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路9:51~62
路9:51 耶稣被接上升的日子将到,他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52 便打发使者在他前头走。他们到了撒玛利亚的一个村庄,要为他预备。53 那里的人不接待他,因他面向耶路撒冷去。54 他的门徒雅各、约翰看见了,就说:“主啊,你要我们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像以利亚所做的(有古卷没有像以利亚所做的这几个字)吗?”55 耶稣转身责备两个门徒,说:“你们的心如何,你们并不知道。56 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性命:或译灵魂;下同),是要救人的性命。”说着就往别的村庄去了(有古卷只有五十五节首句,五十六节末句)。
57 他们走路的时候,有一人对耶稣说:“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58 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59 又对一个人说:“跟从我来!”那人说:“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60 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 神国的道。”61 又有一人说:“主,我要跟从你,但容我先去辞别我家里的人。”62 耶稣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 神的国。”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一、引言和概述
今天我们要来思想的经文是路9:51~62节。这一段经文包括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51~56节,讲主耶稣和他的门徒经过撒玛利亚人的村庄,撒玛利亚人却拒绝接待他们。面对拒绝,主耶稣和他的门徒反应截然不同。而这不同的反应就让我们看见人的心,也让我们看见神的心,而两者的差距正是我们在这部分要特别思想的。
而第二部分就是57~62节,这一段是主耶稣和三个人之间的简短对话。这三个人有的是主动要来跟随主,也有的是被主呼召来跟随他。而主和这三个人之间的对话就呈现出,一个人如果想要跟随基督,他就必须要面对的三种挑战。
「祷告」
二、人的心和神的心
1、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
首先,让我们来思想主耶稣和门徒面对撒玛利亚人的拒绝的不同反应。
我们知道以色列国本来有12个支派,但在所罗门之后,就分裂成南北两国。南国犹大包括犹大和便雅悯2个支派,而北国则包括另外的10个支派。分裂之后北国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就否认以耶路撒冷圣殿为核心的正统敬拜,而是在但和伯特利立了两个金牛犊,称它们是领以色列出埃及的耶和华。这可以说是赤裸裸的利用宗教,就是公然的亵渎上帝。
这样的南北分裂持续了250年,然后在主前722年北国以色列被亚述彻底灭亡。之后北国的领土就迁来了大量的外邦人,而原来北国的10个支派要么流亡,要么和外族通婚,他们的后代就被称为“撒玛利亚人”。
所以在正统犹太人看来,撒玛利亚人不仅是政治上的敌人,是信仰上的叛徒,而且血统也被玷污了,因此犹太人对撒玛利亚人可以说是极其厌恶甚至仇恨。但从福音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耶稣有好几次主动接触和提及撒玛利亚人。例如:在井旁和撒玛利亚妇人的对话,还有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
那么主耶稣为什么要特别接触撒玛利亚人呢?因为根据我们刚才分享的历史可知,没有比撒玛利亚人更难让犹太人接受的了,所以也没有比爱撒玛利亚人更能挑战门徒,也更能彰显神的心意了。
这一段也是如此,虽然穿过撒玛利亚人的村庄去耶路撒冷更近,但是没有犹太人愿意选择这条路。而主耶稣却特意选这条路,这就说明主愿意进入撒玛利亚人中间,他愿意得着撒玛利亚人,正如主耶稣主动向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这就是神愿意怜悯拯救一切人的心肠。而这样的爱心是超越了一般人的理解,所以令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都感到万分震惊。
主虽然如此爱人,但他的爱也并不一定都能得到积极的回应。这一次撒玛利亚人就没有接待他,甚至很可能表现出了强烈的敌意,以致大大激怒了门徒。但主耶稣却没有被激怒,他拒绝咒诅,反而袒露心声说“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这就意味着主愿意忍耐顶撞,也愿意再给拒绝他的人认识自己的机会。甚至当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被人拒绝、羞辱、抵挡、伤害到如此的程度,他仍然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这就是基督崇高和宽广的慈爱,我自己大概就是读到圣经中的这句话时信主的,因为这个饶恕的境界是超过我的一切知识、常识和经验的,它太崇高了,以致我当时被极大的震撼,被彻底降服。
相比之下,门徒的反应就太正常了,我们一般人都很可能会是这样的反应。本来就不情愿接近撒玛利亚人,稍微被冒犯就新仇旧恨涌上心头,然后咬牙切齿的希望仇敌立刻灭亡而非盼望他们改变和得救,这就是人性的普遍写照。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虽然已经信主了,但我们的心实际如何呢?我们是常以基督的心为心吗?还是仍然好像雅各、约翰当时的状态?我们是否仍是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呢?我们是否一点也不希望日本人或者美国人得救,就好像犹太人不希望撒玛利亚人得救。我们爱仇敌吗?能为逼迫我们的人祷告吗?就好像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仍然祷告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我们有这样的心吗?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需要常常省察,要常常思想我们的心和主的心还有怎样的差距。如果我们还有血气,仍然像彼得他们最初的样子,那也不奇怪,那是人之常情。但我们也需要知道,神的意思是要我们改变,是要我们都越来越像基督,越来越以基督的心为心,越来越脱离老我,成为新人,拥有新心,是慈悲的,怜悯的,宽广的,就是神的心。
2、你们的心如何,你们并不知道
在这一段里还有一句话是对我们特别重要的提醒,就是主说:“你们的心如何,你们并不知道。”我们今天看这一段可以很容易看出门徒的心和基督的心不符,但是门徒当时以为如何呢?其实从经文我们也能看出当时门徒的自我感觉还挺良好,他们非常理直气壮的提出了一个残忍的建议,就是“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这反映出他们对撒玛利亚人其实没有爱反而充满恨,但他们还能熟练的引用了圣经来支持自己的主张。雅各、约翰在这里提出的建议就是依据了列王记下第一章以利亚先知的神迹。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从门徒当时的表现我们就可以看出人心是何等的诡诈,明明是恨却自以为义,明明背离神的心却用神的话支持自己。这就是人性,极其善于伪装,几乎不假思索就能合理化一切私欲和错谬。现实中人性诡诈的例子俯拾皆是,例如:人们可以把妥协屈服说成灵巧像蛇,把逃避苦难说成回应神的新呼召,当强权拆教堂我们不敢抗争,却说有形的建筑不重要,但这样的人自己家被强拆他多半不会如此淡定。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真认识自己吗?我们有多认识自己呢?圣经很熟不等于属灵,人的心是瞎的,你圣经越熟就越会拿圣经伪装自己。所以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有多少知识,而在于你有多认识人性和自己。在我看,属灵的功课最重要的就是三个:第一、认识人性,认识自己;第二、认识上帝;第三、越来越接近神,人的性情越来越被神的性情替代、升华。这三方面就是我们毕生要学习和追求的。
那么如何认识人性和自己呢?方法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透过圣经,所以我不是说圣经没用,而是要说我们读经要有正确的眼光。如果我们从圣经看出人性的骄傲、诡诈、自义、自欺,那我们就看对了;如果我们从圣经中看出自己也是罪人中的一个,那我们就看对了;如果我们从圣经中看出自己的心和神的心天差地别,但我们一方面羞愧一方面又渴望改变象神,那我们就看对了。但如果我们从圣经中看不出人性的问题,而是用圣经背书自己的为所欲为,那我们就看错了;如果我们从圣经中看不出自己也是罪人,常用圣经论断别人却从不拿圣经衡量自己,那我们就看错了。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真会读经吗?我们真认识自己吗?愿我们藉着今天的经文看见人的心,也看见神的心,愿我们识透人的心并渴望得着神的心。求主感动我们,帮助我们!
三、跟随主的三个挑战
接下来我们再看跟随主的三个挑战:
1、物质享受和信心的挑战
首先主耶稣对一个想要跟随他的人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没有枕头的地方”是指没有属于自己的、舒服的居所,这就意味着一种不富裕的和没有物质保障的生活。我们一般以为跟随主意味着贫穷,甚至可能穷到缺衣少食。但其实这个理解并不准确,一般解经家都认为主耶稣的家境其实还可以,约瑟是木匠,可能比农民和渔夫还富裕些。而且在主耶稣传道的生涯中,我们也看到他并不缺乏供应。主自己也见证说“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6:33)”
所以,神的工人穷到揭不开锅,这是不正常的,但神的工人确实可能不富裕。也就是说跟随神的不会没得穿,但不会衣服多的家里放不下,不会没有地方住,但可能没有自己的房产,不会没钱花但却不能大手大脚,并且积蓄不多。就好像天明牧师,这几十年来的生活没有缺乏,但也并不富裕;总是有地方住,但也搬了无数次家;让你总为他提心吊胆,但神的供应却从未断绝。
这样的生活容易吗?一点不容易,因为需要真实的信心,而其中的挑战主要在两方面:第一,你对物质享受的追求,第二,你对物质保障的依赖。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如果在物质上总渴望更多更大更高级,那我们就会感觉跟随主是苦不堪言的;如果我们以为必须挣到足够多的钱才能服侍,那我们的服侍就注定是靠自己而不会依靠神。
而这样的挑战并不是单给全职工人的,而是针对所有基督徒的。每个基督徒其实都同样面对物质主义的考验,每个基督徒...