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国家宝藏》是由中央电视台、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文博探索节目,由张国立担任讲解员,李晨、王凯、梁家辉、刘涛等担任国宝守护人。 一场关于9大博物馆、27件镇馆之宝的恢弘“特展”,呈现于观众眼前。... more
December 10, 2017曾侯乙编钟丨楚商先秦时期,楚作为一个文化基础深厚的大国,一方面与中原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在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下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在音乐方面也具有自身的特色。其中,“楚商”就是楚国的一种特殊调式结构。...more5minPlay
December 10, 2017撒贝宁丨穿越两千年,上演《今日说法》湖北省博物馆藏睡虎地秦简,1975年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墓中,共1155枚,长度在25至27.5厘米之间,是我国首次发现的秦代竹简。内容包括我国迄今发现最早最完整的法典——《秦律十八种》等多部秦代律典、《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等。此前,历史学家只能通过文献记载中的片段了解秦代法律制度。这批秦简的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前所未有,对于研究秦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more12minPlay
December 10, 2017王刚丨编钟绝响响彻千古湖北省博物馆藏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先秦编钟里规模最大、数量最多、铸造最精、音乐性能最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套。全套编钟共64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上层为三组钮钟;中层为三组甬钟;下层为两组甬钟,正中悬挂着楚惠王送给曾侯乙的鎛钟。其最神奇的是合瓦形外形造就的“一钟双音”。整套编钟音域宽广,可以旋宫转调,是现今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具备了12个半音音阶关系的特大型乐器,改写了世界音乐史。...more14minPlay
December 10, 2017王刚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守护华夏正音湖北省博物馆藏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先秦编钟里规模最大、数量最多、铸造最精、音乐性能最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套。全套编钟共64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上层为三组钮钟;中层为三组甬钟;下层为两组甬钟,正中悬挂着楚惠王送给曾侯乙的鎛钟。其最神奇的是合瓦形外形造就的“一钟双音”。整套编钟音域宽广,可以旋宫转调,是现今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具备了12个半音音阶关系的特大型乐器,改写了世界音乐史。...more12minPlay
December 10, 2017王刚丨曾侯乙编钟的国宝守护人湖北省博物馆藏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先秦编钟里规模最大、数量最多、铸造最精、音乐性能最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套。全套编钟共64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上层为三组钮钟;中层为三组甬钟;下层为两组甬钟,正中悬挂着楚惠王送给曾侯乙的鎛钟。其最神奇的是合瓦形外形造就的“一钟双音”。整套编钟音域宽广,可以旋宫转调,是现今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具备了12个半音音阶关系的特大型乐器,改写了世界音乐史。...more3minPlay
December 10, 2017撒贝宁丨北大教授陈振裕回忆秦律出土现场湖北省博物馆藏睡虎地秦简,1975年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墓中,共1155枚,长度在25至27.5厘米之间,是我国首次发现的秦代竹简。内容包括我国迄今发现最早最完整的法典——《秦律十八种》等多部秦代律典、《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等。此前,历史学家只能通过文献记载中的片段了解秦代法律制度。这批秦简的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前所未有,对于研究秦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more15minPlay
December 10, 2017撒贝宁丨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国宝守护人湖北省博物馆藏睡虎地秦简,1975年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墓中,共1155枚,长度在25至27.5厘米之间,是我国首次发现的秦代竹简。内容包括我国迄今发现最早最完整的法典——《秦律十八种》等多部秦代律典、《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等。此前,历史学家只能通过文献记载中的片段了解秦代法律制度。这批秦简的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前所未有,对于研究秦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more3minPlay
December 10, 2017段奕宏丨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自作用剑湖北省博物馆藏越王勾践剑,剑身长47.3厘米,满饰黑色菱形几何花纹。1965年从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时,剑插在黑色漆木剑鞘内,虽深埋于地下2400多年,出鞘时剑身仍寒光闪闪,毫无锈蚀,刃薄锋利。在剑身近格处有两行八字的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作用剑”,由此确认了此剑主人。迄今为止出土的20余件越王剑中属此剑工艺最精湛:其剑脊部分含铜量高,使剑具有较大韧性不易折断;刃部含锡量高,使剑硬度较大更为锋利,是难得的国宝级文物。...more12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