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确定你的想法,就是你自己的想法吗?
面对这个问题,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心里想的,当然是我自己的,这还用问?"仿佛这是天经地义的真理。
然而,从佛法的视角观照,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隐藏着一个令人深思的真相。
我们所谓“自己的想法”,除了来自现前的主观意识外,实际上还可能正在受到种种无形力量的影响与塑造,这些影响主要来自两个层面:
一、业力的影响——包括自己过去的业、他人的业力,乃至群体共业的牵引。
二、非人的干预——指某些天神、夜叉、树神等有神通的非人众生,透过植入想法、念头或情绪,悄无声息地影响某个人或族群的思想与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业力影响念头的例子比比皆是,只是我们往往浑然不觉。
我们常听说某些孕妇一怀孕后口味大变,突然渴望食用以前不喜欢甚至厌恶的食物。现代医学将这种现象称为孕期渴望(pregnancy craving),归因于荷尔蒙变化。然而,其实是胎儿的业力在影响母亲的想蕴。
想象一位平时对榴莲敬而远之的母亲,怀孕后却突然对这种气味浓烈的水果产生难以抑制的渴望。这可能是因为胎儿在过去世中不仅喜爱榴莲,甚至还曾广行布施榴莲的善业正在成熟,使其在今生通过影响母亲的饮食倾向来享受这一果报。
若胎儿的善业更强,还会带动母体身心愉悦,甚至带旺家庭运势,为的是给这个业力将要投生的生命,提供更优渥的养育环境。
这就是一种常见的业感缘起的自然显现。
人与人之间的业,会彼此牵动,互相影响,别人的业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心中生起的念头。
一个更为宏大而深刻的例子来自一位修行人的观照:她看到了自己在二战时期的前世,以及那场惊心动魄的大屠杀场景。
在她的观照中,天空笼罩着厚重的黑气,那些进行杀戮、抢掠、奸淫和纵火的军人宛如木偶,被某种黑暗势力操控着。
更令人警醒的是,直到今天,许多曾参与这些暴行的民族与国家依然不愿正式承认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能淡化就淡化,能含糊就含糊,能避就避。这种集体性的回避与否认,除了涉及历史责任和民族尊严等世俗因素外,很可能也是那种"被影响"的延续。
然而,即使是在被外在力量操控的状态下行动造恶,恶业就没有吗?答案是否定的。即使某些战犯战后享有高寿且未被法律制裁,只要其恶业在临终时成熟,仍会堕入地狱恶趣,经历漫长劫数的痛苦。
值得深思的是,那些能被黑暗势力操控的心,其实是因为心中随眠中的恶被激发。黑暗势力之所以能影响这些人行恶,是因为那些被屠杀者也有杀业成熟,彼此业力相牵,共同成就了恶业爆发的共业场。这是一种复杂而悲哀的因缘交织,也是轮回的苦相。
除了业力的影响,还有一种更为直接的外在干预——来自非人众生的影响。
《清净道论注》中记载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位住在斯里兰卡罗哈那(Rohana)地区那伽(Nāga)寺的住持比丘,在未经僧团许可下砍伐了一棵铁木树,殊不知,这棵树是一位树神的居所。
树神因居所被毁,心生怨恨,决定报复。如何呢?很容易——让这位比丘“名声大噪”——成为一位备受推崇的"预言家"。
起初,树神透过梦境传递一些“准确”的信息,使比丘对这些梦境产生信任。取得信任后,他又托梦说:“尊者,第七日你的施主——国王——将死。”
比丘深信不疑,将这一预言告知宫中女侍。消息传开,宫女们悲泣不已。
国王得知后开始倒数自己生命的最后七天,然而到了第七天,国王安然无恙。盛怒之下,国王以"散播谣言、扰乱人心"之罪,下令砍断了比丘的四肢。
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令人警醒的真相:非人众生可以通过梦境、念头植入等方式,让人误以为"这是我自己想到的"或"这是高阶众生赋予我的超能力",进而作出错误的判断与决定,甚至因此毁掉自己和他人的人生。
这也是预言家面临的风险之一。
世间的预言能力来源复杂:有些可能源自过去修行所成就的神通,能在梦中或观照中预见部分未来因缘;但也有一些是"接收"了非人发来的信息——通过托梦、意念传递,甚至直接沟通。
这些来自非人的讯息有时惊人地准确,令人折服;但有时是假预言,或者随着因缘改变而失效。
因此,除了佛陀的一切知智能够洞察一切错综复杂的因缘外,世间不存在百分之百准确的预言。
预言若不幸成真,反而会让人对号入座、恐惧排斥,视如瘟神,唯恐避之不及;若预言没有应验,或因因缘变动而落空,又容易招致误解、责骂,被讥为虚妄之徒。
成也预言,败也预言,两边都不讨好。
佛陀以其无上智慧权衡利弊后觉察,预言往往弊大于利。正是基于这种远见,佛陀严禁弟子从事占卜预测之事。因为这类活动风险极高,不仅可能误导他人,也可能误导自己,给自己挖下深坑。
与其执着于预知未来,不如脚踏实地在因上努力,在当下精进耕耘因,不断增强自身应对变化的能力与法力。这才是面对瞬息万变、无常世间的最稳妥方式。
那么问题来了:若被众生“放念头”进入心中,就一定是灾祸吗?
也不尽然。这种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关键在于念头的性质和来源。
善良的众生,出于慈悲或回报恩德,可能植入善念,使人生起智慧与清净的想法,从而保护他、提醒他、鞭策他,引导他不断提升与净化自己。
而恶意的众生,则可能出于报复或戏弄,在人毫无觉察的状态下,植入虚妄、颠倒的念头,让人误以为那是自己真实的想法,从而作出破坏性的决策,招致长远的痛苦。
除了思想的植入,某些无形众生还会注入负面能量至人的身心之中,使他产生莫名的淫欲、恶心、厌恶、排斥等强烈感受。
更细思极恐的是:这些念头的植入往往不是以强烈、突兀的方式发生,而是以一种"非常自然的感觉"呈现,让人产生"我本来就是这样想的"的微妙错觉。若人缺乏正念醒觉,就会全盘接收这些念头,并据此行动。
例如,当非人想诱使某修行人破戒时,可能会灌入强烈的淫欲感受;当想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善缘时,可能植入厌恶、恶心、排斥的感受;当不希望看到昔日的"敌人"通过修行而获得解脱时,就注入他对最能帮助他的恩师导师、贵人的敌意,使他远离正法,自甘堕落。自生自灭。
这种无声无息的干预,却具有极强的摧毁力。为什么?正如在《法句经•42偈》所说:「敌人对敌人所作的,怨家对怨家的伤害,都不如导向错误的心那样大的祸害」
换言之,非人或冤亲债主若要真正毁灭一个人,或给一个族群持续带来痛苦,不需要刀剑,不需要咒诅,只需植入一个邪见,或让他接收到弦外之音,然后静待其生根发芽,就能不断复制恶业。
比如,让某人将某种恶行视为神圣的行为,或听到的见解是造物主的召唤。
而更严重的是:一旦将这些看似“自己的领悟”,或“承接某神旨意”的想法奉为真理,并进一步发扬光大、开宗立派,不但误己误人,还能放大其祸害,导致本人、追随者门徒乃至整个族群,世世代代堕入错误见解所带来的痛苦与挣扎之中。
而且越是虔信,越难转向,反而深陷深渊。
然而,这样的力量也能被正向使用。
例如,佛弟子不依赖风水布局或寻找龙穴埋葬祖先等传统方式来庇佑子孙,而是通过积极行善积德,勤修戒定慧,若来世投生为天神,就可以通过"放念头"的方式植入善念正见,引导子孙后代自然而然地乐善好施、远离愚人、亲近善友智者,有缘遇到明师,建立正见,从而福报绵延不绝。
因为给孩子和后代带来最好的庇佑,不在于外在的布局,也不在于物质遗产,而是如《法句经•43偈》所言:「不是父母所作,也不是任何亲属所为,能比得上导向正确的心,所带来的幸福更大。」
面对这些复杂的影响,我们究竟该如何判断:我的念头是否真的是我自己的念头?
事实上,念头是否"自己的",并不是最根本的问题。
真正关键的是:这个念头是趋向清净解脱的,还是导向贪嗔痴熄灭的?它是否更靠近四圣谛?是否导向苦的止息?我们据此所做的行为,在因上是否如法?
若一个念头引导我们向内净化、朝向解脱之道,那就不必过分执着于"这是不是我想的",或者"我是否被迷惑了",或"这是否被植入的思想"。正如佛陀的在家圣弟子优婆离在《中部•56优婆离经》中高度赞扬佛陀美妙的“诱人幻术”:
「“……居士,你已被沙门乔达摩的迷惑幻术所转了。"」
优婆离回应尼干陀•若提子外道:「……尊者啊,这吸引人的幻术真是美妙,真是吉祥啊,若我亲爱的亲属能被这吸引术所吸引,那将令我欢喜;愿我亲爱的亲属们长久获得利益与安乐。尊者啊,若所有刹帝利,所有婆罗门...吠舍...首陀罗、天界、魔界、梵天界的一切众生,连同沙门、婆罗门及天人在内的所有众生都能被这吸引术所吸引,所有众生长久获得利益与安乐。……”」
名词不是很重要,生命能导向何处才是关键。
相反,若念头生起时伴随着烦恼与苦受,那就应当提高警觉:这是否来自外在的干扰?我是否被诱导了?此时最重要的,是保持正念,稳住觉知,不随念头起舞,也不盲目认同。
通过这样的分辨与观照,我们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心,不被外在或内在的种种力量所左右,在纷繁复杂的念头洪流中,保持清明与自主。
在这六分钟的佛法短开示中,吉祥尊者与大家分享谨慎思想的课题。欢迎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