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關不上的故事盒Podcast頻道,邀請作家、文學家、出版人、在地作家、老店經營者、建築學者、策展人...等來自不同領域的文史工作者共同聊聊,一起話說從頭,用聲音帶領聽眾一起遨遊在臺南的大街小巷、城外郊野與風土歷史。臺南就像一本書,收藏了不少的故事,讓我們一起打開故事盒,讀府城的書寫,聽臺南的故事。 Powered by ... more
FAQs about 關不上的故事盒:How many episodes does 關不上的故事盒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18 episodes available.
August 17, 2022迎春禮EP.1「迎春禮」在清代臺灣府城(臺南)是項重要傳統禮俗活動,內容包含迎春神、祭芒神、鞭春牛等活動,寓含勸農、祈求豐收、人丁興旺之意,然而在日治時期卻被中斷了………。臺南市政府文化局經過調查研究,於106年復辦迎春禮,今年更特別邀請到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董事詹翹,為我們解說迎春禮的由來與歷史典故。馬上來探尋「迎春禮」的歷史、文化與變遷吧!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4minPlay
August 11, 2022臺南有應公傳奇EP.2鐵口直斷的有應公-歸仁區孝順宮小祠主持人∣羅景文(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與談人∣許獻平(鹽鄉文史工作室負責人) 這一集講述一段「鐵口直斷」的有應公故事,地點來到臺南歸仁區七甲里,有一間「孝順宮」小祠,主祀祐民千歲。這間小祠不尋常,竟是分靈自歸仁區七甲里的南潭元帥廟,由黃茂恩先生創建,並擔任宮主。。 孝順宮的故事開始自民國80年間,當年黃茂恩先生時常被神明借體辦事,每當神明退駕,黃茂恩先生的腦袋都會一片空白,想不起在這段間做過甚麼事,為此苦不堪言,即便跑遍全台大小公廟都無法解決,最終來到佳里區據傳相當靈驗的子龍廟,懇請趙聖帝君幫忙,這也才了解那位時常借自己身體辦事的神明究竟是甚麼來頭。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1minPlay
August 05, 2022臺南奇廟對談EP.20新營區-是廟名也是地名-新營區王公廟對談人:陳益源(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vs. 張溪南(新營新泰國小校長) 簡介: 王公廟主祀「開漳聖王」,因為是陳氏的家鄉神,因此又名為「陳聖王」,起初是清朝乾隆年間自漳州渡海來臺的居民合力興建的小廟,因此設立十分簡陋。據聞當時附近常有牧童放牧,一名牧童回家前在附近捏了五個泥人,竟因此導致夜裡該地紅光大作,向開漳聖王請示之後,才知道是有五位王爺附在泥人上,願意在此地護佑鄉民。在經過開漳聖王允許後,該處居民便幫這五位王爺雕塑神像,與開漳聖王一同合祀廟中,這也才因此有了「王公廟」的名稱,而在「王公廟」名聞遐邇之後,便也成為了當地的地名。 封面設計:陳芸 背景音樂: Song: "Doug Maxwell - Lau Tzu Ehru" Music promoted by BreakingCopyright: https://youtu.be/QRF2zzEFu8c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9minPlay
August 04, 2022臺南有應公傳奇EP.1慘絕人寰的謀財害命事件-左鎮區十一公小祠主持人∣羅景文(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與談人∣許獻平(鹽鄉文史工作室負責人) 農曆七月有許多祭祀孤魂野鬼的活動,為了讓人們置身其中同時,也能了解民間宗教習俗背後的種種故事,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邀請來人稱「神鬼行者」的許獻平老師,與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羅景文,在這一連四集的節目裡,引領聽眾一同尋找臺南的傳奇有應公。 節目第一集,來到左鎮區的睦光里,這裡有兩間廟名一模一樣的有應公廟,名為「十一公」小祠,今日雖然鮮為人知,但在清朝咸豐年間卻曾經有一樁慘絕人寰的謀財害命事件,就讓許獻平老師為我們細細道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9minPlay
July 22, 2022臺南奇廟對談EP.19下營區-興也民變衰也民變-茅港尾天后宮對談人:陳益源(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vs. 李姿瑩(閩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簡介: 茅港尾天后宮建立於明朝永曆年間,興盛於清朝乾隆時期,當時臺灣發生林爽文事件,清朝將軍福康安在前往鎮壓的過程中受到下營區的民眾熱烈支持,他於是將茅港尾天后宮作為兵士休息之處,待事件結束後,為感謝當地人們協助,便允許茅港尾媽祖在前往府城進香時,可以自「大北門進,大北門出」的殊榮。 當時的下營區是從北邊要進入府城一定會經過的地方,非常熱鬧,然而到了同治年間,媽祖降乩哭泣,預言將有大災難降臨,由於當時適逢戴潮春事件,當地人們害怕會有民兵來襲,於是家家戶戶關門閉戶,並在地上撒滿豆粒,想妨礙民兵的行動。 想不到媽祖口中的「災難」,竟是一場規模龐大的地震,由於居民在此之前封閉了對外的路徑,導致來不及逃難,一時之間傷亡慘重…… 封面設計:陳芸 背景音樂: Song: "Doug Maxwell - Lau Tzu Ehru" Music promoted by BreakingCopyright: https://youtu.be/QRF2zzEFu8c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9minPlay
July 08, 2022臺南奇廟對談EP.18善化區-科學與宗教相鄰-西衛開元宮對談人:陳益源(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vs. 彭青惠(成功大學能源科技與策略中心綠色廠務分項管理師) 簡介: 在臺南,主祀開漳聖王的廟宇共有五間,其中一間便是善化區的西衛開元宮。 提到善化,首先便令人想到南部科學園區,科學與宗教在此並未產生嫌隙,許多園區新貴也會在有空時來廟裡祭拜。 漳、泉兩地的移民是臺灣閩南文化的主要來源,在過去各家族群壁壘分明的時候,「開漳聖王」陳元光是漳州的家鄉神。根據《陳氏家譜》紀載,在陳元光戰歿之後,「百姓聞之,如喪考妣,相與制服哭之,畫像祀之,追思之甚」,可見陳元光在當地受人愛戴的程度。 開漳聖王信仰隨著移民來到臺灣,依照內政部所登記資料,在臺灣主祀開漳聖王的廟宇共有110間,加上陪祀或者未登記的則可能多達300間以上! 封面設計:陳芸 背景音樂: Song: "Doug Maxwell - Lau Tzu Ehru" Music promoted by BreakingCopyright: https://youtu.be/QRF2zzEFu8c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2minPlay
July 01, 2022臺南歷史場域EP.5-瀨北鹽田為了更瞭解臺南土地故事,為這片土地與地方居民保存記憶,具體標示臺南歷史縱深。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針對清代臺灣八景中的「安平晚渡」、「沙鯤漁火」與「鹿耳春潮」,以及與南區鹽埕鹽業發展相關的兩處鹽田,根據考據與研究,於適當位置設置5個主題的解說牌,並邀請國立臺南大學戴文鋒教授及張靜宜副教授來講述這5個主題,讓大家不必親臨歷史場域的現場,透過podcast聆聽就能瞭解歷史場域興衰的歷史及故事。 臺南處處都是歷史,藉由歷史場域的建構變得鮮明而清晰,地名不再只是課本上的地名,而是存在於臺南空間轉角,真實發生的歷史足跡。透過歷史場域podcast,增加在地市民及國人遊客對在地想像,感受「臺南處處皆歷史」的氛圍,期藉此更加完整建構大臺南地區的歷史足跡,持續推進在地文化發展。 瀨北鹽田(張靜宜副教授講述):瀨口地區鹽田於清乾隆15年(1735)遭洪水沖毀,鹽民在舊鹽田北面(今臺南鹽埕一帶)選址重建鹽田,改稱瀨北場,並形成新聚落鹽埕。清代及日治時期臺灣各地鹽場或新設,或廢棄,或因洪患輾轉遷徙場址,位於臺南鹽埕的瀨北場則歷經不同時代,始終維持原地天日曬鹽事業,日治後改稱鹽埕鹽田。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7minPlay
June 24, 2022臺南奇廟對談EP.17白河區-烏紗帽的傳說-福顯宮臺南奇廟對談EP.17白河區-烏紗帽的傳說-福顯宮 對談人:陳益源(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vs. 張溪南(新營新泰國小校長) 簡介: 身穿黃衣,頭頂員外帽,左右手拿著金元寶、玉如意或拐杖,那是「福德正神」─土地公,最廣為人知的模樣,其中又唯有受過皇帝賜封的土地公才能頭戴一頂烏紗帽。 木屐寮是白河區當地的庄頭,為何當地福顯宮的土地公會頭戴烏紗帽?據說跟那協助平定林爽文事件,擊潰海賊首領蔡牽,獲封太子太保的王得祿有關係。 封面設計:陳芸 背景音樂: Song: "Doug Maxwell - Lau Tzu Ehru" Music promoted by BreakingCopyright: https://youtu.be/QRF2zzEFu8c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2minPlay
June 17, 2022臺南歷史場域EP.4-瀨口鹽田為了更瞭解臺南土地故事,為這片土地與地方居民保存記憶,具體標示臺南歷史縱深。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針對清代臺灣八景中的「安平晚渡」、「沙鯤漁火」與「鹿耳春潮」,以及與南區鹽埕鹽業發展相關的兩處鹽田,根據考據與研究,於適當位置設置5個主題的解說牌,並邀請國立臺南大學戴文鋒教授及張靜宜副教授來講述這5個主題,讓大家不必親臨歷史場域的現場,透過podcast聆聽就能瞭解歷史場域興衰的歷史及故事。 臺南處處都是歷史,藉由歷史場域的建構變得鮮明而清晰,地名不再只是課本上的地名,而是存在於臺南空間轉角,真實發生的歷史足跡。透過歷史場域podcast,增加在地市民及國人遊客對在地想像,感受「臺南處處皆歷史」的氛圍,期藉此更加完整建構大臺南地區的歷史足跡,持續推進在地文化發展。 瀨口鹽田(張靜宜副教授講述):臺灣原不產鹽,原住民早期多以土產與外來商貿船隻交換食鹽。荷蘭統治時期,島內用鹽主要仍依賴外來供給,但文獻上已有煎煮海鹽及築鹽埕天日曬鹽的記載,地點就在臺江內海最南端七鯤鯓附近名為瀨口的地方。瀨口因地形及鄰近河海交界得名,鹽場設立最早。明鄭時期,據傳諮議參軍陳永華教導民眾改良築埕引海水曬鹽方法,重建瀨口鹽田,並在洲子尾新設鹽埕,提高產量與品質,是為臺灣日曬鹽產業的正式發軔。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8minPlay
June 10, 2022臺南奇廟對談EP.16鹽水區-將軍坐鎮月津港-聚波亭大眾廟臺南奇廟對談EP.16鹽水區-將軍坐鎮月津港-聚波亭大眾廟 對談人:陳益源(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vs. 黃文車(屏東大學中文系系主任) 簡介: 「一府二鹿三艋舺」是一句人們耳熟能詳的臺灣諺語。 統稱由南而北三處帶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港灣,是清領時期繁華的象徵。 除了這三處地點之外,後續還有許多不同的說法。 「月津」便是其中一樣。 由八掌溪與急水溪共同沖刷出的三角地帶─「月津」,自明鄭時期便有許多商船經過。 為了讓來往商旅有休息之處,鄭成功的部下何積善於是開闢港灣,並建築「聚波亭」,往後更成為文人口中的月津八景之一。 由於船隻往來頻繁,乾隆六年重修聚波亭,並與大眾廟結合,主祀「雷府千歲」,又稱雷府大將軍。 封面設計:陳芸 背景音樂: Song: "Doug Maxwell - Lau Tzu Ehru" Music promoted by BreakingCopyright: https://youtu.be/QRF2zzEFu8c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1minPlay
FAQs about 關不上的故事盒:How many episodes does 關不上的故事盒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18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