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心世界

感應法門方便法門與究竟法門 11


Listen Later

感應法門、方便法門與究竟法門(十一)
信心與智慧
修行要有所成就,除了信心之外,還要具備智慧。假使有信心卻沒有智慧,這種信心就容易成為迷信。
現在有很多學者研究佛法,也可以將佛法講得頭頭是道,可是卻沒有信心,只把佛法當做一種哲理、學理去研究,這種有智慧而沒有信心的結果,就容易因為憑自己的意識去思惟、檢討、考證,而產生邪見。
例如,有很多佛法的小冊子,裡面的知見不一定很正確,因為寫作的人對佛法沒有信心。所以,智慧與信心具足,才能入佛法界。
《雜阿含經˙卷四》善耕
過去,佛陀在拘薩羅國度化眾生。一日,佛陀威儀庠序,著衣持缽,前往一那羅聚落乞食,心想:「今天時間尚早,可以先到耕田的婆羅豆婆遮婆羅門煮食的地方。」這時正在努力耕田的婆羅豆婆遮婆羅門,遠遠地就看到世尊的身影走來,立即說道:「佛陀,我今為了飲食生計而耕田下種,沙門應該也要耕田下種,以供自己的飲食生計啊!」
佛陀向婆羅門表示:「我也有耕田下種,以供飲食。」婆羅門說:「我都沒見過您耕田,也沒看過您拿著繩子或木條套住馬或鞭策牠們去犁田,更不見您拿著工具刨土掘草,但您卻說:『我亦耕田下種,以供飲食。』」
   佛陀以偈回答:
「信心為種子,苦行為時雨, 智慧為時軛,慚愧心為轅, 正念自守護,是則善御者, 包藏身口業,知食處內藏, 真實為真乘,樂住為懈息, 精進為廢荒,安隱而速進。 直住不轉還,得到無憂處, 如是耕田者,逮得甘露果; 如是耕田者,不還受諸有。」
婆羅門聽完了偈子,內心滿是歡喜,說道:「太好了!真是太好了!這才是善耕田哪!」旋即以滿缽香美可口的飲食供養佛陀,卻被佛陀拒絕。佛陀告訴婆羅門:「我並不是為了乞食而說法。」婆羅門即問:「那麼,現在這些食物該如何處理呢?」
佛陀表示:「我沒見過諸天、魔、梵志、沙門、婆羅門、天神或是世人,因為吃了這些食物而得以安身的。你現在將這些食物倒在無蟲水中,以及稀疏的草地上。」婆羅門照著佛陀的話,將食物倒入無蟲水中,霎時間,水即煙起涌沸,就像是將滾燙的熱鐵丸丟入水中一般,啾啾作聲。
看到這番奇景,婆羅門心想:「真是太神奇了!一定是佛的大威德、大神力,才將食物變成這樣!」於是生大信心,請示佛陀:「我能不能在正法中出家,受具足戒呢?」佛即告訴婆羅門:「你當然可以在正法中出家、受具足戒,成為比丘。」 婆羅門出家後,獨自在閒靜處思惟:「我今剃除鬚髮,身著袈裟,應遠離世間種種欲樂,精勤修道。……」如此思惟、修行,不久後便證得阿羅漢果,心得解脫。
《佛遺教經》云:「當制五根,勿令放逸,入於五欲。譬如牧牛之人,執杖視之,不令縱逸,犯人苗稼。若縱五根,非唯五欲,將無涯畔,不可制也。」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畝田,如何才能不讓這頭牛糟蹋了我們的心田?就如佛陀告訴耕田的婆羅門,當以信心、善心為種子,以智慧心認清讓我們流轉生死之根本,不讓這頭牛隨著五欲的誘引而橫衝直撞;並時時反省檢討,以慚愧懺悔之心改過遷善。如此方能長養菩提心苗,才是真正的「善耕者」!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7fjk84j01ga01wm8pio195l/comments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禪心世界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More shows like 禪心世界

View all
法師不設限 by 釋小禪

法師不設限

19 Listeners

大慧報告 by DH

大慧報告

1 Listeners

股市隱者 by 隱者

股市隱者

22 Listeners

僧敲月下門 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僧敲月下門

0 Listeners

禪門修證旨要 by 見輝法師

禪門修證旨要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