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PS.旧文重发
前几天,一个读者大A跟我求助,说自己快撑不下去了:
每个月的工资,开销完也就剩3000多块钱,几乎全交给了保险公司,一年3万多,压力太大了。
这个朋友是东北人,30多岁的,自己和太太都在国企工作,去年刚要了二胎,年收入在当地还算中等偏上,一年有个十来万。
据他说,从2年前开始,他就给家里四口人陆陆续续配了保险,大部分的产品,是通过电话销售购买的。
刚开始还行,但最近几个月,他发现家里开销一大,就得动用积蓄来付保费了,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感到肉疼。
按我的经验说,四口之家十来万的年收入,保费还是能控制在1万出头的。这个3万块保费,很可疑。
于是,我约他时间先做了一个现有的保障梳理。这么一整理,我发现有几个细节里的坑,不少人都容易踩:
第一、混淆产品
这一家四口,都配了防癌险,而不是保障范围更广的重疾险。
这是个比较大的问题。
因为癌症只是重疾里的一种,只买防癌,相当于放弃了其它几十种的重疾保障,尤其是一些心、脑相关的高发重疾。
而且孩子现在还小,有大把高性价比的重疾可以选,现在也给买上了终身防癌险,这就非常鸡肋了。
大A给我发了一堆省略号,半天才弱弱回了一句,我以为这俩是一回事儿...
这里要敲黑板了,千万要搞清楚,重疾险和防癌险真的不是一回事儿,不能因为我们日常见到的重疾大多数是癌症,就把这俩混在一起。
一般来说,大病保障,重疾险是首选。因为身体问题重疾没得选、或者年纪大了保费太高的时候,我们才会考虑防癌险这个「备胎」。
第二、缴错期限
所有的长期防癌险,缴费期限都是5年期、月缴的方式。
这也是造成大A目前保费压力最大的原因。
大A说,当时电话销售告诉他,每个月交几百块,压力不大,而且就当存钱了,还能多份保障,他觉得特别有道理。
至于缴费年限,别人根本没告诉他可以选择更长的期限。
而听起来压力不大的月缴保费,几份保单加一起,每个月有两千多块,没交几个月就要动用私房钱了。
其实,交保费和还房贷有点像,缴费期越长,年保费越低。 像长期的重疾险、防癌险,30多岁的年纪,最高可以选30年缴费期。
有些朋友买保险的心态是,不想「欠着」 保险公司,觉得越早缴完越省心。
这个想法是不对的,其实缴费期限越长,我们的保障杠杆就越大。
第三、重复保障
有重复配置住院医疗险的问题。
大A和自己的太太,两个人都配了2份住院医疗险,大A很认真的跟我说,一开始只买了50万,后来觉得不够,所以又各自加了100万。
但是,医疗险和重疾险不一样,它是报销性质的保障,2个保障范围差不多的产品,并不能重复报销啊。
基本等于,50万以内的医药费,第二份保障白搭了,不如一步到位买个200万甚至300万的保障,还比单独买2份便宜点。
这里也提醒下大家,重疾险/防癌险是给付型的保障,可以重复赔付;
医疗险/防癌医疗险是报销型的保障,同一笔费用不能重复报销。
这个案例,还是让我自己挺多思考的。
以前我老说,买保险小心别掉坑,主要说的是,别买错了理财险、组合险等等。
实际上,大家「花式跌倒」的方式,很多是在细节上。
如果能提前留份心,不至于多花冤枉钱:
比如有朋友买寿险,不知道可以夫妻互投加豁免,错过了一个额外的保障,硬是退保重新买了一份,损失了不少钱;
再比如,乐呵呵的用自己的医保卡给家里人买药看病,一到买保险悲剧了,总是被拒;
还有一个我印象特别深的,买完保险转眼就忘,因为换工作把绑定扣款的银行卡也注销了,2年后才发现保障因为欠费已经中止了...
所以,我们买保险,该做的功课,少不了。保险这件事,是真的前面偷懒,后面费钱啊。
PS.旧文重发
前几天,一个读者大A跟我求助,说自己快撑不下去了:
每个月的工资,开销完也就剩3000多块钱,几乎全交给了保险公司,一年3万多,压力太大了。
这个朋友是东北人,30多岁的,自己和太太都在国企工作,去年刚要了二胎,年收入在当地还算中等偏上,一年有个十来万。
据他说,从2年前开始,他就给家里四口人陆陆续续配了保险,大部分的产品,是通过电话销售购买的。
刚开始还行,但最近几个月,他发现家里开销一大,就得动用积蓄来付保费了,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感到肉疼。
按我的经验说,四口之家十来万的年收入,保费还是能控制在1万出头的。这个3万块保费,很可疑。
于是,我约他时间先做了一个现有的保障梳理。这么一整理,我发现有几个细节里的坑,不少人都容易踩:
第一、混淆产品
这一家四口,都配了防癌险,而不是保障范围更广的重疾险。
这是个比较大的问题。
因为癌症只是重疾里的一种,只买防癌,相当于放弃了其它几十种的重疾保障,尤其是一些心、脑相关的高发重疾。
而且孩子现在还小,有大把高性价比的重疾可以选,现在也给买上了终身防癌险,这就非常鸡肋了。
大A给我发了一堆省略号,半天才弱弱回了一句,我以为这俩是一回事儿...
这里要敲黑板了,千万要搞清楚,重疾险和防癌险真的不是一回事儿,不能因为我们日常见到的重疾大多数是癌症,就把这俩混在一起。
一般来说,大病保障,重疾险是首选。因为身体问题重疾没得选、或者年纪大了保费太高的时候,我们才会考虑防癌险这个「备胎」。
第二、缴错期限
所有的长期防癌险,缴费期限都是5年期、月缴的方式。
这也是造成大A目前保费压力最大的原因。
大A说,当时电话销售告诉他,每个月交几百块,压力不大,而且就当存钱了,还能多份保障,他觉得特别有道理。
至于缴费年限,别人根本没告诉他可以选择更长的期限。
而听起来压力不大的月缴保费,几份保单加一起,每个月有两千多块,没交几个月就要动用私房钱了。
其实,交保费和还房贷有点像,缴费期越长,年保费越低。 像长期的重疾险、防癌险,30多岁的年纪,最高可以选30年缴费期。
有些朋友买保险的心态是,不想「欠着」 保险公司,觉得越早缴完越省心。
这个想法是不对的,其实缴费期限越长,我们的保障杠杆就越大。
第三、重复保障
有重复配置住院医疗险的问题。
大A和自己的太太,两个人都配了2份住院医疗险,大A很认真的跟我说,一开始只买了50万,后来觉得不够,所以又各自加了100万。
但是,医疗险和重疾险不一样,它是报销性质的保障,2个保障范围差不多的产品,并不能重复报销啊。
基本等于,50万以内的医药费,第二份保障白搭了,不如一步到位买个200万甚至300万的保障,还比单独买2份便宜点。
这里也提醒下大家,重疾险/防癌险是给付型的保障,可以重复赔付;
医疗险/防癌医疗险是报销型的保障,同一笔费用不能重复报销。
这个案例,还是让我自己挺多思考的。
以前我老说,买保险小心别掉坑,主要说的是,别买错了理财险、组合险等等。
实际上,大家「花式跌倒」的方式,很多是在细节上。
如果能提前留份心,不至于多花冤枉钱:
比如有朋友买寿险,不知道可以夫妻互投加豁免,错过了一个额外的保障,硬是退保重新买了一份,损失了不少钱;
再比如,乐呵呵的用自己的医保卡给家里人买药看病,一到买保险悲剧了,总是被拒;
还有一个我印象特别深的,买完保险转眼就忘,因为换工作把绑定扣款的银行卡也注销了,2年后才发现保障因为欠费已经中止了...
所以,我们买保险,该做的功课,少不了。保险这件事,是真的前面偷懒,后面费钱啊。
351 Listeners
263 Listeners
84 Listeners
21 Listeners
269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