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年终盘点的时间,各大APP开始疯狂推送年度报告:
支付宝年度账单、网易云音乐听歌报告、微信读书报告、抖音短视频报告……
其中,朋友小白收到了一个有趣的标签,「吃不得苦」�
原因是,过去一年,她花了接近20000块用来点外卖,才惊觉自己花了这么多钱在吃吃喝喝上。
拿到这个2万元的账单后,她找我聊了聊,决定好好思考一下:她的钱,是怎么没打招呼就消失的?
01
打开她的外卖软件,我发现,其实100块以上的支出并不多,多数都是不超过30元的套餐。
我们对自己日常的餐饮支出一般会这么来预估:
平均每顿支出×就餐频次
既然每顿都花得不多,那就一定是消费频次很高了。
那么,外卖APP上的哪些功能,让小白增加了点外卖的频次呢?
我们一起揪出了3名嫌疑人。
第一位嫌疑人:优惠券
每天打开外面软件的那一刻,小白都会收到开屏广告
比如每周四,都是平台的「炸鸡汉堡日」,能使用大面额的吃货红包。
本来平时很少吃炸鸡汉堡的她,在优惠券的指引下,就稀里糊涂地下单了。
仔细想想,我们对优惠券的执念,背后其实是「禀赋效应」在发生作用,这也成为了商家吸引我们下单的方法之一。
这里的禀赋效应指的是,当一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就会觉得这个物品价值特别大,比拥有之前大得多。
当我们一旦拥有了「钱」,就会觉得失去它会让我们比较痛苦。
比如本来计划一顿花费30元,刷外卖的时候,看到一份丰盛的外卖标价50元——
要让我花掉自己的50元去买,会觉得肉痛,转而去寻找预算内的。
但如果这时候有了优惠券「满50元减10元」,看上去这份外卖打折了,好像自己赚了10元。这时候吃上这顿外卖带来的快乐能抵消花钱的痛苦,就会倾向于去消费。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是出于省钱的目的,最终却悄无声息地花了更多钱的原因。
如果你一碰上打折优惠,就忍不住下单,觉得不买就吃亏了,那就给自己多提个醒了。
第二位嫌疑人:会员卡
朋友,你有88会员卡吗?
图片来源:某外卖APP
每年88元,看起来的确不贵,小白在加入会员之后,发现平台会给她发放很多优惠券。
除了点外卖能用,还时不时赠送个视频会员优惠券、听歌会员优惠券……
结果我们一起算了算,光是会员费小白每年的支出就有好几百。
包月的单品类会员卡也很常见,小白之前还办过肯德基的咖啡会员卡,18元包月:
「一杯咖啡原价十几块,包月后每天多花5元就能买一杯咖啡,不买感觉就亏了。」
于是我看到她每天都会带一杯来公司,但是只喝几口。有时候并不想喝咖啡,也会习惯性地路过买一杯。
入了这个坑之后,她就停不下来了,又加码办了张「大神卡」
结果年底一算,在肯德基一家的花费翻了倍。
本想图个划算,没想到最后自己停在「买买买」里出不来了。
有一句话你应该不陌生:20%的客户,创造了80%的利润。
而办理了会员卡的人群,就是商家筛选出来的贡献了更多利润的客户。所以,每家公司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留住这些提供80%利润的客户。
这在管理学中,被称为「帕累托法则」,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二八定律。
别小看开会员卡这件事,可能会提升我们的消费频次,让我们不知不觉地多花钱。
第三位嫌疑人:套餐销售
午饭时间,小白原本计划点一份40元牛腩饭来解解馋。
结果发现加5元,能得一份蒸蛋。40元都花了,还是对自己好一点,于是升级成了45元套餐。
我们之所以会轻而易举地升级套餐,是因为商家在对餐品定价时,悄悄地使用了价格锚定策略。
简单来说就是指,当我们对产品价格不确定的时候,就会参考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就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
在投资时,这种效应也非常常见。
比如我们在买股票时,通常就会锚定股票过去的价格,来确定它当前是否划算,而忽略了股票背后的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
这也是为什么多数人很难做好长线投资的原因。
如果你最近也在做账单梳理,不妨对照看看,自己的账单中,有没有类似的嫌疑人呢?
02
当然,我们总结外卖账单,并不是主张大家要苛刻地对待自己,而是可以通过梳理和复盘,来调整我们的花钱习惯。
主动控制你的金钱,将他们分配到那些长期来看,能让你获得更多回报的事情上去。
调整的具体步骤,我们也在这里分享一下:
第1步:回想所有一再重复发生的费用,选择减少或取消
比如小白的外卖账单中,高频踩雷的就是买药和买菜。
总是想着多准备点,结果越囤越多,很多药没开封就过期了。
我们把这些花费列入了一张表格中,你也可以参考这张「拿铁因子消灭表」,一起来动手算一算: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拿铁因子」,即可获取表格模板。
第2步:重点标记这些花费中占比最大的那一项,算一算每周能破戒几次
通过表格,非常清晰地看出,小白平时花得最多的就是正餐的支出了。
去年一年,小白挺辛苦的,加班比较多。她说每次一想到要加班,心里就会自动跳出四个大字:
「吃点好的」
如果自己管不住手,也可以借助记账软件中的提醒功能。比如我的同事小语,就给自己的微信账单,开启了每日提醒。
每天她都会看到前一天的支出,用工具帮助自己主动做出调整。
图片来源:同事小语提供
第3步:用从0到10来衡量每个花钱的活动的快乐程度
小白给自己的高频项目打了打分,不得不承认,喝奶茶真的令她很快乐,完全取消对她来说太难了。
如果只是适当减少一些,还是比较好接受的。
先把预算制定好,再对应到每月的开支里,把频次从2天1杯降低到1周1杯,目前看起来效果不错。
第4步:选出3项下决心放弃的费用,算算能省下来多少钱
从前面的表中你能看到,单单点外卖这件小事,小白还有1万元左右的优化空间。
她也决定用这个思路,再梳理一下自己在买书、报课这些事情上的开支,各个击破。
新的一年,继续保持打理钱包的好习惯,认认真真盘点账单,千万别再把存不下钱的原因,怪在收入不高上。
理财中的小改变也许没那么吸引人,但它是一种可持续的成功。
好了,今天的「外卖账单」盘点,就聊到这里了,全文看完的小伙伴,赶紧动手做起来吧
年终盘点的时间,各大APP开始疯狂推送年度报告:
支付宝年度账单、网易云音乐听歌报告、微信读书报告、抖音短视频报告……
其中,朋友小白收到了一个有趣的标签,「吃不得苦」�
原因是,过去一年,她花了接近20000块用来点外卖,才惊觉自己花了这么多钱在吃吃喝喝上。
拿到这个2万元的账单后,她找我聊了聊,决定好好思考一下:她的钱,是怎么没打招呼就消失的?
01
打开她的外卖软件,我发现,其实100块以上的支出并不多,多数都是不超过30元的套餐。
我们对自己日常的餐饮支出一般会这么来预估:
平均每顿支出×就餐频次
既然每顿都花得不多,那就一定是消费频次很高了。
那么,外卖APP上的哪些功能,让小白增加了点外卖的频次呢?
我们一起揪出了3名嫌疑人。
第一位嫌疑人:优惠券
每天打开外面软件的那一刻,小白都会收到开屏广告
比如每周四,都是平台的「炸鸡汉堡日」,能使用大面额的吃货红包。
本来平时很少吃炸鸡汉堡的她,在优惠券的指引下,就稀里糊涂地下单了。
仔细想想,我们对优惠券的执念,背后其实是「禀赋效应」在发生作用,这也成为了商家吸引我们下单的方法之一。
这里的禀赋效应指的是,当一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就会觉得这个物品价值特别大,比拥有之前大得多。
当我们一旦拥有了「钱」,就会觉得失去它会让我们比较痛苦。
比如本来计划一顿花费30元,刷外卖的时候,看到一份丰盛的外卖标价50元——
要让我花掉自己的50元去买,会觉得肉痛,转而去寻找预算内的。
但如果这时候有了优惠券「满50元减10元」,看上去这份外卖打折了,好像自己赚了10元。这时候吃上这顿外卖带来的快乐能抵消花钱的痛苦,就会倾向于去消费。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是出于省钱的目的,最终却悄无声息地花了更多钱的原因。
如果你一碰上打折优惠,就忍不住下单,觉得不买就吃亏了,那就给自己多提个醒了。
第二位嫌疑人:会员卡
朋友,你有88会员卡吗?
图片来源:某外卖APP
每年88元,看起来的确不贵,小白在加入会员之后,发现平台会给她发放很多优惠券。
除了点外卖能用,还时不时赠送个视频会员优惠券、听歌会员优惠券……
结果我们一起算了算,光是会员费小白每年的支出就有好几百。
包月的单品类会员卡也很常见,小白之前还办过肯德基的咖啡会员卡,18元包月:
「一杯咖啡原价十几块,包月后每天多花5元就能买一杯咖啡,不买感觉就亏了。」
于是我看到她每天都会带一杯来公司,但是只喝几口。有时候并不想喝咖啡,也会习惯性地路过买一杯。
入了这个坑之后,她就停不下来了,又加码办了张「大神卡」
结果年底一算,在肯德基一家的花费翻了倍。
本想图个划算,没想到最后自己停在「买买买」里出不来了。
有一句话你应该不陌生:20%的客户,创造了80%的利润。
而办理了会员卡的人群,就是商家筛选出来的贡献了更多利润的客户。所以,每家公司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留住这些提供80%利润的客户。
这在管理学中,被称为「帕累托法则」,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二八定律。
别小看开会员卡这件事,可能会提升我们的消费频次,让我们不知不觉地多花钱。
第三位嫌疑人:套餐销售
午饭时间,小白原本计划点一份40元牛腩饭来解解馋。
结果发现加5元,能得一份蒸蛋。40元都花了,还是对自己好一点,于是升级成了45元套餐。
我们之所以会轻而易举地升级套餐,是因为商家在对餐品定价时,悄悄地使用了价格锚定策略。
简单来说就是指,当我们对产品价格不确定的时候,就会参考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就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
在投资时,这种效应也非常常见。
比如我们在买股票时,通常就会锚定股票过去的价格,来确定它当前是否划算,而忽略了股票背后的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
这也是为什么多数人很难做好长线投资的原因。
如果你最近也在做账单梳理,不妨对照看看,自己的账单中,有没有类似的嫌疑人呢?
02
当然,我们总结外卖账单,并不是主张大家要苛刻地对待自己,而是可以通过梳理和复盘,来调整我们的花钱习惯。
主动控制你的金钱,将他们分配到那些长期来看,能让你获得更多回报的事情上去。
调整的具体步骤,我们也在这里分享一下:
第1步:回想所有一再重复发生的费用,选择减少或取消
比如小白的外卖账单中,高频踩雷的就是买药和买菜。
总是想着多准备点,结果越囤越多,很多药没开封就过期了。
我们把这些花费列入了一张表格中,你也可以参考这张「拿铁因子消灭表」,一起来动手算一算: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拿铁因子」,即可获取表格模板。
第2步:重点标记这些花费中占比最大的那一项,算一算每周能破戒几次
通过表格,非常清晰地看出,小白平时花得最多的就是正餐的支出了。
去年一年,小白挺辛苦的,加班比较多。她说每次一想到要加班,心里就会自动跳出四个大字:
「吃点好的」
如果自己管不住手,也可以借助记账软件中的提醒功能。比如我的同事小语,就给自己的微信账单,开启了每日提醒。
每天她都会看到前一天的支出,用工具帮助自己主动做出调整。
图片来源:同事小语提供
第3步:用从0到10来衡量每个花钱的活动的快乐程度
小白给自己的高频项目打了打分,不得不承认,喝奶茶真的令她很快乐,完全取消对她来说太难了。
如果只是适当减少一些,还是比较好接受的。
先把预算制定好,再对应到每月的开支里,把频次从2天1杯降低到1周1杯,目前看起来效果不错。
第4步:选出3项下决心放弃的费用,算算能省下来多少钱
从前面的表中你能看到,单单点外卖这件小事,小白还有1万元左右的优化空间。
她也决定用这个思路,再梳理一下自己在买书、报课这些事情上的开支,各个击破。
新的一年,继续保持打理钱包的好习惯,认认真真盘点账单,千万别再把存不下钱的原因,怪在收入不高上。
理财中的小改变也许没那么吸引人,但它是一种可持续的成功。
好了,今天的「外卖账单」盘点,就聊到这里了,全文看完的小伙伴,赶紧动手做起来吧
351 Listeners
263 Listeners
84 Listeners
21 Listeners
269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