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本音频内容转载自 王礼贤 老师的 微信公众号《甲骨文书法与国学经典》,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里面还有其它国学和书法内容。
本期内容提要:
*本篇前半段,继续上篇关于诗的论述。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子贡,你懂了这个道理,我终于可以和你谈诗了,你已经可以从以前的内容中获取将来该如何去做的学问了。借这孔子的这句话,本篇又仔细的和大家阐述了该如何去读诗,理解诗,以及诗的精髓在于 "诗言志" 的道理。
*(下图为说文解字中的"诗"字的古文写法)
*(下图为本篇引用的古诗 "卿云歌" 中的后两句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的甲骨文写法)
*而孔子说的“告诸往而知来者”,则道出了读诗的一种境界,那就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下图为甲骨文书法 "告往知来" )
*(其中的 "往" 和 "来" 字的甲骨文写法和解释如下图 )
*本篇后半段,介绍了学而篇的最后两句总结性的话。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两句话不仅呼应了学而篇开头的那句“人不知而不愠”,更是高度概括了我们学为人的目标,那就是 "不纠结与自己是否为人所知,而要努力的去了解别人的长处。"
*古往今来,我们大部分人都做不到这两点,反而经常是自己不行却专说别人的短处,正如杨万里的诗“宿灵鹫禅寺”中写到的"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
(下图为本讲中引用的杨万里诗“宿灵鹫禅寺”的行书和甲骨文对照)
*而上古时代伯牙与子期的故事则告诉我们,人生知己可遇不可求,得一知己就该知足,我们又何必在意是否为人所知。
(下图为本讲中引用的伯牙子期千古知音故事中的两句话 "巍巍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的甲骨文书法)
3.5
22 ratings
本音频内容转载自 王礼贤 老师的 微信公众号《甲骨文书法与国学经典》,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里面还有其它国学和书法内容。
本期内容提要:
*本篇前半段,继续上篇关于诗的论述。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子贡,你懂了这个道理,我终于可以和你谈诗了,你已经可以从以前的内容中获取将来该如何去做的学问了。借这孔子的这句话,本篇又仔细的和大家阐述了该如何去读诗,理解诗,以及诗的精髓在于 "诗言志" 的道理。
*(下图为说文解字中的"诗"字的古文写法)
*(下图为本篇引用的古诗 "卿云歌" 中的后两句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的甲骨文写法)
*而孔子说的“告诸往而知来者”,则道出了读诗的一种境界,那就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下图为甲骨文书法 "告往知来" )
*(其中的 "往" 和 "来" 字的甲骨文写法和解释如下图 )
*本篇后半段,介绍了学而篇的最后两句总结性的话。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两句话不仅呼应了学而篇开头的那句“人不知而不愠”,更是高度概括了我们学为人的目标,那就是 "不纠结与自己是否为人所知,而要努力的去了解别人的长处。"
*古往今来,我们大部分人都做不到这两点,反而经常是自己不行却专说别人的短处,正如杨万里的诗“宿灵鹫禅寺”中写到的"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
(下图为本讲中引用的杨万里诗“宿灵鹫禅寺”的行书和甲骨文对照)
*而上古时代伯牙与子期的故事则告诉我们,人生知己可遇不可求,得一知己就该知足,我们又何必在意是否为人所知。
(下图为本讲中引用的伯牙子期千古知音故事中的两句话 "巍巍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的甲骨文书法)
61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