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简七理财故事|分享身边人的故事
Share to email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X
上周末本来约了朋友一起吃饭,临时收到朋友的消息说,前一天陪儿子踢球摔了一跤,原本以为就磕个淤青,忍着疼回家了。
结果一宿没睡好,不敢翻身,一动就疼。
第二天去医院拍了片子,发现是骨折了,得养一段时间。
朋友一边为放了我鸽子感到抱歉,一边念叨自己太不小心了,耽误工作不说,自己受了罪,还要付一笔不小的医疗费。
我宽慰朋友:事情已经发生了,就当给自己放个假,好好调养。
01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意外并不少见。
之前我爸妈去东北旅游,我爸是走在冰上摔了一跤,我妈是在餐厅吃饭时脚下有油滑倒了;双双负伤回家后,两个人想瞒着我自己在家养伤。
后来,这件事被我知道了,大吃一惊的同时也大为不解地问他们:
「为什么不去医院呢?我给你们买了保险啊!」
这时才知道,爸妈觉得去医院要花很多钱,也不知道商业医疗险能抵扣多少,所以干脆忍着不说。
当时直接跟爸妈说,百万医疗险的保额上限是几百万,我们只要付免赔额的部分。
了解清楚后,他们才敢放心去用。
由于我给爸妈买的是长期医疗险,即使今年出险了,明年也还是能续保;
如果当时买的是一年期的短期医疗险,那么出险后,随着身体状态的变化,是否能过核保,就很难说了。
因此,在医疗险的评价标准中,除了基础责任过硬,能够保证续保,也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优势。
02
如何挑选一款高性价比百万医疗险?
1)先看保障责任是否有缺失
市场上的百万医疗险,基础的保障内容都挺相似的。
所以在基础责任里,我们可以重点关注下是否包含:
门诊手术、住院医疗、癌症/重疾特定保障、住院前后门急诊这四部分。
除了基础保障外,增值服务里的院外购药报销、质子重离子保障等,也是我们要关注的。
总之,在没有明显保费差距的情况下,保障范围越广,保障越全面,对我们就越有利。
2)再看续保条件好不好
目前,大多数医疗险产品都是短期产品,能够保证续保时间最长的产品,可保证续保20年。
由于百万医疗险续保的不确定性很高,对年纪偏大、或者因为年龄或健康问题难以重新换产品的人群来说,保证续保就非常重要了。
建议大家优先考虑长期保证续保的医疗险。
3)还要看是否涵盖癌症特效药/外购药
虽然很多治疗癌症的特效药纳入了医保,但由于「药占比」、「医保限额」等因素;
在实操中, 很多病人只能自己在外面药房买,可是这样一来就无法使用医保报销。
如果我们的百万医疗险里涵盖外购药(特药),就能让保险公司来报销了。
4)免赔额有没有优惠政策
免赔额越高,意味着理赔门槛越高,理赔难度越大。
百万医疗险中的大多数产品都有1万元的免赔额,部分产品会有「家庭共享免赔额」、「未出险递减免赔额」等优惠政策,对我们投保人来说也是更有利的。
不过,免赔额并非我们选择一款产品的决定性因素,关键还是要考虑综合性价比。
03
当我们拿着这4个标准,去套用市场上的医疗险,在符合标准的产品里选价格最便宜的就可以了。
比如说,太平洋健康险推出的长期健康险产品:
分别为蓝医保·长期医疗险(保证续保20年 费率可调)和蓝医保·百万医疗险(保证续保3年),这是互联网定制产品,可通过线上渠道购买。
1)保证续保20年
蓝医保·长期医疗险的保证续保20年,是目前百万医疗险里,保证续保时间第一档的产品。
2)最高800万元保额
报销不限制医保范围,涵盖了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药品费、材料费等各项费用。
蓝医保是一般医疗、特定医疗、重疾医疗可共用1万元免赔额;
并且,被保险人如果有重疾还有1万元的重疾关爱金,还挺有人情味的。
3)质子重离子&特药双重保障
质子重离子责任是包含在400万的重疾医疗金责任内的,特药责任是可选,建议大家加上特药责任;
比起动辄一盒就要几万元的特药,附加上一份特药责任只要几十块。
4)免赔额&费率双重优惠
家里如果3个人同时投保,还能共享1万元免赔额,举个例子:
一家三口前后去医院看病,符合责任,申请理赔的费用加起来超过1万元后,多出来的部分就可以申请报销了。
如果没有这个共享政策,那需要3个人每人的免赔额都是1万元,超过1万元的部分才能报销。
另外,家庭投保,3人及以上就能享受费率95折的优惠。
5)增值服务品质升级
增值服务很全面,基本涵盖了住院前中后全流程服务。
重点说下垫付责任,一下就帮我们解决了现金流的问题,非常实用。
另外,蓝医保还有3项可选的加油包也给得很实在。
① 蓝医保·互联网门诊险:7*24h全年不限次的线上问诊 。
② 特定疾病特需医疗保险:针对5种特定疾病,由公立医院普通部拓展到特需/国际/VIP部。
③ 重大疾病保险:一次性给付5万元保额,覆盖120种重大疾病。
*注:蓝医保·互联网门诊险已上线,特疾、重疾保险将陆续上线。
6)价格便宜
通过前面几点,我们可以看出到蓝医保·长期医疗险在保障上是全面且实用的;那就来到了最后一步,看它的价格有没有优势。
蓝医保·长期医疗险的费率整体都算非常便宜,最便宜的是15岁,181元/年,折算下来每天仅需0.5元。
7)最高投保年龄到65周岁
目前蓝医保·长期医疗险的最高投保年龄是55周岁,但后续会上线开放至65周岁,对于老年朋友,是个利好。
04
在经历了一些生活的意外风波后,我对「防患于未然」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
保险也许无法帮我们解决所有问题,但它依然是风险来临时性价比最高的解决方式。
就像蓝医保长期健康险,有Ta就够了——
中年人每天只要1块钱,就能有效地控制自己未来发生意外、疾病时,需要自己掏的医疗费。
如果关于蓝医保·长期医疗险或者百万医疗险这类产品,你还有更多想要了解的内容,欢迎留言一起聊聊~
最近看到小伙伴提问,自己明明买的是R2中低风险银行理财,每天收益却都是负的,看着心慌。
其实不仅是银行理财,债券基金最近收益也不太好看...有的甚至一天就把过去几个月的涨幅都跌没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来简单聊聊。
01
首先,咱们还是透过表象看本质。
虽然市面上的投资产品千千万万,但实际上帮我们赚钱的底层资产,主要就4大类:
*备注:还有金融衍生品等其他其他少量投资品,较为小众,且风险很高,暂不讨论~
熟悉简七的朋友一定记得,它们有个形象的名字,叫——投资四原色。
对于某个具体投资品来说,或是只包含「投资四原色」中一种、或是组合了多种。
最近大跌的银行理财和债基呢,实际上就是因为背后的债券市场表现不佳。
别看「债券」这个词有点遥远,其实就是把钱借给别人,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
这些理财产品,如何通过投资债券赚钱呢?
一来是靠利息收益,二来就是债券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价差收益了。
照理来说,只要发债主体信用没问题,债券的收益还是挺稳的。
为什么最近债券市场的价格,会「无差别」下跌呢?
02
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债券的大买家——银行手头紧,开始「出货」了。
我们可以从最近的利率走势,看出银行有多缺钱:
Shibor(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是衡量市场中钱是否紧张很重要的参考指数。
看起来很复杂。但你只需要简单记住一句话就好了:
如果Shibor持续上涨,说明银行缺钱,余额宝的收益会涨,但债市可能会跌。
这是因为,银行可是买债的主力,手头紧了,就会把债券卖掉换钱。
卖得多了,债券价格也就跌了下来。
而银行之所以会缺钱,主要就是两方面的原因:
-钱的需求在变多
最近出了挺多好消息的,比如优化防控工作二十条、房企融资改善、美国通胀放缓等。
大家开始慢慢恢复信心,觉得经济要回暖了,也就更愿意消费和投资了。
这样一来,对货币的需求也就变多了。
-钱的供给有点紧
11月以来,央妈没怎么放水,甚至还回收了不少资金。
正好今天(11月15日)又有万亿的麻辣粉MLF(中期借贷便利,央行提供基础货币的工具之一)到期,大家更担心市场上钱不够了。
不过实际上今天央妈已经通过MLF和逆回购给银行们续上了,相当于净投放了200亿。
也就是说,央妈不会让市场缺钱,短期继续下跌的可能性不大。
03
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经安心了很多。
债权类的投资在我们的资产配置中,应当起到的是「压舱石」的作用。
我想,这不仅仅体现在风险和收益上,也应该体现在我们的投资心态上。
既然选择了把钱交给专业人士打理,我们不妨践行「理财更简单,人生更自由」的理念,少一点过程中的焦虑。
毕竟从长期来看,债类投资的回报还是挺稳定的。每轮利率上升带来的价格下跌,拉长时间来看,只是一朵小浪花。
今天就先聊到这里,下期见~
最近,有个朋友向我借钱,借的也不多,几千块过渡1个月。
看到消息的时候,我有点诧异,她的工资不错,怎么会为几千块犯难。
她叹气道,股市跌得有点惨,一路跌一路补仓,结果被套得动弹不得...身家全在股市里。
图:朋友「理财分」评价
像我朋友这样为钱困扰的人不在少数。
特别是股市下跌的这段时间,在后台看到不少小伙伴心灰意冷:
-股市里挥金如土,现实里抠抠搜搜,早知道还不如把钱花掉;
-挪用了家里的小金库,本来指望翻身,这下可好,家庭矛盾更多了;
你是不是也被一个或多个问题击中,开始质疑理财的意义?
今天,我们不妨重新聊聊理财这件事~
01 对于理财的1个误解
仔细看看这些问题,会发现不少人将理财和投资划上了等号。
这看来很合理。假如你很会投资,赚进大笔财富的话,生活中的财务问题不是都能迎刃而解了吗?
但事实是,在市场中,我们容易有「过度自信」的倾向,总认为能比别人赚得多。
80%的人认为自己能跑赢大盘,但真实投资结果显示,他们之中只有一半左右真正跑贏了大盘。
图源:2021年《中国权益类基金投资者行为金融学研究白皮书》
可大多数人并没有因此赚大钱,生活却变得一团糟。
投资固然重要,但它只是理财的众多面向之一。
理财还有其他重点,比如储蓄、保险、买房等,都是需要处理的问题。
一个完整的理财方案,就像盖一座大楼,层层堆叠——
第一层是设定目标。
目标包含两个关键要素:时间和金额。比如:
2年之后,准备读MBA进修,学费预计20万;
5年之内,计划买200万的房,首付还差30万;
当你把目标写出来,就可以知道理财的目的,目标间的优先级,便于掌控进度。
第二层是梳理财务。
一个月有2000元用于投资,肯定比1000元积累财富来得快。
每个月盘点一下收入和支出,也能知道我们的钱到底从哪里来,能存下多少,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层是建立体系。
通常来说,我们可以将资金分成三个部分——
一笔消费、应急,用于日常支出;
一笔保障,以防天灾人祸的风险;
一笔投资,用于财富的稳健增值。
第四层才是投资标的。
按照自己的风险偏好,先决定股债资产的分配比重,再看具体买什么股票、或是基金。
比如以退休为目标,投资中的股票比重会偏高,随着时间接近,再把它调整得保守一点。
很多关于理财投资的讨论,全都放在最后一层,也就是投资目标选择上。
这其实是最后才需要考虑的事情。一项没有目标的投资,一个不成体系的计划,投资标的选的再好,成效恐怕都很有限。
02 难以坚持理财的3个原因
倘若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财体系,并且执行了一段时间,你可能会冒出新的苦恼,特别是在股市低迷的时期:投资越多,资产越缩水,还要继续吗?
或许你也知道应该坚持下去,但又觉得哪儿不对,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1. 在错误的时间,买了错误的产品
说回到借钱的朋友,我问她,是什么时候开始炒股的?
她说,21年初周围人都在喊牛市来了,再不买就晚了,于是匆忙入市。
人声鼎沸时入场,买入成本肯定会偏高。
我又看了看她买的基金,发现大多是买入前涨幅颇大的「明星基金」。
朋友回想了一番,自己根据平台推荐的「销量榜」操作。
随便点几只,走势图个顶个的华丽,基金下方还会标注「多少人买入」,有种不买就是错过的感觉。
朋友的例子还是挺典型的,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在投资中也能适用。
2.风险太多或太少
承担过多风险,把身价压在高风险资产上的投资人,往往在极端行情黯然离场。
试想一下,一天的波动就是几个月的工资,大涨大跌之下,我们很难理性决策。
而对那些不敢承担任何风险的人来说,虽然能躲过下跌,但他们可能没想到,假如已经累积一定本金,错过了市场上涨的机会,其实也是很惨烈的「损失」。
既能留在市场中,对下跌也有保护能力,合理的资产配置很重要。
3. 陷入「习得性无助」的陷阱
习得性无助是一种心理现象,指的是面临不可控的情境时,无论怎样努力也不能改变结果,继而导致放弃的状态。好比——
运气不好,没有福报,所以赚不到钱;
怎样调整投资策略都在亏,自己不是投资的料。
尤其在熊市中,只看到损失的金额,难免沉浸在痛苦中,很容易停止投资、理财。
不过,正如篮球赛场上,盯着落后的比分并不能获胜,需要找到正确的目标,将重点放在投篮本身。
一时的赚多赚少,同样也不能定义理财的对错。
03 如何走好理财之路?
我看过一个比喻,理财的过程就好比是一段「致富之旅」,需要好的车辆、对的路线、稳定的速度才能抵达终点。
对应到理财,就是选择对的产品、合适的资产配置、以及坚持足够久的时间。
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给枯燥的旅途增加一点趣味,让我们更能坚持下去呢?
我找到了一个新工具,让理财这件事有趣了一点——
在支付宝上,理财习惯是可以打分的,给大家看下我的理财分:
它能在10秒内判断你的理财打理水平怎么样,习惯越好,分数越高。
到达600分,就代表你的理财行为不错、理财习惯还算健康;超过600分,还有话费、红包、限时福利可以拿。
图源:在支付宝搜“理财分”,有机会抽限量西游联名
从理财分界面的提示来看,我觉得它的提分方式从长期看,对大家挺有帮助的。那么,怎样可以提升到600分的小目标呢?
1. 买「对」产品
平时不知道该看什么电影,选择奥斯卡的获奖影片来看,一般不会出错。
基金也有自己的「奥斯卡」,比如晨星奖、金牛奖,基金销售平台自己的基金池,像蚂蚁金选。
评委既会参考基金表现(收益、回撤),也会考虑稳定性,定量+定性的方式,评出「优胜」基金。
这两年,基金在评选时更加注重长时间的业绩表现。比如金牛奖在前年新增了「7年持续优胜奖」,蚂蚁金选偏好「3年以上」跑赢大盘的权益类基金。
2.适合你的配置
理财分的背后,有一套系统的理财体系:会根据「消费、投资、保障」三笔钱的配置来打分。
每笔资金,或大或小,都按照不同的目标,做分别的安排和管理,和咱们「财富水池」的理念不谋而合。
进一步的,它还会根据你在风险偏好问卷中得到结果,配置股债的比例。
万一冲动买多了股票,都有提示,不至于在理财之路上「偏航」。
3.陪你走远一些
按理说机会是跌出来的,但看到亏损的金额,我们又迟迟无法执行投资计划。
如果能找到金钱之外的参照物,会不会让我们更专注于理财本身?
这就是理财分数的有用之处。只要坚持符合自己的理财行为,就算资产在波动,理财分数也在增加。
另外,遇到下跌时,另一个常见问题是:为什么跌?得不到答案也会让我们半途而废。
基金的陪伴服务也很重要。
图源:支小宝对话界面截图
比如我有一只基金一年跌了20%,在得到智能助手「综合性价比很强,超过75%的同类产品」的评价后,才稍微释怀了些,放弃了赎回的念头。
我们常说,理财就是理生活,理生活就是理人生。
一个从基础打起、看上去「无聊」的理财计划,才是务实的做法,能帮助我们实现财务目标,距离理想生活更近一步~
最后呢,可以去支付宝查查你的理财分,在支付宝搜索框输入「理财分」三个字,等待10秒就有结果~不妨看看你的理财习惯怎么样,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欢迎留言交流哦~
绿树阴浓夏日长,转眼七月已经来了
罗伯特·瓦尔泽在《夏天》中说:
「在夏天,我们吃绿豆、桃、樱桃和甜瓜。各种意义上都漫长且愉快,日子发出声响。」
炎炎夏日,你最享受的事情有哪些呢?对于我来说,懒懒的窝在空调房里,翻开一本闲书,旁边还有份冰镇西瓜,就是夏日专属的小确幸。
每月一次的简七读书日又和你见面了。
本期读书日,征集了几本适合在夏天阅读的书,一起来看看吧~
第1本《啤博士的啤酒札记》
每到夏天,总会看到这番场景:
三五好友临时起意,拐进了一家门口架着烧烤摊、盆里堆着小龙虾的小店,大家一手拿着鸡翅、啃着烤肉,嘴里谈着国际政治、聊着投资趋势,一手往杯子里倒满啤酒,一口气「咕咚咕咚」地灌了下去。
说起啤酒大家都不陌生,但你了解它的历史吗?
作者是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航天系里,唯一一位会酿啤酒的博士。身处啤酒文化盛行的欧洲,在耳濡目染之下,成为一个非典型酒鬼:酒量不行,但爱喝。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喝什么啤酒,就研究背后故事的习惯。
就拿啤酒和中国的缘分来说,啤酒其实是一种舶来品,100多年前,德国、俄罗斯商人分别开出了青岛啤酒和哈尔滨啤酒厂的前身。现在呢,我们已经是世界上的啤酒大国,排名第一,地位不可撼动。
作者认为,啤酒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酒。这种复杂,并不仅仅是水、麦芽、啤酒花、酵母、辅料和发酵工艺的无数种结合方式所导致,还在于它承载着人类不同国家和民族演化过程中的历史和文化。
无论你是常年与「大绿棒子」战斗的小白,还是与朋友争执波本、雪利哪种过桶更好的酒鬼,都能从本书中有所收获。不为别的:人生太短,不认真喝点好啤酒,就亏了~
对了,书中还特别赠送了家中酿酒的秘诀,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一试哦~
第2本《长安的荔枝》
提到夏天,就不得不提起荔枝,你是想起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旷达,还是想起「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奢靡。
今天和你分享一本与荔枝有关的小说。
一个小官历经波折给杨贵妃运送荔枝,面对官场诡谲,但初心不改得以于乱世之中保全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大唐盛世的长安,杨贵妃要在六月一日的生日之时,吃上新鲜的岭南荔枝,玄宗为博美人一笑,特设荔枝使,专门负责采办新鲜荔枝。
各级部门互相推诿,最终鬼使神差的落到了九品小吏,主人公李德善身上,小李子查明真相之后几乎要投河自尽,在朋友杜甫等人的帮助下,还是决心放手一搏,舍命一试,反正还有数月时间,于是乎上演了一出,生死时速,横贯千里运送鲜荔枝的好戏。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朝廷法度竟围着一个女人转,起于贵妃一句无心感叹,终于贵妃的一声轻笑,以至于上行下效,劳民伤财,荒谬至极,直指大唐由盛转衰的症结。
只有主人公深知民情,直言进谏:「天下钱粮皆有定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却全家被流放岭南荔枝园。
但是安史之乱一出,盛世倾倒,贵妃也成马嵬坡坡下鬼。而主人公看似被贬回岭南,但他初心不改,渔樵问水,一心为农,却是在这乱世之中得以保全。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故事很短,道理无穷。从个人微观命运窥见大唐盛衰。
第3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之前看到很多人推荐《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以为是写给小朋友看的,一直没怎么在意。
忍不住好奇翻了一下,这本书很薄,大概十万字左右,初版于1997年,号称是「畅销英国20多年的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
作者借用了经典童话《柳林风声》中的动物角色,重新编织了一个故事。
蛤蟆先生,这个在朋友眼里爱笑爱闹的家伙,突然间患上了抑郁,在朋友的恳求下,他找到了心理医生苍鹭。通过十次心理咨询,医生帮助蛤蟆不断挖掘内心真实的诉求,终于找回了快乐和自信。
书里有一个核心观点,童年记忆对人生的影响巨大。蛤蟆因为童年受到父母过分严苛的对待,致使他成年后一旦受到打击,很容易沉浸于低靡消极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生活中很多人也像蛤蟆一样,身体虽然已经长大成人,但是内心始终停留在「儿童状态」,并没有成为理性行事的成年人。
想到有句话这么说的: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如果你在和家人、朋友、同事相处时,也有类似的心理困扰,那么这本书会比较适合你,炎炎夏日,希望这个童话世界能给你带来一丝清凉,帮你走出困境。
第4本《诗里特别有禅》
初读这本书也是盛夏,炎热的天气让人十分烦闷,翻开这本书后,不由得想到那句老话:心静自然凉。
骆玉明老师,在学术界也享有盛名,他把自己的生命体验融入丰富的学问中,通过一系列的诗篇来引导我们理解什么是禅。
禅是什么呢?不过是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超越了凡俗却离不开日常,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诗学和禅学早已相互渗透,比如——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其五》
即使抛开禅理来说,单看诗篇也是非常有趣的,其中也不乏我们从小便熟知的诗句,如今才知文字间是有深意的,只知字面意思太可惜了。
这本书很适合夏日午后,泡上一杯茶,躺在藤椅上,慢慢地翻开,那些字里行间的幽静,相信你也会很喜欢。
第5本《爱的五种语言》
这是一个非常适合在夏天讲的话题——爱,这本书虽然讲了爱的五种语言,但不单单谈到了爱,还讲到了关于个人成长,是本值得一读的书。
每个人对爱的表达都是不同的,对于我来说,这本书可以从具体的行动上来帮助我看到不同的表达,以及如何主动去表达。
书中讲到了五种最基本的爱的表达方式,分别是肯定的言语,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和身体的接触。
肯定的言语就是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对方,这点不止在爱人之间适用,在朋友同事之间依然适用,去鼓励你的朋友同事,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精心的时刻,就是两个人一起专注的做事情,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时间过的很快,而且有时候会产生派克说的心流的体验,这种感觉是非常美妙的。
接受礼物,这里说的礼物不一定指贵重的礼物,贵重的礼物并不一定就是对方需要的,对方心情不好的时候多陪陪对方,遇到烦心事的时候听听对方的抱怨,有时候比一个实际的礼物更管用。
服务的行动,指的是做你另一半想让你做的事,而不是你认为应该做的事,这一点我们往往忽略。比如一起做做饭,溜溜狗,拖拖地,这些不经意的小事情,也许更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爱。
身体的接触,这个往往是结婚很多年后容易出现的问题,已经忘了拥抱,牵手,这些小动作其实非常能体现爱。
任何事情从小事下手是最容易的,否则容易知道但做不到,我就是这样,这本书就像一本教给我如何用爱的语言表达的行动手册,从最小的事情上着手,然后养成习惯。
文章中还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教我们如何实际运用起来,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试着去读一读这本关于爱的表达的书。
今天的书单就分享到这里,喜欢的话欢迎点个赞告诉我哦,你有哪些适合在夏天读的好书?欢迎留言聊聊吧~
16年前,小七和木木一起,买了同样的好几家公司股票,每人都花了1万元。
木木有一套买卖规则,会坚守纪律,定期做调整;小七则躺平,一直拿着不动。
坚持到今年,猜猜谁赚更多?
木木总共赚了9900元,而小七却赚了4万多,足足比木木多赚3倍~
你一定想知道她们投资了什么——
好啦,上面的故事是我编的,但它有个原型:沪深300成份股。
之前我们聊过,沪深300等主流指数,每半年会调整一次指数中的股票。
那么,如果沪深300指数一直保留初始的那些股票,现在收益如何呢?
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
什么是指数调整?这16年的调整都是无用功吗?到底该如何投资指数?
01
迎来了28个新同学
哪怕没投资过沪深300指数,你可能也听说过这个代表了中国经济的指数,不少基金都拿它当「及格线」。
为什么这么说呢?
「沪深」,指的是上海和深圳两大证券交易所。北交所出来前,沪深交易的股票约等于整个大A股了。
「300」,则是从4000多A股股票池子里,选出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前300名「尖子生」。
并且沪深300指数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年6月和12月还会经历一场「大考」,主要变的是2点——
1. 换成份股
掉队的剔除,进步的纳入
刚过去的6月调整日,沪深300指数就迎来了28位新同学,比如中国移动、贝泰妮、士兰微等;
同时,也会剔除一些不满足条件的,比如长江证券、国金证券等金融行业的公司。
2. 改变权重
表现好的多点,表现差的少点
比如贵州茅台最初权重只有1.79%,今年是6.09%,占比上升了不少。
除了股票自己「增值」外,调整日也会根据规则来加加减减,这样能让沪深300里,好的公司增大占比。
看看名单你就知道啦,它的十大权重股都是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像是贵州茅台、宁德时代、招商银行、中国平安等。
图片来源:中证指数官网
沪深300指数基金,则是紧密跟踪指数的基金。指数变动,基金经理也会跟着买入卖出对应的股票。
类似的还有中证500、上证50等指数,大致情况也为你整理在下方——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名单」,可以看到完整的调入调出公司名单。
买这些宽基指数基金,能一键买入一揽子公司股票,充分参与股市;哪怕股市短期下跌,跌幅也相对可控。
选择紧密跟踪宽基指数的基金,很适合成为你买权益类基金跨出的第一步。
但是,指数的编制规则,也不是那么完美无缺的——
02
调整是在做无用功吗?
回到开头那个问题:如果指数的成份股保持不动,收益又会怎样呢?
让我们把时间拨到上个世纪。1923年,美国标准普尔公司推出了第一个股票价格指数。
它在1957年扩展到500只股票,也就是现在的「标普500」。
它和我们的沪深300很像,如今可以看作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
最初指数重头工业公司,有足足425家,剩下的是25家铁路公司和50家公用事业公司。
此后,标普500一直都在更新,以每年平均20家的频率调入调出——
微软、沃尔玛、英特尔和戴尔,这几家我们听说过的大企业2003年在标普500中排名前20,但它们在1957年都还不存在;
而1957年的前20名里,有9家石油生产商,2003年只剩下两家了。
到了现在,你会发现标普500的行业分布挺分散的,信息技术、医疗健康、金融等行业都有囊括,入选的基本上是「美国经济主导产业中的主导公司」。
图片来源:标普官网
《投资者的未来》一书中,曾对最初的500家公司进行了收益跟踪,结论挺颠覆认知的:
不调整,收益反而更高。
要是当时投资了1万美元,现在可整整相差33万美元,真是肉痛。
沪深300指数又会如何呢?我们也可以做一个类似的测算——
答案是,这16年如果不调整,收益反而多300%。
其实也不难猜出原因,如果我们回到前面说的调整规则,你会发现沪深300指数一直在「追涨杀跌」——
沪深300指数调整,简单来说,就是把市值高的调入,市值低的调出。
而一个股票市值大、流动性好,通常说明大家看好它,股价往往也会水涨船高。
当达到入选指数的水平的时候,往往已经涨得比较高了;反而反之。
就拿宁德时代来说,去年12月调入时,就在股价的最高点附近。
图片来源:雪球
标普500这大半个世纪的折腾,沪深300这16年的辛苦干活,却都不如躺平的收益高。
巴菲特曾打过赌,说主动基金很难跑赢指数基金,并且赢了。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换我来,一直拿着指数买的股票不再变,岂不是轻松超过指数收益了?」
但如果我们再问一个问题:你能坚持拿住这一揽子股票多久呢?
先别提一口气买下几百只股票,所需资金得多大;
眼睁睁看着手里的股票退市或者收益跌没,很难坐怀不乱。
指数定期调整,并不是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
而是为了代谢掉有可能很糟糕的资产,并且避免错过未来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03
到底该如何投资指数?
最后,给你总结两个投资小贴士:
1、搭配着买
其实,并不是所有指数都是「调整不如躺平」的。
比如中证500指数。
如果算上分红,从2007年1月16日开始到现在,「不动版」收益228.95%,而中证500是244.88%,比不动版更高。
有意思的是,不少沪深300调出的公司,质地不错的,也有机会进入中证500的篮子;
而中证500中的公司,成长到一定程度,也有可能上升到沪深300中去。
比如这次从沪深300中调出了长江证券、国金证券、财通证券、中银证券、南京证券、天风证券这6家券商公司,都被纳入了中证500里。
它们之所以被调出,也和过去一年市场低迷有关。但是随着股市回暖,它们的收益也会增加。
你不妨沪深300、中证500各配置一半,每个月工资日拿出3年以上不用的钱,定投参与。
2、优中选优
另外,你也可以在挑选指数基金的时候,稍微多下些功夫。
指数基金是被动型基金,首要考量的主要是3点:
跟踪误差,越小越好;基金规模,不能低于2亿;手续费,越低越好。
如果还愿意多花些时间,可以仔细甄别一下「增强型」指数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个增强都能赚更多,因为有一部分需要依靠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是把双刃剑。
最后,想和你分享我很喜欢的一句话:
「那些一直持有指数基金的人,赚得最多的不是钱,而是时间,是生活。」
白酒在我国的历史悠久,它不仅是生活中的情感「润滑剂」,也是值得长期投资的好品种。
过去二十年,白酒股整体处于上涨趋势,除了2013年,因为限制三公消费、塑化剂等事件,白酒行业陷入短暂低迷;
自从2015年后,白酒板块整体涨幅亮眼,有不少当红的基金经理,都是靠重仓白酒股获得成功的。
但除了白酒之外,其他酒类的表现就比较惨淡了。记得十年前,很多人看好葡萄酒市场,说国内的红酒龙头张裕,有望成为「红酒界的茅台」。
十年后,对比一下贵州茅台和张裕A的股价走势,茅台涨了10倍以上,张裕A下跌超过50%:
如果十年前你选的是张裕而不是茅台,现在估计肠子都悔青了。为什么两者差别那么大呢?
主流的说法是,国内的餐桌盛行「白酒文化」,消费群体广泛,而葡萄酒相对小众,消费人群比较少,葡萄酒市场发展不起来,也产生不了太好的投资机会。
其实,仔细阅读这两家公司财报,发现两者差距还挺明显,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酒企的财报该怎么看。
*免责声明:本文所提及的个股,仅为示例参考,并非推荐。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01
首先,酒类行业要关注一个核心指标:毛利率。
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比较好理解,它是指企业卖出一瓶酒所获得的收入,营业成本稍微复杂些,包括生产这瓶酒的原材料成本、工人工资、生产设备折旧等。
用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得到「毛利」,是企业初步赚到的利润。然后用毛利除以营业收入,得到毛利率。
一般来说,毛利率越高,代表公司的赚钱能力越强,如果毛利率太低了,比如低于30%,说明公司盈利能力较差。
对比过去5年贵州茅台和张裕A的毛利率,茅台平均是90%左右,张裕平均是60%左右:
看起来,两家酒企的赚钱能力都挺不错,但是茅台酒明显更「暴利」。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高毛利率背后,反映的是企业的品牌优势。有品牌优势的企业掌握着定价权,既可以把产品卖得比同类更贵,又可以主动涨价,不担心会失去消费者。
茅台酒的价格在高端白酒中是最贵的,而且年年都会涨价,目前一瓶飞天茅台酒(500毫升)的实际售价高达2700元左右。
而张裕最高端的一款葡萄酒(740毫升)售价是1500左右,在国产葡萄酒中算是贵的,但和国外顶级葡萄酒相比,这个价格并不高。因为国外名酒更有品牌优势,可以卖得比国产品牌更贵。
我发现生活中大家购买张裕葡萄酒,也多倾向于选择几百块的价位,再贵一点的就会考虑进口品牌。
所以国内最有钱的消费群体,喝白酒的首选是茅台,但喝葡萄酒的首选就不是张裕了。这就导致张裕实际的定位不是高端市场,而是中高端市场。
如果要找个对应的中高端白酒企业,那就是洋河股份,洋河的毛利率在70%以上,也要高于张裕A:
由此可见,我们用「红酒界的茅台」来形容张裕,其实并不贴切,虽然张裕是一个知名度较高的国产红酒品牌,但是观察其毛利率指标,你会发现它的品牌优势,尚不如中高端白酒品牌。
02
其次,酒类企业需要关注一个指标叫「预收账款」,现在新会计科目叫「合同负债」。
预收账款,是指企业先收到下游客户支付的货款,然后提供给对方商品或服务。
合同负债和预收账款的原理大致相同,具体区别在于,「预收账款」是企业先收钱但没签合同(无履约义务),「合同负债」是企业签了合同(有履约义务),钱可能提前收了,也可能还没收到。
相对来说,「合同负债」涵盖范围大于「预收账款」,新会计准则下,「预收账款」的金额都被调整到了「合同负债」。
举个具体例子,贵州茅台先收到下游经销商的钱,产生一笔「合同负债」;等它发出茅台酒后,收到的货款就从「合同负债」转为「营业收入」。
所以,我们看一家公司的「合同负债」金额较高,说明它采用的是「先收钱、后发货」的商业模式。
对于酒类公司来说,「合同负债」越高,代表企业对下游越强势。
道理很简单,比如茅台酒的销路好,下游客户会积极打款,哪怕产品还没生产出来,也愿意早点付定金,缩短拿货时间。这意味着茅台相对下游比较强势,掌握了话语权。
我们用合同负债除以营业收入得到的比例,衡量企业对下游的地位,看哪家会更强势:
注:旧会计准则下,2017-2019年使用「预收账款÷营业收入」;新会计准则下,2020-2021年使用「合同负债÷营业收入」。
过去5年,贵州茅台的合同负债占营收比例平均是17%左右,张裕A是4%左右,显然贵州茅台的产品比较好卖,预收货款的比例也更高,相对下游客户也更强势,而张裕A的话语权相对不高。
当然,两家的这一指标近年都有下滑趋势,反映出经销商打款没有过去那么积极,也需要引起关注。
综上所述,对于酒类企业可以抓住两个指标,一个是毛利率,高毛利率代表企业掌握了定价权,具备品牌溢价;一个是合同负债占营业收入比例,如果占比较高,说明产品销路较好,企业对下游比较强势。
结合这两个指标对比分析,长期来看,白酒行业确实比葡萄酒行业更值得投资一些。当然,实际做投资也不能只看一两个指标,还是要结合行业的发展趋势,思考企业未来的价值。
好了,如果你对某个行业或公司感兴趣,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后续我们会从财报视角进行解读。
最后做了一张总结图放在文稿区了,欢迎转发、收藏——
最近,「房票」这个词特别火。
起初是因为6月20日郑州的一份文件——
这里划一下要点:
郑州中心城区的棚户区改造将推行房票安置,对被征收人使用房票购买商品住房,给予安置补偿权益金额8%奖励,且不计入家庭限购套数。一眼看上去,是「又给房,又给钱」,还不占名额。
不仅是郑州,早从年初开始,就有宁波、温州、鄂州等城市陆续出炉了房票相关措施。
于是有网友评论说,「楼市核弹来了」、「房价要涨了」。
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房票」的来龙去脉,以及未来它又会如何影响和改变我们关心的楼市。
01
欢迎来到神马村
为什么会有「房票」出现?讲个小故事,你就懂了。
神马村建村时没咋规划,到了现在,村里许多房子拥挤排列、居住环境差,里头的村民是不能住下去了。
于是,村里各地的小组长们(地方政府)给出了2个安置方式。
给钱(货币安置)
给房(实物安置)
起初小组长们手里没多少钱,只好建些回迁房,赔给拆迁户。
地理位置可能没那么好,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公共设施堪忧。
村民们不开心。
后来有人想出了个好主意,发明了PSL(抵押补充贷款):
也就是把钱借给村支书(国开行),由他再借给村头小组长(地方政府),这样就有钱给到拆迁的村民了。
但是村民们依然不太开心。
他们在不乐意啥呢?
简单来说,就是觉得钱没给够。
别以为拆迁户都是「土豪」,得分「棚改」还是「旧改」来看——
「旧改」(旧城区改造),一般大头是房产开发商负担,有的为了拿地,会给好地段的拆迁房付出特别高的溢价;
但是神马村做的这些属于「棚改」(棚户区改造),拆迁补偿标准是小组长们设定的,不能讲价。
有的村民拿了钱,还不够买一个合意的新房,得自己补上剩余的贷款。
另外,小组长们也不好过。
借来的钱(PSL)是要还的,还有一部分要自己补足,压力很大。
于是有几个思维活泛的小组长,想出了第三种安置方式:给房票。
02
到底什么是房票呢?
提到「房票」,不免让人想到七十年代,那个买什么都需要票的时代。
图片来源:网络
现在我们说的房票,主要是针对棚户区改造的一种凭证——
它可以拿去买房,一般是政府指定区域内的商品房。
它有有效日期,大部分地区是12个月(有的长达2年),过期后就只能选择货币安置,不再享受房票政策性奖励。
但它并不是强制性的选择,换取的,也不仅仅是房子这单一实物。
首先,解决了「村民们的需求」。
房票安置,往往还有不少附带的「奖励」,比如——
房票买的房,不计入限购套数;能跨区购买「房源超市」中的商品房;享受政府商定价格优惠......另外,子女教育问题也有考虑到:房子交付前,保留原地的入学资格;新购房屋后,可以在所在学区办理入学。
还有一些实际的补偿回馈,比如郑州的8%的奖励。
假设原本拆迁款给100万的商品房,选择房票可以拿到价值108万的「代金券」。
不过有个「最低消费要求」,购房金额得超过房票的90%,房子配套的储藏室、车库等的价款也可以凭发票计入金额。
满足了「最低消费要求」后还有剩余的话,等房票到期了,剩余部分还能兑换成「现金」。
很明显,房票推行的一个重点,就是让大家更愿意买房、盘活存量房。
再来,解决了「小组长们的财务困扰」。
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一般有两个来源:
1)「借」钱:PSL、城投债、PPP等
2)「卖」地:土地出让收入
既然是借钱,那就是要还的,比如前文提到的PSL。
它是2015年促进棚改货币化(拿钱的拆迁模式)的重要举措,但是随着2018年棚改货币化停滞,PSL规模在持续减少。
如果可以发房票,比起直接给现金,能减轻不少财政压力。
另外,房票安置是实名制的,并且规定了适用区域(比如郑州是中心城区)——
大部分地区相当于是引导人去购买指定房地产企业的「新房」。
这样下来,买房的多了,能带动房企拿地的积极性,促成更多「土地出让收入」,给地方政府创造稳定的收入。
所以房票的第二个重点,就是给地方政府带来源头活水,增加发展实体经济的底气。
03
房票带来的思考
那么,「房票」推广开来,对我们到底会有哪些影响呢?
1、房价会涨吗?
房票政策铺开的城市中,只有少量二线城市,有的还只是一个区在施行(比如宁波就只在奉化区)。
大部分分布于三四线城市。
有一些朋友会问,这对今年的房价到底会有什么影响?
2015-2017年加速棚改,我国三四线城市房价迎来一波猛涨,当时也用上了「房票」的制度。
短期来看,这次三四线城市房价在房票的推动下,有可能小幅上涨;但长期来看,整体房价依然不会大幅反弹。
一方面是当年地产开发商在不少三四线城市建了太多楼卖不出去,这次房票主要起到去库存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房住不炒」的底线依然没变。
只要不是人口净流入城市,房地产的支撑仍然是短暂的。
对于一线城市来说,几乎没有影响,房票安置规定了区域,也意味着避免了资金外流。
所以,对房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四线城市的短期波动。
2、背后还有什么投资机会?
2月中旬以来,多地出台一系列的房地产纾困政策。这和政府的一系列重磅表态有关——
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4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了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5月,央行降低全国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
房票,则是个很好地回应了「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举措,很有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在这一系列的政策推进下,无疑能带动大量家电、建材、装修的需求,相关的投资机会也可以保持关注。
04
随着一个个纾困政策出炉,我们也能从中对政府的态度窥见一二。
理解大趋势,站对大方向,财富才能不掉队。
总的来说,房价大涨短时间大概率难再现,单一维度的需求刺激也已过时,更多的是如何平稳调和各个地区的需求,因地制宜。
结尾
好啦,关于房票就先和你聊到这里。最后也为你画了张总结图,欢迎转发、收藏——
最近重温了一本很有意思的基金入门书。
是兴全基金编写的,一本专门教小白如何「投基」的入门书,而且还很适合「懒人」^^
图片来源:豆瓣
书里有个很有意思的比喻:像选伴侣一样选基金。
今天咱们就从这个角度聊一聊如何在众多基金中找到你的Mr.Right~
01
想要找到Mr.Right ,咱们首先要明确一下途径,主要有两条路可以走:
一是长辈介绍,二是婚恋网站。找基金也是一样的~
1)长辈介绍——跟着内部员工买
你知道吗?基金的七大姑八大姨可不比你少~
他们是谁呢?当然就是基金「爸爸」(基金经理)的那些同事了。
基金民工大多会买基金,有的基金经理还会买入自己管理的基金。
你想想,这些「内部」人员都觉得值得投资的基金,那大概率就是个不错的「小伙子」了。
如果你不信,咱们来看组数据——
可以看到,2011年来,如果买员工自购的基金,收益是257.86%,没有购买的收益是156.92%。
两种方法的收益率差了100.94%,投资10万,就少赚10万呢~
2)自给自足——去基金网站挑
如果你觉得上一条路不靠谱,没关系,那咱就靠自己找!那么多的「婚恋网站」「社交平台」,咱还怕找不到优质的「小伙子」吗!
但是在找之前,咱得做点准备工作——
投资理论家彼得·伯恩斯坦就说过:「在不确定条件下做决定时,后果比可能性要重要得多。」
所以,在选基之前,咱们得确定下自己的喜好,毕竟市场那么大,我们总不能挨个看一遍,咱们也是有追求的,要勇于筛掉那些「不对胃口」的。
虽然我们买基金都希望有正的收益,但事实上亏损才能测出我们真正的「喜好」。
关于这一点,书中有段话讲的很形象:
大多数人都不善于预测未来遇到沮丧的事情会怎么办。当股票每年上涨15%或20%时,你或许会认为将与股票厮守终身;但是当你看到你的每一美元投资都缩水成了一美分时,你就很难抗拒将其变成‘安全的’债券或现金的诱惑。
所以某种程度上我们还是要亲自接触接触,不能只依赖于问卷。
好了,到这里,我们终于要开始找自己的Mr. Right。
02
1)年龄——「新」不如「旧」
首先问你一个问题,小鲜肉和帅大叔你会选哪个呢?
我想肯定有很多小伙伴会毫不犹豫的喊出小鲜肉吧。
但是在基金的市场里,我还是要和你说,看看帅大叔吧。
为什么呢?咱们还是用数据说话——
可以看出,无论是全市场的股票型基金还是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新老基金,都是老基金的收益更高~
2)性格——稳健固收vs波动权益
选好了帅大叔后,咱们再来看看他的性格怎么样:是稳重(偏债型),还是活泼(偏股型)。
你Pick哪一种呢?
这里得提前和你说一声,每一种都不是完美的,注意防坑哦~
首先是稳重型的(偏债基金),别以为他看起来稳重你就认为这是稳赚不赔的投资,那你就有点天真了。
有句话我们要时刻记住:投资的本质是承担风险。
债券和股票一样,价格每天都在波动,只不过没有股票那么活泼,波动幅度小很多,所以我们可能就出现了认知偏差,认为债券是安全的。
但是,只要有波动,就会有赔有赚。为了更好的防范风险,我们就要在众多「债基」中挑选潜力股。
怎么挑呢?书中提到了一个法则——「四四三三法则」。
第一个「四」代表选择近两年和近三年以来业绩表现排名在同类型产品前1/4的基金;第二个「四」代表选择近一年来业绩表现排名在同类型产品前1/4的基金;第一个「三」代表选择近6个月业绩表现排名在同类型产品前1/3的基金;第二个「三」代表选择近3个月业绩表现排名在同类型产品前1/3的基金。
我根据这一法则筛选出了一批「帅大叔」,来看看他们的表现——
如果你能承担更大的风险,想找个更「活泼」的「大叔」,也没有问题,来看看偏股型基金。
这群「大叔」的赚钱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有时候也不太靠谱,「浪」起来不知道回来,有时候就容易把自己「浪」没了~
所以咱们挑的时候得擦亮眼睛,要求也不高,只要每年都能冲进前1/2就好了。
事实上能做到的基金数量不算太多,收益倒是真不错——
03
调查TA
最后,我建议你再做个尽职调查。
1)家长——基金经理
首先得了解下他的「爸爸」(基金经理)怎么样。
毕竟「爸爸」能力越强,「孩子」养的好的可能性越大。
需要了解哪些方面呢?学历、从业年限、工作经验...都可以看看。
但是现在的「爸爸」们学历都很高,倒也没什么可比性。
但是有一点,「爸爸」们都是「越陈越香」的。一方面,经历过较长经济周期的基金经理,累积了较多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投资经验;另一方面,时间能够有效检验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
但是现在的「爸爸」们都越来越年轻了,85后占了半壁江山, 这可能给我们在挑选时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不过我们也可以看看「爸爸」们每天是不是努力「养娃」了呢,会不会更放心一点呢~
如果你还是不放心的话,我们还可以听听其他人的评价。
基金公司每年都会根据「爸爸」们的业绩进行考核,然后给出评分。
但是不同的基金公司的标准不同,有的更看重短期收益,有点看重长期收益,哪一种好呢?下面我们就仔细聊聊这个问题~
2)户口本——基金公司
基金公司就像是「户口本」,上面记录着所有「爸爸」和「孩子」的信息。我们可以一键all in,像基金净值、基金规模、历史业绩等,是不是很方便~
偷偷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基金公司网站是不要申购费的哦~
上面提到了基金公司的风格也大不相同,有喜欢跟风炒作的,也有比较良心的。
比较良心的公司呢不喜欢追热点,也不经常推出新的资金,就安安稳稳的养着已有的「孩子」,大都是中长期投资,表现也是不错的,如兴全、睿远。
跟风型的公司呢就喜欢追着热点跑,经常「推陈出新」,但前面也说了,跑着跑着可能就没了。这样的公司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前段时间刚推出的基金经理薪酬政策,把基金经理的薪酬和他养的「孩子」收益挂钩,不知道会不会多一些良心公司呢~
如果你想更详细的了解一只基金,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每只基金都有一本「使用说明书」(基金报告),你可以在里面看到每个季度的收益、基金结构、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等~
04
基金筛选法
最后,咱们再来说说刚刚提到的「四四三三法则」和「1/2法则」的具体操作——
好啦,今天就聊这些吧,书里还有更多实用又有意思的内容,可以去看看哦~
最近,备受关注的河南村镇银行存款无法取出的事有了新消息。
许昌市公安局和银保监会分别做了通告和回应。但大家最关心的,还是什么时候能拿回资金。
除了等待,有人想到了「存款保险」。
储户们的存款现在无法取出,是不是可以据此申请理赔了呢?
今天,咱们一起来看看存款保险条例到底是怎么约定的,顺带简单聊下河南村镇银行的事儿。
*文章开始前,先提醒大家,咱们还是一切消息以官方回应为准,千万不要相信任何说可以帮你拿回钱的个人/渠道,二次受骗是很多被害者会经历的事情,我们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切记一切走官方程序。
01
在这件事之前,可能大部分人都没仔细去看过存款保险的规定。
我翻了翻条例原文,一起来看看你最关心的问题。
1. 存款保险是什么?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存款保险,是指投保机构向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交纳保费,形成存款保险基金,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向存款人偿付被保险存款,并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存款以及存款保险基金安全的制度。
第三条讲清楚了什么是存款保险,被保障的是存款,一旦发生约定事项,将由基金管理机构把钱赔给存款人,也就是存钱的老百姓。
2. 哪些银行属于投保机构?
第二条约定了投保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
我们可以在央行官网(www.pbc.gov.cn)查询具体银行,网站上会定期公布名单。
(央行官网-搜索「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名单」)
查了下,这次风口浪尖的村镇银行都位列其中。
另外,从2020年11月28日起,全国都开始使用存款保险标识。
如果看到有使用存款保险标识的金融机构,就代表它已经参加了存款保险,存款受到国家法律保障。
3. 哪些钱可以获得保障?
第四条 被保险存款包括投保机构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和外币存款。但是,金融机构同业存款、投保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在本投保机构的存款以及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规定不予保险的其他存款除外。
从存款保险覆盖的范围看,既包括人民币存款,也包括外汇存款;
既包括个人储蓄存款,也包括企业及其他单位存款;
本金和利息都属于被保险存款的范围。
4. 可以获得多少保障?
第五条 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经济发展、存款结构变化、金融风险状况等因素调整最高偿付限额,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执行。
第五条大家比较熟悉了,就是50万限额的出处。
同一个人在一家银行的本息和在50万以内的,实行全额偿付。
比较容易误解的点是,并不是说存款人超过50万的本息就不管了。银行破产清算中的财产还是要用来按顺序和比例赔付给存款人的。
5. 存款保险基金有多少钱?
从《保险条例》看,基金收入来源主要有三项:保费收入、清算分配财产、以及基金运营收益。
具体到基金的收支,我们可以在央行官网找到。截至到21年底,基金有960.3亿。
(央行首页 > 金融稳定局 > 存款保险)
这里补充一下,有小伙伴可能会有误解,觉得遇到银行破产了,存款基金只会赔款。
(国务院法制办、央行负责人就《存款保险条例》答记者问)
实际上,存款保险也可以用来支持银行之间的兼并收购,也就是先「接盘」,让存款人的存款转移到其他银行,继续得到保障。
只有确实无法由其他银行收购、承接的,才会动用保险存款,可以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
6. 什么情况可以拿到赔款?
(图片来源:《存款保险条例》)
根据第十九条,只要出现上面的四种情况之一,就可以拿到赔款。
而且也规定了期限,不能无休止拖延,7个工作日内就要偿付。
比如上次包商银行破产之后,存款保险制度在保护存款人利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很明显,这次事件暂时还没到这一步。
不过,如果这些损失最终认定由银行承担,破产清算估计是免不了的。
02
关于河南村镇银行事件,还有个最关键问题就是——
储户存进银行的钱到底是存款,非吸,还是理财?
这点在这次通告中暂时没看到,但是与后续的处理有莫大的关联。
据新华社报道,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5月18日表示,4家村镇银行股东——河南新财富集团通过内外勾结、利用第三方平台以及资金掮客等吸收公众资金,涉嫌违法犯罪,公安机关已立案调查。
但这并不是说明储户们的存款就是非法集资款。
如果真被认定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那么这笔钱追回的可能性就比较低了。而且严格来说,都不属于存款保险的范围。
如果储户的资金确实进入银行账户,河南新财富集团是通过与银行内部工作人员互相勾结把钱转出去。那储户的存款是受合法保护的,银行应当承担返还存款的义务。
就个人来说,我觉得这次的储户有点冤,希望最终能有个好结果。
这些人是冲着存款去买的,不是民间借贷,不是理财产品,不是明知高风险去博高收益的。
愿意投钱到存款的人,大部分对于风险的偏好是比较低的,他们只是想赚取4~5个点的稳稳收益。
同期大银行的收益率也能到3.8%左右,其实也就不到1个点的溢价。
如果不是看中了存款的安全性,估计少有人愿意把钱放到之前没怎么听过的村镇银行。
收益率越高,对于用户来说越有利,但对于银行来说,增加的是额外的成本,那么承担的风险也会增加。
虽然如此,对储户们来讲,依然相信自己的存款是安全的,背后的逻辑其实是相信国家的存款保险制度。
只要控制存款的本息在50万内,是不用担心银行的经营风险的。
当下,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那么建议还是要相信政府和监管部门有能力圆满地处理好。
03
没有购买村镇银行存款的小伙伴们看到这里,估计在担心自己的存款安不安全。
从事件发酵的两个月来看,没有出现更多银行存款取不出的问题,是件个案。
而除了银行存款,理财、基金都得自负盈亏。可以说,存款仍然是最安全的资金管理方式。
不过,这也提醒我们,风险随处可见,具备偶然性与不确定性。
那该如何让风险降低一些呢?聊聊我们可以做的三点——
贴士一:挑银行
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中,风险最低的银行是国有银行。
中农工建交邮储,这6家传统的大银行,它们的综合实力是最强的。
其次,是股份制银行中,招商、平安、光大等上市公司实力也是不错的。
其他的诸如大部分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民营银行等,它们的综合实力就比较弱,总体的抗风险等级,也是低于前两类的。
当然,这并不是要全盘否定中小银行,像宁波、北京银行虽然属于城商行,但在资产实力上,并不亚于股份制银行。
只是,如果你没时间甄别银行优劣的话,认准大行还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挑选方法。
贴士二:控制存款额
由于每家银行50万以内的个人存款,由存款保险基金100%本息保障。
所以我们去银行存钱时,最好坚持一个原则:在每一家银行的存款,不要超过50万元。
贴士三:挑存款产品
我们在银行常办的业务,除了办存款,还有买理财。
不少小伙伴在买产品时,会出现以为买了「存款」,结果买了「理财」的情况。
理财可是不保本的,只是风险级别低的产品,亏损概率也相对低一点。
如果想买存款产品的话,可以在银行APP中找到「存款」的菜单购买。
常见的存款产品有定期存款、大额存单、通知存款、结构性存款等。
04
现在,四家涉事银行已经开放了线上客户资金信息登记工作。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先进行登记,一旦后续有进展,也可以及时收到通知:
以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为例左图为官网,右图为登记表
这里汇总了各村镇银行官网链接,小伙伴可以复制粘贴到安全浏览器打开:
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http://www.yxmsyh.com/柘城黄淮村镇银行:http://www.zchhczbank.com上蔡惠民村镇银行:http://www.hmczyh.cn开封新东方村镇银行:https://www.xdfyh.com
再提醒下大家,最新进展还是以官方的公告为准,防止二次被骗。
希望这件事能妥善解决,我们也会继续关注事件发展。
如果你有想要讨论的问题,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前段时间,我们做了个关于「裁员再就业」的征集,收到了35位朋友的分享。
其中,来自四川的@阿冒的新兵卫,留言让我深以为然:
「我觉得最好的不怕失业的能力,关键问题是解决‘不怕’。」
那么,如何解决「不怕」呢?
我们结合小伙伴的回答,为你总结了2个方向——
一是,向外求取,不停学习和汲取知识;
二是,向内解决,调整心理、鼓起勇气。
我曾和一位资深职业规划师朋友聊过这个话题,他给出了一个关键词:思想越狱。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成绩优秀;但在进入社会后,却会发现性格、家庭背景、机遇等等,都可能影响发展,会感到迷茫和失落。
这就需要我们,不仅用长期的积累把自己垫高,还要时刻保持思维的警觉,看向墙外的世界。
今天给大家讲几个故事。
@柠檬
36岁,女,坐标成都部门总监秘书,每月到手6-8K+年终奖
2014年,先生经历了公司业务调整被裁;自己则是近些年来,变动也很多。
但两个人现在都挺顺利的。
先生拿了不错的补偿金,歇业1个多月找到了新东家;我也经历了跨行和换城市,带娃2年后复出找到了工作。
我对现状还是挺满意的,公司不倡导加班,离家近,工作、生活都能兼顾。
至于工作,就是在招聘网站投简历找的。岗位急招,我符合要求,很快就入职了。
当时我做了一件事,敲定了工作offer——
在面试结束后,微信总结了自己适合该岗位的原因1、2、3、4点,发给了HR。
未来领导看到了之后,觉得我的逻辑能力很好,当天下午就电话面试确定了下来。
上份在通信行业,现在是化工行业。虽然跨行,岗位性质却是一样的,主要是辅助支撑领导和部门的工作,前期的积累又派上了用场。
@桑尼
32岁,女,坐标上海汽车制造业项目采购,税前年薪38W
不仅自己和身边亲近的朋友还没经历过裁员,还逆势涨薪了20%。
目前一周还有2天,是居家办公。
换这份工作主要是为了离家近,减少通勤时间,方便兼顾家庭。
对我来说,可迁徙的能力有两方面——
一是长期的积累,在本行业这个职位,整整深耕了10年拥有专业能力;
二是个人特质,我对数据很敏感,另外,对项目的责任心和不错的沟通能力,我也一直在有意识地加强。
如果复盘当下火热的一些岗位,20年前甚至还不存在,比如新能源车工程师、收纳师等等。
同样,20年后的香饽饽,当下可能都未曾存在呢。现在止步不前的认知,又何尝不是「监狱高墙」呢?
02
向内,修炼「不怕重来」的勇气
说回来,如果被裁员,我们最担心什么事呢?
经济情况的困扰,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不过,如果时间还充足,最好存够3-6个月的生活费做裁员应急资金。
另一个就是心理障碍了,害怕失去已有的,害怕重来。
留言中有位匿名的98年女孩,17年的时候,她干过一年多的销售,不幸被裁员了。
雪上加霜的是,同一时间,父亲病逝。
她写到,虽然逐步学会了接受父亲走的事实;
然而让她觉得「更」糟糕的,是自己被裁员这件事,「觉得这是自己职业生涯的一个污点」。
这里想格外和大家说的是,裁员的原因往往复杂,不一定是你的错。
我们要做的,是尽快调整好心态,把注意力放在找下一份工作上,甚至思考自己创业的可能性。
好在,这位姑娘后来也冷静下来分析自己:性格比较细心耐心,适合从「辅助」工作干起。
同时鼓起勇气去求职。新工作在电商行业,每月底薪8k+奖金,主要帮领导解决问题、安排琐事,相当于从头来过。
同时,她也保持着自我提升、学习理财,我们之前推荐的书单,她都已经反复看了两遍。
另外,说到技能过硬、给自己打工,也想和你分享一位小伙伴的故事——
@PINKY
35岁,女,坐标广东心理咨询师,平均8K+/月
虽然我是主动辞职,但我辞职不久,其他同事后期被裁员了;
有同事重新找了文员的工作,干了3个月左右又被辞退。
在原公司,我是做情感咨询的,同时也考下了中科院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再加上之前混迹各种线上平台,有了些经验。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就自己出来干,反正大不了就是重新找工作了。
现在我作为平台老师,主要有2种收益方式:
1)抢答,有赏金作为报酬,但不多;
2)用户语音连麦咨询,也是最主要的收入,看自己的经验和资历。
目前,我每分钟12-14元,已经有3个平台合作中。
加上我会塔罗占星,基本想要多少收入,就看自己放在平台的时间是多少了。
之前公司为了促进订单,会给客户过高的承诺,导致客户以为我们是神,压力也很大;
现在收入比以前提高了是一方面,主要是更自由。
所以你看,很多时候我们的恐惧让自己止步不前。要是我们连最难的「重来」都不怕,自己又有什么做不到呢?
03
2个锦囊
这几天,相信不少小伙伴都被「新东方直播」刷屏了。
旗下东方甄选直播间的单场销售额,已经连续几天破千万。
新东方在线的股票也一度翻倍,和去年「双减」时的式微形成了鲜明对比。
曾经的「学科名师」,如今做「互联网销售员」,毫无疑问需要巨大的勇气。
比如董宇辉,曾是新东方高中学科经理,每送走一位同事,会抱着他们大哭;本想离职的他,却阴差阳错留了下来,也开始直面挑战。
最开始的时候,「测试期直播间只有几个人,自己的父母会下两单」。
但是这半年他挺住了,一直坚持双语带货,还会升华到文学和哲学高度。
如今的他金句频出,直播让人欲罢不能。午休时,我还看到同事小姐姐一手吃饭、一手拿着手机看,咔咔下了两单。
最后,结合小伙伴们的留言,我为你总结了2个关键点——
1)打造「专业能力地图」
无论出于什么职场状态,你可以做起来——
一是,换位思考企业想要什么样的人,找到他们的发展诉求。
比如增量阶段的企业,一般会以「产品差异」竞争,需要创新性人才。
而存量阶段的,则要靠「进入壁垒」和「持续盈利」巩固行业格局,需要专业技术人才。
有专业证书的考专业证书;没有的,也可以通过看专业书和相关行业文章、争取和行业内的人交流,从而不断迭代想法。
重要的是,要给自己规定时间、有具体目标地一步步完成。
二是,对目前的自己做复盘,并进行「思想越狱」。
就像新东方直播的双语和卖货的结合——
你也可以立刻复盘,找出「擅长的」、「喜欢的」分布在什么领域,和「市场需要的」结合起来能不能创新,给出一个详细的方案。
这样,在你面试或者饭桌上向别人「推销」自己时,会让人眼前一亮,说明你有认真在准备做这份工作。
面试结束后及时反馈也是同理,体现了你的专业和真诚,能让你获得offer的概率增大。
2)经营好「关系」
问卷里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你是如何获得现在这份工作的?」
不少回答都是:朋友推荐。
我留意到这些推荐成功的岗位,各行各业都有。
比如心理咨询师、保险行业运营受理岗、财务经理、汽车制造业项目采购、互联网资深测试工程师等等。
这也足以说明平时维护人脉的重要性。
除了朋友外,还有你接触过的上司、客户、你的同类、家人,他们都有可能在关键时刻助推你一把。
另外,还需要你自己,主动把能力和技能明白地展示给他们看。这样他们才好知道怎样帮助你。
最后也多说一句:
如果你真的到了人生低谷,先调整好情绪,然后解决方法其实很简单,「多走几步」。
喜欢今天的分享,也欢迎点个「赞」告诉我。订阅内容,每周一到周五,简七在这里陪你一起听故事、学理财,我们下次见,拜拜~
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829 episodes available.
1 Listeners
263 Listeners
69 Listeners
125 Listeners
148 Listeners
198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