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放胆讲道”——2023年1月1日主日讲章/晓峰牧师


Listen Later

https://t5.shwchurch.org/wp-content/uploads/2022/12/fd43b3c6991d2f79f2ba96396a2ac069.mp3

 

经文:【徒18:18】 保罗又住了多日,就辞别了弟兄,坐船往叙利亚去,百基拉,亚居拉和他同去。他因为许过愿,就在坚革哩剪了头发。【徒18:19】 到了以弗所,保罗就把他们留在那里,自己进了会堂,和犹太人辩论。【徒18:20】 众人请他多住些日子,他却不允。
【徒18:21】 就辞别他们说,神若许我,我还要回到你们这里。于是开船离了以弗所。【徒18:22】 在该撒利亚下了船,就上耶路撒冷去问教会安,随后下安提阿去。【徒18:23】 住了些日子,又离开那里,挨次经过加拉太和弗吕家地方,坚固众门徒。
【徒18:24】 有一个犹太人,名叫亚波罗,来到以弗所。他生在亚力山太,是有学问的,最能讲解圣经。(学问或作口才)。【徒18:25】 这人已经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训,心里火热,将耶稣的事,详细讲论教训人。只是他单晓得约翰的洗礼。【徒18:26】 他在会堂里放胆讲道,百基拉,亚居拉听见,就接他来,将神的道给他讲解更加详细。【徒18:27】 他想要往亚该亚去。弟兄们就勉励他,并写信请门徒接待他。(或作弟兄们就写信劝门徒接待他)他到了那里,多帮助那蒙恩信主的人。【徒18:28】 在众人面前极有能力,驳倒犹太人,引圣经证明耶稣是基督。
【徒19:1】 亚波罗在哥林多的时候,保罗经过了上边一带地方,就来到以弗所。在那里遇见几个门徒。【徒19:2】 问他们说,你们信的时候,受了圣灵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也未曾听见有圣灵赐下来【徒19:3】 保罗说,这样,你们受的是什么洗呢?他们说,是约翰的洗。【徒19:4】 保罗说,约翰所行的是悔改的洗,告诉百姓,当信那在他以后要来的,就是耶稣。【徒19:5】 他们听见这话,就奉主耶稣的名受洗。【徒19:6】 保罗按手在他们头上,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他们就说方言,又说预言。(或作又讲道)。【徒19:7】 一共约有十二个人。
【徒19:8】 保罗进会堂,放胆讲道,一连三个月,辩论神国的事,劝化众人。【徒19:9】 后来有些人,心里刚硬不信,在众人面前毁谤这道,保罗就离开他们,也叫门徒与他们分离,便在推喇奴的学房,天天辩论。【徒19:10】 这样有两年之久,叫一切住在亚西亚的,无论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都听见主的道。

今天是2023年的第一天,也是纪念我主耶稣基督复活的主日。我们在世界的混乱和上帝的恩典中进入了新的一年,我们在敬拜和神的话语中开始这新的一年。

我们今天分享的经文是保罗宣教旅程中第二次旅行布道的结束,和第三次旅行布道的开始。其中所围绕的城市就是以弗所。以弗所是保罗第三次旅行布道的重心城市,甚至可以看为这是保罗在去往罗马之前最后一个宣教城市。

哥林多和以弗所这两个城市隔海相望,一个是爱琴海西岸欧洲希腊半岛的大都市,一个是爱琴海东岸亚洲小亚细亚地区的希腊文化中心。以弗所也是个大城,是大河的入海口,因此是一个重要的商业港口,是交通和贸易的要塞。这个城市有大量犹太人,有许多犹太会堂。同时偶像林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亚底米神庙。如果说雅典是保罗真正开始面对的跨文化宣教的挑战和第一次挫折,哥林多是保罗宣教旅程中所面对最具挑战的城市,那么以弗所就是雅典+哥林多,因为以弗所不但是当时希腊文化的中心城市,而且从商业、交通和规模上也首屈一指,并且以弗所也是当时的宗教中心。保罗会怎样来开展福音工作呢?

我们今天就从神在以弗所这个城市福音工作的充分预备和新模式这个角度,以四个方面来分享以弗所的福音工作,一保罗的计划和休整,二亚波罗的服事,三约翰的门徒,四在推喇奴学堂。

保罗离开哥林多

“百基拉亚居拉和他同去”

保罗在哥林多的时间到了,他就准备返回叙利亚的安提阿去述职和休整。但这次结束第二次旅行布道返回安提阿的行程,和第一次从小亚细亚地区返回叙利亚完全不同。第一次回程是逆向回访前面三个城市,几乎是原路返回;而且是在返回休整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开始考虑下一个阶段的宣教方向和路线,还发生了和巴拿巴的争执,但最终上帝所给的宣教引导远超乎保罗自己的设想。这一次保罗在第二次宣教旅程末尾,尚未返回到安提阿的时候,就已经将后面第三次宣教的方向给确定了,或者说上帝已经给他显明了。就是说,保罗在离开哥林多,返回安提阿的时候,已经明确了下一个阶段的福音目标,那就是以弗所。但保罗不是从哥林多立刻进驻以弗所,而是先到这里看一眼,然后立刻离开,绕着海路和陆路一大圈之后,重新再返回到以弗所。// // 我们联想到保罗第二次旅行布道在小亚细亚想往西去往以弗所时,被圣灵拦阻,后来被圣灵一路引导到特罗亚跨海进入了欧洲,然后从腓立比开始,在各城建立教会。等到离开哥林多之后,才开始再一次面对以弗所。上帝对各城福音工作的安排次序就是这样的。可以说,对以弗所的宣教工作其预备之充分前所未有,甚至都可以称得上这是一种新的宣教方式。与之前保罗所到的所有城市都不相同,之前的城市基本上都是直接进去,先进犹太会堂,然后被抵挡,就转向外邦人。以弗所的福音开展,如果从第二次宣教旅程开始算,神有意引导保罗绕着以弗所走,先去欧洲希腊半岛,积累足够的经验,然后还有各种打前站的预备。在以弗所正式的福音工作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先行派人先在以弗所安顿下来,连保罗自己都是事先去以弗所探望一下,这已经有点类似今天所谓的短宣,在长期宣教之前先去尝试一下,接触一下,看看情况,以便更好地准备。

具体保罗离开哥林多的过程可能是,等到保罗在这里居留了一年半的时间,在祷告中他觉得到了要离开的时候,就跟百基拉亚居拉一同商议他下一个阶段的宣教行程安排。保罗的想法是,自己先回叙利亚的安提阿,但中间要去耶路撒冷一趟,再回安提阿,从安提阿休整之后他准备就去以弗所。甚至可能在这里保罗就已经跟百基拉亚居拉提到了以弗所是他在这个区域的最后一站了,之后就前往罗马作为中转,然后去往西班牙宣教的计划。百基拉亚居拉支持保罗这个规划了这么长远的宣教计划,并且愿意在这个计划中尽自己的力量来帮助保罗。他们对保罗的帮助分两步,第一步先跟保罗一起去一趟以弗所,一起考察这个城市,然后保罗就回安提阿,他们夫妻两人就顺势留在以弗所,继续以制造帐棚为业,一边做工一边在住所开始有聚会,为后续保罗返回之后的福音工作打下一个基础,这样从生活到传福音保罗都可以在以弗所顺利地开始。第二步,等以弗所的教会建立起来,到了可以离开的时候,他们二人就先行返回罗马,在罗马为保罗做一些预备。// 这里百基拉的位置被放在了亚居拉的前面,可能暗示了在属灵上,在教会的服事,以及在恩赐上,神给百基拉的恩典更大,她就在服事中更为突出。比如,这次从哥林多离开,陪伴保罗,可能就是百基拉有从圣灵来的感动,就大力支持自己的丈夫选择跟保罗一起去以弗所。

“在坚革哩剪了头发”

在离开哥林多的时候,保罗专门在坚革哩剪了头发。因为保罗之前许过愿。这里并没有说具体保罗许了什么愿。可能保罗所许的愿跟他在哥林多的经历有关,比如除非在神有明确带领之前,他不会自己主动提出要离开在这个城市。犹太人许愿的规则是在他许愿成就之前,他们不喝酒,不剪头发,不接触死尸,以此表示自己对所许之愿的坚守和投入。当所许的愿蒙神祝福成就之后,他才剪头发,并且要在会幕前献祭(民六2-21)。我们看到保罗虽然已经信耶稣,并且作外邦人的使徒,虽然反对在福音上加上割礼,虽然在面对外邦人时饮食生活各个方面有所扩展。但是,这并不表示他反对旧约律法或者在任何情况下都废止了律法。在跟福音并不冲突的情况下,他在一些事情上依然照着犹太人的习俗。比如,他给提摩太行割礼,比如在这里他照着旧约拿细耳人的条例许愿,愿期满了之后剪发,等。当然,真正的还愿需要他到了耶路撒冷圣殿的时候才能进行。这次行程中他赶着去耶路撒冷可能就有还愿的成分在。

坚革哩这个港口在哥林多城的东南,是一个货物来往繁忙的海港,虽然人也可以从这里出发,但是却需要坐货船,所以据说一般需要乘船人自备铺盖。保罗之所以选择在坚革哩剪头发,可能考虑他即将踏上很长时间的海上旅途,把头发剪短也方便旅途生活。

“自己进了会堂”

既然以弗所是计划中下一个宣教城市,保罗就先到这里来看一看。到达以弗所后,保罗让百基拉亚居拉等人留在以弗所找地方住下,他自己前往会堂。为何保罗不让百基拉和亚居拉夫妇陪他一同前往犹太会堂呢?可能这个时候还不是保罗正式在以弗所城传福音的开始,保罗只是来“打探”一下,如果犹太会堂的抵挡很厉害,就不利于百基拉亚居拉他们在这个城市的稳定生活。为保险起见,就保罗自己一人先去会堂。

保罗这次的短暂停留和讲道,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会堂里的犹太人对他所讲的很感兴趣,非但没有抵挡,还很热情地邀请他再住一段时间,继续讲。这就给了保罗将以弗所作为下一个宣教重心有外在的印证。但保罗并没有趁热打铁,没有留下来,反而清楚地表示,在以弗所福音工作的时机并不是现在,既然打定主意以弗所作为下一个阶段的福音重点,就不急在这一时。当保罗把各样需要办理的事情都办好了,他就可以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地投入进来了。所以,保罗说“神若许我,我还要回到你们这里”。这句话就显出了保罗此时灵性的成熟和谦卑。保罗的心态从容了很多,他知道了怎样在平静安息中的服事。而且,他对服事是一种谦卑中的交托。以弗所的确是他从上帝的领受,是他计划想要传福音的城市,他也已经那排好了行程。但是他把最终是否一定能到这个城市来的结果,却交在上帝手中。若神允许,上帝就一定能引导他顺利来到这里。但是如果出现什么不可抗力,他也愿意顺服下来。这既可以看为是保罗的谦卑,也可以看为是保罗自由平静的心态。他不再以自己的计划和期望作为最重要的,他在实际的服事中学会了对上帝随时的仰望倚靠和交托。凡是出于神的,都是好的。他的计划和上帝的引导之间的平衡,他已经学会了。我尽力去作,看神什么引导,不管什么结果,我都顺服,并可以随时调整。

“就上耶路撒冷去问教会的安,随后下安提阿去”

然后保罗就从以弗所坐船前往耶路撒冷。这一次保罗的行程没有选择坐船到西流基,然后直达安提阿。而是选择在凯撒利亚登陆,为的是先去耶路撒冷。虽然安提阿教会才是保罗的差派教会,但是耶路撒冷教会在教会初期所扮演的众教会母会的角色无人可以代替,特别是对于各地的犹太基督徒来说,耶路撒冷教会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保罗这次去耶路撒冷可能有两个主要目标:一去圣殿献祭还愿,二跟耶路撒冷教会就他在外邦宣教的事工有些分享,让耶路撒冷教会了解他所作的,甚至可能也跟耶路撒冷教会的同工分享他更为长远的宣教计划。也借着这些分享了解耶路撒冷教会的情况并保持熟悉的交往关系。

保罗从哥林多出来可以看为他是从哥林多、经过坚革哩、经过以弗所、经过凯撒利亚,到达耶路撒冷,到达安提阿。// 这里只有几句话,但是这是一段很长时间的海上旅程。

“又离开那里”

保罗在安提阿,自己的差派母会,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又出发了。可以说,这是保罗最后一次在安提阿的休整了。从某个角度来说,保罗就是从这一次出发去往罗马了。这是他跟安提阿教会众弟兄的真正告别。// 可能这次保罗要回安提阿,就是要跟安提阿教会的众同工交流商议他后续在以弗所,然后要去罗马然后去西班牙的宣教计划。

而且,这次保罗从安提阿出发,跟第二次宣教旅程一样,走陆路自东向西挨次经过大数、特庇,路司得、以哥念,彼西底的安提阿。这一次他没有被圣灵拦阻,从彼西底的安提阿一路向西,中间没有任何停留,就直达以弗所。

亚波罗

在保罗这次离开以弗所去往安提阿和第二次到达以弗所之间,出现了一位和他类似的青年犹太人,亚波罗。这是一个埃及人常用的名字,因为他生于亚历山大。这是北部非洲的第一海港,是当时罗马帝国在埃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在当时,亚历山大在学术上的地位不亚于雅典和耶路撒冷,为著名的教育和哲学中心,有藏书量巨大的图书馆。这个地方也是散居犹太人最多的城市,会堂众多,犹太人著名的哲学家斐罗就住在亚历山大。旧约希腊文译本七十士译本就是在亚历山大翻译的。这里的犹太人的思想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可以看为是另一个犹太文化中心。初期教会不止一位教父就是生于此城。// 针对以弗所的福音群体,神就预备了亚波罗这个人,在保罗到来之前,先在这个城市里作一些福音预工。

“有学问”

亚波罗在亚历山大应当是从小就受了很好的教育,精通另一个旧约学术传统,精通希腊哲学,精通修辞和雄辩,而且他在当时犹太人世界里应该是比较有名,所以路加说他“是有学问的”。亚波罗的学问主要体现在他“最能讲解圣经”。亚波罗的恩赐特点是,不单自己能读懂,思想深刻,而且他还有以语言来清晰表达的能力,而且他还有与人互动讲解的能力。自己懂,还能讲的让别人听懂,还能根据别人的反应来深入回应,这是智力与语言能力的多重恩赐。亚波罗跟保罗是同一类型的,都是学贯两希文明,都有见识和口才。都能在犹太人和希腊人这两个群体中穿梭,可以本着圣经真理,跟当时的文化对话。都能从神学思辨的层面来跟人交流,并从这个角度切入来说服人,让人归服真道。

“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训,只是单晓得约翰的洗礼”

只是亚波罗此刻的信仰状况很古怪。他应该是已经信了,因为“这人已经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训,心里火热,将耶稣的事,详细讲论教训人”,但是他又“单晓得约翰的洗礼”。单晓得约翰的洗礼,就表示他还没有奉耶稣的名受洗。可能他对耶稣的知晓都是来自施洗约翰的门徒,而不是来自彼得等使徒。施洗约翰在地上的服事有两大内容,第一就是指着耶稣的预言“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一29),第二就是约旦河施洗,让人为罪悔改。所以,亚波罗可能在信仰上有两点是清晰的,第一,人都是有罪的,包括以色列人,律法也不能让他们自动成为神国的子民,所有人包括以色列人都需要悔改信耶稣。第二,耶稣是可以除去世人罪孽的那位神所预备的救主。但是,很可能关于耶稣是怎样除去世人罪孽的,比如祂的道成肉身、十架受苦,复活升天、圣灵赐下等更多真理,他却知道的不够深入。所以,这里所说的亚波罗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训,这里的主道不是指一个已经重生得救的、受洗的新约基督徒给他传的完整的福音真理,而是指从施洗约翰那里得来的“部分”福音真理。// 可能当年有人因为各种原因,在约旦河听了约翰的讲道,受了施洗约翰的洗,就从那里回到了家乡,并开始照着从施洗约翰的领受来教导圣经,以此影响听见的人。而且,施洗约翰对亚历山大和以弗所的犹太人的影响力很大,亚波罗只不过是众多施洗约翰的门徒中的佼佼者。

但即使亚波罗只知道部分的真道,他依然被这部分真理激动的“心里火热”,就开始在会堂里“放胆讲道”,“将耶稣的事详细讲论教训人”。他把他所知道的所相信的讲出来。

“将神的道给他讲解的更加详细”

此时留在以弗所的百基拉和亚居拉听见了亚波罗的讲道,就发现了他在真道上的缺欠。就专程请他到家里来,“将神的道给他讲解更加详细”。百基拉亚居拉原本在以弗所主要是为帮助保罗,此时也成为亚波罗的帮助。百基拉亚居拉夫妇真的是蒙神格外的使用,具有极强的扶持和建造人的恩赐。

这里路加用“就接他来”,表达出这对夫妇对亚波罗的用心良苦。他们两人应该是特意专门就请了亚波罗一人来,在一个很宽裕的时间段,在一个很小范围内的私人场合,只限于他们夫妻和这位才华横溢的同工,来小心地指出亚波罗在真理上所欠缺的。这样在一个没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亚波罗更加容易接受他们两人的教导。我们若是想到亚波罗的出身和学识,百基拉亚居拉会考虑他的自尊,面子和可能的感觉上被冒犯。百基拉亚居拉应该是在各个方面细节等考虑的很全面周到。他们首先不因为亚波罗的学识而心生怯意,不敢指教他;也不是一听这么有学问的人竟然在福音真理上如此“幼稚、初级”,就心生轻视;更不是,立刻就公开指正,准备与之辩论等做法。可能有些骄傲自大的人就会借此冷嘲热讽,借机打压别人。但显然,百基拉亚居拉一点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没有,他们只想怎样来帮助到这位大有恩赐和热心的年轻人。// 我们看到,神的仆人有各种不同的类型,百基拉亚居拉并非是神所差派的专职宣教士,但是他们却被差派成为外邦使徒保罗的帮助。百基拉亚居拉也没有像亚波罗这样的口才和知识,但却被神差派来带领亚波罗进入纯正全备的信仰。不同的圣徒在自己一生的道路中,可能会被神带领去往这里,去往那里,他们也各自有不同的恩赐能力,他们也不必都作一样的事情,但他们却能被神放在一起配搭服事,彼此成全,兴旺福音。他们的彼此造就,彼此欣赏,彼此帮助,成为圣徒彼此相爱的美好见证。

而另一个方面,我们也看到了亚波罗作为从亚历山大这样有名学术中心出来的有学问有能力的才俊,面对百基拉亚居拉的时候竟然虚心受教,大大蒙恩。(真有学问之人的特点之一就是谦卑)。甚至,可能亚居拉百基拉就给亚波罗重新施洗,让他归在基督的名下,正式成为一名基督的门徒。// 可能此时在以弗所已经开始有了聚会,就是在亚居拉和百基拉家里。

“极有能力,驳倒犹太人”

作为施洗约翰的门徒时就已经大有能力了,如今得到全备福音真理的教导,亚波罗如虎添翼,灵性上豁然开朗,焕然一新,不但从圣经真理理解的深度,而且从能力和热情,马上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层次。真理给人自由和能力。亚波罗在真理上一旦被建造,就迸发出更大的服事能力和热情,他想要去亚该亚服事那里的教会。其实可能主要就是去雅典和哥林多教会。亚波罗想要去哥林多服事的想法,可能就是从百基拉和亚居拉这里来的,或许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就提起哥林多教会的一些问题,状况,亚波罗听了之后就心里有感动想要过去帮他们。而百基拉亚居拉知道亚波罗的想法后,也觉得他去哥林多可能确实能帮到哥林多教会。就对他多有勉励,写推荐信让他去往哥林多。

事实上,亚波罗在哥林多也的确是不负众望,“在众人面前极有能力,驳倒犹太人,引圣经证明耶稣是基督”。这是神所兴起的工人,藉着他独有的恩赐,将犹太人尽都驳倒。可能有一些原本抵挡的犹太人,藉着亚波罗就信主了。而亚波罗可能正是哥林多人所欣赏的那种类型,旁征博引,高屋建瓴,说话极有说服力,魅力超群。但是,这可能也成为哥林多教会纷争的引发因素。后面他们结党纷争,彼此之间有人说,我是属亚波罗的,有人说我是属叽法的,有人说我是属保罗的,还有自以为更属灵的一些人说我是属基督的。保罗后来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众就曾说“有说,我是属保罗的。有说,我是属亚波罗的。这岂不是你们和世人一样吗?亚波罗算什么。保罗算什么。无非是执事,照主所赐给他们各人的,引导你们相信。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长。可见栽种的算不得什么,浇灌的也算不得什么,只在那叫他生长的神”(林前三4-7)。

虽然亚波罗此时出现的时机很好地和保罗错开了,保罗离开以弗所的时候,他到以弗所,他去往哥林多的时候,保罗来到以弗所。不过,后来保罗在以弗所的时候,亚波罗从哥林多返回,应该是遇见了保罗。亚波罗之所以回来,可能正是因为哥林多教会结党之事,所以他就暂时离开。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曾说过“至于兄弟亚波罗,我再三地劝他,同弟兄们到你们那里去。但这时他决不愿意去。几时有了机会他必去”(林前十六12)。可见亚波罗既有学问又有见识。保罗从未视亚波罗为对手,反而和亚波罗成为了彼此配搭关系融洽的同工。

// 亚波罗的出现,一方面可以看为是神给以弗所这个城市福音工作的助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看为这是保罗可以离开希腊半岛和亚西亚地区去往更远之地宣教的一个信号,因为亚波罗不但在以弗所,而且还在哥林多有卓有成效的工作,(可能也补足了保罗在哥林多所缺欠的方面)。于保罗而言,从真理和能力两个方面有亚波罗这样的工人出现,正好弥补他离开后的空白。

约翰的门徒

以弗所是一个有了一定福音基础的城市,与亚波罗类似的人并不少。这也表明以弗所在信仰上情况非常复杂,各种异教的、犹太教的包括施洗约翰的教导等各种思潮,保罗在这个城市不单单是传讲纯正的道理,还要显出他所传讲真道的能力。

“遇见几个门徒”

保罗来到以弗所还没有进入会堂前,先遇见了几个自称门徒的人。照常理保罗一定是心生亲近,与之交谈。但一谈话,保罗就发现这几个自称门徒的人还不能算是耶稣的门徒,而是施洗约翰的门徒。他们只是受了悔改的洗,但却不知道圣灵。这几个人可能跟亚波罗相似,也是信了施洗约翰的门徒所传悔改之道。或者,他们可能就是在会堂听了亚波罗的讲道而信的。

“信的时候,受了圣灵没有?”

是否为基督徒,并不以某种洗礼和宣称信了为本质,领受了圣灵才是本质。使徒行传中圣灵以可见的方式降下,一共有四次,一次是耶路撒冷的五旬节,一次是撒玛利亚的教会,一次是哥尼流家,第四次就是这里在以弗所。前三次可以归为一类,都是福音信息没有问题,只是圣灵降下的时机各不相同。但在以弗所这一次可以说是单独的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这些施洗约翰的门徒,他们所领受的信息不是完整的福音信息,所受的洗礼并非是指向内在重生得救的洗礼。他们相当于是保罗重新给他们传福音,然后奉主耶稣的名给他们施洗。洗礼之后,“保罗按手在他们头上,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他们就说方言,又说预言”。这次发生在以弗所的圣灵降下事件跟前面三个圣灵降下事件有一点类似,就是都有可见的圣灵降下的标志,就是说方言,说预言。// 我们前面分享的时候已经提过,圣灵降下于信徒个体而言主要是内在重生得救的确据,于群体而言主要是提供一个可见的圣灵工作的证据,表明他们被归于基督的身体,成为教会的一部分,关乎教会的建立、归属与合一。

这就表示以弗所的圣灵降下事件并非就是将来信主之人的另一个范本模式,比如都是在受洗后圣灵降下,比如都需要有使徒的按手,比如圣灵降下后都要说方言和预言,等等。使徒行传中的这四次圣灵降下从外在模式来说其实各不相同,五旬节在耶路撒冷圣灵没有任何前兆直接以如舌火焰降下,在撒玛利亚是腓利传福音并施洗之后,彼得约翰两位使徒来按手圣灵降下;在哥尼流家彼得正讲道过程中,还没有施洗也没有按手之前圣灵就降下了。以弗所这次保罗给施洗约翰的门徒施洗和按手,依然是一个特殊事件。// 对于今日的基督徒来说,领受圣灵一般有三个外在标记,第一,清晰的福音真理的认信,第二生命的变化和见证,第三对委身教会的团契关系。

“当信那在他以后来的,就是耶稣”

路加为何在这里要详细记载施洗约翰的门徒重新受洗的事件呢?很大可能是施洗约翰在亚历山大和以弗所这两个希腊文明的中心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从亚波罗和这里的十二个门徒就可见一斑。初期教会所面对的信仰挑战中,如果说因信称义是首先要处理的与犹太教的关系,那么悔改信耶稣才能得救就是处理和施洗约翰的悔改的洗的关系。从耶路撒冷会议处理律法和福音的关系,到这里在以弗所处理施洗约翰的教导和福音的关系,对于教会在建立和扩展的初期,都非常重要。保罗在以弗所为施洗约翰的十二个门徒奉耶稣的名施洗的事件对于初期教会厘定施洗约翰和耶稣的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将新约教会上帝子民身份的外在礼仪标志明确下来。使徒保罗在此所行的就是代表神的教会所行的标志性事件,单领受施洗约翰的教导,单受施洗约翰的洗礼还不足以成为新约教会的一员。教会是“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弗二20)。论到施洗约翰,使徒约翰在福音书中特别说“有一个人,是从神那里差来的,名叫约翰。这人来,为要作见证,就是为光作见证,叫众人因他可以信。他不是那光,乃是要为光作见证。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约一6-9)。施洗约翰自己也曾说“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叫你们悔改。但那在我以后来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给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太三11)。耶稣才是那真光,才是救主。

推喇奴的学堂

然后,保罗就开始跟过去一样,先进犹太人的会堂讲道。

“保罗进会堂放胆讲道”

这次保罗在以弗所的犹太会堂里讲道,“辩论神国的事”,长达三个月。这里特别提到神国的事,可以推知,保罗在以弗所的犹太会堂里,对福音的切入点可能是从神的国开始的。这可能跟之前亚波罗和施洗约翰十二个门徒所领受的不整全的教导有关。保罗此时在犹太会堂的讲道不是犹太人第一次听见福音的讲道了,之前保罗就曾来过,后来亚波罗又在犹太会堂里讲道一段时间,现在保罗再次在会堂讲道时,以弗所的犹太人已经有了一定福音的基础了。保罗应该是在此基础上特别针对他们关心的主题来讲道。

同样,会堂里面有人不信,在讲道一段时间之后,就有人开始“在众人面前毁谤这道”,保罗一看见有这种情况出现,就离开了会堂,而且“也叫门徒与他们分离”。这可能是保罗事先已经拟定的分离策略。这就表示保罗已经对于犹太人的抵挡和毁谤有了成熟的应对思路。如果是出于真心寻求而有质疑、辩论都可以,但是一旦保罗发现他们开始毁谤,那么就表明他在犹太会堂的事工时间结束了。不等被人驱逐,保罗主动选择离开。

“在推喇奴的学房天天辩论,有两年之久”

离开会堂后,保罗就开始在推喇奴的学房里讲道。推喇奴可能是人名,这个学房是他专门用来教导哲学的场所。可能是当时以弗所非常有名的讲学的地方,从四面八方来的人都会在这里聚集来听课或者辩论。所以,如果福音在这里宣讲,所产生的辐射影响力就很大。可能推喇奴也信了福音,就将这个地方借给保罗使用。

保罗在这里停留讲道了两年的时间。这是保罗在一个城市讲道最长的一段时间。一般认为,学房自己的课程是在上午,保罗就用中午到下午的时段。可能保罗在这里进行两类工作,一是布道性质的讲道或者交流,二是主要针对教会内同工的进深培训,类似我们今日的圣经学校给有追求乐于投入服事的圣徒有更进一步的装备,可以成为能被主使用的工人。// 从前面保罗给施洗约翰的十二个门徒施洗的时候说的“告诉百姓,当信那在他以后要来的,就是耶稣”,可以推测,保罗在以弗所的福音工作的模式可能是全新的,就是他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对于同工的培养上,然后这些受了保罗全备纯正话语规模教导的同工再出去传福音,建立教会。而且,可能在当时受到施洗约翰教导的人还有很多,这些被称为门徒的人不是普通施洗约翰的追随者,他们可能是出来在犹太人中四处传讲的人。所以,保罗给他们有全备真理的教导,并重新施洗,然后就差派他们出去传全备的福音,让人奉耶稣的名受洗,归在基督的名下。

这样就“叫一切住在亚西亚的,无论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都听见主的道”,这可能也是后来保罗写哥林多前书的时候所说的“但我要仍旧住在以弗所,直等到五旬节。因为有宽大又有功效的门,为我开了,并且反对的人也多”(林前十六9)。以弗所就成为了当时的一个福音中心,大批的人在这里听到福音,并且受教,然后出去在四周再传福音,建立教会。保罗在以弗所这三年期间,可能周围城市的教会也先后都建立起来,如歌罗西,老底嘉,希拉波利等。

结语

保罗第一次旅行布道是在亚西亚地区的东部建立教会,第二次旅行布道的重心就是在希腊半岛建立教会,第三次旅行布道的重心可以说就是一个城市,以弗所。这是保罗在其宣教过程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城市,也是福音果效最为轰动的城市,可以说以弗所是保罗服事所产生的影响力最大的城市。但这个城市也是保罗准备的最为充分的宣教工场,也是各方参与彼此配搭服事人员最多的城市。

如果说,在哥林多是神给保罗预备了各样的帮助,那么在以弗所,就是神给福音做了各种预备。先是百基拉亚居拉夫妇,然后是亚波罗,然后是推喇奴的学房。而且,也让保罗自己作了充分的休整和灵性等各个方面的预备之后才投入进来。所以,从这次以弗所的福音工作来看,保罗在各个方面都从容了许多,各种情况应对得当。在以弗所更是采用了新的宣教策略和方式。保罗在以弗所的宣教不是他从零开始的完全拓荒的城市,更像是对有一定福音基础城市的扩展支持。保罗培养很多同工成为宣教工人,前往亚西亚的各处去传福音建立教会。以弗所是保罗宣教工作的高峰时刻。

最后我以保罗写给哥林多教会书信中的一段话作为今天证道的结束“我们既然蒙怜悯,受了这职分,就不丧胆。乃将那些暗昧可耻的事弃绝了,不行诡诈,不谬讲神的道理。只将真理表明出来,好在神面前把自己荐与各人的良心。如果我们的福音蒙蔽,就是蒙蔽在灭亡的人身上。此等不信之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基督本是神的像。我们原不是传自己,乃是传基督耶稣为主,并且自己因耶稣作你们的仆人。那吩咐光从黑暗里照出来的神,已经照在我们心里,叫我们得知神荣耀的光,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林后四1-6)

回应诗歌:《274 主你爱的光辉》

The post “放胆讲道”——2023年1月1日主日讲章/晓峰牧师 appeared first on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By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师、长老、传道

  • 5
  • 5
  • 5
  • 5
  • 5

5

11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View all
WSJ What’s News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What’s News

4,357 Listeners

不明白播客 by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不明白播客

1,115 Listeners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by Sally Shi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1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