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心世界

感應法門方便法門與究竟法門9


Listen Later

感應法門、方便法門與究竟法門(九)
持咒的感應 
修行學佛,信心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究竟法門、方便法門或感應法門,最重要的即是信心,所以經云:「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假使沒有信心,與任何法門都不會產生感應。
例如,修究竟法門更須要信心,才能與無為心相感應。所謂「無為」,即是當下這念心無所作為,不想過去、不想現在、不想未來,定慧等持,這就是最究竟的真道。
《佛為阿支羅迦葉自化作苦經》
佛陀在王舍城的耆闍崛山弘法時,一天早晨,佛陀著衣持缽,準備入城乞食。有一位阿支羅迦葉居士正準備出城辦事,在往耆闍崛山的路上,他遠遠地便看到佛陀。阿支羅迦葉請示佛陀:「世尊,我心中有一些疑惑,不知您可以為我開示嗎?」佛陀告訴迦葉居士:「現在時機並不恰當,我要先進王舍城裡托缽乞食,等回來時再為你解說。」
但阿支羅迦葉仍一再地請佛陀立即為他開示,佛陀於是答應了阿支羅的請求,阿支羅問道:「一切痛苦之事,皆是自己所造的嗎?」佛陀回答:「不應如此說。」阿支羅迦葉繼續問:「世尊!苦惱是由他人而引起的嗎?」佛陀回答:「不應如此說。」阿支羅迦葉又問:「這些逼苦之事,是不是自己與他人共生而有的?」佛陀依然回答:「不應如此說。」
阿支羅迦葉繼續問:「難道苦是無因而生的?」佛陀回答:「苦非無因而生。」阿支羅困惑地問:「您說苦非自生、非他生、非自他共生,亦非無因生,難道世間沒有種種痛苦?」「世間實有苦。」佛陀慈悲地回答。
阿支羅再次請示佛陀:「既然您說實有苦存在,請為我開示苦的真實義理。」佛陀便開示:「苦的感受非本來就有,也非他法所生,因此不會是自他共生,也不是無因而生。真理,應該離開種種相對法,而回歸中道。諸佛如來皆說此法:此生則彼生,此滅則彼滅。苦是因緣所生,由於無明而有行,因行而有識,識而有名色,名色而有六入,六入而有觸,觸而有受,受而有愛,愛而有取,取而生有,有而有生,生而有老死。若無明滅,則萬苦皆滅。」
阿支羅迦葉聽聞佛陀開示後,了知苦乃因緣和合而生,本無自性,而破除心當中的無明才是真正的滅苦之道。頓時遠離一切垢染,得法眼淨。於是阿支羅迦葉恭敬合掌,向佛陀稟白:「慈悲的佛陀,我已明瞭苦諦之理。從今日起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盡此一生作佛弟子,願佛陀為我作證明!」阿支羅在至誠恭敬頂禮佛陀之後才離開。 阿支羅離開精舍不久,被一隻在路旁為保護小牛的母牛所觸殺,在臨命終時,因六根清淨,安詳自在往生。
比丘們在城中乞食時,聽到了有關阿支羅迦葉聞佛陀開示,命終無有怖畏的傳言,於是在乞食完畢後,便前往佛所請示佛陀:「世尊,阿支羅迦葉為何能證此無怖畏之報?」佛陀告訴諸比丘:「阿支羅迦葉已經了悟苦諦之理,已能出離三界。能夠如實了知法的真義,才能遠離怖畏,得大自在。」
人,因為「欲」而生此娑婆世界,而「苦」的來源就是「欲望」;欲望,則是來自於自身的一念不覺。想要得到自在和解脫,唯有離欲、離念。佛陀三轉法輪言:「此是苦,逼迫性,汝應斷。」《佛遺教經》云:「苦若滅者,即是因滅,因滅故果滅,滅苦之道,實是真道,更無餘道。」若能從因上努力,保持覺性,不使六根出流攀緣六塵,直接從最根本的起始點下手,即截斷其源流,因滅則果滅。離卻了生,即無有滅相,真正究竟之樂,當下即是!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7fjk84j01ga01wm8pio195l/comments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禪心世界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More shows like 禪心世界

View all
法師不設限 by 釋小禪

法師不設限

19 Listeners

大慧報告 by DH

大慧報告

1 Listeners

股市隱者 by 隱者

股市隱者

22 Listeners

僧敲月下門 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僧敲月下門

0 Listeners

禪門修證旨要 by 見輝法師

禪門修證旨要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