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常闻“执着”之过失,却鲜少深入思惟“执善”之隐患。何谓执善?其是否等同于精进不辍地行善?执着善与坚持善有什么差别?
我们都明白,执着源于贪根心,是不善心所。若以不善心行善,其果报如何?是善恶相抵,还是善多恶少,难以论断?这其中又潜藏着怎样的风险?
首先需问,怀揣好心做事,就一定会带来好结果吗?答案未必肯定。
譬如设宴款待宾客,是好心吗?若说非出自好心,亦难以服人,毕竟需花费真金白银的。
然而,不仅花钱请客人喝酒,还好心劝酒yam sheng饮胜至客人酩酊大醉呢?那便是好心做坏事了。
这正是佛陀所言的恶施,会招致非福(apuñña)。
当未来遭遇非福之时,便会产生一种错觉:好心没好报。
犹如某爱国的司机总统,怀揣保护民族乘客的善意,手握方向盘,却最终将国家大巴驶向悬崖深渊,让人民陷入战火的摧残之中。
缺乏宏观视野、常理、理智与智慧,仅凭家长式的“我是为你好”之好心,许多人就这样给至亲挚爱之人带来无尽的痛苦,正如佛陀在《法句经•212偈》中所说的:「由爱生忧,由爱生怖 」。
在他的“好心”不懈努力下,终于给自己熬成一个令人敬而远之人。
为何善人之间也会发生冲突?皆因善字之前后,多了一个“-执”字。
明明皆为善人,却难以看到对方之善,更无法容纳对方的善。
明明皆为寻求清净而来佛门,却因微不足道的执善而玷污了佛门圣地,也摧毁了众生对佛教的信心。
正如在佛陀时代轰动一时的憍赏弥僧团分裂事件(《律藏•小品》、《中部•第48憍赏弥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执善之星火,亦能引发无尽纷争。
(-1) 1 + (-1) 1 = -2, (-a)x + (-a)y = (-a)x + (-a)y = -a(x + y), 同样的方程式:
(-执)某人的善 + (-执)某人的善 = 其结果永远只能得到负数。且 x和 y的值越多,负值便越大,皆因一个-a (-执)的常数之存在。
而无明,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苦因,仅凭一片好心,是难以摆脱苦的。
好心需与智慧与宏观格局并行,无住生心,方能飞得安全,翱翔更远。
在这四分钟的佛法短开示中,吉祥尊者将与大家一起探讨执善的课题,欢迎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