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时艺见

郝景芳:人工智能将会替代人类的存在?


Listen Later

郝景芳


从时代的角度看艺术,这里是磨时艺见。

郝景芳是知名科幻作家,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专业,曾凭借作品《北京折叠》成为第二个获得科幻艺术“雨果奖”的中国人。最近,她在接受杂志采访的时候表示,在较长时间内,不会出现能完全复制人类的人工智能。

《北京折叠》


郝景芳认为,“人体”非常容易损坏和死亡,并且会感受到疼痛,从而产生恐惧感和防御性。因此,有策略、有思考、自我保护等人类思绪的产生,都是与人的生物性和死亡结果相关。但是如果这些状态没有赋予人工智能,对于它们而言,身体损坏之后可以替换零件,不会死亡,更不用感到害怕。从而不像人有博弈的感觉,会对很多事情无所谓。这就形成人工智能与人类的一个区别。

郝景芳获得“雨果奖”的证书


另外,人的情感依恋与繁殖有很大关系。亲子依恋的产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必须靠亲子哺育培养,这是由人的生物性所致。但是,人工智能如果不能进行性繁殖,只是用科技产生一个新躯体当作算下一代,它就没有情感和繁殖需求。

郝景芳表示,如果人类希望人工智能产生某种类似人的存在,一方面必须赋予它跟人类相似的生物性躯体,另一方面是让它们有生存竞争的压力。如果没有这样的生物性,人工智能可能只是一段程序。所以,未来人工智能可能会非常聪明,可能会学习很多数据、总结很多规律,但是未必能像人类一样拥有情感和自己的思维方式。


以上内容由磨时艺见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磨时艺见,每晚9点,准时更新!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磨时艺见By 磨时艺术


More shows like 磨时艺见

View all
不开玩笑 Jokes Aside by 不开玩笑JokesAside

不开玩笑 Jokes Aside

117 Listeners

阿司每日读书分享 by 阿司为您读书

阿司每日读书分享

2 Listeners

三个火呛手 by 思宇_XgEd

三个火呛手

59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