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来俯伏在耶稣脚前——2020年7月12日主日讲章/曾淼传道


Listen Later

https://t5.shwchurch.org/wp-content/uploads/2020/07/138afa425c4809ad44504750bbcb630d.mp3

 

亲爱的弟兄姐妹:主日平安!

困境

耶稣从格拉森被请走之后,又回到了加利利。这边有一票群众一直在等着耶稣,所以他一回来就得到了欢迎,气氛比对岸要热烈许多。就在众人高兴地簇拥着耶稣迎接他时,有个人迎着耶稣过来,俯伏在他的脚前,求耶稣到自己家里去。原来他有个十二岁的独生女儿,快要死了。这个人名叫睚鲁,是管会堂的。“管会堂的”这个职务在犹太人社群当中是为人所熟知的,就像作为教师的“拉比”那样常见。这个人是一个民间的平信徒领袖,负责会堂事务、安排敬拜和经文的诵读等等。保罗在他的宣教旅程中,每到一个地方就先进到当地的会堂里面,在那里跟人辩论、传讲福音。在哥林多,管会堂的基利司布和他的全家都信了主(徒18:8),而且还是保罗给他施的洗(林前1:14)。我们不难猜测,睚鲁素常的生活基本上是敬虔的、体面的、受人尊敬的。在过去这十二年里,睚鲁一家三口过着幸福美满、安稳无忧的生活。直到最近,他独生的宝贝女儿突然病了,而且病得很严重,快要死了。像睚鲁这样的一个人,你们觉得他之前跟耶稣有什么交集吗?耶稣在山上平地向众人讲道的时候,睚鲁在吗?当时有许多百姓从犹太全地和耶路撒冷、以及外邦人聚居的海边来找耶稣,那些人是什么样的人呢?是那些指望自己的病得医治的,还有那些被邪灵缠磨、搅扰的。睚鲁很有可能不在这些人当中,因为那时他并没有这些身体上的、心灵上的需要。而现在,睚鲁来到了耶稣面前;并且在众目睽睽之下俯伏在耶稣脚前,求耶稣到他家里去,这显出他极大的勇气和谦卑。对于父母来说,没有什么比孩子的性命更重要、更宝贵的了。不要说孩子病得快要死了,就是生个普普通通的病,父母都急得不行,恨不得自己去替孩子受那个苦;再退一步说,如果家里有不止一个孩子,或许会稍稍减轻一点痛苦的尖锐;如果孩子的年龄大一些、已经经历过了人生,那么相对来说父母也会稍微好受那么一点点。而睚鲁所要失去的,是一个只有十二岁、唯一的女儿。用今天的话讲,睚鲁要面对的,是失独的痛苦。那是多么剧烈的痛!多么深的绝望!他肯定是能看的医生都看过了、能想的办法都想过了,最后带着深深的痛苦和绝望来俯伏在了耶稣脚前。

耶稣听到睚鲁的恳求之后,就跟着睚鲁往他家去,身旁还有众人拥挤着他(8:42)。但是没想到,路上却节外生了个枝。在拥挤着耶稣的众人当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偷偷混进来了一个人。“有一个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在医生手里花尽了她一切养生的,并没有一人能医好她。” 血漏,就是女性在经期以外、不正常地延长流血的状况。作为常识,我想不管是已婚还是未婚的男性,都需要了解女性每个月经期的那几天是生理和心理都很脆弱的时候。痛经,以及情绪敏感、易怒,是女性非常普遍的经历。如果说,每个月那么几天的痛苦已经让广大女性饱受困扰,那么持续不断地失血整整十二年呢?我作为一个女性都无法想象!然而,这还不是全部。按照利未记所记载的洁净条例,“女人行经,必污秽七天,凡摸她的,必不洁净到晚上……女人若在经期以外患多日的血漏;或是经期过长,有了漏症,她就因这漏症不洁净,与她在经期不洁净一样。”(利15:19、25) 也就是说,这个女人在礼仪上不洁净,已经整整十二年了!这十二年,她不能进圣殿和会堂,跟神的子民一同敬拜、聆听神的话语;这十二年,很有可能是她最适婚的青春韶华,却不能婚嫁;这十二年,家人或许都慢慢地嫌弃她、疏远她,甚至可能连她自己都厌恶自己。更糟糕的是,这十二年,她为了治好自己的病,看了无数的医生,花光了她全部的积蓄,却没有一个人能医好她,有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这个女人在这十二年间所经历的,不仅是生理上的缺陷,更是宗教上的隔绝、人际关系上的疏离、经济上的耗尽;她的生命就好像身上所患的这漏症一样,快要漏光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女人也快要死了,只不过不是以突发的方式,而是以慢性的方式,抽丝剥茧地一点点消磨殆尽。

触摸

同样是山穷水尽、走投无路,同样是在绝望中听说了耶稣医治好了许多病人的事迹、而来向耶稣求助,这个女人没办法像管会堂的睚鲁那样俯伏在耶稣脚前,她小心翼翼地混在人群中,努力不让别人注意到她、或认出她来,然后悄悄地来到耶稣的身后(可能你从来没有想到过,还会有人需要这么偷偷摸摸地来靠近耶稣吧);她更没法像睚鲁那样,当着众人的面陈明自己的需要、光明正大地请求耶稣去自己家里。不,她的心态极其卑微,卑微到只想在耶稣背后摸一下他的衣裳䍁子;同时她的心意又十分坚定,坚定到认为,自己十二年花尽所有积蓄、看了无数医生都没有看好的病,现在只需要在耶稣背后摸一下他的衣裳䍁子就好。而就在她摸的那一刻,“血漏立刻就止住了”(44)。

这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耶稣说:“谁摸我了?”(45,新汉语译本) 站在他旁边、离他最近的那些人都纷纷说“不是我”、“我没摸”。大师兄彼得心直口快,站出来说了:“老师,你看,现在这么多人正拥着挤着紧挨着你呢。” 言外之意就是,谁碰你一下、摸你一下不是很正常的嘛?你咋突然这么问呢。耶稣说:“有人摸了我,因为我知道有能力从我身上出去了。”(46,新汉语译本) 是的,那么多人拥挤着耶稣、紧挨着耶稣,可是并没有发生什么;唯独有一个人摸了一下,能力却从他身上出去了。耶稣这么问,是他真的对所发生的事一无所知吗?马可福音里多给了我们一点信息—“耶稣环视四周,要看看那个做了这事的女人”(可5:32)。你们想,那个女人在摸耶稣之前,有没有想到会被耶稣发现?有没有想过说,到时候我一摸耶稣,他就会把我揪出来,我就可以把我这些年受了多少苦讲出来?没有!这个女人从始至终的动作,清楚地表明,她全部的心思,就是我偷偷地来,悄悄地走,人不知鬼不觉。她想到了耶稣能治好她,却没想到耶稣会“逮住”她。这下好了,那女人“知道不能隐藏,就战战兢兢地来俯伏在耶稣脚前,把摸他的缘故和怎样立刻得好了,当着众人都说出来。”(47) 另一个版本说,“那女人见瞒不住,就颤抖着上前,俯伏在耶稣跟前”。她来找耶稣的时候,是来到耶稣的背后;现在耶稣来找她了,她不得不面对着耶稣、俯伏在他的脚前。

耽延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把镜头切换到睚鲁身上。不要忘了,就在耶稣坚持要找出摸他的那个人是谁、并且让那女人当着众人的面讲述自己前前后后的经历时,睚鲁全程站在旁边。如果你是睚鲁,你的心情会是怎样?你会很有兴趣听这个女人讲她的故事吗?你会为这个患了整整十二年血漏的女人今天得了医治感到欢欣雀跃而颂赞神吗?不,很有可能你的心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被啃噬着,因为你的独生女儿正在逝去生命,分分钟都有可能撒手人寰。如果我是睚鲁,我会说,耶稣你知不知道什么是优先次序、轻重缓急啊?这个女人一时半会儿又死不了,可是我的女儿就快要死了!好赖不济,那个女人摸也摸了,血漏也止住了,如果你不节外生枝,咱们直奔我家先把我女儿治好,然后咱再回来听这个女人讲不行吗?再说,人家原本也没想被揪出来、众目睽睽之下把自己的事情都给讲出来啊……是的,不管是那个女人,还是睚鲁,想要的就只是病得医治;可是耶稣要给他们的偏偏不止这些。如果说这个女人是“被迫”讲述,那么睚鲁就是“被迫”聆听。很多时候,我们跟神之间的摔跤,就在于我们的时间表不一致。我认为很急的事情,他不急;我认为没那么急的事情,他却现在就要对付。那么,耶稣想让睚鲁听什么呢?

十二年前,睚鲁有了一个女儿,日子幸福美满;而同样是十二年前,另一个女人却患了血漏,处境每况愈下。管会堂的睚鲁,跟患血漏的女人,在过去的十二年里,按照世俗的观点,一个成了尊贵人中的尊贵人,一个成了卑微人中的卑微人。我们不知道他们是否来自于同一个地方、是否相互认识,但是我们确知,他们分处于相隔最远的两个社会阶层;他们的生活,如同白日与黑夜,平行在两个世界,没有交集。或许他们之间唯一的交集,是当像这个女人那样的人经过会堂、忍不住往里面多望两眼时,睚鲁就会忙不迭地把他们撵走,以免会堂被他们玷污。谁能想到,十二年后,因着疾病和死亡的人生困境,他们都俯伏在了耶稣的脚前。十二年的病痛、孤独、隔绝、贫穷,没有限制这个女人的想象,她想到了耶稣背后的衣裳䍁子,相信即便只是触摸到耶稣的衣裳,就能够分享到基督的医治大能。当这个女人俯伏在耶稣脚前,向着众人讲述了她生命的遭遇、和刚刚所经历的医治神迹,而睚鲁正站在一旁无比痛苦、又百般焦急地盼着耶稣赶快去他家救他的独生爱女时,耶稣开口对那个女人说:“女儿,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去吧!”(48) “女儿”,这正是萦绕在睚鲁心头的两个字,此刻他竟然听到耶稣这样称呼眼前这个已经“污秽”了十二年的女人!睚鲁这个时候也许什么道理都听不进去,但是他唯独能够理解的就是为父的心情。正如他此刻为他的女儿牵肠挂肚、肝肠寸断,这个在他看来毫不相干、也无关紧要的女人,在耶稣的眼中,竟然就如同自己的女儿那样一般的珍贵—尤其是这个女人从年龄上来说跟“女儿”这个称呼并不相符!当睚鲁面对着自己的独生女儿生命垂危、又听到耶稣称那个女人为“女儿”时,他一下子就体会到了耶稣对这个女人的慈爱之心和怜恤之情。这新加增的对耶稣的慈爱和怜悯的认识,很快就会有助于坚固睚鲁的信心。而现在,这个女儿需要的不仅仅是血漏的止住,她破碎的心灵和尊严也亟需重建。

医治

我们来想象一下,当这个女人意识到自己隐藏不了、必须站出来时,她为什么那么害怕?为什么战战兢兢地俯伏在耶稣脚前?因为她的确是做了一件不大光彩的事—作为一个被人视作不洁净的人,本不该去触碰耶稣,但这是她孤注一掷所能想到的唯一的办法。或许她听说过一些关于耶稣如何跟税吏一起吃饭、以及被鬼附的人、有各样病痛的人如何一摸耶稣就好了,但她对于耶稣究竟会对她的举动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并没有任何把握。想想她这十二年所遭遇过的排斥、打击、边缘化,她会是自我形象很高、很有自信的吗?不会的!因此,当她说出这一切时,她想到自己可能会被斥责、会被厌恶,可她万万没有想到,她从耶稣口中首先听到的,竟然是如此温柔的两个字—“女儿!” “女儿”—也许已经很久没有人这么叫过她了。

紧接着,耶稣对她说:“你的信救了你”。难道不是耶稣医治了她吗?耶稣自己不是也说,能力从他身上出去了吗?在格拉森,耶稣将鬼从它们所附的那人身上赶出去之后,临别时耶稣怎么对那人说呢?他说:“你回家去,传说神为你做了何等大的事。” 为什么这回,耶稣既没有宣扬上帝的作为、也没有提及自己的权柄和能力,反而只强调这个女人的信心呢?那天,耶稣身边有那么多人围绕着他、拥挤着他、紧挨着他,却唯独只有从他背后偷偷摸他衣裳䍁子的这一下,让能力从耶稣身上出去了。这个女人得了医治,不是因为耶稣衣裳䍁子的魔力,而是因为她对耶稣有信心;她的信心就体现在,她相信上帝的能力如今就藉着这一位耶稣彰显出来;所以无论如何,我豁出去了,不管接近耶稣有多难、后面会面对什么样的后果,我都要摸到他,哪怕是他身后的衣裳䍁子!别人得医治,要么是他们当面向耶稣求,要么是耶稣看见了就怜悯,而唯独这个女人是凭着信心直接从耶稣身上支取了能力。可能她的信心不是很大,表达方式也有她的局限—她没有百夫长那样的见识、认识到耶稣的能力通过说话就可以彰显,她也没有勇敢到像那个有罪的女人一样公然进到法利赛人的家里、大庭广众之下就去触碰耶稣。这个女人的信心是弱小的、是胆怯的,甚至可能连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她有这个信心;但是神不介意,祂接纳这样不完全的信心。日后,使徒们求主加增他们的信心。主说:“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棵桑树说:’你要拔起根来,栽在海里’,它也必听从你们。”(路17:6) 所以,因着这个女人一点点的信心,神医治了她。而耶稣公开地宣告,不仅要让这个女人知道,她蒙恩得医治是因为她的信心;也让众人晓得,这样一个被歧视、被贬低、病痛缠身、心灵破碎、卑微人中的卑微人,在耶稣眼中却是一个对神有信心 、并且因为信心而被神怜悯、得神医治的人。人看这个女人,看到的是她外表的卑微、缺乏,和破碎;而耶稣看这个女人,看到的却是一个信心的强者、生命的勇士。

最后,耶稣对她说:“平平安安地去吧!” 真正的平安从哪里来呢?真正的平安,是从人与神和好的关系而来。如何能与神和好?认识并相信神所差来的耶稣基督。保罗在哥林多后书里说:“如果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经过去,看啊,都变成新的了。这一切都是出于神;他藉着基督使我们与他自己和好,又把这和好的职事赐给我们。这就是:在基督里,神使世人与他自己和好,不把他们的过犯算在他们身上,并且把这和好的信息托付给我们。”(林后5:17-19) 真正属神的百姓,都会被引领到耶稣的面前,并且认出这一位就是神的儿子、是救主。 因为这就是神的旨意——“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4:12) 耶稣要让这女人知道,不仅她身体上的病得了一医治,她跟神的关系也已经和好了。对于这个十二年来都处于礼仪上不洁净状态下的女人来说,这是多么大的安慰和鼓励啊!这个女人,来的时候是污秽的、隐藏的、卑微的,走的时候却是康复的、尊贵的、平安的。

复活

就在耶稣还说话的时候,有人从会堂主管的家里赶来报信,对睚鲁说:“你的女儿死了,不要劳动夫子。”(49) 终于,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一幕发生了。这个时候我们心里忍不住就要再翻腾一遍—要是刚才没有耽搁该多好!毕竟那个女人的病情没那么紧急,而这一耽搁,却是另一个人失去了生命为代价。(看来耶稣的时间管理真是不能让人信服。)既然孩子已经死了,报信的人建议,耶稣干脆就不用去了。可想而知,听到这个消息的睚鲁,受到多么大的打击,他的心重重的地沉了下去。可是耶稣听见报信人的话,就对睚鲁说:“不要怕,只要信!你的女儿就必得救。”(50) 一开始睚鲁来求耶稣的时候,女儿还没死,睚鲁还寄希望于那个小小的时间窗口。也就是说,那个时候,虽然女儿病得很严重、严重到快要死了,但依然只是病;睚鲁对耶稣的信心在于,耶稣有能力将他女儿医好。可是现在,女儿已经死了,睚鲁不知道还能指望什么了。所以耶稣就在这个时候勉励他,原文的时态中带有一种紧迫感—“不要怕,信!” 用现在年轻人的话说:“别怕,信就完了!” 信什么呢?信神的能力、神的怜悯,信神能救活他的女儿。这是耶稣在预备睚鲁的心,来承受神即将彰显的工作。睚鲁有没有以这样的信心来回应耶稣呢?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他让耶稣去他的家。

到了睚鲁的家,耶稣只让少数几个人进去,包括彼得、约翰、雅各,还有女孩子的父母,就是睚鲁和他妻子。这是路加福音里第一次出现耶稣只带着“彼得、约翰、雅各”这三个最核心的使徒。到的时候,睚鲁家里已经来了一群专职的哭丧者在为女孩捶胸哀哭。当时的习俗是,确认过人已经死了之后,专职的哭丧者就会过来哀哭,哭声也会引来邻舍、亲属。耶稣阻止他们、呼唤他们以信心来看待这件事情,也向众人宣告这个女孩真正的属灵状态,说:“不要哭,她没有死,不过是睡着了。”(52) 可是这些人都认定女孩已经死了,就嗤笑耶稣(53)。这让我们想到,圣经里面还有一个人,也在听到神的应许之后笑了。神向亚伯拉罕应许说,明年他妻子撒拉必生一个儿子,撒拉就心里暗笑,因为那时他俩都年纪老迈,撒拉的月经也已断绝了。神在这个时候宣告他们要生一个儿子,几乎等于宣告一个人从死里复活了一样。但即便是心里暗笑,神也不放过,他说:“耶和华岂有难成的事吗?”(创18:14) 到了第二年,撒拉果然给亚伯拉罕生了一个儿子。神不仅掌管着生育的大能,也同样握有生死的权柄。

现在,耶稣来到了女孩跟前。 “耶稣拉着她的手,呼叫说:‘女儿,起来吧!’ 她的灵魂便回来,她就立刻起来了。耶稣吩咐给她东西吃。她的父母惊奇得很。”(54-56a) 这最惊心动魄的一刻,在路加的记叙中显得惊人地简短,就好像日常的事情那样稀松平常。耶稣拉着她的手,呼叫她起来,就像是在叫醒一个睡着的人一样;女孩立刻就起来了。之前,患血漏的妇人是从背后触摸了耶稣;耶稣不仅没有沾染女人的“污秽”,反而将他的洁净传递给了女人、使她的血漏立刻止住。这一次,耶稣主动触摸了已经死去的女孩—按着旧约的律法,触碰死尸也是沾染不洁净的(民19:11);但是同样地,耶稣不仅没有沾染污秽,还叫女孩从死里复活。一切把人向死亡拽的力量,到了耶稣手中,都被完全翻转。刚刚见证了血漏女人得医治的睚鲁,现在看到耶稣竟然亲手去触碰自己已经死去了的女儿,更能体会耶稣的怜悯,也更惊奇于耶稣那叫人从死里复活的大能。可是,耶稣却嘱咐父母,不要把所做的事告诉人。事实上,当睚鲁的女儿活活地站在众人面前,死人复活的消息马上就会不胫而走。耶稣之所以还要刻意地叮嘱他们不要宣扬,是为了避免让人把注意力过于放在这个神迹上面。

神迹

路加在第八章的后半段,用了平静风浪、在格拉森赶鬼、治好患血漏的女人、使睚鲁的女儿从死里复活四个神迹,来显明他是掌管自然的主、掌管灵界的主,以及掌管疾病和生死的主。不论是狂风巨浪、是污鬼邪灵,还是生老病死,都阻挡不了神藉着耶稣所彰显出来的能力和权柄,反而统统被耶稣制伏或翻转。但是耶稣在地上行这些神迹,却不是他来到世上的主要目的。当他行神迹的时候,不论是平静风浪、立刻医好血漏女人,还是叫睚鲁的女儿从死里复活,他从来不是想要炫耀自己的能力有多超强;相反,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呼唤人们的信心——他责备门徒们没有信心(8:25),他赞赏血漏女人信心的同时,又鼓励她突破自己、公开地在众人面前做见证(8:48),在睚鲁的信心无以为继的时候,耶稣鼓励他继续忍耐地相信下去……耶稣所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以及每一个动作,无不在证实着一件事,就是他的慈爱、权能是从神来的、是值得人全然信靠的;他所承诺的每一件事,最终他都会兑现。

但是,我们的信心仍然会面临一个挑战,那就是—为什么耶稣医治了血漏女人、却没有医治我/解决我的问题?为什么耶稣叫睚鲁的女儿复活了,却没有叫我的儿子/我的女儿/我的丈夫/我的妻子/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活过来?这真是一个又大又难又艰涩的问题。因为对于正身处这样的伤痛和煎熬的人来说,无论怎么回答都是不容易的,就好像处在那十二年当中的血漏女人、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好,或者刚刚听到女儿已经死了的睚鲁、以为就此天人永隔……杨腓力《耶稣真貌》里的一段话,或许会让我们稍得一些安慰——

“那么,为什么要有神迹呢?它们到底能带来什么不同?我必须得承认,仅凭这么几十次医治、和一只手数得过来的死里复活,耶稣并不能解决多少这个星球上的痛苦的问题—而这的确也不是他来这儿的目的。尽管如此,耶稣的本性就是要抵制这个堕落世界所造成的影响。当他行走在人世间,耶稣使用超自然的能力来对这个世界进行“拨乱反正”,每一次的医治都是往回指向伊甸之初—那时人的身体不会出现瞎眼、瘸腿、血漏不止十二年,同时也是指向将来的新天新地。耶稣所行的神迹,打破了疾病和死亡的锁链,让我瞥见这世界原本该有的样子、也让我对将来上帝完全将这个堕落的世界更正过来的那一天心生盼望。说得委婉一点,上帝跟我们一样对这个世界不满意;而耶稣的神迹提示我们上帝打算怎样来改变它。有些人看神迹,觉得它们中断了自然界的法则;要是把它们看成“迹象”的话,那它们的功用刚好相反—是死亡、腐烂、墒、以及毁灭,让神的法则中断;而神迹则让我们瞥见复原后的景象。用莫尔特曼的话说,“耶稣的医治不是发生在自然世界里的超自然的神迹,而是在一个非自然、邪恶、受伤的世界里所发生的唯一’自然’的事情。”

俯伏

对于今天已经信了耶稣的基督徒来说,有一个神迹是已经显明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那就是耶稣已经为了我的罪被钉在十字架上、神又叫他从死里复活,我因信他而罪得赦免、且领受了圣灵。(徒2:22-39) 这就是神差耶稣来救我们脱离罪恶、使我们向神复原的办法!不管是耶稣在地上行神迹医好的、后来使徒们行神迹医好的,还是历世历代的基督徒所经历了什么样的神迹,最终都是为了指向耶稣的复活、和他再来时我们所有人的复活!当日跟着耶稣进到睚鲁家里、亲眼看见他如何叫睚鲁的女儿从死里复活的三位使徒,后来都深深认识耶稣的复活。使徒约翰在他所写的福音书中记录了耶稣使拉撒路从死里复活,那一次耶稣为了使门徒相信是神差他来的而故意耽延(约11:14-15、41-42),又对马大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约11:25-26) 彼得则在他的书信一开篇就为着耶稣基督的复活而颂赞父神,因“他照着自己的大怜悯,藉着耶稣基督从死人中复活,重生了我们,好让我们得着活的盼望,得着那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你们保存在天上的基业。你们就是藉着信心而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可以得着那预备在末世显现的救恩。”(彼前1:3-5, 新汉语译本) 因着耶稣基督的复活,我们得以重生、得着活的盼望。为着这个缘故,彼得和主的兄弟雅各都鼓励我们在遭遇各种试炼的时候要喜乐,因为知道正是在这些试炼中,我们的信心才能经过考验,最终才能“得到信心的成果,就是灵魂的得救。”(彼前1:9) 面对着今天正处于各样困境、挣扎中的我们,耶稣依然会对我们说:“不要怕,只要信!” 当日他医治血漏女人、叫睚鲁女儿从死里复活的时候,他自己还没有上十字架;而如今我们已经确知,“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林前15:20) 为此,我们就为着各人现在所正在经受的试炼感谢主—尽管我们是含着眼泪说这话!愿我们带着我们现今一切的艰难、重担,再一次俯伏在主的脚前、把我们生命的主权交给他,单单注目于那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主耶稣基督!

The post 来俯伏在耶稣脚前——2020年7月12日主日讲章/曾淼传道 appeared first on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By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师、长老、传道

  • 5
  • 5
  • 5
  • 5
  • 5

5

11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View all
WSJ What’s News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What’s News

4,358 Listeners

不明白播客 by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不明白播客

1,116 Listeners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by Sally Shi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1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