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FAQs about 非显著差异Nonsignificance:How many episodes does 非显著差异Nonsignificance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65 episodes available.
June 06, 2021花絮001-鸡娃你鸡对了吗:兴趣班背后家长的困境本期节目是我们录制兴趣班那一期时的花絮。在当天录制结束后我们叫外卖、等盒饭的时间里,我们继续闲聊,我们谈到了年轻父母的育儿知识大多来源于市场的担忧,也进一步谈到了家长为孩子选择兴趣班时面临的困境。养育重任落在个体家庭后成了每个家庭不可承受之重,城市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的进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进一步加剧了育儿负担,即使我们自己作为儿童研究的专业人员,恐怕也难以轻松面对这一切。期待这段花絮能够启发大家的些许思考,也激发想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欲望。育儿的道路上我们学习着、反思着、彷徨着、也互相支持着。如果你有什么告诉育儿、家庭等方面的问题、困惑或者感兴趣相关话题,也欢迎提出,我们会考虑在未来的节目里进行更深入的探讨。“非显著差异”播客将会不定期佛系上新,感谢您的关注!本期主播:CD米粒...more15minPlay
June 01, 2021Vol.4 「儿童节特别策划」:孩子的世界我们大人真的懂吗?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为了纪念1942年6月10日被纳粹德国屠杀的捷克利迪策村的88名儿童,以及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 号召定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至1950年开始,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地区选择在6月1日这一天庆祝儿童节。 在当下中国社会,提到儿童节,人们往往不会再想到遥远的硝烟与战火,而是包装精美的礼物、玲琅满目的美食大餐、人声鼎沸的游乐场和盛装出席的庆祝活动。儿童节不再仅仅是儿童的节日,也是“买它!买它!买它!”的购物节,电商们往往从五月就开始安排各种产品的预售,为六一当天的活动造势。 小到购买玩具绘本,大到安排长短途出游,不管怎么捂紧钱包,老父老母们在六一前后往往避免不了出一笔血。在城市里,中产家庭在消费支出、情感投入与休闲娱乐活动的安排上都围着孩子转,反映了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倾向。但是被消费所主宰的儿童节,似乎与保障儿童权利、改善儿童福祉的初衷渐行渐远。“儿童喜欢什么”、“儿童需要什么”以及“童年应该如何度过”越来越多地被消费所导向的资本市场所定义,这是否限制了我们对于儿童和童年的理解与想象?“以儿童为中心”是不是唯一正确、科学的育儿方式?从1949年到现在,我们有更多地了解儿童吗? 本期节目中,三位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者与一位教育人类学者追(暴)忆(露)童(年)年(龄),对比自己当年和眼下孩子们的过节方式,谈论不同的时代对儿童和童年的理解。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播客《孩子的世界我们大人真的懂吗?》 【本期主播】古铜(发展心理学者)米粒(教育心理学者)CD(教育人类学者)Rosa(发展心理学者) 【收听指南】01:40:儿童节:你也被“买买买”攻陷了吗?04:25:儿童节:到底谁在过节?10:15:我们的童年 vs. 我们孩子的童年16:20:儿童真的是天真纯洁又脆弱吗?26:10:商业社会对于儿童和儿童生活的贫瘠想象31:31:被市场利用的“以儿童为中心”36:15:被填满的童年还是童年吗?41:27:重新发现“有能力的儿童”【本期背景音乐】Schumann Robert: Kinderszenen, Op. 15德国作曲家舒曼1838年回忆童年情景而创作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中的第一首乐曲“异国和异国的人们”。...more47minPlay
May 22, 2021Vol.3 鸡娃你鸡对了吗:课外兴趣班的“得”与“舍”早教班、兴趣班、课外培训班——孩子生活中的标配,家长碎钞机中的战斗机。在教育培训机构的猛烈广告攻势下,以兴趣班为代表的教育培训已经演化为全民参与的“军备竞赛”。给孩子报班不仅是一项需要巨大人力、财力投入的“家务事”,也是一项关乎教育公平和儿童福祉的社会议题。 兴趣班为何在各个阶层都如此风靡?给孩子报班的家长,真的是为了鸡娃吗?辗转于多个兴趣班的童年,对于孩子的发展真的好吗?兴趣班的“鄙视链”,如何反映了教育投入与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的关系?在大人和孩子都被“卷”入忙碌文化的当下,我们该怎样寻找“躺平”的意义? 本期节目中,三位儿童发展学者向大家讲述兴趣班的“前世今生”,基于实证研究讨论兴趣班对孩子发展的好坏利弊,并站在社会的视角去探讨兴趣班现象背后折射出的阶层问题和性别问题。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播客《鸡娃你鸡对了吗:课外兴趣班的“得”与“舍”》。【本期主播】:古铜、米粒、CD。本期节目中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主播们目前正在开展的研究和撰写的文章,如需转载或引用,请务必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收听指南】00:51:不上“早教”就意味着输在起跑线吗?03:55:“兴趣班”是怎么兴起的?回溯兴趣班的前世今生06:26:报班只是为了鸡娃吗?其实家长有多重诉求12:17:兴趣班套餐里都有些啥?“素质教育”话语的影响16:55:兴趣班与经济实力:跨越阶层蔓延的焦虑22:05:报班太多,对孩子发展反而有害?——用数据说话28:58:求智还是求体?运动类兴趣班的中美比较36:20:作为家长“接锅侠”的兴趣班40:50:“打工人”的养成:忙碌的童年与“躺平”的意义...more52minPlay
May 17, 2021Vol.2 儿童发展测评:戴着“科学”面具的焦虑制造机“宝宝六个月了,看看ta大运动发展达标了吗?”“XX月龄的孩子如果还不会XXX,父母千万要当心!”“您的孩子语言能力打败了全国99%的宝宝,棒棒哒!”如今,儿童发展测评成为育儿类公众号和APP吸引家长的重要推送内容之一。除了身高体重等基本生理指标外,孩子的认知、语言、社会性、动作发展等也逐渐成为测评的主流内容,而测评的结果自然也是让几家欢喜几家忧。 儿童发展测评到底在测什么?各项指数、曲线、百分位等看似科学的指标背后真的能准确反映孩子的发展吗?号称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测评,给家长带来了哪些额外的焦虑与不安? 本期节目中,教育心理学者、教育人类学者、发展心理学者将在分享她们三人的亲身经历与观察的同时,从严谨的学术研究角度对满天飞的儿童测评给出批判性的解读。在肯定儿童发展测评作为重要的发展异常筛查工具的同时,她们指出,许多科学外衣下的“伪”测评,其实是催生家长焦虑、刺激家庭教育消费的营销工具;即使是经过学术考验的“真”测评,结果也需要谨慎解读。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播客《儿童发展测评:戴着”科学“面具的焦虑制造机》。 【本期主播】古铜(发展心理学者)米粒(教育心理学者)CD(教育人类学者)【收听指南】03:40测评环境、工具、人员与儿童已有经验都会影响测试准不准11:26 测评题目的隐藏假设14:48 测的是儿童,评的是父母?测评题目背后的价值导向16:59 中产育儿:市场牵引的结果?21:51 孩子需要“备考”吗?提早训练的后果25:00 是自然成熟还是训练有效?早教商家的套路33:37 如何理解测评结果?40:42 儿童测评的积极意义与实践困境...more46minPlay
May 09, 2021Vol.1 “完美妈妈”是理想还是陷阱?母婴大V、真人秀、影视作品中塑造着一个又一个“超人妈妈”、“全能妈妈”形象,各种育儿指南也不断催促母亲们提升自我,“育儿先育己”。然而,社会支持的缺乏、配偶的缺位、育儿消费文化的裹挟让母亲们在拼尽全力奔向“完美”理想的途中体验到的更多是焦虑和挫败。“完美妈妈”真的完美吗?“完美妈妈”是值得追随的榜样还是不切实际的幻像?如何在“完美”话语的围剿之中,“躺平”一刻,做个普通人?本期节目中,几位儿童发展学者基于自己的研究、观察和体验,谈“科学育儿”,聊“妈圈内卷”,反思“完美母亲”的话语给女性带来的是什么。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播客出道之作《“完美妈妈”是理想还是陷阱》。【本期主播】CD米粒古铜【收听指南】01:01 “完美妈妈”?儿童教育博士们被打脸的日常04:35 妈妈们的“专属”焦虑10:42 妈圈内卷大战:“完美”标准是如何不断升级的18:01 “科学育儿”,是指导妈妈还是绑架妈妈?24:41 为什么操心的总是妈妈?30:07 了解的信息越多,越容易深陷密集型育儿?36:35 疫情是对家庭性别平等观念的巨大考验39:33 生育:房间里隐形的大象...more43minPlay
FAQs about 非显著差异Nonsignificance:How many episodes does 非显著差异Nonsignificance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65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