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像空气包围我们。播客就是处理「语言」的媒介。可以认为,我们行走在物自体的冰面上,没有语言提供的摩擦,我们寸步难行。同时作为最后的哲学问题,「语言」也常令任何动念作思考状的智人们疑窦丛生、无功而返。刚刚尝到「解构」甜头的自大辣鸡们,剑走偏锋、标新立异,像孩童攥紧新奇的玩具,偏要向「语言」这个风车巨人发起挑战!
……
笨口拙舌、七荤八素、左支右拙、支离破碎,最后讪讪地作鸟兽散了。
收听指北
00:00 希望好笑的开头
00:58 从语言的陌生化说起
05:29 突然有人开始说「党话」语言现象,不敢说太多了
07:29 如何评价「绝绝子」
15:00 米兰昆德拉如何毁了我们的生活
21:30 维特根斯坦用棍子戳康德
24:29 爷爷奶奶教给我们的
26:49 知识就是愚蠢
38:00 浊音滚出中国
40:12 最后送一首歌,我们认为它意味深长
节目提及
当代男女大学生语言研究
余光中:现代汉语的西化
普通物理学:从自然感官,到技术感官和理论感官
米兰昆德拉:刻奇
吴语浊音
《中国当代艺术编瞎话速成指南》
读者来信
上一期也很意外收到了很多反馈,简单回应一下听众的反馈。
最主要的反馈,很遗憾,是音质问题,而不是关于内容的讨论,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内容没有启发,让听众聚焦在技术问题上。由于我们是打野战一般随性而聚,用随身的数码设备录音。第一期在推拿场所,第二期在室外遇到了大暴雨,第三期找了个会议室,却没法避免剧烈的回音 —— 每一期都有很严重的音质问题。这一期,我们还是选择在野外(字面意思)录制,很抱歉,一定也有音质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不花点精力去解决这个问题呢?实际上我们是理工背景技术宅设备党,解决收音问题并不难。但就像片头说的,我们想做一档业余主义的播客。我们秉持这样的观点:当下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生活,人们都被服务得很舒适,实际上太舒适了。不管是做消费品还是内容,创作者首先要洞察消费者心理,即顾客就是上帝,互联网甚至把这个扩展成所谓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论。这种倾向随着抖音、头条号、网大剧集等文化消费品在人文化生活中的渗透,得到了极大地扩散。内容行业也要精准地找到受众,精准地控制用户g点,精准地给予用户刺激。一切都得是舒适的、爽的,挑衅则是大忌,你将失去市场,和利润。文化行业也成为了一种服务业 —— 资本正在把一切行当变成服务业。
这个事实,让我们有点奇怪的脾气,为什么非要这样呢?就像在播客介绍里写的那样,我们喜欢刺头,既然很难坐在经过隔音处理的房间,正襟危坐地录播客,那么就会打碎一些东西,让听众感到陌生、不适 —— 这种不适恰恰也是我们想要表达的。这看起来是很可笑的姿态,但在这种姿态中,我们也希望能带给你一些启发: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应该是裹着糖衣的。
当然,我们现在做得不好,很不好,但不觉得技术问题是首要问题:首要的问题是内容。同时我们也认为技术完美的平庸作品基本属于垃圾制造,也是对技术和工具的不尊重。在这里立一个flag:如果有一天,听众的反馈中,关于内容的讨论,已经压倒了关于技术的反馈,我们就开始在技术上做到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