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欢迎收听《真爱之声》,我是今天的主播,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潘江雪。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来自河南农村小学的崔要娟校长。她是一位酷爱读书的校长,在她的影响下,郑州新密市超化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也非常喜欢阅读。不过今天我们不说她作为校长的那些故事,我们听听她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怎么陪着小儿子大女儿读绘本,她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图画书究竟该怎么读。
崔要娟:《真爱之声》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任教20年了。或许大家都认为身为教师都有读书的习惯和爱好,可我不是这样的, 直到2015年10月份我才从绘本开启了阅读之旅。选择读绘本是因为图画书有趣,能让我更快地走进儿童的世界,体会儿童的感受,没想到它不但让我受益,还让我的孩子爱上了阅读。
潘江雪:崔老师好!欢迎到《真爱之声》来分享自己陪着孩子们读绘本的感受。我们知道,特级教师、被《中国教育报》评为年度阅读推广十大人物的孟素琴老师,三年前在郑州组建了一个“第三高度”读书会,你是其中一员。说到阅读,我们马上会想到专业的、大的、严肃的阅读,您怎么想到跟着孩子一起读绘本呢?
崔要娟:记得儿子5岁左右的时候,对屎、尿、屁特别感兴趣,只要听到这些字就会发笑,还会时不时地用这些字眼引起大人的关注。我知道当时他正处于儿童发展过程中,对“屎、尿、屁”的敏感期,在这个时候如果我强制不让他说,他会更好奇,会更爱用这些字眼引起大人注意。这时,我想到的是用绘本帮忙,于是我买来了《憋不住,憋不住,快要憋不住了》和《是谁嗯嗯在我头上》,不但他读,我也跟着一起读。就这样,我们娘俩开始科普绘本的阅读之旅。我知道,科普图画书的作用,跟其他故事图画书很不一样。科普图画书不喜欢刻板的逻辑,冷冰冰的说教,那样会让小朋友看不下去。小朋友更喜欢有趣的画面,形象的推理,让孩子们自己去想象、体会,发现事物和事物之间神秘的关联,越看越轻松,越有味道,越想看。可以说,科普图画书里的引人发笑的画面、温情脉脉的故事、不急不忙的讲解,把科学知识从一位严肃的教授,变成了隔壁的大哥哥。就是这样“有味道的书”成了儿子喜欢的书,他对便便、尿、屁、嗝和汗有了更深的了解。
潘江雪:很多父母在陪孩子看绘本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心态?是不得已、对付着、陪着孩子混时间?是不耐烦,觉得很小儿科?还是觉得很赞,很有趣呢?也许“90后”父母和“80、70后”父母的感受又不同。不过,总的来说,您觉得绘本是专门印给孩子看的图画书吗?
崔要娟: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曾经说过:“我切实感受到图画书中蕴藏着多种可能。它所带给我们的真正快乐是超越了年龄的。无论对年轻人还是老人,儿童图画书不仅拓展了人们的阅读空间,同时也丰富了阅读的内涵和意义。”是呀,不论对孩子,还是对苦于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的父母来说,我确信,‘感受到’要比‘知道’重要得多……当各种各样的感性一旦被唤醒,对美的事物有美感,接触未知事物时产生的感动,能够唤起同情心、怜悯、赞叹和爱意,无论大人小孩自然而然就会想进一步了解这件事,会主动学习它,消化它,掌握它。
潘江雪:我想,咱们的孩子尤其农村地区来的,一开始不具备阅读消化能力,没关系,可以从插图开始,从绘本开始,慢慢培养消化能力,阅读兴趣。您说过,要“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能举个例子吗,怎么能让阅读成为每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
崔要娟:大人在拿到一本图画书时,会立即看内容,理解其中的意义,并试图用某种道理去诠释它。然后以自己固有的常识和经验,衡量这本图画书是否好理解,是否有意义。但孩子们看书的时候首先凭借的是感觉和好奇心:哎呀,这是什么呀;真奇怪呀;真好玩儿啊。之后他们才走进图画书的世界中。如果你想知道孩子在图画书世界中得到多少快乐,那一定要怀着轻松娱乐的心情走进图画书中。以《小黑鱼》为例,这本图画书的故事,正如副标题所言,是“一条聪明的小鱼的故事”。主人公小黑鱼与很多伙伴在一起生活。可是他们遭到了大鱼的攻击,所有的鱼都被吃掉了,幸存的只有小黑鱼。孤零零的小黑鱼在大海里游着,不久它遇到了另一群小红鱼。这次大家开动脑筋,用集体的力量对付大鱼,把它们驱逐走了。这样一个故事,如果仅用文字讲述,便成了“团结就是力量”这样一个略带有说教味儿的故事了。
潘江雪:后来这个故事是怎么展开的呢?
崔要娟:后来,小黑鱼孤独地在大海中忐忑不安地游泳,这些画面,占了全书一半以上的画幅,约八幅画面,并且每幅画面的设计都很美丽多彩。作者最想表达的内容就在这里。小黑鱼“长大了”,它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事物,并独自去感知和思考。有了这样的体验,小黑鱼知道了“我是谁”对于自身的重要意义。因此,小黑鱼成了小红鱼团队中的“眼睛”。但作者说,“尽管当了眼睛,小黑鱼也不会成为领导者。因为替他人观察事物,是艺术家的使命。”
潘江雪:小黑鱼,这本绘本,我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我也跟她一期读过,画过呢。图画书不是加了文字的涂鸦,从某种意义上说,图画本身也是语言,一种更直观也更丰富的语言。我发现,小孩子首先看到的就是图画,以及它所表达的细节。这种细致的观察力远远超过大人。
崔要娟:图画书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图书形式,如果它只是简单地解释一个浅显的道理,就不需要身兼画家和哲学家的李欧·李奥尼的来创作了。翻开每一页图画书,我们可以借助图画与文字,推测故事情节,并从画面间的联系和变化中了解内容。
但图画书的图是让人读的画,图画也是语言。当我们把图画视为语言去解读时,如果是一本好的图画书,只看图就能基本理解故事的内容。其次,不要默读文字,而要读出声来。这样,大家就会明白文字的好坏,懂得图画与文字是怎样组合在一起讲述一个故事的。
潘江雪:崔老师说,只有当阅读不被格外强调、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时,真正的阅读者才会诞生。这就是阅读图画书的窍门,它赋予了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更加赋予了一位妈妈、一位老师、一位校长深沉的爱的能力。
感谢收听。我是潘江雪。《真爱之声》,明天见。
(本期主笔崔要娟校长来自河南郑州新密市超化镇中心小学)
欢迎收听《真爱之声》,我是今天的主播,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潘江雪。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来自河南农村小学的崔要娟校长。她是一位酷爱读书的校长,在她的影响下,郑州新密市超化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也非常喜欢阅读。不过今天我们不说她作为校长的那些故事,我们听听她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怎么陪着小儿子大女儿读绘本,她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图画书究竟该怎么读。
崔要娟:《真爱之声》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任教20年了。或许大家都认为身为教师都有读书的习惯和爱好,可我不是这样的, 直到2015年10月份我才从绘本开启了阅读之旅。选择读绘本是因为图画书有趣,能让我更快地走进儿童的世界,体会儿童的感受,没想到它不但让我受益,还让我的孩子爱上了阅读。
潘江雪:崔老师好!欢迎到《真爱之声》来分享自己陪着孩子们读绘本的感受。我们知道,特级教师、被《中国教育报》评为年度阅读推广十大人物的孟素琴老师,三年前在郑州组建了一个“第三高度”读书会,你是其中一员。说到阅读,我们马上会想到专业的、大的、严肃的阅读,您怎么想到跟着孩子一起读绘本呢?
崔要娟:记得儿子5岁左右的时候,对屎、尿、屁特别感兴趣,只要听到这些字就会发笑,还会时不时地用这些字眼引起大人的关注。我知道当时他正处于儿童发展过程中,对“屎、尿、屁”的敏感期,在这个时候如果我强制不让他说,他会更好奇,会更爱用这些字眼引起大人注意。这时,我想到的是用绘本帮忙,于是我买来了《憋不住,憋不住,快要憋不住了》和《是谁嗯嗯在我头上》,不但他读,我也跟着一起读。就这样,我们娘俩开始科普绘本的阅读之旅。我知道,科普图画书的作用,跟其他故事图画书很不一样。科普图画书不喜欢刻板的逻辑,冷冰冰的说教,那样会让小朋友看不下去。小朋友更喜欢有趣的画面,形象的推理,让孩子们自己去想象、体会,发现事物和事物之间神秘的关联,越看越轻松,越有味道,越想看。可以说,科普图画书里的引人发笑的画面、温情脉脉的故事、不急不忙的讲解,把科学知识从一位严肃的教授,变成了隔壁的大哥哥。就是这样“有味道的书”成了儿子喜欢的书,他对便便、尿、屁、嗝和汗有了更深的了解。
潘江雪:很多父母在陪孩子看绘本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心态?是不得已、对付着、陪着孩子混时间?是不耐烦,觉得很小儿科?还是觉得很赞,很有趣呢?也许“90后”父母和“80、70后”父母的感受又不同。不过,总的来说,您觉得绘本是专门印给孩子看的图画书吗?
崔要娟: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曾经说过:“我切实感受到图画书中蕴藏着多种可能。它所带给我们的真正快乐是超越了年龄的。无论对年轻人还是老人,儿童图画书不仅拓展了人们的阅读空间,同时也丰富了阅读的内涵和意义。”是呀,不论对孩子,还是对苦于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的父母来说,我确信,‘感受到’要比‘知道’重要得多……当各种各样的感性一旦被唤醒,对美的事物有美感,接触未知事物时产生的感动,能够唤起同情心、怜悯、赞叹和爱意,无论大人小孩自然而然就会想进一步了解这件事,会主动学习它,消化它,掌握它。
潘江雪:我想,咱们的孩子尤其农村地区来的,一开始不具备阅读消化能力,没关系,可以从插图开始,从绘本开始,慢慢培养消化能力,阅读兴趣。您说过,要“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能举个例子吗,怎么能让阅读成为每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
崔要娟:大人在拿到一本图画书时,会立即看内容,理解其中的意义,并试图用某种道理去诠释它。然后以自己固有的常识和经验,衡量这本图画书是否好理解,是否有意义。但孩子们看书的时候首先凭借的是感觉和好奇心:哎呀,这是什么呀;真奇怪呀;真好玩儿啊。之后他们才走进图画书的世界中。如果你想知道孩子在图画书世界中得到多少快乐,那一定要怀着轻松娱乐的心情走进图画书中。以《小黑鱼》为例,这本图画书的故事,正如副标题所言,是“一条聪明的小鱼的故事”。主人公小黑鱼与很多伙伴在一起生活。可是他们遭到了大鱼的攻击,所有的鱼都被吃掉了,幸存的只有小黑鱼。孤零零的小黑鱼在大海里游着,不久它遇到了另一群小红鱼。这次大家开动脑筋,用集体的力量对付大鱼,把它们驱逐走了。这样一个故事,如果仅用文字讲述,便成了“团结就是力量”这样一个略带有说教味儿的故事了。
潘江雪:后来这个故事是怎么展开的呢?
崔要娟:后来,小黑鱼孤独地在大海中忐忑不安地游泳,这些画面,占了全书一半以上的画幅,约八幅画面,并且每幅画面的设计都很美丽多彩。作者最想表达的内容就在这里。小黑鱼“长大了”,它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事物,并独自去感知和思考。有了这样的体验,小黑鱼知道了“我是谁”对于自身的重要意义。因此,小黑鱼成了小红鱼团队中的“眼睛”。但作者说,“尽管当了眼睛,小黑鱼也不会成为领导者。因为替他人观察事物,是艺术家的使命。”
潘江雪:小黑鱼,这本绘本,我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我也跟她一期读过,画过呢。图画书不是加了文字的涂鸦,从某种意义上说,图画本身也是语言,一种更直观也更丰富的语言。我发现,小孩子首先看到的就是图画,以及它所表达的细节。这种细致的观察力远远超过大人。
崔要娟:图画书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图书形式,如果它只是简单地解释一个浅显的道理,就不需要身兼画家和哲学家的李欧·李奥尼的来创作了。翻开每一页图画书,我们可以借助图画与文字,推测故事情节,并从画面间的联系和变化中了解内容。
但图画书的图是让人读的画,图画也是语言。当我们把图画视为语言去解读时,如果是一本好的图画书,只看图就能基本理解故事的内容。其次,不要默读文字,而要读出声来。这样,大家就会明白文字的好坏,懂得图画与文字是怎样组合在一起讲述一个故事的。
潘江雪:崔老师说,只有当阅读不被格外强调、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时,真正的阅读者才会诞生。这就是阅读图画书的窍门,它赋予了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更加赋予了一位妈妈、一位老师、一位校长深沉的爱的能力。
感谢收听。我是潘江雪。《真爱之声》,明天见。
(本期主笔崔要娟校长来自河南郑州新密市超化镇中心小学)
424 Listeners
231 Listeners
26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