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之声 | 线上家长会

两代对话 | 疫情中的思考与选择,假消息为什么不胫而走


Listen Later

欢迎来到真爱之声,我是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的理事长潘江雪。

 

先跟大家预告一个好消息。过去几周,我们梦想课程研究院的专家和外部伙伴一起,开发了一套在线直播课程,叫做《疫情中的思考与选择》,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新冠疫情,冷静观察,帮助家长和孩子们养成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一个多月来,疫情对家长们提出了挑战: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怎么去分析整合?在焦虑和恐惧面前,怎样将心比心?在情绪的鼓动下怎么保持客观理智?在灾害面前,怎么做出明智而有担当的行动?

 

孩子也有很多问题,比如:“我们为什么不能出去玩啊?”“这种病毒可怕吗?我们真的安全吗?”“那些生病的人会好起来吗?”“病毒什么时候会走啊?”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问题,一向能言善辩的爸妈们怎么办呢?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怎样帮助孩子们更理性地思考这次疫情?


一、用孩子的问题启发他们的思考

第一个原则,就是用孩子提出的问题,启发他们进行思考。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一个又一个的新问题,以及它们背后所代表的那些复杂信息和情感,在刚进入孩子的大脑时一定是凌乱无序的。父母需要充分利用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和孩子们一起梳理、互动,展开亲子间的教育对话。

 

比如说内蒙古三年级的小硕同学和她的妈妈,在疫情发生后,小硕不能出去玩了,有一段时间总是闷闷不乐。妈妈让小硕列出她脑袋里的所有疑惑,注意要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整理。这一下子就激发起了小硕的学习兴趣。

 

她在本子上工整地写出问题,包括:

○       新冠病毒对健康会造成什么影响?

○       为什么我们不消灭病毒?

○       面对病毒,我们要如何做防护,保护自己?

○       等等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小硕花了三个小时的时间,查找了大量资料,并结合思维导图的工具,整理出了具有个人特色的知识网络。在做完梳理之后,小硕还总结了自己的观点,她说:“我觉得,病毒这种生物也不能全部被消灭,因为可能会影响整个的生态平衡。”

二告诉孩子要理解情绪,但不要做不好的事

第二个原则就是告诉孩子要理解情绪,但不要做不好的事情。

今年刚刚初一的小满同学在看到新闻报道说,有很多地方的酒店不愿意让武汉人进入,自己也很伤心,她觉得在这样一个时刻,那些经历了疼痛的普通人,是非常需要支持的,特别是在情感上。

面对疫情这样的大型公共事件,孩子们跟大人一样,会觉得害怕、愤怒,也会发出自己的见解,尝试去求证一些信息。作为父母,我们要去观察孩子的这些情绪、倾听他们的见解。小满的妈妈是位心理咨询师,妈妈说,很多人会因为情绪而做不好的事,也有很多人会因为情绪而受伤。别人的痛苦,我们往往想象不到,但要努力去理解和支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恐惧和害怕是非常正常的反应,我们既要宽容人们在应激状态下出现的这些情绪,理解人们的感受,也要呼吁人们克制,不能放任这种情绪作恶。

 

现在,让我们的情绪也稍微轻松一点,我们先进一段梦想音乐时光,听一听乐器里的“元素周期表”。

  

欢迎回到《真爱之声》,我们继续“潘老师告诉你怎么办”。

如何识别假消息

这次疫情中,我们看到了很多阅读量过万的假消息,这对我们的生活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11岁的子铭同学在作业中写下了这样的话:“在互联网上评论的我们,要注意我们的语言,你不会知道你的一个不当语言会引起多大的危机。”

“那些传播假消息的文章之所以会成为10万+,一方面是因为它们看上去逼真,另一方面,(这些内容)正好是有些人需要的,比如有的大人害怕自己和家人遭受相同的问题,所以相信这些谣言,并且转发给亲人和朋友。”


“当大家都害怕的时候,假消息就会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即使有人不相信也不说出来,担心自己被孤立。”

 

那怎么帮助孩子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识别假消息,保持理智和独立思考呢?潘老师建议可以带着孩子这样做:

第一步,看证据。在阅读信息的时候,我们要做判断:这个结论有证据支持吗?那个证据是事实吗?

第二步,尽量挑选自己信任的消息来源。要么这个机构足够公正、要么有专业知识和能力支撑,要么看看这些发表言论的人是不是获得了公众的信任。

第三步,从不同的、独立的来源去核查信息。遇到了一些疑似的假消息,别紧张,可以多查找资料或者询问专家,还可以查看专门的辟谣平台进行查证。

 

让小公民提出自己的小小建议

五年级的思越同学在作文里也写下了自己的思考:“我认为最可怕的不是病毒,而是大家因为听信假消息而带来的恐慌。如果它是真的,那你就可以安心地把它发给别人;如果它不是真的,那么请你告诉发这条信息的人,这个消息为什么是假的,并且告诉他不要乱传假消息,(因为)这样会造成恐慌”。

 

在孩子们的身上,我看到他们除了对自己的行为有了要求,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作为小公民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小建议。六年级梦娇同学提出,国家可以在税收上对中小企业有一定的优惠,还可以征集心理专业人士贡献时间,为患者、医生等人群提供咨询服务,传递信心。

  

当我们努力为孩子打开思考的空间之后,他们不仅仅是拥有了思辨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更加知道了什么是正确的事情。孩子的品格是从出生后,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五岁大的孩子已经有了“对这个世界和对自己怎么看”的概念,形成自己独特而固定的行为模式。所以说别看孩子小,在负责任的大人和恰当的课程引导下,他们能在新冠疫情这样的大型公共事件中成长,去理解什么叫做担当、什么叫做责任感。

学习用思维导图梳理疫情信息,用换位思考法培养同理心和共情力,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和工具分辨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就是真爱梦想这门崭新的线上直播课程想要传递给家长和孩子们的。

在这里,潘老师向大家强烈推荐这门《疫情中的思考与选择》在线直播课,从02月26日开始,每周三和周六的晚上8点到8点40分,欢迎爸爸妈妈带着你们家3-6年级的小朋友一起来上这门梦想课。

 

我是潘江雪,《真爱之声》,明天见。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真爱之声 | 线上家长会By 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


More shows like 真爱之声 | 线上家长会

View all
凹凸电波 by 凹凸电波

凹凸电波

424 Listeners

岩中花述 by GIADA | JustPod

岩中花述

231 Listeners

天真不天真 by 杨天真本真

天真不天真

26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