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欢迎收听《真爱之声》,我是今天的主播,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胡斌。
上周我们和大家分享了《真爱之声》第三期线上家长会的内容,一起深入认识了孩子浅表学习的表现,分析了发生浅表学习的原因,今天,我们进一步结合具体发生的情况聊一聊怎么对症下药。
在分享的后半程,陈静静博士针对来自家长老师们的疑惑和咨询给出了详细的说明和建议,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面对陷入学习困难和厌学倾向的孩子时,可以怎么做呢?最重要的是放平心态,加强沟通,协助孩子去发现合适的解决方法。
正如潘老师所说:“学习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自己必须要学会的能力。孩子只要想学,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只要他想学,他什么都能学会。因此我们不要急着责怪孩子,也不要过早地给孩子下结论。特别是不能在孩子面前讲我家的就是‘学渣’,太操心,就是‘来讨债’的,给孩子施加压力,过度地打击他们。”
毕竟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东西,比金子还宝贵,让孩子永远对自己抱有信心,这个孩子才有希望,家长首先要接纳孩子的真实状态和真实表现,让他们明白自己在我们面前不必伪装,可以信任我们。
试着多多地观察孩子,多了解孩子,了解孩子产生厌学或学困的原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孩子可能单纯就是不太喜欢某一个老师,或者在某一个问题上没有理解,导致后面学习中不自信,有的孩子是和其他孩子产生矛盾,所以不愿意上学。家长和孩子一起来讨论怎么解决问题,如果是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处理的,我们就鼓励孩子自己去挑战,如果不能,我们想办法帮孩子寻找专业资源。
陈老师分享了一个在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反常识的高效学习方法,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学习的时候多换几个场所,会帮孩子把学到的东西记得更牢。过去我们有些传统的学习观念一直在教育我们,学习就要找一个固定的安静场所,学得不好就再花些力气,再花些时间。
最新的脑科学研究给我们的建议恰恰相反:学习的时候,可以试着换一个完全不同的房间,换一个完全不同的时段。改变一些习惯性的行为,反而会帮你把学到的东西记得越来越牢,而且越来越不被周围环境影响。如果孩子坐不住,不妨试试看,让他到家里不同的房间去学一段时间,多换几个场所,会帮孩子把要学的东西记得更牢。
谈到网课之下家长的忧虑和不安该如何缓解,陈老师表示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情况。根据大规模调研的结果,70%的教师对于孩子们自主上网课和完成作业的情况不太满意,孩子也觉得网课效率不高,希望早点到学校学习。家长也很着急,大家真的都处在相似的情况下。
作为家长呢,首先可以换位思考,理解孩子的不容易。毕竟上网课的过程中,孩子看不到真实的老师、真实的同学,在家里也比较憋闷,家长也不能经常在身边,没有及时的指导和反馈,所以孩子遇到各种问题也是正常的,多数孩子还没有做好纯网课的准备。
作为家长,我们还要以身作则,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控制自己的情绪,管理好手机和娱乐设备,了解一下孩子的作业是什么内容,是不是自己也可以参与,这样作业就不枯燥,孩子觉得有乐趣,而且爸爸妈妈也在学习,这很公平。慢慢地鼓励孩子自己上课、自己负责、自我评价,家长就多多鼓励就好了。
网课上多了,还要督促孩子多多运动,注意保障睡眠时间,脑科学家认为,睡眠可以巩固我们的学习成果,甚至,睡眠本身就是学习。这也是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
很多孩子的周末时间都是花在辅导班的,家长花费不少,来回接送也花很多时间。该不该给孩子保辅导班呢?陈老师认为需要有选择、有计划、有限度地去安排。
现在的辅导班主要有补差型、培优型、陪伴型和兴趣型四类。作为家长,在考虑是否要给孩子进行课外辅导的时候一定要记得避免焦虑心态和攀比心态,觉得都3岁了,不学英语就错过关键期了,别人家孩子都是5个辅导班,我们才上4个,亏了,这是不可取的。总的来说,要结合自家情况和孩子的需求去选择合适的辅导机构和制定计划。
现在有很多辅导班都是提倡提前学,恨不能小学就开始教初中的内容。而这些教学内容有些孩子表面看能学会,但其实不理解内容,囫囵吞枣,有的孩子直接就被吓到了,觉得奥数太难了,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材料,甚至有可能直接厌学了。
一些孩子参加了很多辅导班,每周所有的时间都被各种学习所占据,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空间去体验更丰富的生活,这样孩子就失去了自己主动做事、自主安排时间、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机会,也就丧失了自主学习和生活的能力,这些能力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
不要过早、过多、重点培养,尊重孩子的天赋,多听听孩子的意见,作出适当的安排,也可以考虑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孩子。
切记一定要给孩子“玩”的时间。以真爱梦想开设的梦想课程为例,孩子们特别喜欢上这些课,因为课程内容新颖,参与感强。一周虽然只上一节,孩子的数学成绩反而更好。科学证明会玩的孩子有热情、有动机、有办法、有行动,这些对孩子的未来发展都是非常可贵的。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我们相信,教育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和孩子都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主体,在教育培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一定要学会放平心态,理智思考,多放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考虑,总会发现最合适的处理方法,一同迈向更好的未来。
我是胡斌。
真爱之声,咱们下期再见。
欢迎收听《真爱之声》,我是今天的主播,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胡斌。
上周我们和大家分享了《真爱之声》第三期线上家长会的内容,一起深入认识了孩子浅表学习的表现,分析了发生浅表学习的原因,今天,我们进一步结合具体发生的情况聊一聊怎么对症下药。
在分享的后半程,陈静静博士针对来自家长老师们的疑惑和咨询给出了详细的说明和建议,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面对陷入学习困难和厌学倾向的孩子时,可以怎么做呢?最重要的是放平心态,加强沟通,协助孩子去发现合适的解决方法。
正如潘老师所说:“学习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自己必须要学会的能力。孩子只要想学,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只要他想学,他什么都能学会。因此我们不要急着责怪孩子,也不要过早地给孩子下结论。特别是不能在孩子面前讲我家的就是‘学渣’,太操心,就是‘来讨债’的,给孩子施加压力,过度地打击他们。”
毕竟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东西,比金子还宝贵,让孩子永远对自己抱有信心,这个孩子才有希望,家长首先要接纳孩子的真实状态和真实表现,让他们明白自己在我们面前不必伪装,可以信任我们。
试着多多地观察孩子,多了解孩子,了解孩子产生厌学或学困的原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孩子可能单纯就是不太喜欢某一个老师,或者在某一个问题上没有理解,导致后面学习中不自信,有的孩子是和其他孩子产生矛盾,所以不愿意上学。家长和孩子一起来讨论怎么解决问题,如果是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处理的,我们就鼓励孩子自己去挑战,如果不能,我们想办法帮孩子寻找专业资源。
陈老师分享了一个在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反常识的高效学习方法,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学习的时候多换几个场所,会帮孩子把学到的东西记得更牢。过去我们有些传统的学习观念一直在教育我们,学习就要找一个固定的安静场所,学得不好就再花些力气,再花些时间。
最新的脑科学研究给我们的建议恰恰相反:学习的时候,可以试着换一个完全不同的房间,换一个完全不同的时段。改变一些习惯性的行为,反而会帮你把学到的东西记得越来越牢,而且越来越不被周围环境影响。如果孩子坐不住,不妨试试看,让他到家里不同的房间去学一段时间,多换几个场所,会帮孩子把要学的东西记得更牢。
谈到网课之下家长的忧虑和不安该如何缓解,陈老师表示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情况。根据大规模调研的结果,70%的教师对于孩子们自主上网课和完成作业的情况不太满意,孩子也觉得网课效率不高,希望早点到学校学习。家长也很着急,大家真的都处在相似的情况下。
作为家长呢,首先可以换位思考,理解孩子的不容易。毕竟上网课的过程中,孩子看不到真实的老师、真实的同学,在家里也比较憋闷,家长也不能经常在身边,没有及时的指导和反馈,所以孩子遇到各种问题也是正常的,多数孩子还没有做好纯网课的准备。
作为家长,我们还要以身作则,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控制自己的情绪,管理好手机和娱乐设备,了解一下孩子的作业是什么内容,是不是自己也可以参与,这样作业就不枯燥,孩子觉得有乐趣,而且爸爸妈妈也在学习,这很公平。慢慢地鼓励孩子自己上课、自己负责、自我评价,家长就多多鼓励就好了。
网课上多了,还要督促孩子多多运动,注意保障睡眠时间,脑科学家认为,睡眠可以巩固我们的学习成果,甚至,睡眠本身就是学习。这也是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
很多孩子的周末时间都是花在辅导班的,家长花费不少,来回接送也花很多时间。该不该给孩子保辅导班呢?陈老师认为需要有选择、有计划、有限度地去安排。
现在的辅导班主要有补差型、培优型、陪伴型和兴趣型四类。作为家长,在考虑是否要给孩子进行课外辅导的时候一定要记得避免焦虑心态和攀比心态,觉得都3岁了,不学英语就错过关键期了,别人家孩子都是5个辅导班,我们才上4个,亏了,这是不可取的。总的来说,要结合自家情况和孩子的需求去选择合适的辅导机构和制定计划。
现在有很多辅导班都是提倡提前学,恨不能小学就开始教初中的内容。而这些教学内容有些孩子表面看能学会,但其实不理解内容,囫囵吞枣,有的孩子直接就被吓到了,觉得奥数太难了,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材料,甚至有可能直接厌学了。
一些孩子参加了很多辅导班,每周所有的时间都被各种学习所占据,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空间去体验更丰富的生活,这样孩子就失去了自己主动做事、自主安排时间、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机会,也就丧失了自主学习和生活的能力,这些能力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
不要过早、过多、重点培养,尊重孩子的天赋,多听听孩子的意见,作出适当的安排,也可以考虑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孩子。
切记一定要给孩子“玩”的时间。以真爱梦想开设的梦想课程为例,孩子们特别喜欢上这些课,因为课程内容新颖,参与感强。一周虽然只上一节,孩子的数学成绩反而更好。科学证明会玩的孩子有热情、有动机、有办法、有行动,这些对孩子的未来发展都是非常可贵的。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我们相信,教育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和孩子都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主体,在教育培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一定要学会放平心态,理智思考,多放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考虑,总会发现最合适的处理方法,一同迈向更好的未来。
我是胡斌。
真爱之声,咱们下期再见。
433 Listeners
259 Listeners
276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