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心世界

光明人生的燈塔2


Listen Later

光明人生的燈塔─正知正見(二)
當你沈醉在所謂的享受、欣賞、樂趣時,你的六根也在忙碌的攝取著六塵,佛法稱此為「塵勞」
物質的誘惑、知見的染污,使人們的心無法安定下來,當內心產生了空虛與煩惱無法排遣,有些人就藉由吸食強力膠、嗎啡、海洛英等毒品來麻醉自己,卻美其名為刺激;有些人用花天酒地、賭博等方式來填補空虛、排遣煩惱。
除了這些外在的中毒因素以外,還有一種毒素是大家所忽略的,那就「享受」、「欣賞」、「樂趣」。怎麼說呢?我們都認為這些是人生追求的目標,如果沒有這些,生活不是很單調、無聊嗎?從佛法的角度來看,這些正是中毒的跡象。當你沈醉在所謂的享受、欣賞、樂趣時,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也在忙碌的攝取著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佛法稱此為「塵勞」,外界的事物稱作「塵境」,六根與六塵接觸的時間太久,就會產生麻痺與疲勞,這種現象就叫「塵勞」。
一般人常把這種現象認為是自然的,而不知已經中毒了,很多精神上的疾病,病因就是六根過度的攝取六塵,造成心理的負擔太重,心裏沒有依靠,晚上睡不著覺而致失眠,失眠次數多了,情緒就不安與暴躁,如果再不知節制,等到造成了大病時,神醫也束手無策了。
古德云:「剎剎塵塵達本鄉,縱橫順逆皆方便。」
若能透達順逆之境,由心而變,自能應物隨形,不將不迎清明在躬,常處泰然。
觸境起照
外面的境界,一個是順境、一個是逆境,無論是順境或逆境,都要能處之泰然。假使心當中有我執、有煩惱,就做不到,要把心當中的這些煩惱,一個一個地破掉,要確確實實地下功夫。眾生的心,貪名、貪利……時時都在攀緣,像一座垃圾山一樣。所以,修行的人在平時就要對治這念心,用佛法化腐朽為神奇。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如何化腐朽為神奇?六根清淨,六根對六塵不染著、沒有掛礙,如經云:「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有也不著、空也不著。所以,禪宗祖師說:「有佛處不得住,無佛處急走過。」有也不著、無也不著,這念心就像一片鏡子一樣。
每個人心當中都有一面寶鏡,無始以來寶鏡蒙塵,所以光明不得彰顯。有了灰塵,就要把灰塵擦掉;擦掉了以後,就大放光明,「漢來漢現,胡來胡現」,相來則現,相去則無。這個寶鏡本來就有,不是任何人給的,是本自具足的。心當中一片光明,不染於塵,這就是佛、這就是道。
經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迷即眾生,覺即菩提,什麼是心?什麼是佛?什麼是眾生?三者是沒有差別的。這念心迷了,就墮落、就變成眾生;這念心覺悟了,就淨化了、就是佛。所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修行要在這裡來認識自己、在這個地方來用功;否則,無論修任何法門、任何宗派,都是虛度一生,所謂「萬法歸宗」,就是這個意思。修道的人都想成道,「道」在哪裡?就是我們覺悟的這念心,師父說法、諸位聽法這個心,要念念分明、處處作主,不能有絲毫的妄想、昏沉。
六根不染塵 自心放光明
《楞嚴經》云:「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知」,就是一個覺悟的心,只有當下這一念。佛法云:「剎那率爾心,墮境第一念。」什麼是「剎那率爾心」?這念心突然一剎那落入境界,就是輪迴、就是生死。所以「墮境第一念」,六根對六塵,一落入境界,就受輪轉、就是生死,自己還不知道。
靜坐就是養成這一念心,這念覺心、菩提心,就是「道」。平常所說的道─三皈、五戒、十善,要修戒、修定、修慧,這是方便道。有了方便,清淨心才會現前。
禪宗祖師說:「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在任何時間、空間,六根對六塵所有的煩惱,我們都不執著。「知而不著」,就是無染著,沒有妄想、沒有顛倒,所以禪宗祖師說:「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就是指這個無住心。
「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也是比喻無染著心。什麼叫作無染著?「見境不生貪愛,於理不生分別」,看到外面的六塵境界,好的境界,沒有貪心、愛心、執著、掛礙;壞的境界,心當中不起煩惱。眾生的心,不外乎喜、怒、哀、樂等感受,所以心就像海裡的波浪一樣,始終得不到寧靜,因為始終是在攀緣。
《中庸》裡提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因為日常生活中有喜、怒、哀、樂,所以心始終無法安定下來。如果想把喜、怒、哀、樂轉化成清淨心、不動心、智慧心、慈悲心、無漏心,就必須在喜、怒、哀、樂未發時,一念不生。不但惡念不起,連善念也不生,當下這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處處作主,這就是中道。悟了這個道,生命就是無窮盡的。
打坐就是要養成這一念心,每個人都有這念覺心、菩提心,這就是「道」。菩提心就是無住心,就是諸位聽法這念心。所謂「見境不生貪愛,於理不生分別」,無論修什麼法門,六根對六塵時,不要染著。就如同蝸牛走路,先把兩根觸角伸出來,才慢慢往前爬。前面一有風吹草動,知道有障礙了,觸角馬上就縮回殼裡,目的是保護自己。

一般人只知道保養這個色身,而不知道要保養這念心。這念心要怎麼保養?誦經、持咒、禮懺……這些都是用來淨化這念心的方便法門。平時六根對六塵,一接觸,就有很多善善惡惡留在八識田中,八識田就成了垃圾堆。所以,誦經、禮佛、懺悔,目的就是在淨化八識田中的種子。外面接觸的境界,善善惡惡、是是非非,六根要把關,就像蝸牛一樣,看到不好的境界,馬上兩眼內視、兩耳內聽,這就是迴光返照。
迴光,光是什麼呢?光,就是我們這念心,在眼睛稱為見,在耳根稱為聞,在舌根有酸甜苦辣,在鼻根就知道香臭。我們這念心在六根上遊走,所以要把六根管好,平時就要淨化六根,不攀緣境界,保持正念。
什麼是正念?以儒家而言,就是「清明在躬」,這念心清清明明。佛法告訴我們,人人都有佛性、人人皆當成佛,只是覺與不覺的差別而已。能夠保持五分鐘正念現前,就證到五分鐘的實相,就成了五分鐘的佛;能夠保持十分鐘,就證到十分鐘的實相,就成了十分鐘的佛……這就是站得住、站得長。無論白天、晚上,無論順境、逆境,乃至老、病、死現前,隨時都能與實相相應,當下就是如來住世。明白這個道理了,就覺得人生真正很有意義,這就是生命的源泉。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7fjk84j01ga01wm8pio195l/comments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禪心世界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More shows like 禪心世界

View all
法師不設限 by 釋小禪

法師不設限

19 Listeners

大慧報告 by DH

大慧報告

1 Listeners

股市隱者 by 隱者

股市隱者

22 Listeners

僧敲月下門 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僧敲月下門

0 Listeners

禪門修證旨要 by 見輝法師

禪門修證旨要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