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每天下午兩點準時收看疫情中心的記者會呢?看看今天確診數跟死亡數增加多少,RT值或R0值的升降,以及疫情走勢圖。
有人說數據像冰山,眼睛看到的只有一小部分,有很大一塊藏在海面下。長期研究大數據分析的蘇建州老師,反而覺得數據像泥土,可以重複被運用。
然而,在數據應用上,也有其黑暗與風險面,錯誤的數據解讀容易造成標籤。例如名嘴從大數據中,擷取想看到的數據結果,以此作為溝通跟描繪,名嘴沒有說假話,但真話並沒有全說。所以說,我們每一位閱聽眾的數據素養很重要呀!
去年,蘇老師人在美國,每天觀看疫情記者會,將幾個月的觀察化成文字雲(也太用心了吧),發現紐約州長重複談到:科學、事實、數據、測量、儀表板,利用數據科學與民眾做溝通。
而在臺灣,蘇老師則觀察到,台北市的確診數是以「發病日」來公佈,疫情指揮中心公佈的確診數則是依據「檢測日」,當「檢測日」與「確診日」相差超過兩天就做「校正回歸」。
在全世界確診數破一億七千萬後,臺灣的疫情才升溫,在此之前,有很多國家的數據資料可以參考。我們應當從他國得到經驗,用以因應疫情,幫助我們避免重複的錯誤。
套用紐約州長曾說過的一句話(整個說進蘇老師心中)——今日的決策,會決定明天有多少人生病或多少人死亡。決策訂定的方式,是依據「科學」與「數據」,而非政治情緒。所以,別再噴無助於疫情趨緩的政治口水啦!
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每天下午兩點準時收看疫情中心的記者會呢?看看今天確診數跟死亡數增加多少,RT值或R0值的升降,以及疫情走勢圖。
有人說數據像冰山,眼睛看到的只有一小部分,有很大一塊藏在海面下。長期研究大數據分析的蘇建州老師,反而覺得數據像泥土,可以重複被運用。
然而,在數據應用上,也有其黑暗與風險面,錯誤的數據解讀容易造成標籤。例如名嘴從大數據中,擷取想看到的數據結果,以此作為溝通跟描繪,名嘴沒有說假話,但真話並沒有全說。所以說,我們每一位閱聽眾的數據素養很重要呀!
去年,蘇老師人在美國,每天觀看疫情記者會,將幾個月的觀察化成文字雲(也太用心了吧),發現紐約州長重複談到:科學、事實、數據、測量、儀表板,利用數據科學與民眾做溝通。
而在臺灣,蘇老師則觀察到,台北市的確診數是以「發病日」來公佈,疫情指揮中心公佈的確診數則是依據「檢測日」,當「檢測日」與「確診日」相差超過兩天就做「校正回歸」。
在全世界確診數破一億七千萬後,臺灣的疫情才升溫,在此之前,有很多國家的數據資料可以參考。我們應當從他國得到經驗,用以因應疫情,幫助我們避免重複的錯誤。
套用紐約州長曾說過的一句話(整個說進蘇老師心中)——今日的決策,會決定明天有多少人生病或多少人死亡。決策訂定的方式,是依據「科學」與「數據」,而非政治情緒。所以,別再噴無助於疫情趨緩的政治口水啦!
47 Listeners
733 Listeners
45 Listeners
457 Listeners
508 Listeners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