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敲月下門

佛以譬喻示比丘


Listen Later

《增壹阿含經.卷二十三(增上品三十一)》
有一天,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向比丘們開示:「譬如有四條極為兇猛的大毒蛇放在木盒裏,如果有一個人從遠方來,欲求生不求死,欲求樂不求苦,心不愚昧也不昏亂,內心沒有牽掛。此時,若是國王或大臣召喚此人來,並對他說:『這裡有四條極為兇猛的大毒蛇,你要小心的伺候,為它們洗浴清淨,並且隨時提供它們飲食,不要讓它們餓著,你現在可以帶它們離開了。』聽到這番話之後,這個人心裏非常害怕,快速離開,卻不知道該往何處去。此人又被告知:『將有五個手持刀劍的人,跟在你的後面,若讓其中一人捉到你,就會毫不遲疑地取你性命。』
這個人既畏懼四條大毒蛇,又擔心被五個手持刀劍的人捉到,嚇得東奔西走,不知如何是好?正當驚慌失措時,此人又被告知:『另有你的六個怨家尾隨著你,他們可以隨時斷你命根,也會任意處置你。』這個人一聽,既恐懼四條大毒蛇,也擔心五個手持兵器的人及六個敵對怨家取他性命,他慌亂地四處奔逃,想找尋藏匿之處。他看見空地,就想藏匿其中,又覺不妥,於是想躲到空房舍或破牆之間,卻又發現這些地方也都是不堅牢的斷垣殘壁;後來雖見到大容器,但也無法提供他藏身。
這時剛好遇到親近的善友,想幫助他脫離苦難,於是好意告訴他:『這個空曠處,賊寇經常出沒,你要小心,若被他們捉到,就只能任憑他們處置了。』
此時,這個人除了畏懼四條毒蛇,還有五位手持兵器的人、更有六個敵對怨家,空墟村落中又有賊寇,只好東奔西逃,繼續往前。然而,橫在眼前的是一片既深且廣的大河,附近既沒有擺渡的船家,也不見有任何橋樑可通到對岸,所在之處又多有惡賊。這時,此人便思惟:『這河水看起來極深且廣,此岸又有多人要我的性命,我該如何橫渡到彼岸呢?對了!我現在可以收集樹枝薪草,用這些草木做成舟筏後,就可以渡到對岸了。』於是,這個人刻不容緩地收集樹枝薪草,將其做成舟筏,專心一意,志不動搖,終於渡過大河,到達彼岸。」
「比丘們!我所說的這些譬喻,你們應當要知道,並思惟解悟其中的義理。四條毒蛇,是指色身的地、水、火、風四大;五位手持刀劍的人,是指熾盛的色、受、想、行、識五蘊;六個怨家是指欲念及貪愛的煩惱;我所譬喻的空村盜賊,指的是內六入─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
有智慧的人觀察眼,了達眼根、色塵、眼識皆是虛妄不實、生滅變異,空無所有,無常、無實、無有牢固;繼而觀察耳、鼻、舌、身、意,也是空無所有、虛妄空寂,亦不牢固。以「河水」譬喻四流,即:欲流、有流、無明流、見流;大舟筏,是指聖賢所修持的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方便、正業、正命、正念、正定,是能從凡夫達到賢聖位的八品修道之路。希望渡過大河,即是善用權巧方便的精進力。此岸,喻如執著於身的邪見;彼岸,是滅除執身為我的邪見。又此岸,是阿闍世王國界;彼岸,就是北方多聞天王的國界。此岸,是魔王波旬的國界;彼岸,就是如來境界。」
在座的比丘聽聞佛所說的譬喻,都心開意解,歡喜奉行。
普賢菩薩警眾偈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若能善解此義,放下執著外境為實有的妄執,假借四大假合之身,精進修行。如譬喻中人,在生活中觀見無常、觀見煩惱怨賊,深體無常之火燒諸世間。以精進力勇猛修行,勇渡煩惱中流,趣向涅槃彼岸。
《無常經》云:「外事莊彩咸歸壞,內身衰變亦同然;唯有勝法不滅亡,諸有智人應善察。」生命雖然短暫,若能聽聞佛法,掌握生命的真義,依法修行,便能用此生度向永恆的生命;永恆的生命便是不被妄想所惑的清淨心,清淨心便是我們的真生命!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68nryim00a801w26xmv7ryg/comments
在忙碌的生活中,總有順逆境界使我們這念心起了許多波瀾,如何讓自己心境能有安定力量;所以「僧敲月下門」借用佛法典故來敲我們的心,讓我們時時迴光反照。使我們身心得到安頓!歡迎您訂閱與分享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僧敲月下門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More shows like 僧敲月下門

View all
阿善師鑑識實錄 by 阿善師製作團隊

阿善師鑑識實錄

92 Listeners

8靈3研究所 by S所長 & 各靈能者

8靈3研究所

6 Listeners

禪心世界 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禪心世界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