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December 11, 2017刘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真的对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似乎一直被奉为领导选人用人的操作指南。但是西晋时期,司马氏对匈奴人刘渊的任用,却是一次的失败的实操。历史告诉我们:该用的时候不用,人会走;该疑的时候不疑,会出事儿。...more30minPlay
December 11, 2017桓玄:父亲的名号,儿子的枷锁?东晋权臣桓玄,有一个有名的父亲——桓温。桓温野心很大,在人生的最后十年权倾朝野、操纵废立,距离夺权篡位,只有一步之遥。但最后,还是没能得偿所愿,终含恨病逝。作为桓温的儿子,桓玄从出道之日起,就顶着众人戒备的眼光。...more23minPlay
December 11, 2017巨鹿之战:不怕加班累成鬼,就怕领导拖后腿一线员工厮杀,最怕后院起火——巨鹿之战,秦楚对垒。关键时刻,楚军在项羽的率领下,破釜沉舟,士气大涨。而秦军领导却躲在后方责难兵将。结果,项羽凭5万兵力大破秦军40万兵力!...more25minPlay
December 11, 2017理想就像内裤,要有,但不能逢人就去证明你有项羽第一次见到秦始皇时,放下豪言:“彼必可取而代也!”而刘邦见到秦始皇时,感慨的是:“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同样场景下的两句话,是否足见二人性格之迥异?是否也昭示着二人结局的不同?...more23minPlay
December 06, 2017张耳陈馀反目:亲密容易,信任难,谅解更难!在反秦起义中,张耳和陈馀,堪称一对刎颈之交。他们志趣相投、惺惺相惜,几次共事一主,又几度死里逃生。 然而,是什么,让这对看似拆不散、打不烂的好战友,最终变成了生死冤家?...more24minPlay
December 05, 2017成汉政权:有多少创业都是被逼无奈为什么要创业?有人说,为了追求自由;有人说,为了实现价值;也有人说,为了改变命运。台面上的理由千千万,但是真正走在这条路上的人们,却未必都有多么宏伟的初心。当初,或许只是因为生活所迫,因为打工受挫,因为别无退路……作为“五胡十六国”中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创始人,李特的创业史,便写满了这样的无奈。...more26minPlay
December 05, 2017汉高祖刘邦也是追星“迷弟”?汉高祖刘邦从童年时期就崇拜一个人,此人便是名列战国四公子之首的信陵君。刘邦长大后,想去投奔信陵君门下,可惜信陵君已去世。刘邦当上皇帝后,依然不忘偶像,并专门安排了五户人家世世代代守护着信陵君的坟墓……...more23minPlay
December 05, 2017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的背后,一定有着不为人知的以多胜少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最著名的一场战役。这一战,东晋凭借八万兵力,完败前秦百万雄师,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典范。然而,回顾整个交战过程,晋军似乎赢得玄乎其玄,秦军也输得莫名其妙。这样两支看似力量悬殊的队伍,为何最终却打出了颠覆性的一局?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是实力还是运气?...more27minPlay
December 05, 2017桓温:“流芳百世”难,“遗臭万年”就容易吗?“若不能流芳百世,那就遗臭万年。”这句振聋发聩的话,出自东晋权臣桓温之口。彼时的他,三次北伐失败,威名一落千丈,流芳百世似乎已无可能,于是他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独霸朝纲、操纵废立、索要九锡……...more23minPlay
December 05, 2017桓温:一个人的威名,可以透支几次?东晋名将桓温,三十三岁做荆州刺史、督六州军事;三十四岁带兵攻灭成汉,一举成名。此时他存折里的威望值,直线陡增。然而,桓温的威名大,野心更大。于是在职业生涯的下半场,他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北伐。可惜却以失败告终。...more26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