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敢想老田,今天咱们不聊虚的,就说说最近AI圈子里这个热闹事儿。你们肯定在朋友圈看到过这样的标题吧?《中国AGI降临》《Manus让OpenAI瑟瑟发抖》——说实话,我要是现在写篇《独家揭秘Manus称霸全球的九大杀招》,估计能赚够三个月的流量。
上周我那篇测评发出来之后,你们猜怎么着?闲鱼上Manus邀请码炒到十万块的时候,我正跟他们的工程师喝着咖啡。那哥们儿眼镜片上都是血丝,说了句大实话:『我们也没想到能火成这样』。这让我想起去年测试DeepSeek那会儿,同样的技术狂热,同样的造神运动。
咱们得承认Manus确实有两把刷子。GAIA测试里吊打GPT-4这事不假,但你们知道更可怕的是什么吗?现在某些投资人已经喊出『All in Manus生态链』,好像错过了这班车就会被时代抛弃似的。这让我想起去年Kimi刚出来那阵子,满大街都是『中国版OpenAI』的旗号,结果现在呢?
前天我去参加个闭门会,某大厂CTO掏出份测试报告:『老田你看,我们这个还没发布的模型,在代码生成上已经...』后面的话他咽回去了。这样的故事我每周都能听到,有些项目的技术路线比Manus还激进,只是人家选择闷声发财。
有个事特别有意思。某实验室正在尝试把Transformer架构推倒重来,他们的首席科学家跟我说:『现在人人都觉得Manus就是AGI的终极答案,那我们这种另辟蹊径的,是不是该改行送外卖?』这话听着心酸,但反映的正是行业现状——我们太渴望英雄了,以至于忘记技术进步从来都是百川归海。
你们还记得十年前智能手机大战吗?当时都说苹果会一统江湖,结果华为、小米各自走出了不同道路。现在AI行业就像当年,Manus可能是个爆款,但绝不可能是终局。我最近接触到个做医疗Agent的团队,他们在癌症早筛上的准确率吊打三甲医院专家——这种垂直领域的突破,难道不值得喝彩?
这里说句得罪人的话:某些自媒体把Manus吹成『中国AI救世主』,本质上是在贩卖焦虑。他们不会告诉你,就在海淀某栋没挂招牌的写字楼里,有个二十人的小团队正在测试全新的多模态模型;也不会报道苏州有个实验室,已经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长文本幻觉问题。
咱们做个实验怎么样?下个月我打算做个特别企划,带你们看看那些『水面之下』的中国AI力量。可能是某个县城出来的算法天才,可能是大厂边缘部门的秘密项目,也可能是高校里颠覆性的论文成果——到时候你们就会发现,Manus只是中国AI版图上的一座高峰,而整条山脉的轮廓,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壮阔。
最后说个真实故事。上周我去深圳拜访某AI芯片公司,他们的CEO指着窗外正在施工的园区说:『这里未来会容纳三百个AI创业团队,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确保每层楼都有咖啡机』。你看,这才是中国AI真正的底气——不是某个明星项目,而是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创新生态。
所以啊朋友们,咱们能不能别老盯着热搜榜?把望远镜转个方向,说不定能看到更震撼的风景。我是敢想老田,咱们下周见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