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撒上15:22】 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上15:23】 悖逆的罪与行邪术的罪相等。顽梗的罪与拜虚神和偶像的罪相同。你既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王。
前言
我们从去年十月底开始列王纪的释经讲道,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讲完了列王纪。从下个主日开始,我们会用三周的时间来分享一卷小先知书,以此作为对于列王纪一个先知视角的回应,也作为下一个阶段新约释经讲道的过渡。
今天是对于整卷列王纪的一个总结性证道。如我们一年前第一次开始分享列王纪的时候所言,列王纪不是一本普通政治性的编年历史,而是一部神学性的历史记载,或者说是对以色列历史的一个神学性的注释,藉着南北两国的历史,表达神学,传递信仰。通过列王所行的事,让人看到神藉摩西所说的预言都应验了。
列王记综述
以色列的王国简史
以色列人在迦南地的历史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士师时期(主前1377-1043),从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进迦南到撒母耳约334年;统一王国时期(主前1043-931),从扫罗到大卫-所罗门作王,约112年;分裂王国时期(主前931-722),从罗波安、耶罗波安分别作南北国君王到北国最后一位王何细亚,约209年;仅存犹大时期(主前722-586),从希西家到西底家,约136年;被掳归回时期(主前586-420年),从约雅斤到尼希米,约166年。
列王纪记叙了从大卫晚年到约雅斤在被掳中被抬举(主前970-561)约409年的以色列历史,如果从所罗门登基到犹大灭亡(主前971-586)来计算的话,就是385年的历史,王国分裂后,北国存续了209年,南国犹大存续了345年。
因此,列王纪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所罗门作王时期,南北国分裂时期,仅存南国犹大时期。
以色列的国王简述
王国分裂到犹大灭亡,南北两国都经历了20位在位者(北国比南国短了136年,但在位君王的数目却与南国一样)。北国经历了9个王朝,期间发生了8次篡位,最长的两个王朝一个是暗利王朝43年,另一个是耶户王朝95年。南国只有大卫王朝,曾发生过一次篡位,一次弑君,一次谋反。北国作王时间最长的王是耶户王朝的耶罗波安二世,在位41年;最短的是心利,作王只有7天。南国作王时间最长的王是玛拿西,在位55年;最短的约哈斯,作王3个月。北国诸王中,没有一位好王,都被评价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南国犹大的20位王中,有8位被评价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
从出埃及到被掳,以色列人就一方面行走在上帝的恩典中,另一方面行走在自己的犯罪中。以色列诸王中扫罗不是合神心意的王,被大卫代替,大卫被称为合神心意的王,却也多次犯罪;所罗门遵命建殿,却也违抗神对君王的命令。其他犹大王虽然很多评价不错,但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过失,比如约沙法被评价为好王却与亚哈交好,连约西亚都因为不明白神的心意被埃及王所杀。总体而言,南国看似比北国要好,但这不是因为南国君王生来就比北国要好,像南橘北枳,而是南国因为大卫之约的缘故蒙了上帝更多的恩典。
以色列周围列国的兴衰
以色列的历史离不开与周围邦国“相亲相杀”的交互关系。士师时期到扫罗大卫作王时,以色列的主要敌人是地中海沿岸五城非利士人和亚玛力人,到大卫作王时,西部非利士人被制服,北部亚兰,南部以东,东部摩押和亚们,以及始终作为背景的埃及都与以色列和平相处。大卫所罗门之后,南北两国主要在亚兰、埃及、亚述和巴比伦这四方势力间周旋,他们彼此间有时互相联合,有时互相敌对。埃及、亚兰、亚述、巴比伦都曾攻打犹大,并拿走很多圣殿和王宫的宝物。列王纪的这三百多年间正是历史上中东地区风起云涌的时代。最终亚兰成为亚述的一个行省,亚述灭北国,巴比伦灭亚述和南国犹大,波斯灭巴比伦,以色列成为了撒玛利亚省和犹大省。
以色列的历史解释
我们虽然并不确定列王纪的作者是谁(犹太传统认为就是耶利米),但通常认为列王纪的写作年代是在被掳之后不久,被掳,不久,这两点可能构成了我们理解列王纪写作意图的一个主要参照。被掳后的犹太人主要面对的挑战有两个,第一圣殿被毁,第二大卫国度覆亡。北国灭亡虽然对犹大造成了很大的震动,但是并没有动摇他们的信仰根本,因为圣殿和圣城尚还“平安”。虽然北国十个支派也是上帝的子民,但是犹大一直认为他们偏离了信仰的正统,自己才是上帝选民的正统所在。但是在北国灭亡136年之后犹大也遭遇灭亡的结局,这就令被掳的犹大人“崩溃了”,为什么呢?难道我们所信的耶和华神不够有能力保护我们吗?难道祂给大卫的应许失败了吗?我们还能信靠耶和华神吗?应该说,国破家亡并非是被掳犹大人最大的伤痛,最大的伤痛应该是亡国所带来的信仰“破产”。他们的灭顶之灾不是身体和家产的被掳,而是信仰的被掳。犹大人一直有一种错误的自信,只要圣殿在,约柜在,我们照常献祭,神就必定保佑我们。当圣殿被拆毁的时候,他们里面虚假的信心也随之被拆毁了。但这正是上帝允许犹大被掳灭亡的目的之一。为了重建,神不惜拆毁。// 这也是曾淼传道上周分享时所说的“拆毁有时,重建有望”。
所以,列王纪主要是针对被掳之犹大人内心的疑惑、失望和震惊而写,为了从神学上说明为何大卫之后王国只一代就分裂?为何北国被亚述所灭?为何不久南国也被巴比伦所灭?神的选民为何会被掳?为何我们民族的历史会是这样?// 而且,更进一步,这是上帝的失败吗?上帝的应许还真实吗?大卫之约还有效吗?神还顾念我们吗?这就是历代志所要解决的问题了。
北国亡国的原因主要在于耶罗波安私设敬拜中心,铸造金牛犊。北国历代的君王都没有离开耶罗波安的罪。神忍耐了两百多年后才让亚述将北国灭亡。北国的灭亡用列王纪中出现了许多次的经文来说,就是“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不离开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而南国犹大的灭亡则是他们自所罗门引进偶像崇拜之后,就偏离神的律法,转去跟从别神,虽然曾都有多次的宗教改革试图破除偶像,回归敬虔,“只是丘坛没有废去,百姓仍在那里献祭烧香”。及至玛拿西的时候,犹大在信仰上彻底堕落,无药可救。
就如圣经所评述的那样:北国以色列的灭亡是因为他们“厌弃祂的律例和祂与他们列祖所立的约,并劝诫他们的话,随从虚无之神,自己成为虚妄,效法周围的外邦人,就是耶和华祝福他们不可效法的。离弃耶和华他们神的一切诫命,为自己铸了两个牛犊的像,立了亚舍拉,朝拜天上的万象,事奉巴力,又使他们的儿女经火,用占卜、法术卖了自己,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惹动他的怒气;所以耶和华向以色列人大大发怒,从自己面前赶出他们,只剩下犹大一支支派”(王下十七15-18),南国同样“犹大人也不遵守耶和华他们神的诫命,随从以色列人所立的条规,耶和华就厌弃以色列全族,使他们受苦,把他们交在抢夺他们的人手中,一致赶出他们离开自己面前”(王下十七19-20)。
列王纪主要在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何竟亡国了呢?为何以色列人会失败?为何亚述会兴起,会衰落,为何巴比伦会兴起,波斯会兴起?就是因为以色列人违背上帝的律法,不听从神的话,神就兴起外邦来刑罚自己的子民。从总体的基调来说,列王纪偏向于负面,重点落在了人的犯罪和失败,神的公义和审判。
// 但神的应许和所立的约却不会因为人的失败而失败,神有能力与方法来成就自己的话语,以此显出上帝的智慧、信实、怜悯、权能。这一点从列王纪的结尾可以看出来。虽然列王纪的结束是以犹大被掳为结尾,但是其实弥赛亚国度的种子已经埋下。表现在,约雅斤虽然被掳至巴比伦,但是祂作为大卫家的后裔,在外邦异国中被抬举,被保存。
// 所以,神的律法和心意就是列王纪作者在选择材料时背后的标准,先知就代表了上帝的话语和恩典的同在。符合神心意的王,就记载的多一点,不符合神心意的王记载的也多一点,属世的成就却很少记录。
君王与先知
这卷书虽然被称为列王纪,但先知在王国兴衰的历史进程中也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列王纪的主要构架为两国两王两先知。
南国:所罗门及约沙法、希西家、玛拿西、约西亚等
先来看南国犹大。显然,大卫是南国犹大所有君王的榜样。虽然没有那一位王能赶上大卫的敬虔属灵程度,但犹大因为大卫之约的缘故,就使得南国不但历史存续的时间比北国以色列要长,多了153年;而且,南国还有几位被神所称许的好王,比如约沙法、亚撒、希西家、约西亚等。但列王纪中最重要的王当属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统一王国的最后一位王。
所罗门不但占据了最长的文字篇幅,而且所罗门在位期间也是以色列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在上帝眼中,所罗门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建造圣殿,他求智慧也蒙神喜悦。但所罗门远不如他的父亲大卫,因为他明明地违背上帝所说不可与外邦通婚的命令(王上十一2),娶外邦的公主为妻妾妃嫔,同时也引进了外邦的偶像崇拜,如圣经所记载的“所罗门在法老女儿之外,又宠爱许多外邦女子,就是摩押女子、亚扪女子、以东女子、西顿女子、赫人女子……所罗门有妃七百,都是公主;还有嫔三百。这些妃嫔诱惑他的心……去随从别神……随从西顿人的女神亚斯他录和亚们人可憎的神米勒公……为摩亚可憎的神基抹和亚们人可憎的神摩洛,在耶路撒冷对面的山上建坛”(王上十一1-9),此外他还为自己积攒金银,胜过天下列王(王上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