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欢迎收听《真爱之声》,我是今天的主播,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的理事长潘江雪。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开始云返校,网上看老师直播,开始在家上课了?江雪阿姨给你们加油,点赞!最近很多宅男宅女在家里憋大招,打发无聊时光,有把瓜子壳摆成各种各样造型的、有把草莓针尖大的籽一颗颗摘下来的、有在家钓鱼的、还有自己动手做复古玩具的,他们的爸妈支持吗?今天我们就先聊一聊怎么在家里DIY玩具,然后想一想怎么来一场亲子间的平等对话吧。
安顺市平坝区第一小学张欣老师给我来信了,他说,往年元宵节一过,村里人就得背着大包小包离开,回城里务工了。但今年留守的孩子们却迎来意想不到的幸福,疫情打破了每年离别的画面,很多人不能出门,平时与孩子聚少离多的他们,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看着孩子们灿烂的笑容,生活的艰辛仍在前方,但在此刻,怎么能辜负和孩子家人相聚的时光呢?
隔壁二叔家小外孙来家里过年,这下走不了了,外公动手给他做了一把弹弓,他很开心,每天当成宝贝带着。一些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也在陪孩子做一些自制玩具,特殊的时期出不了门,我们也来跟着张欣老师学习两种小玩具的制作方法。
第一种是陀螺。找一块木头,削成一寸多高,直径一寸多的圆柱形,再把下端削尖,尖端安一粒滚珠,陀螺就算做成了。再做一根鞭子就可以玩起来了。玩的时候,先得用鞭梢一圈圈缠住陀螺的腰身,然后直放在地上,用手指轻轻按住陀螺的顶端,用力一拉鞭绳,陀螺就在地上旋转起来,再用鞭子不断地抽打,越抽转得越快。
为了让陀螺转得更轻松,我们常到地皮比较硬的地方去玩,鞭梢儿噼里啪啦响,陀螺滴溜溜转。当然抽陀螺这项游戏似乎更受男孩子的欢迎,三两个孩子聚在一起,总是打得满头大汗,有时候大人看见了也会跟着玩两下。一边玩陀螺一边唱着童谣也是一种乐趣,当地的孩子还自己创作了一句童谣“杨柳活,抽陀螺,抽抽打打真快活”,描述的就是这样的画面。
第二种玩具是弹弓。把两根小木棍拼成大写的“V”字形弹弓架子,粘上,上方开口三到五公分,粘接处多余部分用小刀削掉,用胶带固定,做成弹弓的把手。再找一截废旧自行车内胎,剪成一厘米宽、二十厘米长的条,记得要剪两根(如果没有的话也可以用女生扎头发的橡皮筋代替喔),然后把其中一根裹住架子的一头,用手拉紧,用毛线绑紧;另一根绑在另一端,用胶带缠紧。再找一小块皮革,剪成两公分宽、四公分长的椭圆形状。在皮革两头分别剪一个小圆孔,能穿过橡皮带就行,最后皮带从孔中穿过、拉紧、再用毛线绑紧。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弹弓的制作,可以发射石子,黄豆等。不过大家玩的时候要当心,不能对着人,也不能打小鸟。
在乡村可以享受DIY弹弓和陀螺的乐趣,但城里家庭的亲子活动也不逊色,大人小孩一起阅读一本书,一起学习一项新技能,一起玩玩乐高、魔方等等。可是,假如家里的书读完了,家里没有魔方和乐高,该怎么办呢?想让亲子活动变得更有趣,我们可以在家里试试看创意物化。
比如在家里准备几个相同的水杯,分别装上不等量的水,用筷子敲击水杯,会发出不一样的音色,小小家庭演奏会就可以开始了——这是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
再比如每人发一张纸,折成小飞机,每天不重样,然后比比看谁的飞机飞得远,谁输了谁涮一天碗——公平合理吧,既做了家务,又做了物理小实验;
还可以拿出一双脏了的小白鞋,用家里的牙膏、白醋、小苏打等试试看,哪一种物品或者哪几种物品混合可以洗干净污渍——嗯,这是个化学小实验,做好了穿干净鞋子,做得不好,哈哈,爸妈给你买新鞋。
学习过真爱梦想《科技创客》的孩子,还可以打开米思齐软件,当家长的小老师,教他们做一些类似九九乘法表的简单编程。
说到这里,我们先休息一下,接着昨天继续来听罗指挥带来的著名交响童话作品、前苏联作曲大师普罗科菲耶夫《彼得与狼》的下半部分。
欢迎回到《真爱之声》,咱们接着聊“潘老师告诉你怎么办”这个话题。高质量陪伴的关键之一就是和孩子平等对话。家长可能会烦恼,怎样做才算是和孩子平等对话呢?平等对话是不是就是刻意抛出几个问题让孩子发表意见、家庭做重要决策的时候也要听孩子天马行空式的建议呢?其实平等对话没有那么刻意、严肃,实现平等对话最好的方式,就是发生在亲子活动中。
大家可以点开文章中间的视频。视频中的孩子是个二年级的小学生,由于疫情延期开学,每天在家写完作业就是玩电脑、玩游戏,不能出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家长也忙着各自的事情。每天都是如此,孩子对最爱玩的游戏也已经开始失去了兴致。于是这个家庭组织了一次一起学魔方的活动,这一次不是家长教孩子,而是孩子和家长一起学习玩魔方,孩子甚至还当起了“小老师”,孩子专注起来,可能比家长还要厉害呢!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会开始思考,平时总是批评孩子学习效率不高,然而当自己站在孩子的角色上进行了尝试之后,是否发现,其实孩子做的够好了,是家长太心急了。对于孩子来说,自己比父母学得快,还能教父母怎么做,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这会极大的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与此同时,孩子会发现父母在学习时认真、耐心、不怕失败的态度,是自己需要去学习和改进的方向。身教比言传更有力量,家长的行动是给孩子最好的榜样。在教的过程中,孩子也能体会到家长和老师教导的辛苦,从而更好的理解家长的心态。
就是这样一场简单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之间有了一次平等的对话,家长既陪伴了孩子,也和孩子之间进行了有爱的沟通和互动,还能一家人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的日常对话方式正确吗
我们再想想,我们的日常对话方式是正确的吗?
在家庭关系中,家长总是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本着“我是为你好”的初衷,希望孩子能听从家长的安排。从小时候的学习,到长大后的工作,再到结婚生子,家长为了孩子操碎了心。
而孩子也必须要“服从命令”,小时候不听话就会变成大家口中的“熊孩子”,青春期就是“叛逆”,成年后就是“翅膀硬了”。孩子也很苦恼,怎样才能既让父母开心,又遵从自己的内心?
这是大部分家庭矛盾的来由,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陪着不等于陪伴
其实,矛盾的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家长和孩子不能平等对话。在过去,18岁成年以后父母才把孩子当作可以平等对话的对象;而如今,8岁的孩子也可以给父母提出非常有建设性的建议。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意识和判断,让孩子在家庭中拥有发言权,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对家庭更有责任感。
都说陪伴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很多家长的陪伴仅仅是坐在孩子旁边玩手机,没有沟通,没有互动,表面上坐在一起,内心缺乏共鸣。每天20分钟高质量的亲子活动,能让大人们从繁重的工作和疲惫的生活中暂时脱离,何尝不是一种解压呢?家长们,放下手机,用人在心也在的陪伴,和孩子来一场平等对话吧。
面对即将到来的返校防疫,真爱梦想推出“真爱校园守护包”,服务重点地区,筹集防疫物资,守护校园健康。守护一个孩子一学期,只要15元;15000元,就能覆盖整所学校。校园公共卫生和孩子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抗疫防疫即刻行动。请朋友们扫描海报中的二维码,或在腾讯公益、新浪微公益搜索“校园健康守护计划”,支持我们,支持真爱梦想,关注项目进展,告诉你的朋友们 # 每一分防护定能胜过十分补救。
节目的最后,我们请吉林省真爱梦想学校的范超老师,用视频的方式,领着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做个梦想健身操,一起在家里锻炼起来吧。
《真爱之声》栏目已经在苹果播客以及喜马拉雅电台上线,同时可通过新华网、澎湃新闻与今日头条客户端阅读,也可以对小雅nano音箱、小米音箱说“我要听真爱之声”来收听我们的节目。
这就是本期《真爱之声》,如果你觉得节目有意思,欢迎转发到你的微博、QQ同学群、微信朋友圈和家庭群里。
真爱之声,明天见。
欢迎收听《真爱之声》,我是今天的主播,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的理事长潘江雪。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开始云返校,网上看老师直播,开始在家上课了?江雪阿姨给你们加油,点赞!最近很多宅男宅女在家里憋大招,打发无聊时光,有把瓜子壳摆成各种各样造型的、有把草莓针尖大的籽一颗颗摘下来的、有在家钓鱼的、还有自己动手做复古玩具的,他们的爸妈支持吗?今天我们就先聊一聊怎么在家里DIY玩具,然后想一想怎么来一场亲子间的平等对话吧。
安顺市平坝区第一小学张欣老师给我来信了,他说,往年元宵节一过,村里人就得背着大包小包离开,回城里务工了。但今年留守的孩子们却迎来意想不到的幸福,疫情打破了每年离别的画面,很多人不能出门,平时与孩子聚少离多的他们,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看着孩子们灿烂的笑容,生活的艰辛仍在前方,但在此刻,怎么能辜负和孩子家人相聚的时光呢?
隔壁二叔家小外孙来家里过年,这下走不了了,外公动手给他做了一把弹弓,他很开心,每天当成宝贝带着。一些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也在陪孩子做一些自制玩具,特殊的时期出不了门,我们也来跟着张欣老师学习两种小玩具的制作方法。
第一种是陀螺。找一块木头,削成一寸多高,直径一寸多的圆柱形,再把下端削尖,尖端安一粒滚珠,陀螺就算做成了。再做一根鞭子就可以玩起来了。玩的时候,先得用鞭梢一圈圈缠住陀螺的腰身,然后直放在地上,用手指轻轻按住陀螺的顶端,用力一拉鞭绳,陀螺就在地上旋转起来,再用鞭子不断地抽打,越抽转得越快。
为了让陀螺转得更轻松,我们常到地皮比较硬的地方去玩,鞭梢儿噼里啪啦响,陀螺滴溜溜转。当然抽陀螺这项游戏似乎更受男孩子的欢迎,三两个孩子聚在一起,总是打得满头大汗,有时候大人看见了也会跟着玩两下。一边玩陀螺一边唱着童谣也是一种乐趣,当地的孩子还自己创作了一句童谣“杨柳活,抽陀螺,抽抽打打真快活”,描述的就是这样的画面。
第二种玩具是弹弓。把两根小木棍拼成大写的“V”字形弹弓架子,粘上,上方开口三到五公分,粘接处多余部分用小刀削掉,用胶带固定,做成弹弓的把手。再找一截废旧自行车内胎,剪成一厘米宽、二十厘米长的条,记得要剪两根(如果没有的话也可以用女生扎头发的橡皮筋代替喔),然后把其中一根裹住架子的一头,用手拉紧,用毛线绑紧;另一根绑在另一端,用胶带缠紧。再找一小块皮革,剪成两公分宽、四公分长的椭圆形状。在皮革两头分别剪一个小圆孔,能穿过橡皮带就行,最后皮带从孔中穿过、拉紧、再用毛线绑紧。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弹弓的制作,可以发射石子,黄豆等。不过大家玩的时候要当心,不能对着人,也不能打小鸟。
在乡村可以享受DIY弹弓和陀螺的乐趣,但城里家庭的亲子活动也不逊色,大人小孩一起阅读一本书,一起学习一项新技能,一起玩玩乐高、魔方等等。可是,假如家里的书读完了,家里没有魔方和乐高,该怎么办呢?想让亲子活动变得更有趣,我们可以在家里试试看创意物化。
比如在家里准备几个相同的水杯,分别装上不等量的水,用筷子敲击水杯,会发出不一样的音色,小小家庭演奏会就可以开始了——这是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
再比如每人发一张纸,折成小飞机,每天不重样,然后比比看谁的飞机飞得远,谁输了谁涮一天碗——公平合理吧,既做了家务,又做了物理小实验;
还可以拿出一双脏了的小白鞋,用家里的牙膏、白醋、小苏打等试试看,哪一种物品或者哪几种物品混合可以洗干净污渍——嗯,这是个化学小实验,做好了穿干净鞋子,做得不好,哈哈,爸妈给你买新鞋。
学习过真爱梦想《科技创客》的孩子,还可以打开米思齐软件,当家长的小老师,教他们做一些类似九九乘法表的简单编程。
说到这里,我们先休息一下,接着昨天继续来听罗指挥带来的著名交响童话作品、前苏联作曲大师普罗科菲耶夫《彼得与狼》的下半部分。
欢迎回到《真爱之声》,咱们接着聊“潘老师告诉你怎么办”这个话题。高质量陪伴的关键之一就是和孩子平等对话。家长可能会烦恼,怎样做才算是和孩子平等对话呢?平等对话是不是就是刻意抛出几个问题让孩子发表意见、家庭做重要决策的时候也要听孩子天马行空式的建议呢?其实平等对话没有那么刻意、严肃,实现平等对话最好的方式,就是发生在亲子活动中。
大家可以点开文章中间的视频。视频中的孩子是个二年级的小学生,由于疫情延期开学,每天在家写完作业就是玩电脑、玩游戏,不能出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家长也忙着各自的事情。每天都是如此,孩子对最爱玩的游戏也已经开始失去了兴致。于是这个家庭组织了一次一起学魔方的活动,这一次不是家长教孩子,而是孩子和家长一起学习玩魔方,孩子甚至还当起了“小老师”,孩子专注起来,可能比家长还要厉害呢!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会开始思考,平时总是批评孩子学习效率不高,然而当自己站在孩子的角色上进行了尝试之后,是否发现,其实孩子做的够好了,是家长太心急了。对于孩子来说,自己比父母学得快,还能教父母怎么做,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这会极大的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与此同时,孩子会发现父母在学习时认真、耐心、不怕失败的态度,是自己需要去学习和改进的方向。身教比言传更有力量,家长的行动是给孩子最好的榜样。在教的过程中,孩子也能体会到家长和老师教导的辛苦,从而更好的理解家长的心态。
就是这样一场简单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之间有了一次平等的对话,家长既陪伴了孩子,也和孩子之间进行了有爱的沟通和互动,还能一家人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的日常对话方式正确吗
我们再想想,我们的日常对话方式是正确的吗?
在家庭关系中,家长总是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本着“我是为你好”的初衷,希望孩子能听从家长的安排。从小时候的学习,到长大后的工作,再到结婚生子,家长为了孩子操碎了心。
而孩子也必须要“服从命令”,小时候不听话就会变成大家口中的“熊孩子”,青春期就是“叛逆”,成年后就是“翅膀硬了”。孩子也很苦恼,怎样才能既让父母开心,又遵从自己的内心?
这是大部分家庭矛盾的来由,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陪着不等于陪伴
其实,矛盾的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家长和孩子不能平等对话。在过去,18岁成年以后父母才把孩子当作可以平等对话的对象;而如今,8岁的孩子也可以给父母提出非常有建设性的建议。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意识和判断,让孩子在家庭中拥有发言权,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对家庭更有责任感。
都说陪伴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很多家长的陪伴仅仅是坐在孩子旁边玩手机,没有沟通,没有互动,表面上坐在一起,内心缺乏共鸣。每天20分钟高质量的亲子活动,能让大人们从繁重的工作和疲惫的生活中暂时脱离,何尝不是一种解压呢?家长们,放下手机,用人在心也在的陪伴,和孩子来一场平等对话吧。
面对即将到来的返校防疫,真爱梦想推出“真爱校园守护包”,服务重点地区,筹集防疫物资,守护校园健康。守护一个孩子一学期,只要15元;15000元,就能覆盖整所学校。校园公共卫生和孩子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抗疫防疫即刻行动。请朋友们扫描海报中的二维码,或在腾讯公益、新浪微公益搜索“校园健康守护计划”,支持我们,支持真爱梦想,关注项目进展,告诉你的朋友们 # 每一分防护定能胜过十分补救。
节目的最后,我们请吉林省真爱梦想学校的范超老师,用视频的方式,领着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做个梦想健身操,一起在家里锻炼起来吧。
《真爱之声》栏目已经在苹果播客以及喜马拉雅电台上线,同时可通过新华网、澎湃新闻与今日头条客户端阅读,也可以对小雅nano音箱、小米音箱说“我要听真爱之声”来收听我们的节目。
这就是本期《真爱之声》,如果你觉得节目有意思,欢迎转发到你的微博、QQ同学群、微信朋友圈和家庭群里。
真爱之声,明天见。
424 Listeners
231 Listeners
26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