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欢迎收听《真爱之声》,我是今天的主播,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的理事长潘江雪。同学们,你知道你爸爸妈妈的老家在哪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太爷爷太奶奶的名字叫什么吗?问过他们的生活经历、年轻时的故事吗?你们去过自己家的祖宅,见过自己的家谱或者族谱吗?请你们和潘老师互动,把文字和照片分享到节目后台。
中国人很重视历史教育,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我们都有历史课,可是那些有滋有味的“草民”们的故事,往往不在历史正传里,而在每个家族的口耳相传之中。
潘老师看到的一个调查,随机采访了100个人,有将近一半的人不知道爷爷奶奶叫什么名字,只有40多人能够毫不犹豫地给出正确答案。不少人表示,从小就是看到爷爷就喊爷爷,看到奶奶就喊奶奶,根本没有想过要知道爷爷奶奶叫什么名字,更不要说曾祖高祖了。还有人说,爷爷就是叫“老王”“老李”或者“老马”“老孙”啊,跟自己爷爷一起养花、一起上茶楼的长辈见着爷爷都是“老王”来“老王”去,没有叫他别的名字。
祖辈怎么就成了没有名字的人了呢?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我们家国一体,有祖宗崇拜的传统、聚族而居的习惯,在江西省赣州市的南康区郊外,就有一个百家姓纪念馆群,分布着几十个姓氏家族的小型祠堂。
现在好多地方农村,在修缮过去留下来的祠堂,或者发动在外经商的宗亲,捐献善款、修族谱、盖祠堂。那些林林总总的姓氏,从百家姓的记载中,走进村头巷尾,一下子鲜活起来,如果说族谱上记录的是每个家族的编年史,每一个祠堂就是张王李赵一家一户的纪念堂。那里收集的掌故、风俗、纪念品,所有这些信息量要是放在一起,只怕世界上任何一个博物馆也比不上。
一个一个的家族,就像一个一个枝条,它们合在一起,就形成一个家族树。比如说某个省某个县某个村子,李姓的人多,这些老李家和其他地方老李家一对比,查族谱,发现他们在明代或者宋代就是亲戚,有共同的祖先,这些人就属于一个宗族。
在更加传统的过去,宗族里面不但有族长——也就是这个姓氏的带头大哥,还有族规——也就是他们的家法,还有族产——等于是个基金,维持宗族活动。宗族是个社会稳定器,在照顾鳏寡孤独、协调人际关系、扶贫助困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你们想,假如你突然穿越到那个年代去生活,却连自己爷爷奶奶的名字都不知道,那多尴尬啊。
想重新认识自己的祖辈、了解家族的历史,方法很多,最方便的就是口述史了。
口述历史是一种又古老又新颖的方法,访谈历史现场的见证人,整理他们的口述,搜集历史资料。中国古代的《尚书》,藏族的 《格萨尔王传》,甚至《荷马史诗》,都是佐证历史的口述作品。潘老师等一下给大家讲一讲怎么和爷爷奶奶一起做家庭口述史。
在开始讲解方法前,我们先进一段今天的梦想音乐时光。今天罗指挥带来的是著名的交响童话作品、前苏联作曲大师 普罗科菲耶夫《彼得与狼》的故事。让我们跟随小朋友的声音听一听机智勇敢的小彼得是怎么对付大灰狼的吧。
欢迎回到《真爱之声》,咱们接着聊“潘老师教你怎么办”。
怎么做口述历史?
做口述史在步骤上一般可以分为访谈前、访谈中、访谈后三个阶段:
访谈前:
我们先说说访谈前的准备工作吧。
第一步,是成立项目组、并确定项目组的成员。我们可以按开家庭会议的方式来确定项目组的成员,爸爸妈妈可以承担摄影、记录工作、小朋友可以当采访小记者。如果想做得更有趣,还可以为自己制作一张口述史的记者证哦。
第二步,是确定你要采访的对象。如果和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的话,那就是最好的采访对象啦。
第三步,跟爸爸妈妈一起,规划方向,讨论清楚采访的提纲。比如说通过采访,我们找到三代之内的家族成员,画成一棵家族树。
今天主笔的小伍老师看过家谱,发现她们家有记录以来,最早发现的祖先是宋朝的一个处级干部。到了小伍老师这一代,她的妈妈家有4位兄妹,爸爸家有3位兄妹,在她这一辈一共有14位表兄妹,19位表侄儿侄女,你把家族树画出来看一看,好大一棵树,真是一个大家族啊。
采访时,孙辈要问问祖辈成长的经历,比如说:爷爷奶奶,你们这辈子最难忘、最重要、最转折、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你最想说的人生经验又是什么?
再梳理一下家族迁徙的路线,参照地图,看看你和爷爷奶奶是不是生活在不同的城市。我爷爷是江苏人,我的父母生活在北京,而我现在生活在上海。如果你的家族够大,会在很多城市看到自己家族的人。
第四步、把你准备好的提纲给当事人看,告诉爷爷奶奶你要去采访他们了,并约好采访的时间地点。
访谈中
前面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吗?那我们就开始进行访谈吧。
首先,我们要选一个舒服的地方,比如说客厅的沙发。收拾整齐,可以放一点音乐,泡一壶茶,一家人一边喝茶,一边聊。
其次,要准备好纸和笔,把老人们说的故事完整记录下来,如果老人家说得过快,来不及记录,怎么办呢?我们用纸笔记录要点,同时用录音笔或者手机录音,方便核对和整理。在采访的过程中,需要的录音录像的工作,请父母帮忙。
第三,作为采访人,我们要重视和祖辈的互动,仔细倾听,不懂就问,不放弃任何一个问题。在爷爷奶奶的叙述中,捕捉灵光一现的时刻,深入挖掘咱们自己的故事。
第四,可以拿出家庭相册,从一张张照片开始,引发和调动老人们思考,挖掘出更久远、也更加真实的家族历史。
第五,问完你准备的所有问题,但是最重要的是注视着他们的眼睛,认真听讲,做一个耐心安静的小记者。
访谈后
那做完访谈后,我们要第一时间形成录音记录,再对照文字稿整理,然后手工绘制家族树和迁徙路线图。这样,一个对爷爷奶奶的采访,换句话说,一个简单的家庭口述史,就完成啦。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可以学会跟祖辈沟通倾听,知道他们的艰辛,知道我们能拥有现在的生活,是跟每个家族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创造密不可分的。想象一下,几十年后,你的孩子、或孩子的孩子来采访你时,你怎么跟他分享在2020年的春节,全国人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故事呢?
我们每个人是有来历的,有我们的文化谱系和血脉传承。家庭口述史,让我们进入自己祖先的人生,记录大历史下的小人物,倾听平凡中的不平凡。每个国,每个族,每个家,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它们就像历史螺旋的每一个沧桑维度,社会变革的每一道灿烂霓虹,值得在今天、此时,被我们每个家庭,以如此温柔的方式记录。
追溯祖先往事,倾听家族声音,才能更好地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又去向何方。让我们记录好每户人家、属于自己的故事吧。
《真爱之声》栏目已经在苹果播客以及喜马拉雅电台上线,同时可通过新华网、澎湃新闻与今日头条客户端阅读,也可以对小雅nano音箱、小米音箱说“我要听真爱之声”来收听我们的节目。
这就是本期《真爱之声》,如果你觉得节目有意思,欢迎转发到你的微博、QQ同学群、微信朋友圈和家庭群里。
节目的最后,我们跟着运动梦想课的用视频,爸爸妈妈和孩子们一起做个梦想健身操,在家里锻炼起来吧。
谢谢您收听本期节目,我是潘江雪。《真爱之声》明天见。
欢迎收听《真爱之声》,我是今天的主播,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的理事长潘江雪。同学们,你知道你爸爸妈妈的老家在哪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太爷爷太奶奶的名字叫什么吗?问过他们的生活经历、年轻时的故事吗?你们去过自己家的祖宅,见过自己的家谱或者族谱吗?请你们和潘老师互动,把文字和照片分享到节目后台。
中国人很重视历史教育,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我们都有历史课,可是那些有滋有味的“草民”们的故事,往往不在历史正传里,而在每个家族的口耳相传之中。
潘老师看到的一个调查,随机采访了100个人,有将近一半的人不知道爷爷奶奶叫什么名字,只有40多人能够毫不犹豫地给出正确答案。不少人表示,从小就是看到爷爷就喊爷爷,看到奶奶就喊奶奶,根本没有想过要知道爷爷奶奶叫什么名字,更不要说曾祖高祖了。还有人说,爷爷就是叫“老王”“老李”或者“老马”“老孙”啊,跟自己爷爷一起养花、一起上茶楼的长辈见着爷爷都是“老王”来“老王”去,没有叫他别的名字。
祖辈怎么就成了没有名字的人了呢?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我们家国一体,有祖宗崇拜的传统、聚族而居的习惯,在江西省赣州市的南康区郊外,就有一个百家姓纪念馆群,分布着几十个姓氏家族的小型祠堂。
现在好多地方农村,在修缮过去留下来的祠堂,或者发动在外经商的宗亲,捐献善款、修族谱、盖祠堂。那些林林总总的姓氏,从百家姓的记载中,走进村头巷尾,一下子鲜活起来,如果说族谱上记录的是每个家族的编年史,每一个祠堂就是张王李赵一家一户的纪念堂。那里收集的掌故、风俗、纪念品,所有这些信息量要是放在一起,只怕世界上任何一个博物馆也比不上。
一个一个的家族,就像一个一个枝条,它们合在一起,就形成一个家族树。比如说某个省某个县某个村子,李姓的人多,这些老李家和其他地方老李家一对比,查族谱,发现他们在明代或者宋代就是亲戚,有共同的祖先,这些人就属于一个宗族。
在更加传统的过去,宗族里面不但有族长——也就是这个姓氏的带头大哥,还有族规——也就是他们的家法,还有族产——等于是个基金,维持宗族活动。宗族是个社会稳定器,在照顾鳏寡孤独、协调人际关系、扶贫助困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你们想,假如你突然穿越到那个年代去生活,却连自己爷爷奶奶的名字都不知道,那多尴尬啊。
想重新认识自己的祖辈、了解家族的历史,方法很多,最方便的就是口述史了。
口述历史是一种又古老又新颖的方法,访谈历史现场的见证人,整理他们的口述,搜集历史资料。中国古代的《尚书》,藏族的 《格萨尔王传》,甚至《荷马史诗》,都是佐证历史的口述作品。潘老师等一下给大家讲一讲怎么和爷爷奶奶一起做家庭口述史。
在开始讲解方法前,我们先进一段今天的梦想音乐时光。今天罗指挥带来的是著名的交响童话作品、前苏联作曲大师 普罗科菲耶夫《彼得与狼》的故事。让我们跟随小朋友的声音听一听机智勇敢的小彼得是怎么对付大灰狼的吧。
欢迎回到《真爱之声》,咱们接着聊“潘老师教你怎么办”。
怎么做口述历史?
做口述史在步骤上一般可以分为访谈前、访谈中、访谈后三个阶段:
访谈前:
我们先说说访谈前的准备工作吧。
第一步,是成立项目组、并确定项目组的成员。我们可以按开家庭会议的方式来确定项目组的成员,爸爸妈妈可以承担摄影、记录工作、小朋友可以当采访小记者。如果想做得更有趣,还可以为自己制作一张口述史的记者证哦。
第二步,是确定你要采访的对象。如果和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的话,那就是最好的采访对象啦。
第三步,跟爸爸妈妈一起,规划方向,讨论清楚采访的提纲。比如说通过采访,我们找到三代之内的家族成员,画成一棵家族树。
今天主笔的小伍老师看过家谱,发现她们家有记录以来,最早发现的祖先是宋朝的一个处级干部。到了小伍老师这一代,她的妈妈家有4位兄妹,爸爸家有3位兄妹,在她这一辈一共有14位表兄妹,19位表侄儿侄女,你把家族树画出来看一看,好大一棵树,真是一个大家族啊。
采访时,孙辈要问问祖辈成长的经历,比如说:爷爷奶奶,你们这辈子最难忘、最重要、最转折、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你最想说的人生经验又是什么?
再梳理一下家族迁徙的路线,参照地图,看看你和爷爷奶奶是不是生活在不同的城市。我爷爷是江苏人,我的父母生活在北京,而我现在生活在上海。如果你的家族够大,会在很多城市看到自己家族的人。
第四步、把你准备好的提纲给当事人看,告诉爷爷奶奶你要去采访他们了,并约好采访的时间地点。
访谈中
前面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吗?那我们就开始进行访谈吧。
首先,我们要选一个舒服的地方,比如说客厅的沙发。收拾整齐,可以放一点音乐,泡一壶茶,一家人一边喝茶,一边聊。
其次,要准备好纸和笔,把老人们说的故事完整记录下来,如果老人家说得过快,来不及记录,怎么办呢?我们用纸笔记录要点,同时用录音笔或者手机录音,方便核对和整理。在采访的过程中,需要的录音录像的工作,请父母帮忙。
第三,作为采访人,我们要重视和祖辈的互动,仔细倾听,不懂就问,不放弃任何一个问题。在爷爷奶奶的叙述中,捕捉灵光一现的时刻,深入挖掘咱们自己的故事。
第四,可以拿出家庭相册,从一张张照片开始,引发和调动老人们思考,挖掘出更久远、也更加真实的家族历史。
第五,问完你准备的所有问题,但是最重要的是注视着他们的眼睛,认真听讲,做一个耐心安静的小记者。
访谈后
那做完访谈后,我们要第一时间形成录音记录,再对照文字稿整理,然后手工绘制家族树和迁徙路线图。这样,一个对爷爷奶奶的采访,换句话说,一个简单的家庭口述史,就完成啦。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可以学会跟祖辈沟通倾听,知道他们的艰辛,知道我们能拥有现在的生活,是跟每个家族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创造密不可分的。想象一下,几十年后,你的孩子、或孩子的孩子来采访你时,你怎么跟他分享在2020年的春节,全国人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故事呢?
我们每个人是有来历的,有我们的文化谱系和血脉传承。家庭口述史,让我们进入自己祖先的人生,记录大历史下的小人物,倾听平凡中的不平凡。每个国,每个族,每个家,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它们就像历史螺旋的每一个沧桑维度,社会变革的每一道灿烂霓虹,值得在今天、此时,被我们每个家庭,以如此温柔的方式记录。
追溯祖先往事,倾听家族声音,才能更好地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又去向何方。让我们记录好每户人家、属于自己的故事吧。
《真爱之声》栏目已经在苹果播客以及喜马拉雅电台上线,同时可通过新华网、澎湃新闻与今日头条客户端阅读,也可以对小雅nano音箱、小米音箱说“我要听真爱之声”来收听我们的节目。
这就是本期《真爱之声》,如果你觉得节目有意思,欢迎转发到你的微博、QQ同学群、微信朋友圈和家庭群里。
节目的最后,我们跟着运动梦想课的用视频,爸爸妈妈和孩子们一起做个梦想健身操,在家里锻炼起来吧。
谢谢您收听本期节目,我是潘江雪。《真爱之声》明天见。
424 Listeners
231 Listeners
26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