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本音频内容转载自 王礼贤 老师的 微信公众号《甲骨文书法与国学经典》,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里面还有其它国学和书法内容。
本期内容提要:
*本篇前半段把上篇曾子的两句话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做了更进一步的详细解说。
*从中国古人重视“天,地”,“上帝”,以及相信人死后有“鬼魂”的文化;到后来传入中国的佛学所讲的“六道轮回,三世因果”;乃至最终逐渐形成的相信人可以转世再生的思想,都能体会出曾子这两句话所包含的深远思想价值。
*(下图为“天,地”的甲骨文写法)
*(下图为“上帝,鬼,神”的甲骨文写法)
*(下图为“魂”字的甲骨文形韵书法)
*(下图为佛教“六道轮回,三世因果”的甲骨文写法)
*而本篇的后半段,则对孔子门徒间的一番对话做了说明: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这段对话说的其实是孔子去各国游历时问政的心态,从现代来看,也可以理解为从事自己职业的心态。子禽想知道老师每次问政是想有所求还是想有所给予,于是就问子贡。
*其中“邦”字的甲骨文写法形似长在田间的树,意为古代的邦和国以植树为界。(下图为“邦”字的甲骨文写法。)
*而子贡是这样回答的,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贡以“温、良、恭、俭、让”五个字来总结孔子的处事之道,以此可以看出孔子即使有所求,其求的内容和方式也是和他人不同的。
*其中的 "恭" 字源自于甲骨文的 "共" 字,形似双手捧着玉石献上,体现了奉献和谦卑的态度。(下图为“恭”和“共”字的甲骨文写法。)
*“温、良、恭、俭、让”五个字展现了君子与世无争的态度。(下图为甲骨文书法“君子无争”。)
3.5
22 ratings
本音频内容转载自 王礼贤 老师的 微信公众号《甲骨文书法与国学经典》,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里面还有其它国学和书法内容。
本期内容提要:
*本篇前半段把上篇曾子的两句话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做了更进一步的详细解说。
*从中国古人重视“天,地”,“上帝”,以及相信人死后有“鬼魂”的文化;到后来传入中国的佛学所讲的“六道轮回,三世因果”;乃至最终逐渐形成的相信人可以转世再生的思想,都能体会出曾子这两句话所包含的深远思想价值。
*(下图为“天,地”的甲骨文写法)
*(下图为“上帝,鬼,神”的甲骨文写法)
*(下图为“魂”字的甲骨文形韵书法)
*(下图为佛教“六道轮回,三世因果”的甲骨文写法)
*而本篇的后半段,则对孔子门徒间的一番对话做了说明: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这段对话说的其实是孔子去各国游历时问政的心态,从现代来看,也可以理解为从事自己职业的心态。子禽想知道老师每次问政是想有所求还是想有所给予,于是就问子贡。
*其中“邦”字的甲骨文写法形似长在田间的树,意为古代的邦和国以植树为界。(下图为“邦”字的甲骨文写法。)
*而子贡是这样回答的,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贡以“温、良、恭、俭、让”五个字来总结孔子的处事之道,以此可以看出孔子即使有所求,其求的内容和方式也是和他人不同的。
*其中的 "恭" 字源自于甲骨文的 "共" 字,形似双手捧着玉石献上,体现了奉献和谦卑的态度。(下图为“恭”和“共”字的甲骨文写法。)
*“温、良、恭、俭、让”五个字展现了君子与世无争的态度。(下图为甲骨文书法“君子无争”。)
61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