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欢迎收听《真爱之声》,我是今天的主播,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的理事长潘江雪。同学和家长们,今天已经是正月十一,从除夕到现在,我们的春节假期从来没有这么长,一家人也从来没有这么多天一起待在家里,朝夕相处,大家都很有压力,情绪很容易引爆,所以我们今天的话题是,怎么开好一场家庭会议,解决非常时间家庭中出现的问题?怎么明确讨论议程,让孩子和父母间更加有效地沟通?
我们需要一个积极的家庭氛围
孩子的品格是从出生后,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中提到,我们成长为现在的自己,一部分是生而具来的气质,一部分是成长过程的决定。五岁大的孩子已经有了“对这个世界和对自己怎么看”的概念,形成自己独特而固定的行为模式。但是他们能不能成为一个有能力、有贡献、有尊严的人,还要依靠家庭的环境,父母如何塑造。
当下,疫情的压力,舆论的影响,我们成年人的反应和态度,孩子们都看在眼里。如果父母消极地面对压力,假期在一起时间越长,全家人的焦虑感也越强。父母把压力变成积极的行动,哪怕坐困家中,全家人也会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父母怎么样在危机年代,抓住点滴时刻,培养一个对自己说“我能行”的孩子呢?
家庭氛围最终会决定孩子长大后的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与人交往。潘老师相信,家庭是爱的港湾,父母之间有爱、父母对孩子有爱、父母对他人温和友善,孩子长大了面对亲情、友情和爱情时才能更加自如,才能充满爱的理性和阳光,爱的温暖和力量。中国古代志士仁人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要求一个人首先要追求心智成长,保持家庭和谐,才能脱颖而出,有机会治理国家。既然影响这么大,什么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才能成长为一个有能力有贡献的人呢?
关注、尊重孩子的意见
在每个家庭里,父母和孩子都会有讨论事情的时间,但是方法好不好呢?效果怎么样?如果答案不确定,那么可以尝试换个方式进行讨论,比如开个家庭会议。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沟通很重要,但很少有人知道怎么去做。全家人在一起开个家庭会议,大方向当然要考虑解决问题,其实更在意人人参与,学会平等、鼓励和尊重。每个人在这个过程感到被需要,看见彼此,学会做贡献,找到在家庭中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有些人开过家庭会议,比较不理想,常常开着开着,一场家庭会议就变成了家庭法院、一言堂,要么默默出场无人说话,要么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对于问题的解决要么无法共识要么无法执行,会议的结果与会议的目标往往相差千里…… 问题就在于家有家规,家庭开会也要有议事规则。接下来我们就谈谈开一场有爱的家庭会议怎么做。
家庭会议的时长和分工
l 时间不要太长,一般控制在10—30分钟。定期开,最好每周一次。每次讨论都从家人们关注的小事开始。
l 家庭会议需要有主持人、记录员和计时员,这些角色家人轮流承担,不固定,也不指定谁干什么。
主持人不指定:最早了解规则、清楚会议流程的,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先当主持人,给其他家人做示范。大家都知道怎么办后,轮流来当主持人。
记录员很重要:要准备一个本子,做专用的记录册,把每次开会的会议进程、头脑风暴时候每个人的建议和想法都记录下来。大孩小孩都能当记录员,记录的时候会写字的把它写下来,不会写字的可以画画,让每一个人都有参与感。
计时员要严格:提醒所有人注意发言时间,会议不要长,不做长时间无意义的争执。
l 对主持人来说,家庭会议有三个步骤:
第1步:致谢/感恩。家人之间相互表达感恩/感激,注意感受其他家庭成员反馈。
第2步:提出议题。家庭会议讨论什么都行,妈妈可以提假期里家务安排,孩子可以提出不了门在家里可以玩些什么,爸爸可以说旅游计划告吹,憋在家里的休闲方式,可以是大的家庭计划,也可以是很琐碎、很日常的事情,比如说明天有的单位上班后,家里的食谱、接送孩子的安排。
在家里可以搞一个议题墙,张贴冰箱上,可以搞一个议题箱,每个人自己想要讨论的话题写在纸条上,扔进箱子里,下次开会的时候抓阄。要是你提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者你对别人的议题更感兴趣,没关系,换一个议题,大家商量着来。
开家庭会的时候还有2个小建议:
(1)先回顾上次讨论的解决方案,执行得好不好,有没有解决问题。如果没有的话考虑换一个方案。
(2)讨论今天议题的时候,可以运用发言棒来保证大家有序发言 —— 发言棒可以是一支笔、一朵花、或者有象征性的任何东西。
第3 步:愉快地结束。投票选一个全家人一起参与的小游戏,让家庭会议在爱与和谐气氛中结束。
家庭会议的收获
定期开家庭会议的人家,大人和小孩都会有长期的收获。
父母的收获:1. 请记得家庭会议的出发点,是为了给予家人爱和归属感,并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人生技能;2. 家庭会议的召开频率最好是每周一次,时间固定,形成惯例;3. 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在家庭会议上有所贡
献;4. 开成正面入手、积极行动和相互联结的会议;5. 解决问题而不是相互批判。
孩子的收获:1. 感受到了家庭的爱和温暖;2. 学会了沟通、倾听、感恩、关心他人、负责任; 3. 稳定持续的家庭会议,让孩子肯定有机会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为独立面对未来人生做准备。
将有爱的家庭会议进行到底,是帮助孩子学习技能和品质的好机会。是建立平等、尊重、有连接的家庭氛围的最有效的方式。
当我们一家人因为要讨论家庭事务,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里坐在一起,我们相互致谢,互表感激。为解决某个问题,一起脑洞大开,大家集思广益,在各种方法中发现共识,提出解决办法,执行、回顾、跟进、解决。最后我们在一起游戏、娱乐,彼此依靠、团结信任,愉快地结束这样的欢聚时光。
如果家庭里每个人都有参与家庭事务的机会,家长的权利和孩子的权利都得到尊重,家庭事务中每个人的观点都得到呈现,如果在家庭会议中,家长和孩子们懂得运用逻辑的力量、鼓励的语言、共同的议题,那么家庭会议就能成为一家人共同享有的特殊时光,伴随孩子的成长,相信 “我能行,”帮助他们成为有能力、肯独立、有担当的未来事业接班人。
节目的最后,我们继续来欣赏乐曲。昨天罗指挥介绍了大师维瓦尔第心中的冬,今天,让我们来听听孩子们眼中的冬。
另外,《真爱之声》栏目已经在喜马拉雅fm电台上线啦,可以通过喜马拉雅app搜索点播,也可以对小雅nano智能音箱说“我要听真爱之声”来收听我们的节目。
欢迎收听《真爱之声》,我是今天的主播,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的理事长潘江雪。同学和家长们,今天已经是正月十一,从除夕到现在,我们的春节假期从来没有这么长,一家人也从来没有这么多天一起待在家里,朝夕相处,大家都很有压力,情绪很容易引爆,所以我们今天的话题是,怎么开好一场家庭会议,解决非常时间家庭中出现的问题?怎么明确讨论议程,让孩子和父母间更加有效地沟通?
我们需要一个积极的家庭氛围
孩子的品格是从出生后,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中提到,我们成长为现在的自己,一部分是生而具来的气质,一部分是成长过程的决定。五岁大的孩子已经有了“对这个世界和对自己怎么看”的概念,形成自己独特而固定的行为模式。但是他们能不能成为一个有能力、有贡献、有尊严的人,还要依靠家庭的环境,父母如何塑造。
当下,疫情的压力,舆论的影响,我们成年人的反应和态度,孩子们都看在眼里。如果父母消极地面对压力,假期在一起时间越长,全家人的焦虑感也越强。父母把压力变成积极的行动,哪怕坐困家中,全家人也会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父母怎么样在危机年代,抓住点滴时刻,培养一个对自己说“我能行”的孩子呢?
家庭氛围最终会决定孩子长大后的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与人交往。潘老师相信,家庭是爱的港湾,父母之间有爱、父母对孩子有爱、父母对他人温和友善,孩子长大了面对亲情、友情和爱情时才能更加自如,才能充满爱的理性和阳光,爱的温暖和力量。中国古代志士仁人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要求一个人首先要追求心智成长,保持家庭和谐,才能脱颖而出,有机会治理国家。既然影响这么大,什么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才能成长为一个有能力有贡献的人呢?
关注、尊重孩子的意见
在每个家庭里,父母和孩子都会有讨论事情的时间,但是方法好不好呢?效果怎么样?如果答案不确定,那么可以尝试换个方式进行讨论,比如开个家庭会议。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沟通很重要,但很少有人知道怎么去做。全家人在一起开个家庭会议,大方向当然要考虑解决问题,其实更在意人人参与,学会平等、鼓励和尊重。每个人在这个过程感到被需要,看见彼此,学会做贡献,找到在家庭中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有些人开过家庭会议,比较不理想,常常开着开着,一场家庭会议就变成了家庭法院、一言堂,要么默默出场无人说话,要么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对于问题的解决要么无法共识要么无法执行,会议的结果与会议的目标往往相差千里…… 问题就在于家有家规,家庭开会也要有议事规则。接下来我们就谈谈开一场有爱的家庭会议怎么做。
家庭会议的时长和分工
l 时间不要太长,一般控制在10—30分钟。定期开,最好每周一次。每次讨论都从家人们关注的小事开始。
l 家庭会议需要有主持人、记录员和计时员,这些角色家人轮流承担,不固定,也不指定谁干什么。
主持人不指定:最早了解规则、清楚会议流程的,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先当主持人,给其他家人做示范。大家都知道怎么办后,轮流来当主持人。
记录员很重要:要准备一个本子,做专用的记录册,把每次开会的会议进程、头脑风暴时候每个人的建议和想法都记录下来。大孩小孩都能当记录员,记录的时候会写字的把它写下来,不会写字的可以画画,让每一个人都有参与感。
计时员要严格:提醒所有人注意发言时间,会议不要长,不做长时间无意义的争执。
l 对主持人来说,家庭会议有三个步骤:
第1步:致谢/感恩。家人之间相互表达感恩/感激,注意感受其他家庭成员反馈。
第2步:提出议题。家庭会议讨论什么都行,妈妈可以提假期里家务安排,孩子可以提出不了门在家里可以玩些什么,爸爸可以说旅游计划告吹,憋在家里的休闲方式,可以是大的家庭计划,也可以是很琐碎、很日常的事情,比如说明天有的单位上班后,家里的食谱、接送孩子的安排。
在家里可以搞一个议题墙,张贴冰箱上,可以搞一个议题箱,每个人自己想要讨论的话题写在纸条上,扔进箱子里,下次开会的时候抓阄。要是你提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者你对别人的议题更感兴趣,没关系,换一个议题,大家商量着来。
开家庭会的时候还有2个小建议:
(1)先回顾上次讨论的解决方案,执行得好不好,有没有解决问题。如果没有的话考虑换一个方案。
(2)讨论今天议题的时候,可以运用发言棒来保证大家有序发言 —— 发言棒可以是一支笔、一朵花、或者有象征性的任何东西。
第3 步:愉快地结束。投票选一个全家人一起参与的小游戏,让家庭会议在爱与和谐气氛中结束。
家庭会议的收获
定期开家庭会议的人家,大人和小孩都会有长期的收获。
父母的收获:1. 请记得家庭会议的出发点,是为了给予家人爱和归属感,并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人生技能;2. 家庭会议的召开频率最好是每周一次,时间固定,形成惯例;3. 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在家庭会议上有所贡
献;4. 开成正面入手、积极行动和相互联结的会议;5. 解决问题而不是相互批判。
孩子的收获:1. 感受到了家庭的爱和温暖;2. 学会了沟通、倾听、感恩、关心他人、负责任; 3. 稳定持续的家庭会议,让孩子肯定有机会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为独立面对未来人生做准备。
将有爱的家庭会议进行到底,是帮助孩子学习技能和品质的好机会。是建立平等、尊重、有连接的家庭氛围的最有效的方式。
当我们一家人因为要讨论家庭事务,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里坐在一起,我们相互致谢,互表感激。为解决某个问题,一起脑洞大开,大家集思广益,在各种方法中发现共识,提出解决办法,执行、回顾、跟进、解决。最后我们在一起游戏、娱乐,彼此依靠、团结信任,愉快地结束这样的欢聚时光。
如果家庭里每个人都有参与家庭事务的机会,家长的权利和孩子的权利都得到尊重,家庭事务中每个人的观点都得到呈现,如果在家庭会议中,家长和孩子们懂得运用逻辑的力量、鼓励的语言、共同的议题,那么家庭会议就能成为一家人共同享有的特殊时光,伴随孩子的成长,相信 “我能行,”帮助他们成为有能力、肯独立、有担当的未来事业接班人。
节目的最后,我们继续来欣赏乐曲。昨天罗指挥介绍了大师维瓦尔第心中的冬,今天,让我们来听听孩子们眼中的冬。
另外,《真爱之声》栏目已经在喜马拉雅fm电台上线啦,可以通过喜马拉雅app搜索点播,也可以对小雅nano智能音箱说“我要听真爱之声”来收听我们的节目。
424 Listeners
231 Listeners
26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