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敲月下門

金色王施飯獲福


Listen Later

《金色王經》
 過去,佛住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常隨在旁,有眾多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王、百官大臣等,皆來護持供養,供應日用所需,飲食、衣服、臥具、醫藥等供養,非常豐厚,但是世尊不貪染、不愛著;對天、人、魔王、梵天、沙門、婆羅門等,都能應機演說正法,具足初善、中善、後善,義理深遠,言語調柔,具清淨梵行之相。
一日,世尊告訴諸比丘:「假如眾生能知布施、布施的果報,即使是微薄的食物,都能先布施他人而不自己食用,捨離慳嫉則能布施。相反地,假如眾生不知布施、布施的果報,即使是少分的食物,也不肯用來布施他人,只留與自己食用,那是因為慳嫉而不能布施。
以前有位國王名叫「金色」,身相端正,具足三十相好,成就妙勝的色身。金色王非常富樂,真珠、珊瑚、金銀等財寶不計其數,欄廐裡更有數不清的象馬牛群。金色王住在饒金城,饒金城非常寬廣,東西長約十二由旬,南北有七由旬,城中有五十七億聚落,人民充滿,安隱豐樂。又六萬山川都有大城,每一城都有城主,人民充滿、生活安樂,當時的人壽長達八萬四千歲。金色王有一萬八千名大臣,中宮婇女二萬人,金色王對於擁有的一切,乃至於自己的身體都能布施,無一物不捨。有一天,金色王思惟:『我不應該向商人、人民徵稅。』就召喚百官大臣,告訴他們:『從今以後,人民、商人都免其賦稅。』金色王以此方式治國,全國上下豐衣足食。
某日,天上有惡星出現,有通曉星相與咒術的婆羅門,占卜星相後,趕緊來到王宮向金色王報告:『大王!天上出現不祥之兆,未來十二年間,恐怕天不降雨,大地將一片乾旱。』金色王聽完婆羅門的話後,悲泣說道:『苦啊!我的人民原本物產豐饒,安隱豐樂,沒想到不久之後就將一無所有!』須臾間,金色王停止悲傷,思惟:『富人擁有豐饒的財物、糧食,必能撐過十二年,不會餓死。但是窮人只有微少的財物,糧食不足,他們將如何熬過這十二年?如何存活?』
金色王思考了很久,想到:『我現在應該將所有人民、百官大臣乃至王宮裡的糧食都聚集起來,清點數量,存放在一處穀倉,再計算所有人口的數量,十二年間平均分配給每個人食物,這樣每個人都可以存活下來。』金色王於是召喚大臣、百官、所有城主來到王宮,勅令大眾:『你們快去把所有的糧食都收集起來,並計算數量。』大臣們立即積聚所有的糧食,計算數量並集中在一處穀倉,然後回報金色王。金色王召來國內善於算數、計劃的人來到王宮,命令他們:『將所收集的糧食,平均分配給每個人。』金色王也以身作則,與人民一起平均分配食物。這樣平安地度過了十一年。但是一個月後,所有的糧食都發放完了,穀倉空虛,只剩下供給金色王一頓的五升飯。但離災旱結束之日,還有十一個月,漸漸傳來有人死於飢餓。
當時,有一位已修四十劫菩薩道的菩薩,來到娑婆世界,在一棵大樹下,結跏趺坐,端身正念。菩薩隨順觀察色受想行識五陰的生滅,觀此色陰生起、此色陰散滅。又觀受陰、想陰、行陰、識陰都是生起又復散滅;菩薩如是不斷地觀此五陰皆空,不久,照見一切諸法悉皆散滅,證入空性,以此因緣,即時成就緣覺,證辟支佛果,而說偈言:
『因愛故生苦,如是應捨愛,當樂於獨處,猶如犀一角。』
辟支佛想:『我為利益眾生,多行苦行,卻無一眾生獲得我修行的利益。我於今日憐愍眾生,為作利益,應於何人受其飲食供養?』辟支佛已證得天眼通,以天眼普觀饒金城,所有糧食都已用盡,唯有金色王還有五升飯,心想:『我今憐愍金色王,為作利益,當前往受金色王供養。』辟支佛即以神通,如金翅鳥般展翅高飛,飛向金色王宮中,並現其身令人人得見。
此時,金色王與五千大臣在王宮樓上,都遠遠看見辟支佛從空中飛來。其中一位大臣說:『你們快來看!遠處有一隻金翅鳥飛來了。』第二位大臣則說:『不,那不是金翅鳥!是羅剎惡鬼要來吃我們。』金色王聞言,仔細觀察後,說:『那不是金翅鳥,也不是羅剎惡鬼,是仙人憐愍我,特地而來。』
辟支佛頃刻間來到金色王面前,金色王立即起身頂禮辟支佛,並敷設座具,恭請其升座。辟支佛上座後,金色王問:『仙人為什麼會來到我的王宮?』辟支佛說:『我是為了接受您的供養,特地來此。』金色王聽聞後,隨即悲傷涕泣地說:『原本我是那麼富樂,但沒想到現在卻如此貧厄,無一頓美味的飲食可以供養仙人。』
這時有位天女,向金色王說了一偈:
『何法名為苦?所謂貧窮是,何苦最為重?所謂貧窮苦。
死苦與貧苦,二苦等無異,寧當受死苦,不用貧窮生。』
金色王聽了偈語,隨即召來御廚,問:『還有飯嗎?我要供養大仙人。』御廚回答:『大王!所有的糧食都已用完,只剩下供大王食用的最後一頓五升飯。』金色王想:『我若食用這一頓飯,可暫時保存我的命;我若供養給仙人,將很快命盡。』但是,他很快改變想法:『即使我吃了這頓飯,下一頓沒有飯吃,仍然不免一死。仙人清淨持戒,修行善法,既然來到我的王宮,我怎能不供養他食物,讓他空缽而回?』於是金色王告訴身邊的大臣:『你們當隨喜讚歎,這是我最後的布施,願以此善根回向一切人民,自今以後於未來世永斷貧窮。』

金色王發如是大願,便將僅有的一頓飯,虔誠恭敬地奉於辟支佛的缽中。當時,證辟支佛果的聖者都是以身示法而非用口言說,所以,辟支佛接受了金色王的供養後,即以神通飛空而去。金色王與諸大眾皆恭敬合掌、目不轉睛地注視辟支佛,直至辟支佛的身影消失。
金色王告訴大臣們:『你們都回去吧!』大臣們說:『大王快樂時,我們與王共享快樂。現在面臨困厄,我們怎能捨王離去?』金色王聽後,不禁以手拭淚說:『你們各自回到家中,我不忍心看到你們在我宮中飢渴而死。』大臣們聽聞後,都啼泣流淚,頂禮王足,合掌說:『願大王答應我們,明天早晨還能見王最後一面。』
就在此時,接受金色王供養的辟支佛,開始食用五升飯時,東西南北的雲輪開始轉動,涼風吹拂大地,半日之後,天空開始降下種種飯、麨、熟豆、華果、稻米末餅等種種食物。金色王看到這情形,歡喜無比,告訴大臣們:『你們快來看!布施仙人一頓飯,就獲得這樣的果報,相信之後還會有無量的果報。』第二天至第七天,天上又降下胡麻、大豆、小豆、大麥、小麥、稻、梁、米等,之後七日降下奶酪、七日降下油、七日降下錢、七日降下毛氈等種種雜物,又七日降下金、銀,琉璃、琥珀、珊瑚、瑪瑙、硨磲七寶。」
世尊告訴諸比丘:「你們當知,金色王因為布施供養辟支佛食物的因緣,一切人民永斷貧窮。當時的金色王,正是我的前身。諸比丘!你們應善知布施法門,如果眾生知道布施的果報,不論食物多少,都能布施而不先自己食用,就能捨離慳嫉而布施;如果眾生不知布施的果報,即使少量的食物也捨不得布施給他人,這是因為慳嫉,而不能布施。」
此時,世尊說了一偈:
「前作善不善,不失罪福業,親近黠慧者,不失往來業,
聖眾中善語,不失語言業,知恩報恩人,不失所作業,
善業為端正,不善為鄙陋,二業皆有報,必定實得果。」
世尊說此偈後,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非人等一切與會大眾,聽聞佛的開示,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世間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因緣果報,今生富貴是因過去累世修布施;而貧困則為不知行布施等善業的果報,所以應當勤修布施。布施能捨去慳貪、嫉妒的惡習,幫助眾生度越生死苦海,如經云:「施報如形影,處處與安樂,生死險難中,唯施相隨逐。」再者,布施三寶為最勝福田,如金色王以至誠心、恭敬心、利益眾生的廣大心供養三寶,儘管所施之物非常微薄,當下即是最大的功德。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68nryim00a801w26xmv7ryg/comments
在忙碌的生活中,總有順逆境界使我們這念心起了許多波瀾,如何讓自己心境能有安定力量;所以「僧敲月下門」借用佛法典故來敲我們的心,讓我們時時迴光反照。使我們身心得到安頓!歡迎您訂閱與分享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僧敲月下門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More shows like 僧敲月下門

View all
阿善師鑑識實錄 by 阿善師製作團隊

阿善師鑑識實錄

92 Listeners

8靈3研究所 by S所長 & 各靈能者

8靈3研究所

6 Listeners

禪心世界 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禪心世界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