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敲月下門

佛受文殊菩薩教化發心因緣


Listen Later

《佛說阿闍世王經.卷第一》佛受文殊菩薩教化發心因緣
佛告訴舍利弗:「過去無量劫前,有一尊佛,佛號勇莫能勝,國土名為無常。當時,有八萬四千位聲聞和一萬二千位菩薩共同聚會,勇莫能勝佛為他們宣說正法。」
佛接著說道:「勇莫能勝佛住世時,有一位通曉經書義理的比丘,名為慧王。有一天,慧王比丘到惟致國托缽乞食,乞得百味飯食和若干種食物。當時,有一位尊者的兒子名叫離垢王,乳母抱著他站在城門口。這個小孩遠遠地見到慧王比丘,便從乳母的懷抱中下來,下來之後,就抓著慧王比丘,請求給點東西吃,於是慧王比丘就拿了塊蜜餅給他。這個小孩嚐了之後,知道蜜餅美味好吃,就跟著慧王比丘走,完全不眷戀乳母;就這樣隨著慧王比丘來到了勇莫能勝佛的住所,向佛頂禮後,就坐在一旁。
此時,慧王比丘把乞食來的那缽飯食遞給這個小孩,要他拿去供養佛,於是小孩就用這缽飯供養了佛。勇莫能勝佛接受了小孩的供養,飯食立即充滿整個佛缽,而小孩缽中的飯食並未減少;小孩接著又用這缽飯供養了八萬四千位比丘和一萬二千位菩薩,各各皆得飽食,而小孩缽中的飯食仍然持續滿滿如初,沒有絲毫減少─這是佛用威神力讓這孩子心生歡喜。小孩蒙受自身供佛的功德力,對佛法產生無比的信心,於是走向前,站立於佛前,讚歎佛─以缽飯供養佛,佛缽中的飯食便即時充滿,而供養者缽中的飯食亦無有減少,即使供養了全部的比丘和菩薩,百味飯食仍持續充滿缽中。所以知道供養佛,供養者所擁有的東西並不會減少,且會更增加。供養佛者,功德能不斷累積增長。」
佛告訴舍利弗:「這孩子的這一缽飯食,經過了七天,仍然沒有減少,滿滿如初。勇莫能勝佛教導這孩子皈依佛法僧三寶,並為他授五戒,教令懺悔罪過,多作功德。這個孩子於是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時候,小孩的父母到處都找不到他,最後也來到了佛所,他們頂禮佛後,坐在一旁。孩子見到父母親時,向前作禮,歡喜地說道:『我今日得了菩薩法,我發願要修行菩薩道,為什麼呢?因為能夠值遇佛住世,是難遭難遇。』接著又向父母說道:『我見到佛的三十二相和八十種隨形好,佛的智慧無所不遍,佛說的法度化了眾生。希望能讓我出家為沙門。為什麼呢?因為能值遇佛,實在是難遭難遇。』孩子的父母一聽,就說:『善哉善哉!隨順你的意願,只要你歡喜就好。就依你所祈求,滿你的願。我們也一樣發菩提心,追隨你求取正法,今當捨棄一切宅舍,效法你出家為沙門。』」
佛又對舍利弗說:「因為孩子的一番話,令父母和五百人都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並跟隨勇莫能勝佛出家為沙門。」佛接著說道:「當時的慧王比丘,就是現在的文殊師利菩薩;尊者的兒子離垢王,就是我的前身。當時文殊師利菩薩拿百味飯食讓我供養佛,我因為供養佛的功德而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以文殊師利菩薩是教化我最初發起無上菩提心的恩師。」
公案中的尊者子─離垢王因慧王比丘的引導,以百味飯供佛,因此因緣,進而皈依三寶、受持五戒,並把握因緣隨佛出家修行,終至成就佛道。《佛說四十二章經》中云:「生值佛世難」,吾等在此末法時代,猶能值遇佛法,更當把握因緣,發無上菩提心,精勤行道,堅定道心,不退菩提,以成就佛道為究竟報恩。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68nryim00a801w26xmv7ryg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68nryim00a801w26xmv7ryg/comments
在忙碌的生活中,總有順逆境界使我們這念心起了許多波瀾,如何讓自己心境能有安定力量;所以「僧敲月下門」借用佛法典故來敲我們的心,讓我們時時迴光反照。使我們身心得到安頓!歡迎您訂閱與分享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僧敲月下門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More shows like 僧敲月下門

View all
阿善師鑑識實錄 by 阿善師製作團隊

阿善師鑑識實錄

93 Listeners

8靈3研究所 by S所長 & 各靈能者

8靈3研究所

6 Listeners

禪心世界 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禪心世界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