 2014【听建筑】一周听建筑-扎哈出事儿了-20141122建筑、规划、景观、室内、策划等相关专业交流分享互动。做有理想的设计师,让自己赞美建筑。...more15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