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Ruby一起录完《还没想好》的第60期节目,第60期的节目来得比预计的节奏要晚了很久,如果按照当年刚做播客时立下的“雄心壮志”,也许可能已经90期或者100期了。
但,这不重要。
我想象过我会一直持续地做这档播客,但从没预想过,中间会因为经历人生起伏,跌跌撞撞,从中年危机对生活重复性的木感,到经历拥有各种美好的人与事物,到失去所有、一无所有,再到一点点拾起,一步步往前,一本又一本的书接着看,一串又一串的心理学知识摘下,一个又一个生活里的心理小技巧的发明与顿悟。
所以,做到这第60期,我很感谢我自己,很感谢成长里遇到的人,无论好与坏。
去年有个朋友跟我说,没有对与错,只有感情最重要。
现在想来,还得在后面加上,只有感情和自我成长最重要。
在易经里,第60卦是节卦,水泽节,说的是泽有水而流有限,多必溢于泽外。因此要有节度,故称节。天地有节度才能常新,国家有节度才能安稳,个人有节度才能丰盛。节卦由两部分构成,上卦是坎卦,下卦是兑卦,上卦对应外在,下卦对应内心,说的是,即便外界有困难,但内心是喜悦的,做人做事有节度,那么一切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
节度,对应心灵的内在和外在来说,不妨把它理解为边界。当我们意识到边界有度时,即便外在环境周围困难,我们怀着自己那颗积极主动的心,那么一切你愿力里美好的事情,必然会发生。
你想要,你必会得到。
几个月前,Ruby跟我聊天,她遇到生活里一些非常困难的难题,犹如上卦坎卦般,我没有选择以往那样,听听姐妹发泄下情绪,而是选择推荐给她两本书,也就是我们上一期聊到的《边界意识》,以及《强势》。然后,我就像个甩手掌柜般,隔了大概一个月后,我们再联系了下,聊了几句。又隔了一个月,我们又再聊。如此循环了三四轮。
我相信,真正能帮助她的人,只有她自己。作为朋友,我能提供的帮助,并不是陪伴,而是书籍,新的知识和新的思维以及不干涉的成长空间。
有些时候,我们常常以为陪伴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其实,它有几率是,也有几率不是。
时空里的日夜陪伴,两个人的原本的模型保持既定的运转,除非偶然契机,有第三方力的因素或者声音的介入,把新的事物和新的思维引进,它可能触发出新的剧情,提供新的解题方向。如果保持思维模型原样的陪伴,更多的可能是原有模式下问题的不断循环,直至人精疲力尽,中断循环。
所以,日常陪伴并不能促发人真正的成长,还有可能延缓自我成长的发生。
我想对于心灵上,真正的陪伴是,给她空间与时间成长,并且鼓励她,按着自己的节奏一点点去大胆实践,让她走向自我成长的独立化运作,即身心真正的独立。
我们在播客里聊了很多关于心灵成长的新思维和新方法,哈哈哈哈,其实,我跟Ruby这几个月相处也是用了一种崭新的方法。
开始的时候我推荐她具体的书籍,后面我只给她当下她可能需要的书籍方向。因为,只有你自己主动去寻找了,你才会如饥似渴,那是你真正需要的知识,你会更加珍惜,更认真地在你找到的书籍里去寻求最适合你的方法和技巧。同时,这一系列过程也会更激发你内心的主动性与主体性,让整个新思维的运转变得越发积极与独立。
很感谢Ruby录制这期播客,这期播客的剪辑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彼此都成长了,语音、语调都发生了变化,分享观点也变得更徐徐不急了。
姐妹,你很棒!!
最后,
感谢宇宙,同时更感谢我们自己。
成长是在事无大小,在每件小事中,每个新的选择里,慢慢生发。
主播|Dany,《还没想好》的主播
嘉宾 | Ruby,毕业于伦敦苏富比艺术学院艺术商业的伦敦浪人
《时间轴》
00:53 心灵疗愈可以治愈我们的苦难么?时隔一年半,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回答
06:53 边界意识的缺失是内耗的根源
11:15 边界意识让人更好地理解负面情绪的生发
15:26 在日常的每一件小事中去实践自己的边界意识
24:41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27:27 从最大公约数的书籍阅读里去系统化自己的体系
33:17 碎片化的信息让我们陷入无尽的限制性信念陷阱中
36:33 虚拟世界诱导我们放弃个人隐私的同时也让我们养成了边界模糊的思维
41:10 从来就没有“对抗”,也没有“和解”,只有你一遍遍地接纳你自己
47:48 分享与沟通,让更多的思维体系互相交换彼此
52:31 去年我们发生在伦敦的荒诞故事
56:49 在所有的亲密关系中都应留心注意信息对齐,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是最好的桥梁
1:00:36 量化情绪的生发与消失的时间,让你面对冲突时刻更有内心安全感
1:13:36 每个人都是他/她自己最好的心理疗愈师,尊重每个人的成长节奏
片尾曲:坂本龍一 - aq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