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之声 | 线上家长会

家长课程 | 如何让孩子对厨艺家务感兴趣?


Listen Later

欢迎收听《真爱之声》,我是今天的主播,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的理事长潘江雪。同学和家长们,正月十一了,时间过得真快,又好像很慢。你们每天都干啥呢?现在大小饭馆歇业,家家户户都花了好多时间自己在家里做饭、洗碗、搞卫生吧?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一个爱做饭、会做饭的人,一定是个爱生活、有意思的人。那么好,今天我们就聊一聊跟着爸妈去煮饭、学做一道菜。


先做一个小调研:平时你们家里是谁做饭呢?你最喜欢吃什么菜?你家里的年夜饭中最重要的一道菜是什么呢?


从煮饭开始

做饭是个很重要、又容易被我们忽视的话题。

有一本书叫《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讲的是一位患重病的妈妈教4岁女儿阿花如何做饭,做家务,教她学会一个人独立的生存下去的故事。未来离开父母、独自远行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善待自己,填饱肚子。作为家庭的一员,我们不是永远等着爸爸妈妈来伺候,当一辈子小公主、小皇帝对吧?

同学们,咱们除了学知识学文化,生活技能也要学。哈佛大学学者做过一项调查,结论是爱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一高三低:就业率高、犯罪率低,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想象一下长大后温柔和残酷并存的世界,我们现在就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谋生能力和热爱生活的能力,

首先,潘老师 教小朋友们从简单的煮饭开始。

第一步,把饭锅洗干净;

第二步:和爸妈确定大米的用量;

第三步:淘米,需要多加水,搓米搅水,反复2-3次将米洗干净。注意哦,淘米水可以用来浇花,洗青菜,我们要节约用水。

第四步:定水,水量决定米饭的口感,水放多了干饭会煮成稀饭,水放少了米饭又会夹生。你要注意看看电饭锅里的水量表,或者咨询一大爸爸妈妈锅里放多少水合适。

第六步:擦干电饭锅外围,防止触电烧锅。插上电源,按下煮饭按钮。就等着香喷喷的大米饭出锅吧。


做饭里面的大文章


在等着米饭出锅的时间里,我们来聊一聊中国最古老同时也是最牛的厨神。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电影上出现过很多食神,对吧?中国的烹饪始祖,有人说是活了800岁、喜欢喝野鸡汤的彭祖,有人说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孔子,也有人说是伊尹。


伊尹生在3600多年前的夏末商初,根据《墨子》、《吕氏春秋》、《史记》等文献记载,伊尹的养父是位御厨,教了他一身厨艺。长大后,夏朝变成了商朝,他作为陪嫁的佣人,背着鼎也就是那时候的火锅,抱着砧板,去给大王商汤做菜,他用烹饪技术作比喻,详细地向商汤提出治国理政的建议,深得赞赏,从厨师一跃成为宰相,辅佐了五代帝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之师,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医药等方面都做出过卓越贡献,受到后代政治家崇拜。


几百年后,春秋时期哲学家老子在写作《道德经》时,提出"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说, "治理大国就像伊尹做菜",换句话说,治理大国应该象烹小鱼一样小心,不能随意翻动,作料要恰到好处,火候要掌握得当,要尊重烹饪的规律,否则就会或烂或焦,或咸或淡。管理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也是这样,不能朝令夕乱折腾,不能操之过急求政绩,也不能懈怠马虎不负责。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的讲话中,都引用过“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名句呢。


同学们从中有什么启发呢?无论是在校学习阶段,还是等你长大以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潘老师认为,不管是你当厨师、老师、律师还是机械师,也不管你将来是个思考者、组织者、行动者还是领导者,面对各种任务和挑战,都要像“烹小鲜”一样,专注细心、投入感情,掌握规律,不急不燥。


听到这里,让我们先休息一下,请儿童音乐教育家罗指挥领着咱们一起欣赏一段“蛋炒饭”音乐,它是美国作曲家科普兰的作品Rodeo《牧场竞技》中的一段。在烹饪大师那里,美味佳肴也和迷人的声音密不可分。

 

 

在家的日子里,厨房可成了重头戏,一天三餐一家人都要动手帮忙,今天的节目让我们在厨房与音乐为伴。

 

都说“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对美食的热爱是全世界的共同追求。如果提到烹饪艺术,你会想到什么呢?也许是色香味所组成的视觉、嗅觉和味觉的多重体验。不过在烹饪大师那里,美味佳肴也和迷人的声音密不可分。日本的天妇罗之神早乙女哲哉,就是靠耳朵听油锅里发出的声音,来判断食材何时达到最完美的程度。还有打鸡蛋时的声音,可以说对烹饪大师而言,厨房也是一间音乐厅。让我们来听一听,厨房正在炒一碗香喷喷的炒饭呢!

 

我们刚才听到的“蛋炒饭”音乐啊是美国作曲家科普兰的作品Rodeo中的一段。我曾经在《罗指挥:儿童如何学音乐》的音频节目中都描述过带合唱团的小朋友们到卡耐基大厅现场观看杜达梅尔指挥玻利瓦尔交响乐团演出的这首曲目的场景。

 

我们常说,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与聆听是学习音乐的最好方式。那么,爸爸妈妈们是否注意到,其实在我们的家里就隐藏着一个小小的音乐生产车间呢?菜刀在砧板上切出的咚咚声响,食材丢下油锅时的噼里啪啦、煮沸的肉汤不断发出的咕噜咕噜……光是听着这些熟悉的日常声音,仿佛就能闻到令人垂涎欲滴的饭菜香味,想象出爸妈围着围裙在灶台前挥动锅铲的身影。可以说,厨房里的音乐声中,藏着我们每个人小时候最幸福的回忆。

 

希望今天的节目,能让你和孩子从熟悉的厨房情景中感受音乐的无处不在。

 

音乐:科普兰Hoe-Down from “Rodeo”



人间就是做菜的厨房

在伊尹眼里,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在《吕氏春秋·本味篇》中,记载了他在四个方面的思考和贡献:用水方面的“凡味之本,水最为始”;用火方面的“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调味方面的“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出品方面的“久而不弊,熟而不烂,淡而不薄,肥而不腻”,这就是“五味调和说”和“火候论”,现在我们做菜时,多少还在照着伊尹说得办。


所以说,做饭都蕴含着这么深刻的道理,还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现在焖米饭都会了,咱们各家各户的孩子们继续行动起来,跟着爸妈学做一道菜,好不好?我们来看看西红柿炒鸡蛋怎么做。


同样是西红柿炒鸡蛋,有些地方喜欢吃甜,有些地方喜欢吃咸。每个人的口味是从小被爸妈的做菜方式养成的,所以长大离家后的乡情,也包含着想念爸妈饭菜的味道。其实酸甜苦辣咸个有各的好,全看我们个人喜好。正是这种多元、宽容,相互学习、借鉴,形成了中华灿烂的烹饪历史和丰富的饮食文化,直到今天,不但造福14亿中国人,中华美食也享誉全世界。


同学们自己上手做菜的时候会发现,纸上得来终觉浅,灶上火在烧,锅里油在响,把洗好切好配好的菜下到锅里,才发现不是少这个就是缺那个,手忙脚乱,鸡飞狗跳,忙到屁股后面冒烟。所以说做好一道菜、一桌菜不但要磨练厨艺,对于掌勺的那个人来讲,更重要的是做菜之前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吗?菜要先买回来,洗好、切好,配菜准备好,生姜葱小料准备充分,还要检查盐和酱油都够吗?用什么样的餐具摆上餐桌更养眼更有胃口?要是没有事先的规划和准备,只想靠个什么神奇的烹饪技法,或者神奇的调味料配方,就能提高自己的厨艺,赢得大家喝彩,那是多么荒唐的想法。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说过:“孩子动手做饭就跟做实验一样,可以很好的训练一个人的专注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经验和能力,对于一个人在科学研究中解决所面临的瓶颈问题,进行科学的思考有很大裨益。”


我们相信,一个爱做饭,而且会做饭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有情趣、有创意的人。同学们,在这个特别的假期里,除了学习、游戏,我们还可以学会做一道菜哦,亲手摸摸锅碗瓢盆,刀叉筷勺,经历柴米油盐,人间烟火。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真爱之声 | 线上家长会By 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


More shows like 真爱之声 | 线上家长会

View all
凹凸电波 by 凹凸电波

凹凸电波

424 Listeners

岩中花述 by GIADA | JustPod

岩中花述

231 Listeners

天真不天真 by 杨天真本真

天真不天真

26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