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心世界

感應法門方便法門與究竟法門 18


Listen Later

感應法門、方便法門與究竟法門(18)
佛經中記載,釋迦牟尼佛曾提到:眾生的心和佛的心本來是相同,可是由於修行仍然相差很遠,如來起心動念都是智慧、神通、三昧,而眾生起心動念卻是煩惱、妄想。地藏經裡也說:「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這是什麼原因?因為眾生沒經過一番修行與沉澱。
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一定要修行,人人都有佛性,我為什麼不修?修行不是為師父,也不是為菩薩修,是為自己而修。如果這一生修不成,來生還是再受輪迴。不要說來生,我們現在修不好,生老病死苦現前了,到那個時候,你再來想修,那就很難了!業障已經現前了,我們就要去受報,再想修也來不及了。
修行在平時,現在就要修一切善、斷一切惡,這就是福德資糧。修善法不執著善法,這一念心時時要保持平靜、寧靜,就能解脫,如此簡單!金剛經云:「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羅多羅三藐三菩提。」若能持之以恆,保証不需多久,心自然就寧靜下來了,立刻可以得到佛法的利益─正念現前。有正念就能得正定,有了正定就永不退轉。
所以修行無論出家、在家,修習任何法門,都是幫助我們產生正知見以及得到正定,這就是修行的最高目標。
六祖壇經裡講的很清楚:「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不須要另外找極樂淨土,或是找佛、找菩薩。能夠經常在正念、正定上,就是和佛菩薩在一起了。想什麼,自然能辦得到,心想事成,事業成就,道業成就。
 《菩薩本行經.卷一》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看到有些僧眾身心懈怠,不精勤於道業,因此告訴阿難:「『懈怠』是一切行為中最令人受累的惡習,會造成種種弊端。在家之人懈怠,就會衣食缺乏、家業衰敗;出家人懈怠,則無法出離生死苦海。無論是世間、出世間一切眾事,都必須精進、努力不懈,才能成就。在家之人勤奮、精進,就能衣食豐饒,所經營的事業日益興隆,為大眾所稱揚、讚歎;出家人精進無有懈倦,所行道業皆能成就。
修行之人想要具足三十七助道品、種種禪定三昧、佛法法藏,乃至截斷生死之流,抵達無為安樂的涅槃彼岸,當勤精進,以勤修為本。如果想圓滿六波羅蜜、四無量心,上報四恩,具足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殊勝功德,及六通、三達,成就一切智,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清淨國土,乃至教化一切眾生,都必須藉由精進不懈地努力,方得成辦。」
佛陀又告訴阿難:「在無量劫以前,有五百位長者子設立布施大會,並且豎立高大幢幡,擊鼓宣告:『無論是沙門、婆羅門、貧窮困苦之人,乃至於乞丐,我們都將平等惠施,給與大眾所需之物。』五百位長者子各各布施珍寶、象、馬、車乘、衣被、飲食,依據每個人所欠乏的物品全數供給。這時,有一位行遍許多國家的窮人,適巧來到此國,看見五百位長者子設立布施大會,賑窮濟乏,毫不吝惜地救濟大眾,於是問他們:『你們毫無吝惜地布施,是想祈求什麼呢?』長者子回答:『我們以此布施功德,上求佛道。』
貧人再問:『什麼是佛道?佛道的內容又是如何?』眾長者子回答:『佛道遠遠超越羅漢、辟支佛,於三界中最尊最貴。佛是人天的導師,有無量大慈、無盡大悲,悲愍五道眾生猶如對待初生的孩兒一般;佛陀教化一切眾生,悉令為善、斷除墮入三塗惡道的苦報,度化有情出離生死苦海,到達涅槃安樂之處。
佛是諸惡永盡,眾善具足,永無一切垢染,各種貪欲都已滅盡,六波羅蜜皆悉圓滿成就,能以無量無邊的善巧方便、權宜之法,依眾生根性、隨時節因緣教化。佛有十神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奇特之法、三十七助道品等功德法藏無有窮盡;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身紫金色,具足六種神通,圓滿無礙;能預知無窮的未來,了知無盡的過去,現在之事無所不知;佛具天眼、宿命、漏盡三達,可以明鑒久遠,窮盡過去、現在、未來十方三世一切生死因果,漏盡煩惱。因此佛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等十種尊稱。因為德行圓滿,具足這十種尊勝之德,所以稱為佛。』五百位長者子各各如是讚歎佛的無量德行。
貧人聽了長者子讚揚佛的功德,心想:『從現在開始,我也要學習他們的願行,廣度一切眾生。但是,我這麼貧窮、一無所有,應當用什麼來普行布施呢?』隨即想到:『我應當以我的身體來惠施大眾。』於是他便向人求取蜂蜜,將蜂蜜塗滿全身,躺臥於墳塚間,發大誓願:『我現在用我的身體布施給所有眾生,若有眾生需要身肉、頭、目、腦髓,我都將全數供養。以此布施供養功德,上求佛道,廣度一切有情。』
貧人發願後,三千大千世界立刻大為震動,諸天宮殿都起伏搖晃,諸天天人皆恐懼不安、慌張地奔走。釋提桓因以天眼觀察,看見菩薩躺臥在墳塚間,以自己的身體廣行布施;他想考驗菩薩的願心,便來到閻浮提,化身成群狗、飛鳥、走獸來噉食菩薩的身體。菩薩看到這些飛鳥、走獸等動物,上前噉食自己的身體,內心十分歡喜,沒有絲毫恐懼、退轉之意。此時,釋提桓因回復原來的身相,讚歎菩薩:『善哉!善哉!你的願行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今日所作的布施功德是要祈求何願?你企求作天帝、梵王,還是轉輪聖王嗎?』
菩薩起身回答:『我不祈求作天帝、轉輪聖王、魔王、梵王,也不企求三界中的種種享樂,我以至誠之心,發願上求佛道。但是因為貧窮,沒有錢財、寶物可以布施供養,所以便用自己的身體來布施,祈願上求佛道,廣度一切眾生。』
釋提桓因與無數天人異口同聲讚歎:『善哉!善哉!願心殊勝高遠,令人望塵莫及!』這時,釋提桓因便以偈讚歎:
『欲求最勝道,不惜其軀命,棄身如糞土,解了無吾我。
雖用財寶施,此事不為難,勇猛如是者,精進得佛疾。』
釋提桓因告訴菩薩:『你發願成就佛道的願心,無比精進勇猛,這是一般人很難做得到的。你不惜生命,捨身布施給眾生的殊勝功德,超過這五百位菩薩布施功德的百千億倍,乃至不可計量的倍數,你將在五百位菩薩之前,先成就佛道。』釋提桓因與諸天天人,以香花散布於菩薩上方,歡喜離去。」
佛告訴阿難:「當時的貧人,就是如來的過去身。五百位長者子,則是今日彌勒等五百位菩薩。如來因為精進、勇猛的緣故,超過這些菩薩所作的功德,先成就佛果。所以,必須精進勤修,不能懈怠。菩薩應如是布施!」
阿難及在座的比丘們,聞佛所說,無不歡喜,向佛頂禮,各各精進,勤修道行。 
《釋論》云︰「在家懈怠,失於俗利;出家懶惰,喪於法寶。」無論世間、出世間,懈怠都是墮落、失敗的根源。所有一切善法、功德,都因精進努力而得成就。故事中,如來以「精進勤修,不能懈怠,菩薩應如是布施」勉勵弟子精進,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的智慧,力行布施,廣度眾生。「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不僅代眾生受無量苦,也在利他當中成就了自己的道業。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7fjk84j01ga01wm8pio195l/comments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禪心世界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More shows like 禪心世界

View all
法師不設限 by 釋小禪

法師不設限

19 Listeners

大慧報告 by DH

大慧報告

1 Listeners

股市隱者 by 隱者

股市隱者

22 Listeners

僧敲月下門 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僧敲月下門

0 Listeners

禪門修證旨要 by 見輝法師

禪門修證旨要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