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大龄单身中年文青生活方式指南 艺文 | 旅行 | 吃喝 | 玩乐 | 观察 世界是一张宽阔的茶几 上面放满杂志书本唱片DVD与咖啡 主播:@王击凡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September 13, 2024Ep.005 | Hyperspace x 王击凡:音乐能在生命中出现,是一份礼物香港乐坛男女混双组合Hyperspace(林德信+郑嘉嘉),最近来到王击凡的「豁达茶几」(* 荣获Apple Podcast Music Interviews港区第一名播客 *)作客,畅谈演艺生涯的首个大型演唱会“超空间 花好月圆”。今晚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的这个圆梦演唱会,对两位而言,亦是堪比“超空间”的神奇存在。 虽然林德信、郑嘉嘉是同年出道的乐坛新人(同一年拿到新人奖),然而两人在当时却并不算太熟,甚至要到十年之后,才有机会真正成为知己,缘分这件事果然奇妙!2022年,林德信出演电影《一样的天空》,刚好这部片子的配乐,就由郑嘉嘉负责。成功把现代说唱融入《昭君出塞》的郑嘉嘉,已经让林德信刮目相看。 到了某次活动,郑嘉嘉改编了林德信的芭乐歌《爱的理由》,在Pop Rock基础上,还加强了电子舞曲风。于是,这也成了Hyperspace混双组合成军的最初缘起。二人逐渐发现,对方在音乐口味上跟自己一样“贪玩”,愿意疯狂“加料”(此处应有烂gag:因为她叫郑++!),不断挑战、尝试不一样的音乐种类。 对了,这还是我第一次在录播客的时候,身边有“真人伴奏”!我一边做采访,一边听着林德信轻轻弹吉他、郑嘉嘉投入地玩沙锤,那些所有关于理想的心底话,完全融化在他们的旋律当中。Hyperspace两位成员对音乐的爱,自是不言而喻。幸运的是,相识十多年的他们,因为音乐,终于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对方。 “超空间”,是科幻小说里一个相当高维度的概念。而Hyperspace这个组合想营造的,则是上世纪80年代老派香港的Disco Funk复古氛围。虽然林德信、郑嘉嘉并没有亲身经历过父辈口中那样的好年月,但他们也希望Hyperspace的音乐,能够成为你在听觉世界里自由穿越时空的“任意门”。 根据郑嘉嘉的观察,这个年代听歌的人都比较拘谨,只是戴着耳机躲在角落悄悄地听。但上世纪80年代的听歌方式,是在Disco跟随节奏摇摆身体,即使是在大街上,也可以随时随地跟着音乐起舞。这也是Hyperspace的创作初衷,他们想让更多听众放下手机的束缚,更放松地投入到“超空间”的自在音乐氛围当中。 在节奏越来越快的速食世代,要找到一个跟你同频的“啱倾”的人,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好在,林德信&郑嘉嘉遇见了彼此。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BPM调整(从73调到74),这两位都可以深聊非常久(而旁人却不知道他们到底在聊什么)!音乐口味极其一致的二人,从来不会吵架,可以说是相当的“啱嘴形”。 两位的另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出身自音乐世家。父亲是知名音乐家的郑嘉嘉说:“我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我也没有这个包袱,我们只不过是想做回自己而已。”对此,身为林子祥爱子的林德信亦深有同感:“一定要多跟自己聊天!要了解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类型的音乐,不然就很容易会被外间的声音牵着走。” 郑嘉嘉的小孩目前已是Hyperspace的头号粉丝,不仅能站在演唱会的第一排跟着beat一起玩,还透过妈妈的音乐,学会了如何舒缓内在的压力。不过,初为人父的林德信却认为,不同于过往成长于辉煌港乐时代的我们这一辈,新一代在网红世代下长大的小朋友,其实未必会把成为音乐人,作为他们未来的梦想。 时代斗转星移,乐坛沧海桑田,很多东西似乎都变得翻天覆地,但永远不变的,是林德信、郑嘉嘉对音乐此志不渝的爱。求学时期的林德信,即使很早就已经发现自己擅长写歌,但却直到今时今日,才终于勇敢大声说出“我爱音乐”:“音乐这件事,能够在我的Life里出现,并且让我能够跟它沟通,真的是一份礼物来的。” 正如Hyperspace唱的,有爱,就有音乐:“爱在超空间徘徊,原力把我们包围!” * 00:38 因为电影《一样的天空》而结缘 03:15 《Hyperspace》的来龙去脉 05:36 现代人听歌跟八十年代很不一样 07:07 无心插柳的大卫林奇风复古MV 09:26 两位组合成员的相处模式 10:39 “音乐人二代”如何走出父辈光环? 12:03 成为父母之后,对儿女未来的期许 15:05 港乐的“变”与“不变” 17:24 假如这个世界没有音乐……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zadcc9j02eo01smgrd85qu2/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0minPlay
September 07, 2024Ep.004 | 郑嘉嘉 x 王击凡:女版《那谁》原唱者的追梦之路,一直在等待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追梦到底有多艰难?下周即将在广州开唱的港产音乐才女郑嘉嘉,最近来到王击凡的「豁达茶几」(* 荣获Apple Podcast Music Interviews港区第一名的播客 *),分享她从女版《那谁》开始的十二年追梦生涯。可能郑嘉嘉在一些人心目中,依旧是乐坛芸芸众生当中名字不详的“那谁”,但她从来都没有放弃过自己。 2012年,郑嘉嘉发表了以自己英文名Wendyz首字母为名的处女大碟《W》,那是一个乐坛新人还能发一整张专辑的好年月。探讨港式恋爱的《亲爱的维多利亚》,蓝奕邦填词的《比你更像男人》,与余文乐合作的《最佳解答》……每首都令听众印象深刻。至于专辑里最让人过耳不忘的一首,一定是女版《那谁》。 即使自小就是广东歌的忠实听众,但当真正有机会走进录音室唱《那谁》的时候,郑嘉嘉才明白到:原来粤语歌真的这么难唱!在大监制雷颂德的妙手调教之下,女版《那谁》跳脱开了苏永康原版的Style,也由此成就了郑嘉嘉的生涯代表作。或许,郑嘉嘉真的是有点贵人运的,除了Mark Lui,她的贵人,还有师父黄品源。 机缘巧合之下,前辈黄品源在认真听了郑嘉嘉的Demo之后,就向她伸出了来录音室实习的橄榄枝。当年瞒着父母偷偷买机票、从加拿大独自一个人飞回港台地区勇闯乐坛,是心口有个勇字的郑嘉嘉人生中第一次为自己做决定。即使为了节约成本,在香港要租住劏房,能够持续往心中的音乐梦想进发,郑嘉嘉亦甘之如饴。 为天后郑秀文谱曲的《Water Of Love》,终于让大家见识到了郑嘉嘉的创作实力。惜才的Sammi,也多次在自己的演唱会上提携后辈,向更多观众朋友介绍当时还是新人的郑嘉嘉。此外,为谭咏麟当和声的经历,也让郑嘉嘉获益良多,“谭校长有时会跟我说,这首歌不用唱得这么的‘硬净’,可以斯文一点去唱……” 自小成长于音乐世家的郑嘉嘉,父亲曾经把她放在管弦乐团的不同岗位上做“小实习生”,早在年纪很小的时候,郑嘉嘉就已经熟练掌握了很多种厉害的乐器。而这也为郑嘉嘉后来成为一名专业的OST配乐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包括大家广为传唱的《步步惊心》插曲《雪花红梅》等,都是郑嘉嘉的配乐代表作之一。 跟周星驰合作,需要“转数快”,才能跟上大师的步伐。为周星驰电影配乐,也让郑嘉嘉体会到“放松”的道理:“在星爷身上,真的是永远‘估你唔到’!可能当你很用心地去做一件事,他就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但当你随性地去试验一些新的创作方法的时候,他反而会认同,他不喜欢太认真、太复杂的东西。” 虽然郑嘉嘉近年逐渐转型,大多以幕后工作为主,但她并没有离开自己最喜爱的音乐事业。2015年,她甚至还跳出华语圈发表英文专辑《Don't Give A…》,向世界出发。郑嘉嘉始终一如既往地,珍惜自己作为“创作者”的身份。郑嘉嘉坦言,用歌手这个职业来养活自己是困难的,“我一直都在等待一个机会。” 9月14日,郑嘉嘉终于等到了这个重新站到台前的机会。她将会跟好友林德信一起,在中山纪念堂举行人生首个大型演唱会!谈到即将举行的“超空间 花好月圆”音乐会,郑嘉嘉难免有点紧张:“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把我们两位歌手的故事跟音乐分享给大家,让更多听众重新认识我们,其实我们从来都没有离开过。” 郑嘉嘉笑言,这个演唱会也可以算是她跟林德信的“复出”之作。曾在幕前消失了好一阵子的两人,经常有“同病相怜”的感觉。郑嘉嘉想用自己活生生的例子,鼓励追梦的年轻人不要放弃:“即使写了100首歌都石沉大海,看似浪费了很多时间,但只要有一个作品被大家记得,所有东西就都是值得的。坚持下去,你就赢了!” 00:39 首张专辑《W》的陈年往事 02:39 从管弦乐团的“小实习生”,到专业的配乐达人 03:54 给周星驰电影配乐,有多“无厘头”? 04:24 《步步惊心》OST配乐的幕后秘辛 05:25 为了追梦,你可以去到几尽? 06:46 感谢师父黄品源、大师姐郑秀文、校长谭咏麟的的提携 13:01 从幕前到幕后,又再回归幕前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zadcc9j02eo01smgrd85qu2/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7minPlay
August 24, 2024Ep.003 | 林德信 x 王击凡:从父亲林子祥到爱女林明,慢慢找到跟自己和解的那一条路即将在广州开唱的林德信,来到王击凡的「豁达茶几」Podcast,跟我畅谈了半小时的内心秘密。林德信除了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全方位无死角靓仔,除了是阿Lam林子祥个仔,他首先还是他“自己”。这个访问,其实是关于一个人如何在漫漫长路中找到“自己”的血泪史,这也是我最喜欢跟创作人探讨的一个题目。 林德信对自己的个人定位,是我手写我心的Singer-SongWriter,但因为Alex天生太靓仔(!),所以始终很难逃脱偶像歌手的桎梏。加上星二代的身份,从5岁到17岁的阶段,林德信虽然热爱音乐,却抗拒承认自己的创作天赋。Alex也在访问里向我坦言:“不知道为何,当时的我,想跟音乐保持一点距离。” 林德信形容,这是一个兜了很多圈的journey,一切都是“整定嘅”:“我想寻找一些不同的方向,但命运最终都係带翻我嚟音乐呢条路。”林德信中西合璧的音乐风格,其实也源自父亲的启发。在访问中,Alex还拿了林子祥的经典旧作《男儿当自强》来举例。与星二代这个身份的彻底和解,也让林德信变得更放松了。 当初入行时,很多记者都会问林德信同一个问题:“会不会写一首歌给爸爸林子祥?”不过,林德信当年每一次的回答都很斩钉截铁:应该不会!没有想过!但今年成为爱女林明的爸爸之后,Alex反而开始更了解,父亲当时在自己这个年龄的现实处境。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也让初为人父的林德信,获得了很多写歌的灵感。 在聊天过程中,我竟然猜到了林德信下张创作专辑的封面,会复刻当年林子祥抱着Alex的《最爱》cover,由林德信抱着襁褓中的林明,拍一张林氏家族同款照Re-Share给大家,成就一个奇妙循环(然后还被Alex大赞我聪明哈哈)!更巧合的是,林子祥、林德信都是38岁喜当爹,这大概是两仔爷冥冥之中的缘分吧。 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有很多听众拿着林子祥《最爱》的卡带、CD跟黑胶来找林德信签名。成为父亲之后的林德信也开始意识到,自己儿时在《最爱》唱片封套亮相的这张照片,其实是陪伴着大家一同成长的。甚至有些工作伙伴也会跟林德信说:“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跟小时候听的这张唱片封面上的人一起工作!” 因为要做演唱会,回头整理历年歌单的时候,林德信对于当年的那堆“偶像嘢”,一开始感觉会有点陌生,但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生命成长,此时此刻的Alex,又重新再在这些音乐里,找到了穿越时空的共鸣,并与过去的“偶像派林德信”,达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和解:“又听到一啲嗰阵时冇听到嘅嗰啲细details位!” 当年跟大监制舒文、冯翰铭合作做首张专辑,林德信形容,就像是“BB班选手去咗打奥运”一样。个人独立发展之后,林德信希望能在自己的厂牌,发一张完全属于自己的创作专辑,他慢慢发现,更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这一点,我还在学习”。无论如何,他还是记得在大学时背着吉他、埋头写歌的那份初心。 所以,林德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才意识到,自己是真正Proud of“喜欢音乐”这件事的呢?林德信回忆起19岁刚毕业的时候,还没找到人生方向,感觉非常的lost(迷失),做什么都没有感觉,加上失恋,Alex惨变“双失青年”。于是,当时脑海里一片茫然的林德信决定,要写一首歌给前女友,并唱这首歌给她听。 “写歌这个动作,在当时会帮助到我走出自己的困境。我经常会回想起那个时候,作为一个30多岁的大人,呢排谂返起,假如见返十几岁嘅嗰个自己,我会好欣赏佢。虽然他唱得一般,弹得也不好,但他很愿意去在歌里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我看到,年轻时那个玩音乐的林德信,终于慢慢找到自己的那一条路。” 林德信在电影《狮子山上》演绎的身障运动员角色,即使遇到挫折也不放弃,用轮椅慢慢行出了一条自己的路,这也暗合了林德信的音乐之路:“做公众人物要很Tough,要自己去练习那种决心。”跟着母亲练习瑜伽,以及打网球、水上运动等,都让林德信在流汗的过程中,获得了非常“实净”的放松+减压方式。 成为爸爸之后,也让身为演员的林德信,开始更能“Connect到”不同角色的心境变化。大导演杨凡描绘上世纪60年代老香港浪漫风情的《继园台七号》,让林德信走上了威尼斯电影节的红地毯;至于与视后邓萃雯合演的港剧《婚内情》,更让林德信在前辈雯女身上,学到了如何做足200%的准备功夫。 为了在剧集里谈好这段“年下恋”,邓萃雯在项目筹备阶段,就隔天约林德信出来喝咖啡,谈剧本、也谈人生。拍完每场戏之后,雯女也会跟林德信复盘,讨论如何才能把细节做得更好。邓萃雯的严谨,让林德信大开眼界。“雯女说,身为演员,即使我们准备了100%,一埋位就减到50%,剪接完后可能只剩下20%。” “所以,创作的心态永远是,要做足200%的准备,End Up出来才会有60%的效果!”前辈邓萃雯的这句话,林德信一直记到今时今日。他也尝试把雯女的这种工作模式,带到音乐创作的领域,即使途中发现自己能力有限,林德信也决意全力去做足200%的准备,畀到几多就畀几多,“畀足晒我所有嘅Energy”。 接下来,林德信&郑嘉嘉9月14日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的“超空间 花好月圆音乐会”,林德信也会提前准备200%的力量:“希望把经典的老歌,用新的声音跟编曲,带出更惊喜的新鲜感。”这虽然是林德信人生中的第一次大型个唱,但他已经等这个机会等了三十多年了,他会带着一个“好玩”的心态去唱。 放弃偶像路线成为独立歌手,林德信坚持走自己的路。虽然这条路很艰难,但Alex不会放弃:“独立音乐人要宣传自己的作品非常有难度,但我一定会保持练习,让自己变得更好。能够把歌手作为一份职业,我觉得自己已经‘赢咗’;还能够有人喜欢我的歌,其实已经很感恩了,希望我的作品也有机会能接触到更多听众。” 01:01 首张专辑的难忘事 03:07 创作歌手的转型之路 05:56 从唱片公司到独立歌手 07:37 与父亲林子祥、爱女林明的《最爱》祖孙三代 12:03 电影《狮子山上》的拍摄心得 17:17 中西合璧的成长背景 20:18 如何确定自己对音乐的爱? 22:37 在杨凡电影《继园台七号》声演男主 24:58 与邓萃雯合演剧集《婚内情》 28:27 从《我本人》开始的MV男神之路 29:19 与郑嘉嘉的广州演唱会要开啦!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zadcc9j02eo01smgrd85qu2/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32minPlay
August 08, 2024Ep.002 | 陈晓东 x 王击凡:千万不要跟随别人!出道30周年,继续做自己的“大细路”高低起跌,三十载风雨兼程的音乐路,东东行过的每一步都算数。曾经以为“捱不大”的我们,终于捱过重重难关,直至捱到人生出现新的转机。捱了三十年,陈晓东reflection30周年演唱会首场广州站,本周末即将转入直路。早前陈晓东就来到「豁达茶几」Podcast作客,跟王击凡谈一谈入行三十年的感悟。 “Reflection”这个演唱会名字,就像镜面的介质一样,倒影、反射出陈晓东音乐生涯的不同面向。在上世纪90年代出道的那一辈香港歌手里,陈晓东是极少数在粤语歌、国语歌不同范畴都有丰富代表作的天王级艺人。所以,完成了广州站的演出之后,陈晓东甚至还要带着30周年巡演,到台北小巨蛋“攻蛋”! “真正为你心有独钟,因为有你世界变不同”,《心有独钟》是国语地区听众认识陈晓东的开始,这一首脍炙人口的歌,也开启了东东在国语乐坛的辉煌故事。我个人则特别欣赏《天亮说晚安》与《我要的只是爱》这两张国语专辑,无论是从概念的完整性、还是专辑的丰富程度来说,它们都值得被一听再听。 至于大湾区的听众,最开始认识陈晓东,应该是透过他跟陈慧琳的新人出道之作《打开天空》。无论是《一次真爱追寻一百次》还是《一万年》,早期的陈晓东把哀怨的粤语苦情歌,演绎得百转千回,以至于他现在也很怀念那个纯粹的时候:“年轻的时候不是什么歌都能唱,年长了之后,作为歌手的发挥空间会更大。” 梳理陈晓东的音乐历程,他玩过摇滚、跳过舞曲,这次演唱会甚至还加入了Hip-Hop元素。陈晓东就像一根精力旺盛的永续火柴,不断点燃身边的人,于是填词人也会经常把“火柴”这个意象写进他的歌里。从《不会一个人》(东东在节目里清唱了!)到《划火柴》再到《烧光了火柴》,这是属于陈晓东的火柴进化史。 近年陈晓东的新歌,都在讲述人到中年的自我成长。关于生命试炼的《苍鹰与少年》,教大家选好自己的目标,心中要keep住那一团火;到了《这种年纪》,就要在长途跋涉的人生当中,找到豁达和大器;至于回望从前的《大细路》,则勉励大家无论活到多少岁,也要保持初出道时的“新学徒”精神。 我还跟陈晓东谈起了我最爱的一张精选辑封面《Modern Age》,经过朱祖儿的悉心设计,打造出永不过时的复古波普风,陈晓东至今也都很怀念那个头发往前梳的“Bob头”!从《黑色领带》的拍摄现场剪发,到《从未忘记》的宝丽来即影即有,再到《So Hot》的半熟型男,陈晓东开创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唱片美学。 “突然时间过,偶尔怀疑自我如何”,或许我们都像陈晓东在《大细路》里唱的那样,“带着期待的态度,最紧张神情”,努力地寻找成为自己的方法。长大之后,我们终于逐渐学懂如何求同存异。陈晓东为豁达茶几留下的赠言是:“千万不要跟随别人!只要你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样就可以了。” 把“Reflection 心有独钟30周年”巡演首站选在广州,陈晓东坦言,希望能把个唱做成一种Party的感觉,跟所有陪伴他一起长大的听众,一同庆祝我们的30周年。陈晓东还希望能做一张纪念黑胶,把他近年的新曲+精选收录进去,为此他还特别找来球哥(欧丁球)做mastering,把黑胶的音质做得更尽善尽美。 00:28 Reflection反射的,是陈晓东的不同“介面” 01:33 《心有独钟》开启的陈晓东国语歌时代 03:06 那些我们深爱的“东之粤语歌” 05:51 三十周年的新歌,带来更多的成长感悟 08:08 从《划火柴》到《烧光了火柴》的进化史 10:23 从《Modern Age》到《黑色领带》的美学概念 13:21 三十周年纪念黑胶,A面是精选,B面是新歌 15:20 从《虎度门》到《百分百感觉》的演员东东 18:08 乐坛生态、传播渠道的变化 19:37 三十周年巡演不会紧张,“咁熟啊,讲呢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zadcc9j02eo01smgrd85qu2/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3minPlay
August 01, 2024Ep.001 | 菲道尔 x 王击凡:从阿拉斯加到加纳,用音乐拥抱听众的坏情绪马来西亚唱作小天王“菲道尔”来广州啦!《阿拉斯加海湾》《在加纳共和国离婚》这两首点击破亿的emo神曲,让大家见识到了菲道尔的创作才华。趁着菲道尔在中国大陆的首个公开售票演唱会“能遇见,就很不错了”广州站开锣前夕,先来听一下他跟我在豁达茶几Podcast的聊天吧! 菲道尔不仅能写,还能唱,甚至把撕心裂肺的痛,直接唱进你的心里。菲道尔说:“当你用音乐去拥抱你的听众,反过来,你的听众也会做一些事情,给你意想不到的鼓励。”现在的菲道尔,学会把生命的时间线拉长,站远一点去看待眼前的难关:“每一个过程都是累积的,上天是不会给你一个你过不去的关卡的。” 虽然这两首歌早已被无数天王天后、网红翻唱过,但直至现在,菲道尔依然无法消化它们已经变成了“神曲”的事实。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很多人终其一生,或许都在等待一个像《阿拉斯加海湾》这样的职业里程碑,这也是所有歌手梦寐以求的爆款单曲——但这却反而变成了创作者菲道尔内心的一个恐惧。 《人生,起起落落落落落?》这个专辑名字,也是菲道尔这段音乐旅程的心情写照。经历了从寂寂无闻到一夜爆红的过程,再从小地方搬到大城市工作,菲道尔开始学习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焦虑、敏感与心急,然后再把这些情绪写进歌里。在菲道尔的笔下,所有曾经失败的生命经验,都累积而成下一首更感动人心的好歌。 我们还谈起了菲道尔写给Sunnee杨芸晴的《我没有想你》。“每当听见电台播你爱的歌曲,仿佛至今副驾驶座还是你”,菲道尔精准地在歌里把握住了那份纠结的复杂情绪。当下年轻人谈恋爱的状态,可能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即使住在同一个城市,也仿佛像是异地恋一样,这也是菲道尔对当下世情的敏锐观察。 在酒吧驻唱、跟室友合租分摊房租、为了省钱去市场买菜……正因为菲道尔这些年的生活状态跟普通年轻人很像,所以他才能写出这么多让大家感同身受的接地气之作。在我们的采访中,菲道尔还回忆起,小时候家里还没有安装网络,所以他偷偷用妈妈的手机流量去听周杰伦的歌、结果妈妈月底话费超标的有趣故事。 有外国人因为听了《阿拉斯加》而开始学习中文,也有人专门为了《离婚》而跑去加纳旅游,菲道尔作品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他最初的预计。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过,假如没有写歌成名的话,平行时空的自己会是怎么一个样子?菲道尔的回答是:“他大概还是会很认真谈恋爱,然后把恋爱中体会到的所有情绪写出来吧!” 我非常喜欢菲道尔的新歌《能遇见,就很不错了》:“我不知道我们未来会怎样,但有你在,我很心安……我常想我哪来的资格去拥有,这么完美的你,在这不完美的世界。我不贪婪,能遇见你,就很不错了!”能够在我的这一张豁达茶几遇见菲道尔,亦是我的幸运。期待更多有趣的独立创作者,可以来豁达茶几作客! 00:44 《阿拉斯加海湾》的爆红,太不可思议了! 08:46 小时候就很喜欢听周杰伦唱歌! 17:37 身为创作者,如何克服恐惧? 25:58 如何面对自己的失败,并转化为创作题材? 38:20 被标签为“emo歌手”,小菲自己怎么看? 45:24 如何写出更接地气、靠近年轻人的作品? 48:57 《加纳》背后的创作故事 51:52 菲道尔的实体专辑情意结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zadcc9j02eo01smgrd85qu2/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h 2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