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拿细耳人的愿——2023年6月11日主日讲章/袁灵牧师


Listen Later

https://t5.shwchurch.org/wp-content/uploads/2023/06/d985a3e8b154443756e90085ded168e1.mp3

 

经文:民6:1~21节

民6:1 耶和华对摩西说:2 “你晓谕以色列人说:无论男女许了特别的愿,就是拿细耳人的愿(拿细耳就是归主的意思;下同),要离俗归耶和华。3 他就要远离清酒浓酒,也不可喝什么清酒浓酒做的醋;不可喝什么葡萄汁,也不可吃鲜葡萄和干葡萄。4 在一切离俗的日子,凡葡萄树上结的,自核至皮所做的物,都不可吃。
5 “在他一切许愿离俗的日子,不可用剃头刀剃头,要由发绺长长了。他要圣洁,直到离俗归耶和华的日子满了。6 在他离俗归耶和华的一切日子,不可挨近死尸。7 他的父母或是弟兄姐妹死了的时候,他不可因他们使自己不洁净,因为那离俗归 神的凭据是在他头上。8 在他一切离俗的日子是归耶和华为圣。
9 “若在他旁边忽然有人死了,以致沾染了他离俗的头,他要在第七日,得洁净的时候,剃头。10 第八日,他要把两只斑鸠或两只雏鸽带到会幕门口,交给祭司。11 祭司要献一只作赎罪祭,一只作燔祭,为他赎那因死尸而有的罪,并要当日使他的头成为圣洁。12 他要另选离俗归耶和华的日子,又要牵一只一岁的公羊羔来作赎愆祭;但先前的日子要归徒然,因为他在离俗之间被玷污了。
13 “拿细耳人满了离俗的日子乃有这条例:人要领他到会幕门口,14 他要将供物奉给耶和华,就是一只没有残疾、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一只没有残疾、一岁的母羊羔作赎罪祭,和一只没有残疾的公绵羊作平安祭,15 并一筐子无酵调油的细面饼,与抹油的无酵薄饼,并同献的素祭和奠祭。16 祭司要在耶和华面前献那人的赎罪祭和燔祭;17 也要把那只公羊和那筐无酵饼献给耶和华作平安祭,又要将同献的素祭和奠祭献上。18 拿细耳人要在会幕门口剃离俗的头,把离俗头上的发放在平安祭下的火上。19 他剃了以后,祭司就要取那已煮的公羊一条前腿,又从筐子里取一个无酵饼和一个无酵薄饼,都放在他手上。20 祭司要拿这些作为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这与所摇的胸、所举的腿同为圣物,归给祭司。然后拿细耳人可以喝酒。
21 “许愿的拿细耳人为离俗所献的供物,和他以外所能得的献给耶和华,就有这条例。他怎样许愿就当照离俗的条例行。”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今天我们要来思想的信息是关于拿细耳人的条例。

「祷告」

一、神喜悦所有他的子民都来亲近他、侍奉他

旧约士师记记载天使对参孙的母亲说【你必怀孕生一个儿子,不可用剃头刀剃他的头,因为这孩子一出胎就归 神作拿细耳人。(士13:5)】撒母耳记上也记载撒母耳的母亲【许愿说:“万军之耶和华啊,你若垂顾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赐我一个儿子,我必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不用剃头刀剃他的头。”(撒上1:11)】“不用剃头刀剃他的头”就是意味着许了拿细耳人的愿。

在新约使徒行传中也有这样一节经文说【保罗又住了多日,就辞别了弟兄,坐船往叙利亚去……他因为许过愿,就在坚革哩剪了头发(徒18:18)】这里保罗剪头发也应该和拿细耳人的愿有关。

从民数记的这段经文可知,拿细耳就是“归主”和“分别为圣”的意思。耶和华神曾在西奈山对摩西说【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出19:6)】“祭司的国度”和“圣洁的国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全民都属于上帝,全民也都要服侍上帝。

我们在前面已经分享了利未人的职责,而在利未记中也详细规定了祭司的职责。但是亲近神、服侍神并不只是利未人和祭司家族的责任,这一段关于拿细耳人的条例就清楚的告诉我们:所有以色列人都被允许亲近神,神也喜悦所有他的子民服侍他。因为拿细耳人的规定是关乎所有以色列人的,没有支派、家室、宗族的限制,甚至没有性别的限制,因为2节规定“无论男女”都可以藉着做拿细耳人的方式分别为圣。

以下我们从五个方面来思想关于拿细耳人的愿:对拿细耳人的要求;谁可以许拿细耳人的愿;为何许拿细耳人的愿;许愿的期限有多长;拿细耳人的标志。

二、神对拿细耳人的要求

本章2~20节这一大部分都是关于对拿细耳人的要求。包括禁戒的条例和誓愿期满解除的规则。

拿细耳人禁戒的事物包括:任何含酒精的饮品,无论是清酒还是浓酒都不可喝;甚至禁止食用葡萄和一切葡萄制品,因为葡萄很容易发酵,所以禁戒葡萄和葡萄制品也是为了杜绝一切接触酒精的可能;第三是不能接近尸体,甚至父母和兄弟姐妹去世也不能参加葬礼。

而当拿细耳人的誓愿期满规定要献三样祭:就是燔祭、平安祭和赎罪祭。如果算上同献的素祭和奠祭就是五样。
当我们考察这些对拿细耳人的规定时可知,上帝对拿细耳人的要求高过对一般民众的要求,甚至高过对普通的祭司的要求。例如:普通祭司只是在进会幕值班之前不准喝酒,而拿细耳人则是在整个许愿期间都禁止一切可能含酒精的食物。普通祭司近亲死亡时可以哀哭,但拿细耳人却不可以,这一点是和对大祭司的要求一致。而拿细耳人还愿时要献的祭,也是与大祭司就职时所献的相当。一般来说用水洗涤或等到晚上,就可以解决轻微的不洁。比较严重的不洁则要等候七日,然后献上低价的赎罪祭。但对拿细耳人来说,这是不够的,他不但要献鸟为燔祭和赎罪祭,更要献上羊羔为赎愆祭,这是一笔昂贵的花费。而且因为沾染不洁许愿期要重新计算,犹太文献曾记载以色列某位王后许了一个长达七年的拿细耳人之愿,却在最后关头沾染不洁,结果她要从头再守七年。

从这一系列规定和对比可以明显看出神对拿细耳人的要求是高的。但这样的要求过分吗?例如:连父母兄弟姊妹的葬礼也不能参加。初次听见这样的规定可能让我们难以接受,觉得神的要求似乎太不人道。但是我们想想那些过去的宣教士,可能离开父母前往宣教工场就是永别。这不是故意无情,而是呼召的代价。所以神不是让人在一般情况下不讲人情,但在特殊的许愿和使命前提下,这样的要求却是可以理解甚至是理当然的。

那么,这么高的要求说明什么呢?

第一,说明神喜悦他的所有子民都更圣洁,更完全的归向他。

要求高,说明期待高。如果神只看重利未人和祭司家的灵性和服侍,根本不指望其他以色列人都在属灵上更长进,更完全,那么神就不会给其他支派的以色列人这样一个许愿离俗的机会,更不会把要求提到相当于大祭司的程度了。所以,高要求首先代表高期待,说明神喜悦每一位他的儿女都能与他有更深的相交,对他有更深的服侍。

其次,这么高的要求说明分别为圣不是随随便便的,而是极其严肃认真的事,甚至可以说是要付上代价的事。
一说代价,容易引起误解,好像是主张靠人的行为换取神的肯定。其实我并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操练敬虔是需要与肉体争战的。例如:神要他的儿女主日敬拜他,但我们的肉体却想在星期天睡懒觉,这是不是一个选择?神的心意是清楚的,但是我们若选择顺服神就需要胜过肉体想睡懒觉的意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分别为圣并不是轻松容易的,这就是我说要付代价的意思。

平时可以做的事,例如喝酒,分别为圣的日子却不可以。别说喝酒,就是吃饭这么正常的事,禁食的日子就要暂时放弃这件正常事,这就叫“分别”。其实,主日参加敬拜,减少娱乐,还有平常操练禁食,这些其实都是分别为圣的操练。我们说这些操练是否必要呢?在这些日子操练放弃所谓正常的权利和享受是否对我们的灵性有益呢?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做拿细耳人的目的正是在此。不是积累功德,不是律法主义,而是操练敬虔。可以说基督徒不应该凭血气随便许愿,也不应该超过信心给自己定过高的目标,但是却不能说分别为圣的操练没有必要,也不该以为基督徒可以不用放弃任何享受和权利就能自然的灵性长进。我们都承认只在外表遵从教规不等于真敬虔,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那些生活和属世的人毫无分别,随时享受美食和娱乐,甚至将主日聚会也看为可有可无的基督徒,他们的灵性也不可能是健康美好的。如果说前者是没有信心的行为,那么后者就是没有行为的信心,两者都是虚假的,都是自欺。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这两种极端我们都当避免,但对这个世代我们这些散漫和体贴肉体惯了的基督徒来说,“分别为圣”、“付上代价操练敬虔”,更是我们应当好好反思和追求的。

三、谁可以许拿细耳人的愿

那么谁可以许拿细耳人的愿呢?

首先是自愿。

所以我们别嫌上帝的要求高,要求虽高却不是强迫的,而且上帝也没让我们超过信心随便的许愿呀。所以我们如果在神面前说了大话却不能遵守,这个责任不在上帝乃在我们自己。当然,就算我们说了大话不能负责,神最终也有怜悯,并不用担心神会惩罚我们,这时我们就要想到神的恩典和基督的救赎了。但无论如何,在神面前许愿要慎重,要追求说话算数,这是理所当然的。相信:符合各人信心的许愿并且努力遵行承诺,这是好的无比的,相信这样的操练必能带来生命的成长。

其次,家长可以替儿女许愿。

我们在分享的开始就举了参孙的母亲和撒母耳的母亲的例子。她们都是把自己的孩子奉献给了神。有人可能质疑:家长有权决定儿女的命运吗?今天这个世代尤其流行让孩子自己做主的理念。我们虽然不同意父母有权像古代那样完全掌控儿女的人生。但是父母对儿女的期望以及父母所做的决定必然大大影响儿女的前途,这却是显而易见无可否认的。例如:宣教士带着儿女离开祖国前往宣教工场,这个决定必然从方方面面影响孩子的未来。有的宣教士子女可能对宣教工场的语言、文化的熟悉,认同感都超过对自己的祖国。他们长大可能也成为宣教士,回到祖国反而有适应的障碍。虽然他们的父母没有替孩子决定人生道路,但他们带着孩子去哪里,做什么事,以及如何生活,必然会深刻影响孩子的未来。

我们今天的父母对孩子也是如此,虽然你不是替孩子做决定,但是你的决定必然深刻影响孩子。世界上大部分基督教宗派,包括天主教、东正教、长老会、路德宗、圣公会都主张婴儿洗礼,少数反对婴儿洗礼的宗派却实行“婴儿奉献礼”。其实意思差不多,都意味着承认父母有权许愿,也有责任按着神的心意和命令养育儿女。甚至有的父母奉献儿女时是带着孩子将来成为撒母耳、成为保罗、成为戴德生那样的心志。其实这就相当于期望孩子将来终生成为拿细耳人。

我相信父母这样的期望是好的,也相信父母有权柄立下这样的志愿,做出这样的决定。但是这个决定不在于你将来强迫孩子读神学,逼着孩子作牧师。而在于你从小教孩子看重什么,让孩子接触什么,以及避免孩子受什么影响。如果一个基督徒家长从小带领孩子家庭敬拜,坚持让孩子参加教会生活,看重孩子信仰方面的成长过于属世的前途,那么他虽然不是替孩子的前途做决定,但是家长对信仰的认真,他一步步敢于做出非主流的选择,必定深刻影响孩子。同样道理,有的家长在孩子参与教会生活的事上让孩子自己选择,但在上辅导班的事上却替孩子做主,他们一点不敢做出非主流的决定,步步都追随世界的方向,这些点点滴滴也必然都看在孩子的眼里,记在他的心上,以致深刻的影响他。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今天的父母能决定孩子的人生吗?不能!那么我们能深刻的影响孩子的人生吗?一定能!我们可以许愿将孩子奉献给神吗?能,而且上帝喜悦我们如此行。但是我们真的愿意奉献吗?这是我们应当反省的。真正的奉献不在于接受奉献礼,而在于父母的一个个决定。你说你愿意奉献孩子,却不敢不让孩子上公立学校,也不敢不让孩子戴红领巾,那么你的奉献一定是虚的。(我并非主张基督徒不能上公立学校,而是在此用公立学校代表主流的似乎安全的道路)

四、为何许拿细耳人的愿

圣经没有详细的告诉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许拿细耳人的愿。我们在此仅以两个例子来思想这个问题。一个例子是创世记28章【雅各许愿说:“ 神若与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给我食物吃,衣服穿,使我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父亲的家,我就必以耶和华为我的 神。我所立为柱子的石头也必作 神的殿;凡你所赐给我的,我必将十分之一献给你。”(创世记 28:20-22)】还有就是撒母耳的母亲【许愿说:“万军之耶和华啊,你若垂顾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赐我一个儿子,我必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不用剃头刀剃他的头。”(撒上1:11)】

这两个许愿都是求很具体、很实际、似乎很世俗的事物:一个是求保佑,有吃的,有穿的,平安到家,一个是求生一个儿子。但是如果我们从神的角度看,神垂听他们的祷告是为了什么呢?神向他们所要的是什么呢?雅各承诺向神献上十分之一,但这是神在乎的吗?弥迦书说【耶和华岂喜悦千千的公羊,或是万万的油河吗?……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 神同行。(弥6:7-8)】所以,神真正在乎的不是雅各财富的十分之一,而是成为雅各的神。而雅各最终成为列祖之一也在于他终于认识了神,承认了神,也愿意顺服在神的旨意中,成为神计划的一环。而撒母耳母亲所许的愿也说明她并非纯粹的自私,好像那些烧香拜佛只是为了利用神的人。因为她求儿子却不想把孩子据为己有,而是承诺献给神,而这也正是神所期望达到的目的。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可以为什么许愿呢?圣经没有明确规定,但圣经允许我们为了似乎很世俗的事物许愿。但是圣经也清楚的启示,神并非愿意我们看重属世的好处,也并非允许我们利用他。神垂听祷告、成就我们的心愿乃是为了我们经历他,以致相信他,以致愿意更深的把自己献给他。所以作拿细耳人不是为了和神交换,也不是为了报答神给的好处,而是出于信心愿意进入与神更深的关系。所以只看重物质的好处,而对神没有信心,也没有对神的爱,那就不必许必拿细耳人的愿。因为作拿细耳人的本质是更深的归向神,目的是灵性的好处而不是属世的好处。

五、许愿的期限有多长

至于许拿细耳人愿的期限,圣经至少说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终身做拿细耳人,一种是在一段时间做拿细耳人。我们不必听说终身就害怕,我想终身做拿细耳人也不是人人都必须的,而是神给谁,谁才能得着。就好像撒母耳,并不是他的母亲能决定他是不是可以终身做拿细耳人,即使她有这个心志,但根本还在于神的呼召。所以大家不必想到终身做拿细耳人就有压力,如果神没有呼召,你也做不了,如果神呼召你,神也必为你负责。我们也可以见证终身作牧师也没那么可怕,其实是福气,是享受。

至于阶段性的做拿细耳人,或者可以理解为阶段性的特别奉献,阶段性的敬虔操练。这不需要特别的呼召,而应成为每个基督徒基本的灵修方式。例如:定期的禁食,定期的退修,定期参与某项服侍。这种阶段性的操练可长可短,但最重要的是应当持续和规律。操练敬虔不能是一次性的,而应当是毕生的功课。

六、拿细耳人的标志

6:5节说“在他一切许愿离俗的日子,不可用剃头刀剃头,要由发绺长长了。”留长头发就是拿细耳人的外在标记。其实是否留长发并不是绝对的,今天对于基督徒来说也不再有这样的规定。但是信仰需要外在标记的意义仍然存在:

第一,外在的标记是对世界的宣告。

当拿细耳人以特别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首先就是提醒世人这个世界上还有另外一条道路,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以致使人想到上帝和与上帝的关系,这就是见证。虽然人们看到了也不一定相信,但是我们仍有责任将这不同的另外的道路见证在人的面前。所谓“清教徒”和“徇道者”都是世人对一些基督徒的称呼,虽然这称呼里可能带着蔑视,但也说明这些基督徒活出了某种与众不同的形象,以致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好奇和思考,这就是外在标记的见证果效。所以,我们今天做基督徒不必留长头发,但也需要以某种可见的方式使世人知道我们是与众不同的一群,我们在相信一位他们还不认识的上帝。

其次,外在的标记也是对我们自己的提醒。

当我们来到教会时,我们的表现可能是特别彬彬有礼的,因为大家都认识我,所以我们就会有意识的活出一个基督徒该有的样子。但是在没人认识我的情况下,哪怕是公众场合,我们也可能容易做出一些不当的行为,因为反正没人认识我。所以,怎么使我们常活在一个基督徒的身份和意识中呢?以某种标记不断提醒我们自己“我是基督徒”,其实是智慧的办法。有弟兄姊妹愿意佩戴十字架,或者在汽车上贴个鱼的标记,我觉得都是好的。估计在车上贴上基督徒的标记可能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我们的路怒症吧。

第三,在世人面前公开自己的信仰需要勇气,但这是追求敬虔必不可少的。

今天有不少基督徒并不敢于公开自己基督徒的身份,甚至别人已经好奇我们的生命,但我们仍然不敢承认“我是基督徒”,“我信上帝”。虽然各样的顾虑都可以理解,但是不敢承认自己的信仰,无论如何都是对神的亏欠,也是我们和神关系的障碍。所以,必须以某种标记显明我们的信仰这本身就是敬虔的操练,我们若能顺服,就必收获信心的成长和突破。

七、总结

最后,让我们再来总结一下今天信息的要点:

1、神喜悦他所有的儿女都分别为圣归向他。

2、分别为圣需要努力,是胜过肉体的操练。

3、分别为圣的目的是灵性成长,是与神关系进深。

4、分别为圣是一生的功课,是持续和规律的功夫。

「祷告」

The post 拿细耳人的愿——2023年6月11日主日讲章/袁灵牧师 appeared first on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By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师、长老、传道

  • 5
  • 5
  • 5
  • 5
  • 5

5

11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View all
WSJ What’s News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What’s News

4,357 Listeners

不明白播客 by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不明白播客

1,115 Listeners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by Sally Shi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1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