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3.shwchurch.org/wp-content/uploads/2017/11/20171126.mp3
经文:出15:22——27节
出15:22 摩西领以色列人从红海往前行,到了书珥的旷野,在旷野走了三天,找不着水。23 到了玛拉,不能喝那里的水;因为水苦,所以那地名叫玛拉。24 百姓就向摩西发怨言,说:“我们喝什么呢?”25 摩西呼求耶和华,耶和华指示他一棵树。他把树丢在水里,水就变甜了。耶和华在那里为他们定了律例、典章,在那里试验他们;26 又说:“你若留意听耶和华你 神的话,又行我眼中看为正的事,留心听我的诫命,守我一切的律例,我就不将所加与埃及人的疾病加在你身上,因为我耶和华是医治你的。”27 他们到了以琳,在那里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他们就在那里的水边安营。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经文是出15:22~27节。
「祷告」
一、引言
上一周晓峰牧师分享了“摩西之歌”和“米利暗之歌”。这两首歌都是赞美诗。它们的作者虽然是摩西和米利暗,但是唱这两首诗歌、向上帝发出赞美的,却是以色列全体会众。所以,这两首诗歌是代表了整个以色列对上帝的热情和信心。而我们今天要分享的经文,和上周分享的经文虽然属于同一章,但是以色列人对上帝的态度却已经发生转变。刚刚他们还赞美上帝,但是转眼他们就埋怨上帝。而这两种态度是由同一群人发出,并且是紧接着发生。《圣经》如此的安排实在值得我们反省。
今天我们看的这6节经文讲了3件事。第一是以色列人在玛拉因为没有水而抱怨;第二是上帝颁布诫命,发出应许;第三是以色列人来到旷野的下一站以琳。三件事当中,玛拉事件是重点,也是我今天要主要分享的。
二、玛拉
首先,让我们思想以色列人在玛拉的经历。
玛拉这个词是“苦”的意思,《路得记》1章记载,当拿俄米回到家乡时,她说【“不要叫我拿俄米,要叫我玛拉】因为“拿俄米”是甜的意思,“玛拉”是苦的意思。而之所以这个地方叫玛拉,23节告诉我们,是因为那里的水是苦的,不仅是味道不好,而是根本不能喝。所以,以色列人这个时候确实遇到了一个危机。我们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没有水喝是多么危险的事。22节说以色列人“在旷野走了三天,找不着水”,这说明他们之前已经在寻找水源,可能这三天他们已经喝水很少,很渴了,并且他们可能越来越慌张害怕,所以当他们再一次失望时,他们就终于爆发出来。24节说“百姓向摩西发怨言”,怨言并不是个中性词,而是贬义词,意味着这不是正确的态度和表达。而他们虽然表面是向摩西发怨言,其实他们所抱怨的乃是上帝。因为是上帝命令他们走上旷野之路,而不是摩西,而且摩西也没有能力预测哪里有水,掌管一切的乃是上帝。而上帝为什么让以色列人经历口渴,经历恐慌呢?25节说上帝“在那里试验他们”。上帝希望以色列学习在困境中仰望和依靠他。可惜,以色列人的抱怨说明他们并未体贴神的心意,或者说暴露了他们生命的瑕疵。最终这场危机因为上帝出手而得到解决。其中有几点教训,应当成为我们的提醒。
1、跟随上帝的路并非没有危机。
关于这一点,在以色列没有出埃及时其实已经显明出来。当摩西向法老提出释放以色列时,法老不仅不释放他们,反而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当他们刚离开埃及不久,就被埃及强大的军队追击;今天他们没有水喝,后面我们还会看到他们经历食物匮乏,经历打仗……。所以,跟随神的路,无论是承受某种特殊的使命,又或者是日常的生活,都不一定平顺。无论是我们建堂,宣教,又或者我们找工作、租房子、孩子上学……,谁的人生能够不经历危机呢?以色列也不是只在埃及或者旷野才遇见考验,他们进入应许之地以后仍然经常要面对危机。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当我们在生活中,或者在侍奉中遇到难处,不要说“我遇到非常的事了”,其实危机应当是人生的正常事和平常事。一方面,因为这个世界已经被罪玷污,这是一个“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的世界,也是一个“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的世界。我们这两天看新闻,无论是北京驱赶穷人,还是频繁出事的幼儿园,都提醒我们人心是怎样的人心,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上我们实在不能奢望不遇见危机。虽然我并不是一个持彻底悲观末世论的基督徒,但是我们应当都能承认:完美的天堂并不在这个世界,罪恶和苦难也不能靠任何人的制度和努力在今生彻底解决。所以,我们也都共同盼望基督再来,以及进入新天新地。
而另一方面,我们今生遇到的危机除了因为罪的影响,也有的是出于神的美意。例如:上帝在此试验以色列人,可以使他们谦卑,也使他们再经历神的拯救。彼得若不被小使女吓的不敢认主,他又怎能知道自己不配进天国,更别说坐在主的旁边了。所以,保罗才说【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 神的人得益处(罗 8:28)】,这里的万事就包括没有食物,没有水,找不到工作,被迫搬家等等的危机。因为是危机,所以也是考验,因为是考验,所以得胜了必定有赏赐。
2、在危机中不要抱怨
我们可以说:危机是人生免不了的考验,而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回应它。有人经历危机,看到这个世界的败坏,就更热心的传福音,这是好的!有人面对危机就禁食,就迫切地祷告,求神指引,求神开路,这也是好的。当我们面对危机时产生恐慌,这也是正常的,还不算犯罪。但是我们若不在恐慌时以祷告来与魔鬼和我们的肉体争战,我们就可能陷入罪恶了。
而在所有得罪上帝的行为中,最常见的就是抱怨。有人统计过,在“五经”中,以色列人类似的“发怨言”有十几次之多,可见这种恶行多么常见。而圣经不厌其烦的记载以色列这么多的抱怨,说明这一行为最值得我们警惕,也说明它是对神最糟糕的态度。
抱怨之所以是恶的,因为他根本上等于不信。以色列人抱怨没水喝,其实就是不信上帝有能力给他们水喝,也是不信上帝会给他们水喝,也是不信他们所有的经历上帝都知道也都关心,也是不信他们若祷告神必垂听,也是不信神不会自相矛盾。难道神把他们千辛万苦的带出埃及,就是为了让他们死在旷野?但是以色列人竟然就是如此抱怨的,16:3节他们【说:“巴不得我们早死在埃及地、耶和华的手下;那时我们坐在肉锅旁边,吃得饱足。你们将我们领出来,到这旷野,是要叫这全会众都饿死啊!”】对神这样的控诉难道不可恶吗?尤其是在上帝为他们施行了那么多神迹,拯救了他们那么多次以后,他们竟然如此抱怨上帝,这真是对上帝的不敬,也暴露他们的不信和忘恩负义。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需要注意:抱怨可不仅是以色列人的老毛病,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容易犯的罪。我们说的话有多少是抱怨呢?抱怨父母,抱怨配偶、抱怨老板,抱怨同事、抱怨公司、抱怨社会,而一切抱怨背后都难免藏着抱怨上帝。因为你的一切,无论你的原生家庭还是你今天的处境,哪一样不在上帝的掌管之下。无论你抱怨什么,最终都不过是表达:上帝没能力,上帝没看见,上帝不关心,上帝不爱我。你若这么看上帝,怎能向别人传福音呢?你若这么信,怎能说你爱上帝呢?这样的上帝怎么可能值得你爱呢?
抱怨除了是对上帝的不信不敬,抱怨也会伤害他人。以色列人向摩西抱怨就是增加摩西的心理负担。我们一有情绪就以抱怨的方式表达出来,自己可能一时痛快了,但是对被抱怨的人一定产生压力,这个压力必然带来伤害。我们可以试想,一个爱抱怨的家庭成员,会使整个的家庭气氛变成怎样呢。摩西为了以色列尽心竭力,但最终他却没能进入迦南,就因为他在以色列的又一次抱怨后终于发怒以致于得罪了神,难道这不是被以色列的抱怨害的?抱怨岂不是对别人的残忍吗?而且谁会听你抱怨呢?谁躲不开你的抱怨呢?大概就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抱怨尤其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我们不能不省察。而且抱怨真能缓解我们内心的压力吗?我认为也不可能。我们其实不难发现,抱怨如同喝盐水止渴,不会越来越少,只会变本加厉,最终抱怨成为苦毒,苦毒戕害己心。
此外,我还想说,抱怨除了得罪神、伤害人,也于事无补。我家楼下有一片空地,那里经常举办红白喜事。除了吃吃喝喝,还会搭舞台唱戏、唱歌,摇滚,热闹的不得了。尤其是办丧事,基本从早唱到晚,直到晚上21:30家属抬着死者遗像和纸车纸马纸冰箱纸彩电,绕小区游行一圈,这才算完事儿。我相信很多人会像我一样对这事很烦,但是到今天这种情况也没有改变。我也听过别人的抱怨,除了让我更烦,完全没有意义。我曾经对一个抱怨的人说,其实这个事也好解决,方法就是:先了解法律法规,看看他们这么做是不是违反有关噪音环保方面的法律;如果违法,那么接下来要取证,例如:录音录像,联络邻居作证,可能还要对证据公证。之后再要找有关部门举报,基层政府推脱,就向上级反映,如果到了市政府一级还不管,就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可能还需要配合舆论宣传。如果这么做了,我想是有可能产生效果的,但是谁会这么做呢?这么做要花多少时间?多少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